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后聋多通道人工耳蜗使用者的普通话言语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话是我国的规范语言,其语音学特点有别于西方语系,特别是声调。人工耳蜗植入作为治疗重度感音性聋的最重要手段,目前多为基于西方语系设计的国外产品,能否充分地体现汉语、特别是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学特点,一直备受关注。我国多通道人工耳蜗使用者、特别是更具代表性的语后聋使用者的普通话言语识别状况,目前仅报道5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语后聋Nucleus人工耳蜗使用者的普通话声调识别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ACC)材科及北京协和医院耳蜗中心自编(声调测试)材科,评估14例语后聋Nucleus人工耳蜗使用者的普通话声调识别能力,其中使用Nucleus24型Sprint产品ACE方案者11例,Nucleus22型MSP产品MPEAK方案者3例。结果所有植入者的普通话声调识别率均高于机会水平,其中2例Nucleus24型Sprint产品使用者可达到100%。结论Nucleus人工耳蜗语后聋使用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普通话声调识别.Nucleus24型Sprint产品可为部分植入者提供充分的声调信息。  相似文献   

3.
人工耳蜗植入与汉语语音特点的听觉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耳蜗植入技术自国外引进已有10余年.数以千计的中国聋人从中受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大量的临床经验证实:对语前聋患者来说.年龄愈小,人工耳蜗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愈好。但在同年龄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仍存在着个体差异。汉语普通话言语的语音存在哪些特性?这些特性是否与英语言语的语音特性相同?人工耳蜗的言语处理特性是否适合汉语普通话?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语后聋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能力和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2例植入手术半年以上的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男性5例,女性7例。应用噪声下普通话言语测试系统(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 Test,MHINT)评估植入者在安静条件下和噪声条件下的言语识识别能力,其噪声条件下测试以每一个体在安静条件下所得言语识别率的50%为标准,获得该标准下的信噪比;应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ijmegen Cochlear Implantation Questionnaire,NCIQ)评价植入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植入者术后言语识别率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①安静条件下平均言语识别率为63.5±26.6%;②噪声条件下的平均信噪比为10.3±3.7dB;③NCIQ总分及基本声音感知、高级声音感知、言语功能、自信心、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六个子维度得分均有改善(P<0.05);④NCIQ总分及各子维度得分与言语测试结果间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语后聋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其自我主观评价明显优于言语识别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新编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评估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能力。方法选取8名语前聋儿童(甲组)及13名语后聋(乙组)人工耳蜗植入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2名,女9名。甲组植入年龄为1.6~11.9岁(中位数2.7岁),使用年限〉3.4年。乙组植入年龄为3.2~30.9岁(中位数12.0岁),使用年限〉0.7年以上。在声场中测试人工耳蜗日常使用状态下的啭音听阈,并55dB SPL言语强度下的单音节识别率。部分受试者还接受了65、80dB SPL言语强度下单音节识别率的测试。结果甲乙2组受试者的0.5、1、2、4kHz四频率平均(4 Frequency Average,4FA)声场啭音听阈分别为32.5±3.4dB HL、35.9±4.9dB HL,t检验显示P=0.1046。甲乙2组受试者55dB SPL下的单音节识别率分别为56.8±9.0%、31.41±7.1%,t检验显示P=0.001。结论新编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表,可有效地用来评价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能力。使用年限较短的语后聋患者的单音节识别率尚不及使用年限较长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单音节识别率一言语声强(Performance—Intensity,P—I)函数曲线较正常成人平均右移30dB以上,提示人工耳蜗使用者的言语听力补偿水平较正常人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6.
