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妇女痛经的药膳食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英  刘玮  王善平 《中药材》2003,26(12):921-922
妇女痛经有疼痛的时间和部位的不同,有些是经前期痛、有些是经间期痛、再有是经后期痛,另有些是寒凝痛经、有些是气滞血瘀痛经等。并且有血量和经色等不同。因此用药和食疗的方法也就因人而异。现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用药实践和民间群众的食疗经验,将治疗妇女痛经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经月经病问期、量、色、质。尤其注意问初潮年龄,以知其肾气及冲任之盛衰。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紫黑,质稠,此属血热之实证;若月经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则为气虚;经期先后不定,量或多或少,色紫有块,为肝郁气滞。尚要问明行经期或经前经后是否伴有腹痛,若经前腹痛,且伴乳胀,经色黑有块者,属肝郁气滞之痛经;若行经小腹冷痛,喜按喜暖,经色淡红,质稀者,属气血两虚之痛经。  相似文献   

3.
杨爱萍  陈群  路艳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258-1259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经疾病临床症状特点及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1989~2008年涉及到原发性痛经和中医的文献资料,将文献中病例数、证型类别和频次、年龄、病程、婚姻状况、痛经疼痛时间、部位、性质、经色,用EXCEL软件录入后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原发性痛经患者多见于年轻未婚女性,疼痛多于经前或经期明显,瘀血内阻贯穿于此病的整个发病过程,是原发性痛经疾病的主要病机。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对该病进行中医证型分布临床实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辨证基础。  相似文献   

4.
痛经宝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宝胶囊是由痛经宝颗粒剂二次开发而来,由当归、五灵脂、莪术、延胡索等药材组成,具有温经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寒凝气滞血瘀,妇女痛经,少腹冷痛,月经不调,经色暗淡等症.原标准中收载丹参、肉桂、木香薄层鉴别,为了有效地控制质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本试验标准增加了当归、莪术、五灵脂定性鉴别,对延胡索中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新标准的方法简便快捷,专属性强,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白芥子敷脐治疗痛经及产后尿潴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用白芥子敷脐治疗妇科病,发现对于痛经及产后尿潴留疗效甚佳,现介绍如下:以白芥子粉末3g,置神阙穴,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水温50℃左右)熨烫,每日3次,每次半小时。痛经:刘某,20岁,学生,1994年11月15日初诊。主诉:痛经始于月经初潮已4年,一般经期5天皆小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剧痛,伴月经量少,经色暗红夹血块,畏寒腹冷。现正值月  相似文献   

6.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一般以青少年未婚者为多,亦有婚后中年妇女盆腔炎性病变,子宫内膜异位或子宫肌瘤病患者。临床以行经少腹痛为主.甚至伴恶心呕吐,少腹部下坠欲解大便等症,经色或紫暗有块或涩少不畅。本着祖国医学理论,不通则痛.经期宜温的原则.笔者采用经期温化法.治疗痛经9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姚五达治疗月经病的特点北京市建筑工人医院(100054)于丽军关键词月经病,老中医经验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点的疾病,包括月经不调、崩漏、痛经、闭经等。多因内伤七情、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或肝肾...  相似文献   

8.
痛经指女性经期或月经前后发生的下腹疼痛、腰痛,甚至剧痛的自觉症状。中医将其分为五种类型进行辨证施治。①气滞血瘀,偏于气滞:经前乳胀,胸胁胀痛,呃逆,小腹胀痛,烦燥易怒,经色紫黑量少,舌质暗,少苔,脉弦。②气滞血瘀,偏于血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采用四物汤类方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四物汤类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痛经症状积分以及月经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痛经症状积分和月经情况均有显著变化,且观察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四物汤类方治疗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提高经色和经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临床应用 1.1痛经刘某,女性,19岁,学生。2010年5月7日13时许,父母扶其来急诊,症见面色苍白,痛哭流涕。其母代诉女儿每月行经期间小腹痛如刀绞,经色发黑,有血块,量少,本次又发作,故来急诊。令患者平卧,  相似文献   

11.
胁腹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 ,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多见。笔者通过临床观察 ,体会到四逆散的加味剂群 ,在治疗胁腹痛方面 ,只要辨证得当 ,功效卓著。1 痛经案  金某某 ,女 ,2 5岁 ,未婚。 1995年 12月 3日初诊 :痛经已 2年 ,此次行经 12月 1日 ,经色紫黑量少 ,经前 1~ 2天乳房发胀 ,胸闷嗳气 ,烦燥不安 ,不思饮食 ;经行时少腹胀痛连及两胁 ,头两侧胀痛 ,易生闲气 ,大便溏泻不爽 ,日 3~ 4次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沉弦。证系肝郁脾虚 ,冲任经脉受阻 ,气血运行不畅 ,用四逆散合痛泻要方加味 ,补土泻木 ,调理肝脾。处方 …  相似文献   

