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目的]比较毒饵罐灭鼠法与地面直接布毒饵法的长期灭鼠效果及经济效益.[方法]2002年10月至2003年4月,将条件相仿的200户农户随机分为2组,一组布放毒饵罐,另一组地面直接布毒饵,用放夹法测定鼠密度.[结果]投毒饵后1~6个月鼠密度,毒饵罐法鼠密度分别为3.67%、0.67%、0.67%、1.00%、1.00%、1.33%,地面直接布毒饵法鼠密度分别为4.00%、0.67%、1.00%、2.33%、3.00%、3.67%、3.67%。毒饵罐法的费用比地面直接布毒饵法节省2/3以上。[结论]毒饵罐灭鼠法能长期控制鼠密度,节省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区综合灭鼠措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城市社区的鼠密度情况,比较药物灭鼠和综合灭鼠措施的灭鼠效果,提出控制鼠密度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某城市的两个社区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0.005%溴敌隆灭鼠,实验组采用综合灭鼠措施,在灭鼠前后通过粉迹法调查鼠密度。蛄果灭鼠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鼠密度分别为8.33%和13.56%,差异无显著性(P〉0.05)。灭鼠后对照组、实验组的鼠密度分别为5.03%、0.6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取综合灭鼠措施才能更有效的控制城市社区的鼠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旅游船上灭鼠诱饵的适口性和急慢性灭鼠剂灭鼠效果。方法在化学药物灭鼠前后用粉剂法调查鼠密度。结果使用3%磷化锌红薯毒饵灭鼠前后粉块阳性率分别为12.00%和0.67%,使用3%磷化锌大米毒饵灭鼠前后粉块阳性率分别为13.33%和6.67%,使用0.005%溴敌隆毒饵灭鼠前后粉块阳性率分别为20.00%和2.00%。使用不同诱饵灭鼠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P〈0.01),使用急慢性灭鼠剂灭鼠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旅游船上灭鼠可选慢性灭鼠剂与自配适口的经济有效灭鼠毒饵。  相似文献   

4.
大隆毒饵灭鼠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大隆毒饵现场灭鼠效果。方法采用粉迹法调查鼠密度,在现场采用饱和投毒法投放大隆灭鼠毒饵。结果投放毒饵20d后,鼠密度由灭鼠前的10.8%-18.2%下降到1.2%-2.0%,灭鼠率为88.9%以上。结论 0.005%大隆毒饵现场大面积灭鼠效果好,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文化防制为主的综合防制北方农村居民区家鼠的措施。方法:比较以文化防制为主的综合防制与单一药物防制家鼠的效果。结果:试验村鼠密度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自1997年10月至1999年12月均控制在国家标准(3%)之下,药物对照村在投药后1-2个月鼠密度可维持在国家标准之内,之后均超过国家标准;空白对照村鼠密度第2个月起超过3%,6个月后一直在16%左右。结论:在北方农村采用教育群众自己动手改变环境,改掉不良卫生习惯,用防治结合的方式,可达到长期控制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有效地控制黄鼠数量增长,以长期稳定地控制鼠疫。方法:踏查鼠密度,确定灭鼠地段,并实地踏实验收。灭鼠以生态,物理方法为主,溴敌隆杀灭为辅。结果:有鼠面积占3村总面积的20%,超标面积为135hm2,平均洞密度为13.5个/10hm2,灭鼠后洞密度0.67个/10hm2,灭洞率达95%,达到稳控鼠疫标准(黄鼠密度<2只/10hm2),结论:此方法适合我国国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生,灭效好,可提高灭鼠效益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防鼠设施为主的综合防制城市家鼠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索省力、省药、简单、易操作的灭鼠达标巩固措施。方法:比较以防鼠设施为主,通过鼠情咨询,结合定时、定量投放灭鼠药,与经常性投放灭鼠药和突击灭鼠方法的巩固效果。结果:试验区与对照区鼠密度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且从1996年初至1997年底均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3%)以下,但试验区投入的劳力、药物和工作时间均较对照区的少,且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以防鼠设施为主的方法可节省劳力,且经济、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8.