通过客观及主观听力学评估来确定人工耳蜗植入是否对语前聋成年患者言语发育有促进作用。采用回顾分析患者术后的开放式言语识别率等客观指标及患者生活质量等主观指标。结果是 1989~ 1999年共完成 198例成年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其中4 4例为语前聋 ,分别植入美国Nucleus 2 2、Nucleus2 4或Clarion人工耳蜗装置。患者平均手术年龄 34岁 (14~ 6 2岁 ) ,通过开放式言语识别率测试 (包括字词、短语和短句识别 )可以发现自幼接受不同听力训练的语前聋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语前聋患者手术效果的确不如语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心理物理测试及听觉行为分级、言语可懂度分级对语后聋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的意义,比较语前聋和语后聋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方法:1997-03-2007-06共植入人工耳蜗353例,选择语后聋植入者31例,语前聋植入者59例参加研究.对语后聋和语前聋受试者的纯音听阈、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进行评估分析,并比较相同植入电极的语后聋和语前聋患者开机0.5年后的电听觉阈值、最大舒适强度和动态范围有无差异,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结果:所有受试者声场测试语言频率平均听阈(啭音)为25~45 dB(nHL).植入同种电极(澳大利亚直电极、澳大利亚弯电极、奥地利Medel C40+)的语前聋和语后聋患者之间听觉阈值最大舒适强度和动态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语后聋患者的CAP和SIR得分高于语前聋患者.结论:CAP和SIR是一种对人工耳蜗植入者日常生活中听说能力的方便有效的评估方法.植入相同电极的语前聋和语后聋患者之间的纯音听阈、电听觉阈值、最大舒适强度、动态范围无明显差异,但语后聋患者听觉水平和言语可懂度效果好与语前聋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不同康复时段的听觉言语识别能力评估,探索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听觉言语识别能力的获得规律,为评价及预测聋儿康复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标准化的儿童言语听觉测试环境及测试词库,对863例不同年龄、不同康复时段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听觉言语识别能力评估,包括自然环境声响、声母、韵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语后聋长期全聋耳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方法 双侧听力下降时间不同步、双侧耳聋程度不一致的语后聋患者4例,对重度聋时间较长(均>10年)、耳聋程度较重侧进行植入人工耳蜗,分别在开机后6个月、12个月,使用心理物理学测试(T/C值),术后声场内最佳助听条件下言语频率平均听阈(pure-tonethreshold average,PTA).安静及噪声环境巾的言语识别率(HINT句表),单音节词识别率(HOPE词表),汉语声调识别(MESP),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成人生活质量调奁问卷等评价指标,评价其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结果 4例受试者在开机半年至一年内均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PTA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安静环境中的言语识别率平均达到90%以上,噪声环境中平均达到70%;植入者可以很好地识别汉语声调;人工耳蜗为植入者带来了较高的社会效益.患者对人工耳蜗的植入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 4例受试者都选择重度聋时间较长侧作为人工耳蜗植入侧,开机后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良好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充分发挥了人工耳蜗的功能和优势的同时.听力相对较好侧耳还町继续佩戴助听器,保留了患者双耳聆听和日后接收其它治疗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为患者创造了最佳聆听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语前聋中国儿童双耳人工耳蜗植入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双侧耳人工耳蜗植入对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的听觉与言语康复疗效。方法:2例先天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单侧耳人工耳蜗植入术后2年和3年分别施行对侧耳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年评估患儿左、右耳单耳及双耳人工耳蜗助听听阈和言语识别率。以及言语清晰度。结果:①双耳人工耳蜗助听与单耳人工耳蜗助听相比。平均听阈降低分别为13dB和11dB;②在安静环境中双耳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识别率(开放项列)分别平均提高为9%和10%,2例双耳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识别率(开放项列)分别达97%和95%;③在嘈杂环境中对言语的识别能力明显提高;④言语清晰度有明显改善。结论:双耳人工耳蜗植入可明显提高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对语前聋儿童的言语和语言发育有明显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年龄对语前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语前聋小儿的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言语康复的随访评估中了解到 ,年龄较小聋儿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语言康复效果优于年龄大者。现将 2岁以下最小年龄组的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与大年龄组比较评估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7月人工耳蜗植入后 ,经过了半年以上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除不能参加本组评估的特殊病例 ,共 2 2例不超过 17岁的语前聋儿 ,进行评估讨论。男 13例 ,女 9例。人工耳蜗植入时年龄 :最小 1.5岁 ,最大 17.0岁 ,平均 7.2岁。其中 1.5~ 2 .0岁 5例 ,2 .1~ …  相似文献   

12.
人工耳蜗植入的相关工作需要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耳蜗是近 30年来逐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高科技领域 ,近年来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全世界 6万余例人工耳蜗使用者中 ,多数语后聋植入者可以正常使用电话 ,许多语前聋儿童植入者进入了正常学校学习。在世界范围内 ,耳鼻咽喉科学界已经把人工耳蜗作为使重度和极重度聋人恢复听力的常规方法。人工耳蜗在我国也是一个发展很快的领域 ,从 1995年至今我国已有 16 0 0多例人工耳蜗植入者 ,特别是近几年来 ,植入者的人数增长很快 ,每年新增病例约 4 0 0~ 5 0 0例 ,而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医院也由最初的几家 ,发展到目…  相似文献   

13.
