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0例危重病人实施EN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资料中的50例病人中,因发生消化道出血严重而停止鼻饲的病人仅有3例,其余病人均具有较好的耐性,并在使用2周后血清白蛋白、血糖、血红蛋白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对于危重病人提供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以及改善全身症状,使死亡率降低,并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1例危重病人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和支持7d后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转铁蛋白(TRF)水平。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没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人实施肠内营养能改善机体蛋白质合成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对提高危重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1例危重病人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和支持7d后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转铁蛋白(TRF)水平。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没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人实施肠内营养能改善机体蛋白质合成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对提高危重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状况. 方法:回顾3年半中住ICU>10天的278例病人资料,分析各类病种及各种途径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情况,观察开始时间、达到营养目标点时间、并发症等. 结果:87.1%的危重病人可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达到营养目标点时间与营养途径有关.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可以实施,并可能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引发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原因,同时提出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与肠内营养量、肠内营养速度,以及患者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症与大量使用抗生素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危重患者需要加强肠内营养护理、腹泻观察护理、病源护理等,提升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ICU内危重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筛选2012年4-9月入住我科并进行肠内营养危重病人52例,分析比对肠内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水平变化以及不耐受情况,评估肠内营养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行肠内营养支持后,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较之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人发生在早期发生腹胀,腹泻等不耐受情况,但经干预均成功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有助提高危重病人白蛋白水平,而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外科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8.
外科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14例外科重症病人在手术中放置营养性空肠造口管,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效果良好。文章对空肠造口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外科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以及空肠造口和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危重病人胃肠内营养与胃细菌殖入和腹泻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前瞩性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危重病人胃肠内营养与胃细菌殖入和腹泻的相互关系.62例来自同一教学医院ICU病房适合进行胃肠内营养的危重病人.前3天随机分为两组:胃肠内营养组和非胃肠内营养组;后3天再随机分为胃肠内营养组和非胃肠内营养组.记录腹泻情况,同时取胃吸引物和便培养.组间腹泻发生率无显著差别.胃细菌殖入与胃肠内营养和腹泻的发生无关.结论.对于危重病人.胃肠内营养不引起或加重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期间降低误吸发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8例危重症行肠内营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误吸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15.3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误吸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利于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缺血性卒中危重病人急性期采取不同营养支持方案的对照研究,探讨卒中危重病人急性期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50例急性卒中病人按照随机单盲原则分为入院发病24 h内给与单纯肠内营养组及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间肺部感染、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低血糖及高血糖的发生率。以20 d转出ICU为终点事件,Kaplan-Meier法比较分析两组之间差异。结果 :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PN+EN)组和肠内营养(EN)组在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上无差异(P0.05),EN组胃潴留及上消化道出血、腹泻及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PN+EN组(P0.01)。结论 :危重卒中病人急性期采取肠外联合肠内序贯营养可降低肺部感染、胃潴留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可能缩短ICU住院时程。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的应用尚存争议。2018年1月,Lancet杂志发表了一项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该试验共纳入2 410名需要有创机械通气和血管升压药支持的休克重症病人,并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28 d生存率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累积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肠内营养组发生呕吐、腹泻、肠缺血和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概率更高。该试验提示,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休克病人不宜使用早期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0 引言 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病人常见而且难以处理的一个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当胃肠道有功能时,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同样,在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时,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营养途径及营养制剂种类都是非常重要的.有证据表明,头、颈部癌放疗时,因长期吞咽困难或危重状态伴胃排空障碍,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0引言 我院1例危重病人在治疗期间,先后应用治疗饮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等多种营养支持手段,保证了营养需要,有效地配合了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危重病人营养与代谢支持策略的演变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已认识到全肠外营养在危重病人营养支持中的不足,主要是感染和肝功能的并发症较难克服。与全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但由于外科病人通过肠道进行营养支持有一定限制。为避免能量与蛋白质供给不足,可采用肠内 肠外的营养支持模式。过多供给能量与蛋白质,不仅不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反而对机体有害,危重病人的合理营养支持最好是按实际测量的能量消耗供给营养底物,要想进一步改善重危病人营养支持的效果。必须注重辅助疗法的应用。如谷氨酰胺、精氨酸、亚油酸、短链脂肪酸以及微生态营养。  相似文献   

16.
护理程序在烧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重症烧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影响.方法:选择97例重症烧伤病人用鼻胃(肠)管留置营养液持续滴注法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按不同时期分为A组和B组.A组未应用护理程序,B组应用护理程序;观察并比较两组对肠内营养的耐受程度、体重变化、血清清蛋白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创面基本愈合时间及治愈率.结果:B组较A组对肠内营养耐受程度高,体重增加快,血清清蛋白水平高,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低,创面基本愈合时间短,但治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重症烧伤病人在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应用护理程序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营养支持治疗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 方法 :对 2 8例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早期 (发病后 4 8~ 72h)即开始实施肠内营养 ,并逐渐加量 ,不足部分以肠外营养补充 ;应激期 (发病后 7天内 )注意适当减少葡萄糖的供给。 结果 :本组治愈 2 3例 ,死亡 5例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糖、脂代谢异常和肝酶谱变化的代谢性并发症。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腹泻、腹胀等并发症。使用呼吸机支持者均一次脱机成功 , 结论 :早期即行肠内营养 ,逐渐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 ;应激期适当减少葡萄糖的供给 ,可提高脑外科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孙秀艳 《工企医刊》2014,27(6):1155-1155
目的解决肠内营养期间误吸现象的发生。方法探讨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的因素。结果及结论应用改良卧床病人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其误吸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护理对防止危重患者肠道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ICU危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并观察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颅脑损伤并发症:腹泻22.4%,呕吐10%,消化道出血7.1%,误吸3.1%,脱管4.1%,堵管5.1%。胸外伤并发症:腹泻11.2%,呕吐4.1%,消化道出血6.1%,误吸2.0%,脱管2.0%,堵管2.0%。脊髓损伤并发症:泻8.16%,呕吐5.1%,消化道出血4.1%,误吸2.0%,脱管1.0%,堵管1.0%。腹泻等并发症发生低于不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结论 ICU危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对防止胃肠道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总结普通外科 5 8例危重病人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经验。 5 8例病人中消化道瘘 7例 ,重度营养不良 31例 ,严重感染 10例 ,肿瘤放疗、化疗 5例 ,门脉高压术后 2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 2例 ,肠克隆病 1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表明营养支持后体重增加 ,吻合口瘘愈合。就危重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意义、方法及原则进行讨论。肠外肠内营养治疗普外科危重病人58例@董君佩$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戴斌$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陈涌鸣$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