12.
<正>月经不调是指妇女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等出现异常的一类病证总称,是妇科患者就诊的主要病症之一,临床上有月经不规则、痛经、闭经、不孕症等多种。舒经颗粒来自临床验方,主要由白芍、当归、三棱、莪术、水蛭、延胡索、桃仁、红花、川芎等组成。具有调血理气通经,活血逐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闭经。本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现代中药化学、药理研究成果及临床使用特点,利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毫火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对痛经症状评分、即刻VAS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0例。乙组常规治疗,在乙组基础上甲组加毫火针治疗,比较痛经症状评分、疗效、即刻VAS值、性激素水平。结果:不同治疗干预实施后,甲组经前期乳房胀痛评分、经色评分、经质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评分、经期前后小腹胀痛评分低于乙组(P0.05);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P0.05);甲组和乙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后10 min VAS评分、治疗后1h VAS评分低于乙组(P0.05);甲组孕酮高于乙组(P0.05);甲组雌二醇低于乙组(P0.05)。结论:毫火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疼痛、痛经症状,并可改善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付秀珍 《山西中医》2010,26(9):17-18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辨证分型治疗痛经68例,并设元胡止痛片治疗20例为对照组,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35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5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2χ=17.67,P〈0.01)。结论:治疗痛经应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同时根据不同体质情况,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时间参合经量、经质、经色及全身的脉症进行辨证论治,月经期间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辨证求因以治本。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3岁。因月经来潮一天,少腹冷痛、坠胀,腰酸畏寒,经色暗红,量少,时下血块。于1982年9月12日上午10时来我科治疗。诊断为痛经。用温灸盒灸关元、气海20分钟。灸后,患者自觉腹痛坠胀减轻。当天晚上8时许,自觉少腹部发痒,艾  相似文献   

16.
隔姜灸神阙穴治疗痛经2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华玉 《中国针灸》2002,22(3):42-50
痛经在临床上常见于青、中年女性,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本组病例为原 发性痛经。笔者自1993年5月~2001年6月运用中医的隔姜艾绒灸神阙穴治疗痛经26例,临 床疗效满意。2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未婚。年龄14~23岁,平均19.3岁;病程3月~18月,平均6.1月 。临床表现:痛经,月经前1~2天开始小腹轻微隐痛,经来时痛甚,难以正常学习及工作, 需卧床。伴全身乏力或恶心欲呕,或腹泻,食欲减退。经质粘稠,经色鲜红或暗红,有粘膜 样代谢物或小血块。持续1~2天,以第1天为主。舌质淡红或暗红,苔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隔药灸组318例,对照组319例,给予隔药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及随访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COX痛经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及随访期间隔药灸组小腹冷痛、经量少、经色黯而有瘀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评分均显著低于基线及对照组;治疗期间隔药灸组中医各项证候评分随着治疗时间显著降低。治疗及随访期间隔药灸组疼痛总发作时间、平均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期间隔药灸组总发作时间及平均严重程度评分随着疗程逐渐降低。结论:隔药灸显著改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候及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18.
根据异病同治原则,本人应用活血化淤治疗不同的证,现举验案三则,报道于下。一、痛经:李某某,女,27岁,月经延期,来潮见少腹疼痛,四肢冷厥,经色紫暗成块,平时白带多,喜热饮,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证为虚寒挟淤所致痛经,采用温经汤合失笑散化裁。处方:桂枝、香附各8克,当归、山茱萸、丹参、白芍、五灵脂各10克,炒蒲黄8克,甘草4克,水煎服。药后当月经痛消失,经色正红,白带减少,以后每于月经净后一周,连服10剂,连服三个疗程,月经周期正常,亦未见痛经发作。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介绍患者 ,女 ,1 8岁 ,未婚 ,否认性生活史 ,因下腹痛 0 .5a入院。患者于 1 6岁月经初潮 ,月经欠规律 ,有痛经 ,但平素无下腹痛。近 0 .5a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持续性隐痛 ,经期加重 ,且经期由既往的 3d延长至 5~ 6d ,前 3d经色、经量正常 ,后2d月经色黑 ,呈条状 ,精神食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愈宫颈松弛所致习惯性流产一例北京妇产医院(100006)李玛建赵××,女,33岁,工人,病历号:313512,1987年2月13日初诊。主诉:孕4个月,要求保胎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4~5/23~25天,经量偏少,经色鲜红,无痛经。未次月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