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中T辅助细胞17(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7和IL-23水平的变化。方法取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利用牛Ⅱ型胶原建立CI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CIA大鼠的关节肿胀程度,免疫后第48天处死大鼠,抽取静脉血,取血清,同时留取大鼠的肿胀的关节,留取滑膜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各组对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7和IL-23水平。结果 CIA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关节肿胀度明显升高。CIA大鼠外周血血清IL-6,IL-17和IL-2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结论 Th17相关细胞因子IL-6,IL-17和IL-23在CIA鼠的外周血中过度表达,提示Th17型细胞因子在RA的免疫致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起重要作用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Ⅱ型胶原建立类风湿关节炎(CIA)动物模型,以MTX(0.2 mg/kg/W)进行处理,6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清进行IL-1β和TNF-α检测;分离大鼠膝关节取关节滑膜细胞(FLS)进行培养、鉴定,检测脂多糖(LPS)诱导的FLS培养上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并观察MTX对FLS分泌IL-1β和TNF-α的影响;在FLS的培养中加入不同剂量的MTX,用Westen Blot方法检测FLS中ERK蛋白及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关节炎指数评分、关节肿胀度测定及关节病理显示造模成功,分离关节滑膜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FLS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为85.5%.造模后,CIA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MTX能有效减少CIA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P<0.05),但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MTX能抑制LPS诱导的CIA大鼠关节FLS分泌IL-1β和TNF-α.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MTX对CIA大鼠FLS中ERK蛋白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IA大鼠FLS中p-ERK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MTX干预后,低剂量组对p-ERK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而中、高剂量组可降低p-ERK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MTX既有免疫抑制作用,同时还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而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其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的ERK蛋白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多甙片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清和关节腔中TNF-α、IL-1β以及滑膜中VEGF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CIA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常规HE染色,测量关节体积,计算关节炎指数及病理积分,用雷公藤多甙片灌胃治疗,治疗一月后用ELISA检测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IL-1β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滑膜中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IL-1β及滑膜中VEGF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经过TP治疗后,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IL-1β及滑膜中VEGF表达均明显下降。结论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在关节炎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P能够通过调整细胞因子变化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 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及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甲氨蝶呤,1 mg·kg-1)、黄芩苷低(50 mg·kg-1)、中(100 mg·kg-1)、高(200 mg·kg-1)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CIA大鼠模型。各给药组腹腔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大鼠进行关节炎症评分,检测各组大鼠关节肿胀度;采用HE染色检测大鼠关节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大鼠脾脏Th17、Treg亚群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免疫印记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JAK/STAT3通路相关蛋白JAK、p-JAK、STAT3、p-STAT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关节上述病理损伤症状减轻,关节肿胀度、炎症评分、脾脏Th17亚群比例及Thl7/Treg比值、血清TNF-α、IL-6及IL-17水平、关节滑膜组织p-JAK/JAK及p-STAT3/STAT3显著降低(P<0. 05),脾脏Treg亚群比例、血清TGF-β水平显著升高(P<0. 05),且黄芩苷组呈剂量依赖性(P<0. 05)。黄芩苷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黄芩苷可调控CIA大鼠Th17/Treg免疫平衡,使其向Treg偏移,改善大鼠关节炎症状,抑制JAK/STAT3信号激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探讨其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IA对照组及丙酮酸乙酯治疗组,建立大鼠CIA动物模型,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目测评分其关节炎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7和TGF-β1浓度。