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声母识别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对汉语普通话声母识别的效果。方法:对4例全聋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进行1.0 ̄1.5年的听觉语言训练。结果:4例人工耳蜗植入者平均声母识别率为76%,韵母为94.1%。结论:汉语普通话声母识别率低于韵母。带有相同共振峰持性后续音的声母之间发生错辨的机会较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汉语元辅音过渡音征时程,按等级切割后合成的粗测模型,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言语康复效果,以建立适合于该类对象的简单言语识别等级筛查方法.方法 30例听力正常的健康儿童,1例听力正常成人、5例语训时间<6个月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和20例语训时间>6个月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分别于声场条件下应用基于过渡音征时程的汉语普通话识别粗测模型和<儿童音位对比识别能力评估>的声母部分进行言语识别测试,比较不同测试实验的效果差异.结果 言语粗测模型对听力正常健康儿童的测试结果(0.89)与听力正常成人(1.0)的测试结果差异甚小,在语训时间<6个月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时不能有效完成言语测试;而在语训时间>6个月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分别进行言语粗测模型及<儿童音位对比识别能力评估>声母部分言语识别测试,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基于过渡音征时程的汉语普通话识别粗测模型可对语训时间>6个月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进行有效的言语识别测试,有望成为听力障碍患者汉语普通话言语识别筛查的简捷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Cochlear Implant)使双侧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语后聋患者和年龄较小的语前聋患者在言语识别方面改善较大,但对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是否受益尚存在争议。本文研究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的获益情况。方法:以语前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关注交流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设计语前聋青少年CI使用效果和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并分析患者人工耳蜗术后获益效果和满意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家长均对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声音获得非常满意,且认为人工耳蜗对整体综合交流能力的改善有一定帮助,患者本人及家长都愿意选择CI。结论:对语前聋青少年CI植入者不应把言语测试识别率得分的提高作为评判人工耳蜗获益情况的唯一标准,还应考虑人工耳蜗在提高患者综合交流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帮助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语后聋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生活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28例语后聋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39.82±16.38岁)分别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开机后1、3、6、12个月时,采用Nij 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中文版,包括基本声音感知、高级声音感知、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及言语康复效果情况,探讨成人行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的选择。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8岁以上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52例进行测试,分为语前聋无干预组(9例)、语前聋佩戴助听器组(27例)、语后聋(16例)三组。采用声场助听听阈测试、电刺激听觉反应阈值(Threshold,THR)、最大舒适阈值(Maximum comfort level,MCL)评价其声音感知能力;采用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STMs中双音节词表评价其言语分辨能力。分别在开机6个月及24个月进行评估。结果开机6个月后三组声场助听阈值、THR、MCL均值无统计学差异。双音节识别率在开机6个月时语前聋无干预组8.78%、语前聋助听器组16.44%、语后聋组53.13%;在开机24个月时各组双音节识别率均上升,语前聋无干预组达18.22%、语前聋助听器组达52.89%、语后聋组达84.31%,语前聋助听器组提高明显。结论成人语前聋患者术后可获得与语后聋相近的听觉感知水平,长期使用人工耳蜗可加强言语识别能力,对术前有听觉言语基础的成人语前聋患者应积极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相似文献   

18.
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生命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生命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例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者的临床资料和听力学资料,并应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ijmegen cochlear implant questionnaire,NICQ)对植入者进行评估.按照术前交流方式将植入者分为手语交流组(7例)和言语交流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生命质量.结果 20例植入者术后17例可使用言语交流,其中5例完全依赖言语,术后交流方式中,手语交流组3例(15.0%,3/20),言语交流组17例(85.0%,17/20),与术前(手语和言语交流组分别为35.0%和6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言语交流组在高级声音感知及言语能力方面的得分高于手语交流组(P<0.05).结论 语前聋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后可获得较好的生命质量,术前言语能力和交流方式可影响术后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的言语识别能力的比较研究,为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实验对象包括18例人工耳蜗植入和40例配戴助听器的先天性语前聋儿童,先在自由声场测试双耳裸耳听阈,根据装置使用时间和平均裸耳听阈值分组,测试并比较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封闭项的声母、韵母、单音节词识别率.结果人工耳蜗植入时间≥2年组儿童的韵母、声母和单音节词识别率明显高于<2年组患者.助听器使用时间≥2年组的各测试项识别率与<2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装置使用时间<2年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均明显高于平均裸耳听阈>10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与平均裸耳听阈≤10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装置使用时间≥2年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均明显高于平均裸耳听阈>9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但与平均裸耳听阈>70 dB HL但≤9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重度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能获得比助听器使用者更好的言语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多导人工耳蜗的问世为全球重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者带来了福音,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目前人工耳蜗植入者在声调识别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本文总结影响人工耳蜗植入者汉语声调识别的因素,为优化人工耳蜗的言语处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