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致死率约40%, 再次破裂出血后的死亡率50%~75%.因此及时发现颅内动脉瘤,并选择合适手术方法, 提高手术技巧,积极防治动脉瘤再次出血,对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死、残率,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2003年1月~2008年1月本科对经DSA明确诊断的21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显微手术夹闭,现将该组病例有关资料结合作者在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手术治疗中的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在脑血管疾病中属于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神经外科的棘手病症,主要因颅内动脉血管异常、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损伤而引起,在生理结构上表现为动脉血管壁的弥散性或局限性扩张。颅内动脉瘤有破裂危险,一旦破裂出血患者病情危重,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因此,临床提倡早期进行动脉瘤治疗,而临床施治的原则是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以降低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现阶段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主要采用开颅手术,但单纯实施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风险较高,且患者预后差、生活质量下降。现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行腰池引流术联合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手术情况和疗效进行报道,希望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32例颅内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经验,探讨手术时机、显微手术技巧及有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在气管插全麻及控制性低血 压下进行显微手术。多采用改进的Yasargil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解剖动脉瘤蒂,准确地夹闭瘤蒂。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行动脉瘤蒂夹闭术29例,切除术2例,包裹1例,治愈率90.6%,死亡率9.4%。术中动脉瘤破裂5例,死亡2例,死亡率40%。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提高了颅内动静脉瘤的手术成功率,术前病情过重及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是手术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技巧,并总结护理方法。结果 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均夹闭顺利,未发生手术护理并发症。结论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手术配合,需术前完善的准备工作,严格的专业技术及应急训练,术中娴熟的显微技术操作配合,护士严密的病情观察能力。而强化细节管理,改善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对提高动脉瘤手术的护理质量及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破裂颅内动脉瘤行早期夹闭手术患者再次出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68例行早期显微夹闭手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患者实行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再次出血情况.记录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电解质紊乱以及肺部感染病例数.出院时按格拉斯哥(GOS)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再次出血、脑血管痉挛、电解质紊乱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79.1%患者恢复良好,对照组为63.4%,2组差异显著;观察组严重残疾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降低了破裂颅内动脉瘤行早期夹闭手术患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致死率接近40%,再次破裂出血后的死亡率约为50%~75%[1]。因此及时发现颅内动脉瘤,并选择合适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巧,积极防治动脉瘤再次出血,对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死、残率,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本院自2001年6月至2005年9月,对36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  相似文献   

7.
23例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术中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上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原因[1]。而动脉瘤夹闭术是在显微技术操作下,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将瘤颈夹闭,将动脉瘤排除于血循环之外,以防发生再次破裂,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保证灌注区供血,这是处理颅内动脉瘤理想和最常用的方法[2]。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施行动脉瘤显微夹闭术23例,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7例,女16例,年龄28~68岁,临床主要症状多由动脉瘤出血、瘤体压迫或动脉痉挛造成,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或(和)神经功能障碍。全组病例均经螺旋CTA或(和)…  相似文献   

8.