巩固灭鼠先进城区期间鼠情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鼠类密度季节消长,为灭鼠先进城区巩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立48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分别采用粉迹法、夹日法和盗食法。结果 台州城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1999~2004年月平均鼠密度粉迹法为1.00%~2.33%.夹日法为0.13%~0.85%,盗食法为0.28%~1.33%;出现2~3月和9~10月两个密度高峰,重点单位鼠密度显著高于居民区、一般单位和窗口单位。结论 春、秋两季是突击灭鼠的最佳时机,做好重点单位的灭鼠、防鼠是巩固灭鼠先进城区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提高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地区灭鼠效果的措施 ,为制定HFRS地区灭鼠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实验和对照 ,同步观察不同灭鼠时间、不同灭鼠方式、不同人员投毒灭鼠的效果和成本。结果 :(1)在HFRS地区于 5、9、12月 3次全方位投毒灭鼠后 ,年平均鼠密度夹日法为 1.2 2 % ;常规一年 3、10月两次灭鼠后 ,年平均鼠密度则为 2 .2 2 % ,两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χ2 =3 1.5 8,P <0 .0 1) ;(2 )在HFRS地区的发病村采取每户用鼠夹捕杀辅以投放新鲜毒饵进行常年灭鼠后 ,年平均鼠密度控制在 2 .3 6% (粉迹法 ) ,群众满意度为 85 % ;而常规一年两次突击灭鼠后 ,年平均鼠密度粉迹法为 5 .0 7% ,两组差异亦具有非常显著性 (χ2 =14 .42 ,P <0 .0 1) ;(3 )在突击灭鼠中 ,专业人员投毒后的灭鼠效果优于非专业人员 (χ2 =5 .2 4,P <0 .0 5 )。结论 :采用常规的一年两次突击灭鼠已无法使HFRS地区的鼠密度常年控制在低水平。我们的研究认为HFRS地区的灭鼠应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环境条件以及媒介鼠数量动态 ,选择最佳的灭鼠时间和次数 ,应用多种方式 ,以专业人员为主 ,才能提高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湛江港于1932年创“无鼠害港”,1984年1月24日通过中央受卫会、卫生部和交通部验收授予湛江港“无鼠害港”称号。鼠密度由灭鼠前的17.14%下降到0.06%.在十年巩固灭鼠成果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执行,检查和总结四个环节,周而复始的运动。不断提高灭鼠质量,经多次的抽查和考核,鼠密度均控制在0.50%以下.本文还就各作业区的地理环境、生态特点及鼠种群演替进行了客观分析,为长期巩固灭鼠成果,改进灭鼠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农村居民住宅应用毒饵盒灭鼠的效果,为农村鼠类防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二个自然环境类似、鼠密度相近的农村自然村分别作为试验地和对照地,采用粉迹法在二地同时进行灭鼠前鼠密度调查,之后使用塑料毒饵盒在试验地投放0.005%溴敌隆稻谷毒饵,在对照地投放无毒稻谷基饵,21 d后再次在二地进行鼠密度调查,观察灭鼠效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灭鼠前试验地和对照地居民住宅鼠密度分别为16.5%、14.8%,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灭鼠后二地居民住宅鼠密度分别为2.3%、21.6%,试验地21 d灭鼠率为86.1%,校正灭鼠率为90.4%;毒饵与无毒基饵5 d的盗食率分别为28.1%、28.8%,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地灭鼠后居民住宅鼠类侵害率(13.0%)显著低于灭鼠前(60.9%),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地试验期间居民住宅鼠类侵害率由52.4%上升至71.4%,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居民住宅应用毒饵盒灭鼠效果显著,且容易为村民接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村公共卫生服务员管理”模式对社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服务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6个村中暂住时间〉3个月的1~6周岁流动儿童为干预对象。选择葑村、红光等4个村的流动儿童作为试验组,实施“村公共卫生服务员管理”计划免疫服务模式干预2年,另选五星、三星村作为对照组。结果于2005(干预前)、2006(干预1年)和2007年(干预2年)在试验组分别调查流动儿童212、230和248名,调查对象在3个年份间的预防接种建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苗接种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村公共卫生服务员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社区流动儿童免疫建证及接种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适合我国农村的健康村建设策略和模式。方法在江苏省高邮市、河南省宜阳县、陕西省旬邑县选取36个行政村,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为期3个月。开发动员干预试点地区领导开展健康村建设。18个干预村都制定了《健康村管理制度》;开展了环境整治行动和健康教育服务,并实施了加强基层卫生工作的措施。以《卫Ⅺ项目健康村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设计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价的内容。调查方法包含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现场观察401户家庭,完成村民问卷调查1547份。干预效果评价现场观察362户家庭,完成村民问卷调查1366份。干预结束后,干预村居民常见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基线时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体育锻炼的比例由13.8%上升到24.8%(P0.05),坚持饭前洗手的比例由47.9%上升到56.4%(P0.05)。干预村的综合评分由基线的(63.4±9.2)分上升到(84.9±8.4)分。一半(9/18)的干预村达到健康村标准,对照组仅有2个(2/18)村达到标准。结论以健康促进行动纲领为核心的综合干预措施科学有效。开发村主任、支部书记,动员全体居民参与,是适合我国农村的健康村工作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餐饮业商品毒饵和自配毒饵灭鼠的成本效果差异。方法以人工成本、药物成本为总成本,以鼠密度下降百分比的数值为效果,进行商品毒饵和自配毒饵的灭鼠成本效果比的比较。结果自配毒饵组的总成本为2 017.67元,灭鼠效果达到87.20%,前后鼠密度下降了25.41%,每下降1%的成本效果比(CER)为79.40;商品毒饵组的总成本为1946.27元,灭鼠效果达到45.37%,前后鼠密度下降了10.08%,每下降1%的成本效果比(CER)为193.08,是自配毒饵组的2.43倍。结论自配毒饵的灭鼠效果优于商品毒饵,且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海南省儋州市农村居民和学生登革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择干预村和对照村,在干预村采取入户宣传、集中健康教育等方式对农村居民和学校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村仅调查干预前后登革热媒介变化情况。