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应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并与对照组2 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8.0%;对照组显效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血PaO2,是基层治疗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在我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进行治疗。治疗一周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和呼吸频率,颅内出血、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好转,观察组治疗后的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氧饱和度(Sa O2)、呼吸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肺出血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死亡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7%,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有良好疗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并探讨该方法治疗时的指征、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法采用自制简易鼻塞CPAP治疗35例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结果35例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经应用自制简易鼻塞CPAP治疗后,1例住院1天放弃治疗,其余34例存活29例,治愈率85.3%。并发症3例。结论应用自制简易鼻塞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且其结构简易,操作方便,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制简易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并探讨该方法治疗时的指征、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法 采用自制简易鼻塞CPAP治疗35例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结果 35例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经应用自制简易鼻塞CPAP治疗后,1例住院1天放弃治疗,其余34例存活29例,治愈率85.3%。并发症3例。结论 应用自制简易鼻塞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且其结构简易,操作方便,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塞法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0.5~5d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 ,使呼吸衰竭新生儿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 对我科2006年9月~2007年9月出现呼吸衰竭的新生儿18例,于出现呼吸困难时尽早使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2~5d,观察疗效.结果 16例均在2~3d显效,1例在5d显效,1例自动放弃.结论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塞法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0.5~5d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使呼吸衰竭新生儿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06年9月-2007年9月出现呼吸衰竭的新生儿18例,于出现呼吸困难时尽早使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2~5d,观察疗效。结果16例均在2~3d显效,1例在5d显效,1例自动放弃。结论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7.
毛朝曙 《中外医疗》2012,31(12):86+88-86,88
目的 探讨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于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l1月期间我院救治的新生儿科新生儿呼吸衰竭90例,其中45例给予鼻塞式CPAP应用,对照组为45例,由于家长拒绝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采用头罩吸氧及药物来改善呼吸.结果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其中45例给予鼻塞式CPAP应用,对照组为37例,家长拒绝使用CPAP,采用头罩吸氧及药物来改善呼吸。结果:CPAP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明显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冯琼  李春蕾 《重庆医学》2016,(36):5113-5115
目的:对比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儿60例,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给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d内的X线胸片并评分,记录两组患儿3d存活率、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上机时间、肺出血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4h,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 d存活率观察组93.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机时间,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患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与常频机械通气均可有效防治新生儿的呼吸衰竭,短期疗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要优于常频机械通气,可有效减少呼吸道出现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路 《当代医学》2009,15(13):50-52
目的比较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和头罩或鼻导管给氧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6例胎龄为32~37周、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NCDAP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0.5~6h,血PaO2及SaO2升高,血PaCO2下降;对照组病例给氧6h后PaO2、PaCO2改善仍不明显。治疗组显效率(85.0%)高于对照组(56.3%),有显著性差异(P〈0.01)。应用NCPAP期间无明显并发症。结论N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有良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温文捷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2):1618-1620,1623
目的:观察和分析经鼻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重症肺炎患儿血气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儿科重症监护室监护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经鼻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患儿则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部分炎性因子的水平变化,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和pH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患儿PaO2、SaO2和p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2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儿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L-10、CRP、TNF-α以及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肺炎患儿可调节相关炎性因子水平,进一步改善患儿的缺氧情况,恢复酸碱平衡.  相似文献   

12.
殷新华 《中外医疗》2014,(33):21-22
目的:就鼻塞式CPAP治疗早期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鼻塞式CPAP治疗。结果实验组有效46例(92%),无效4例(8%),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有效37例(74%),无效13例(26%),有效率为74%;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塞式CPAP治疗早期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较佳,能够大幅度提高患儿存活率,改善NHMD症状,治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56例HMD新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28)与对照组(n=28),观察组给予鼻塞式CPAP,对照组给予头罩吸氧,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9.3%)显著高于对照组(39.3%)(P<0.01);治疗后两组PaO_2、PaCO_2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出血、气胸、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塞式CPAP治疗加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HMD患儿呼吸系统防御水平,快速改善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矫正鼻中隔结构不良,切断翼管神经、筛前神经的鼻腔分枝,探索治疗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方法。方法:将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结构不良的175例作为观察组,将仅有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无鼻中隔结构不良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所有病例经随访1年以上,观察组:显效50.3%,有效42.9%,无效6.8%;对照组:显效:30.1%,有效55.9%,无效12.0%。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矫正鼻中隔结构不良同时切断翼管神经、筛前神经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时富枝  赵磊  卢瑞存  唐蕾  熊虹 《河南医学研究》2011,20(2):212-213,216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人工皮)在新生儿无创机械通气中防止鼻部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2例需进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患儿在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时使用水胶体敷料(人工皮)覆盖于鼻部后选择鼻塞固定;对照组患儿只选用合适的鼻塞.结果:观察组31例患儿撤机时无1例造成患儿鼻部皮肤...  相似文献   

16.
唐登馨 《当代医学》2009,15(7):39-40
目的评价沐舒坦与CPAP治疗新生儿轻中度HMD的疗效。方法结合临床资料与DR胸片检查确诊为轻中度HMD的患儿50例,治疗组发病后立即给与常规综合治疗佐以沐舒坦静脉滴注联合鼻塞式CPAP方式通气25例,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25例。结果沐舒坦与CPAP联合应用组在生后24小时内DR胸片改善明显,且氧疗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综合治疗组。结论沐舒坦与CPAP治疗轻中度HMD效果明显,可明显缩短氧疗时间、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黎建丽 《医学综述》2012,(18):3091-3093
目的探讨鼻塞式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住院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鼻塞式CPAP辅助治疗吸氧,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鼻导管或头罩吸氧。观察两组患儿的意识、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缺氧及肺部干湿性啰音等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3、5、7 d后的疗效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22.841,P<0.01)。结论鼻塞式CPAP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耿立建 《河北医学》2013,19(2):234-236
目的:探讨应用CPAP(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鼻塞式CPAP治疗。对两组的呼吸、心率、肺部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无创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顽固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降压效果及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OSAS合并顽固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8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以常规降压药物和降糖药物治疗;CPAP组47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和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每晚加用CPAP治疗6 h。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24 h血压各项血压指标和空腹血糖。结果: 治疗3个月后,CPAP组和对照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CPAP组各项血压指标降低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PAP组治疗前空腹血糖≤7.0 mmol/L 10例(23.8%),治疗结束后空腹血糖≤7.0 mmol/L 35例(83.3%),对照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7.0 mmol/L均为5例(12.5%)。结论: CPAP联合药物治疗对OSAS合并顽固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疗效好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上气道狭窄部位手术配合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疗效。方法: 将80例OSAS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仅施行上气道狭窄部位鼻腔和咽腔相应的手术;综合治疗组准确判定上气道阻塞平面,施行鼻腔和咽腔狭窄部位相应的手术,并辅以CPAP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0.5年,经多睡眠监测判定,综合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62.5%;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OSAS患者行上气道狭窄部位手术配合CPAP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