李惠玲  孙丽萍  廉洁 《天津护理》2003,11(5):231-232
目的:探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在发病6~72h内,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的方法。术前对患者实施特别护理,“偷袭麻醉”后进行术前准备,避免了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术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并发症并做好康复训练,使患者得到良好恢复。结果:36例手术全部成功,治愈3l例,好转4例,植物生存l例。随访6~24个月,效果良好。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应争取早期手术夹闭。护理措施得当可避免术前动脉瘤再破裂出血,为实施手术创造条件。术后做好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对患者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手术治疗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我科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经早期手术治疗2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24h内行动脉瘤夹闭术.全部病例均采用Yasargil入路,手术分离和夹闭动脉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同时采用临时阻断载瘤动脉的方法预防和处理术中发生的动脉瘤破裂。结果所有动脉瘤均给予夹闭,其中瘤颈未闭23例,瘤颈夹闭t包裹3例,单纯包裹2例,按GOS评分评价预后,恢复良好26例(92.9%),中残2例,无重残及死亡病例.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经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是指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因破裂出血导致患死亡或残疾。虽然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发展迅速,但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疗效肯定,仍是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本院2005年手术治疗3例颅内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2例患者做了DSA检查。结果 31例患者共31个破裂动脉瘤和1个未破裂动脉瘤;动脉瘤直接夹闭28例,动脉瘤夹闭加包裹4例;术中动脉瘤再破裂12例。术后6个月按GOS标准进行评分:5分2例,4分11例,3分6例,2分4例,1分8例。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颅内血肿引起脑疝时病情发展迅速,术中动脉瘤处理困难,再破裂概率高;但经急诊显微手术治疗,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期动脉瘤实施夹闭手术对提高生存质量与降低致残率的影响。方法 对43例颅内动脉瘤施行急性期显微神经外科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死亡4例,死因分别为肺感染、脑血管痉挛、多发动脉瘤未能完全夹闭再出血,2例致残,37例恢复良好。结论 动脉瘤破裂出血如有条件应尽可能行急性期动脉瘤夹闭术。但应注意:①有效降低颅内压利于显露;②急性期手术术中易发生动脉瘤破裂,应充分解剖蛛网膜,暴露出血点,夹闭动脉瘤;③术后持续蛛网膜下腔灌洗,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李涛  罗炜 《临床医学》2010,30(1):104-105
颅内动脉瘤并非真正的肿瘤,实际是因各种原因促使脑血管壁变薄,形成囊性突出而压迫脑神经,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发生颅内出血。据统计,80%的颅内出血是由颅内动脉瘤引起。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有两类,即开颅夹闭动脉瘤和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的病人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存在血压骤升或呛咳而并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为防止血压增高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意外,术中常需实施控制性降压,以使瘤壁松弛,减少破裂机会,保证手术安全。我院自2005年至2009年8月共实施颅内动脉瘤手术46例;现就其麻醉处理进行总结,并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上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原因,是潜在的致死性疾病。目前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是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即在显微镜下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将瘤颈夹闭,使动脉瘤排除于血循环之外,以防发生再次破裂,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保证灌注区供血。本院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施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11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及预防,方法: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开颅手术,降血压至70-90mmHg(9.3-12.0kPa),显露并临时阻断载瘤动脉近端,28例夹闭动脉瘤,3例结扎载瘤动脉,2例行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近端,其中1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28例有脑肿胀者去骨瓣减压,结果:按Jennett方法评定效果;良好(包括中残(22例)(66.67%),其中16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夹闭动脉瘤效果满意,较差(重残或植物状态)6例(18.18%),死亡5例(15.15%),结论:手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可发生在动脉瘤显露前,显露期间及动脉瘤夹闭过程中,采用显微手术,控制性低血压,尽早显露并控制载瘤动脉近端,可减少术中破裂出血,保证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6.
脑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动脉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死亡率较高,约50%~75%。对导致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十分重要。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择期手术的动脉瘤患者21例,其中动脉瘤破裂后再次出血急诊手术11例,动脉瘤破裂后再次出血死亡2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超早期开颅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间超早期开颅手术治疗的24例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22个,加固包裹动脉瘤2个,孤立动脉瘤1个;术后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2例;4分(轻度残疾)7例、3分(重度残疾)6例、2分(植物生存)3例、1分(死亡)6例。结论超早期开颅手术治疗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施宇云 《全科护理》2011,9(27):2505-2505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结构发育不良或因脑外伤、动脉硬化造成动脉壁损伤或老化,使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形成的囊状瘤体。其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3位,40%~50%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瘤破裂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致残率或病死率高,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我科2008年8月-2010年10月共收治23例颅内动脉瘤病人,除1例放弃治疗,余22例均行开颅瘤蒂夹闭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59-346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Hunt-Hess分级三级以上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予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对比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医疗费用、脑积水发生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等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花费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脑血管瘤破裂情况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积水发生率、术后短暂性脑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术,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较少,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是脑外科显微手术中难度较大的手术,术中破裂出血的机会较多。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术中的麻醉及手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共施行此手术约300多例,成功率很高,通过临床实践,其体会是:1)根据不同病情备齐各种手术器械,2)避免一切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减少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机会。3)打开硬膜前必须将所有显微器械及动脉瘤夹有程序地排于操作台上,剪好小棉片,注意阻断时间等。4)对水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配合。5)注意术后清点工作和严格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