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农村居民、学生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持有率变化情况,及干预村和对照村登革热媒介密度变化情况。结果对儋州市18岁以上农村居民(1445名和1442名)和中小学生(2412名和2400名)进行了干预前后的调查。干预前,居民登革热各项知识知晓率均在65%以下,登革热防治相关行为中除"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其他各项行为持有率均在80%以下。干预后,除"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持有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干预前,除"适合蚊虫孳生的场所"外,学生其他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均在60%以下,登革热防治相关行为中除"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其他各项行为持有率均在70%以下。健康教育干预后,除"储水用水池、水缸加盖"外,学生登革热防治相关知识和行为持有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村和对照村媒介密度指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干预村下降幅度大于对照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农村居民和学生为目标的健康教育方式能较好的提高其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从而达到降低蚊媒密度,预防和控制登革热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环境综合防治处理措施效果,为制定“一村一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省部联系点公安县和监利县选择6个村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两次人畜同步化疗、2—4次药物灭螺、健康教育、野粪调查与处理综合措施,对照村开展常规防治措施,纵向和横向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效果。结果2012年效果考核观察组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对照组钉螺感染率较2010年0.15%升至0.17%,上升了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P=0.896)。观察组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59.57%,人群感染率下降了46.44%,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7.37,P=0.006),耕牛感染率逐年下降,2012年降为0。对照组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34.69%,耕牛感染率年间波动,2011年较2010年上升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965),2012年降为0。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结论综合治理感染性钉螺环境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入手,探索在农村地区建立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分析江西省2个县15个乡镇155家村卫生室的资源配置以及253名村医开展传染病症状监测的能力,以及相应的期望和建议。结果:“一村一所”管理模式下的村卫生室门诊量大,病人集中,更适合症状监测的开展;网络直报是症状监测数据报告的首选方式,但有12.5%的村卫生室负责人不会使用电脑;村医接触最多的五种传染性疾病是上感、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和痢疾,分别有84.6%和71.5%的村医能够通过临床症状诊断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75.9%的村医发现传染病人后会立即报告乡镇卫生院,77.1%的村医参与过传染病的调查核实。结论:依托村卫生室构建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具有可行性,但需完善村卫生室管理模式,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明确目标监测疾病,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搭建症状监测报告平台;大力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完善监测信号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鼠密度监测,掌握镇江市鼠类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科学防治鼠的危害和灭鼠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采用中号钢板鼠夹,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每次布放200有效夹夜,晚放晨收。结果 5年平均鼠密度为0.56%,捕鼠6种,褐家鼠为镇江市优势鼠种,2007年鼠密度最高1.26%;2008年最低0.28%。结论镇江市口岸每年停泊上万艘船舶,监测到新的鼠种-黄毛鼠;农村因没有开展灭鼠活动,造成鼠密度很高,容易引发鼠类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发生;5年一次的"灭鼠先进城市"的复查,能控制鼠密度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蜡皮整粒毒饵对小家鼠与褐家鼠的杀灭效果。方法选择济南市历城区张马村,放0.05%敌鼠钠蜡皮玉米粒毒饵、蜡皮小麦粒毒饵与对照毒饵。结果蜡皮玉米粒、蜡皮小麦粒毒饵对小家鼠的灭效分别为99.47%、100.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84,P〉0.05),对褐家鼠分别为92.44%、96.59%。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8.14,P〈0.01)。蜡皮玉米粒毒饵、对照普通玉米粒毒饵对褐家鼠的灭效分别为92.44%、92.7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42,P〉0.01),对小家鼠分别为99.47%、98.34%,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57,P〈0.01)。蜡皮小麦粒毒饵与对照普通小麦粒毒饵对褐家鼠的灭效分别为96.59%、100.0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7.69,P〈0.01);对小家鼠分别为100.00%、98.58%,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84,P〈0.01)。结论蜡皮整粒毒饵对小家鼠与褐家鼠的杀灭效果很好,证明其接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防控黑龙江省农区村屯鼠害。方法以村屯为核心和最小单位、以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和毒饵保护器(水泥毒饵站)为主要技术手段,以褐家鼠、小家鼠主要集中在村屯的秋冬季为防控的切入时机,长期投放水泥毒饵站。结果从毒饵取食量上看,在一年半的村屯鼠害防控试验中毒饵消耗量下降了95.65%;在处理后4个月通过夹夜法调查夹捕率下降了83.67%;次年的毒饵消耗量最大反弹高度仅相当于前一年同期最大量的23%。结论解决了村屯灭鼠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同时探索出较为简单的灭鼠方式,达到了对村屯鼠害持续控制的目的,且对人、畜、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