结果①丙酮酸乙酯治疗组大鼠平均体质量高于CIA对照组,关节炎指数低于CIA对照组(P<0.05);②丙酮酸乙酯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7水平较CIA对照组明显降低,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能明显改善CIA大鼠的生存状态,减轻其关节肿胀,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7水平,提高TGF-β1水平,有可能成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的松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组,强的松组;评估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β水平;观察大鼠滑膜病理(包括炎性浸润、巨噬A型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增生)。结果给药16d后,强的松组AI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至治疗结束,且优于雷公藤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甙组、强的松组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雷公藤多甙组,强的松组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强的松组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巨噬A型细胞增生减低(P<0.05)。结论强的松可下调CIA大鼠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并抑制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巨噬A型细胞增生,从而缓解CIA。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湖北枫杨乙醇提取物对SD大鼠CIA模型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抗炎和促凋亡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构建CIA模型后,测量其体质量、足跖肿胀率、关节炎指数;通过药物灌胃治疗后,观察各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病理形态变化,血清TNF-α、IL-1β、ALT、AST、BUN、SCr变化,膝关节滑膜内NF-κB p65磷酸化(p-p65)、cleaved caspase-3、Bcl-2、Bax表达。结果不同剂量湖北枫杨乙醇提取物组及雷公藤组使大鼠体质量增加,足跖肿胀率、关节炎指数下降(P<0.05);膝关节滑膜中炎性细胞减少,凋亡滑膜细胞增多;血清TNF-α、IL-1β降低(P<0.05);滑膜内p-p65、Bcl-2表达减少,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增加;湖北枫杨乙醇提取物各组ALT、AST、BUN、SCr下降(P<0.05)。结论湖北枫杨乙醇提取物对SD大鼠CIA模型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相关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及诱导滑膜细胞凋亡有关,同时该提取物可改善CIA大鼠肝、肾损伤。  相似文献   

8.
红曲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红曲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牛Ⅱ型胶原建立Wistar大鼠CIA模型,大鼠在首次注射Ⅱ型胶原后d 14灌胃红曲500 mg·kg-1,qd,给药至d 48处死大鼠(共给药34 d).分别测量不同时间点大鼠的后足容积,并对关节炎的肿胀程度进行评分;对大鼠的踝关节拍摄X线片,评价CIA大鼠的软骨和骨的破坏程度;同时对大鼠踝关节的滑膜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分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在CIA大鼠关节滑膜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在首次注射Ⅱ型胶原后11-13 d,大鼠关节炎形成.红曲组大鼠的踝关节肿胀程度于首次注射Ⅱ型胶原后第4周开始下降,与CIA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关节炎评分与CIA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在d 48,红曲组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含量、踝关节滑膜组织中MCP-1和RANTES阳性细胞均显著低于CIA模型组(P<0.05).结论:红曲对CIA大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踝关节滑膜组织中MCP-1和RANTE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99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设立正常组大鼠10只, 建立CIA大鼠模型18只, 分为模型组和 99Tc MDP组各9只. 99Tc-MDP组CIA大鼠予以尾静脉注射99Tc-MDP, 相当于99TC 0.04 μg&#8226;kg-1&#8226;d-1共21 d. 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炎指数(AI), 观察滑膜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 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 结果 ①与正常组大鼠比较, 模型组CIA大鼠体重明显减轻, 关节肿胀程度严重, AI 评分明显升高, 滑膜组织病理评分也明显升高(均P<0.01); ②99Tc-MDP干预治疗可明显缓解CIA大鼠体重下降, 改善关节肿胀程度, 降低AI 评分和滑膜组织病理评分; ③正常对照组和99Tc-MDP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显著性低于模型组大鼠(均P<0.01). 结论 CIA大鼠关节炎症状明显, 99Tc-MDP可明显改善CIA大鼠一般状况, 减轻关节炎症状及滑膜组织的病理评分, 降低血清TNF-α水平, 对CIA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CIA模型)。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采用组织病理学和X线摄片的方法显示关节炎大鼠的发病程度和病理学特征。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在免疫后第36天关节肿胀达到最高峰。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TNF-α的水平均较正常组大鼠明显增高(P<0.05)。组织病理学和X射线摄片结果显示,关节软骨组织、骨组织和滑膜组织呈典型的关节炎病变。结论: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其病理特征和人类类风湿关节炎(RA)极为相似,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人类RA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