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年龄51~75岁,平均68岁。9例均有肉眼血尿,呈间歇性发作;8例有尿频尿急症状;1例有进行性排尿困难;2例有尿痛。直肠指诊:前列腺增生8例,正常1例。2例质硬并可触及结节者行穿刺活检,均为前列腺低分化腺癌,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示前列腺包膜下低回声结节。PSA阳性5例,阴性2例,未查2例。膀胱镜检查肿瘤0.5 cm×0.5 cm×0.5 cm~3.0 cm×3.5 cm×5.0 cm大小,病理检查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结果2例在术前明确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余7例均为膀胱前列腺全切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并前列腺癌根治术,余8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病理结果:9例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Ⅰ~Ⅱ级1例,Ⅱ级2例,Ⅱ~Ⅲ级3例,Ⅲ级3例;前列腺腺癌,高分化6例,中分化1例,低分化2例。7例随访2~28个月。2例术后1年内死于转移和并发症,5例无瘤存活时间平均17.5个月。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腺癌是较少见的一种多发性原发癌,包括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临床期前列腺癌及伴发偶发性前列腺癌2种。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发前列腺癌预后并不差于单纯膀胱癌和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合并前列腺增生采取同期经尿道电切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5例实施单纯经尿道电切膀胱移行细胞癌,B组20例实施经尿道同期电切膀胱移行细胞癌及增生的前列腺,比较术后A、B两组间复发率、进展率、复发时间、膀胱颈部及前列腺窝复发率的差异。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25.4个月。A、B两组术后肿瘤复发率、复发时间、进展率、膀胱颈部及前列腺窝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实施同期经尿道电切术是可行的,与单纯电切膀胱移行细胞癌相比并不增加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1993年 4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们对35例全膀胱切除患者采用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35例 ,均为男性。年龄 4 1~ 70岁 ,平均 5 9岁。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 33例 ,腺性囊性膀胱炎2例。移行细胞癌中 ,2例为可做膀胱部分切除的单发肿瘤但患者要求全切 ,余31例为多发肿瘤、巨大肿瘤和三角区肿瘤。 2例腺性囊性膀胱炎在三角区和输尿管口周围广泛生长乳突样肿物 ,伴血尿和严重排尿困难。伴前列腺增生 16例、单侧肾积水 4例、双侧 3例。患者均无肿瘤转移 ,心、肝、肺、肾功能正常。手术方法 :膀胱全切时离前列腺尖部…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小细胞癌二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小细胞癌多发生在肺部 ,肺外较罕见 ,前列腺小细胞癌至今文献报道仅 6 0余例。我们收治 2例 ,报道如下。例 1,男 ,5 5岁。尿频、夜尿增多 1年。诊为轻度前列腺增生 ,未予治疗 ,近3个月症状加重 ,排尿困难并急性尿潴留就诊。查体 :前列腺Ⅲ°增生 ,质地中等偏硬 ,表面光滑 ,未扪及结节。血PSA正常 ,胸片无异常 ,诊为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摘除术 ,术中发现前列腺明显增大并突向膀胱 ,剜除前列腺时发现前列腺与外科包膜粘连。术后病理示前列腺小细胞癌 ,予双睾切除、氟他胺、抑那通治疗 ,因全身广泛转移 3个月后死亡。例 2 ,男 ,34岁。排尿淋…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我们从1998年起,在切除前列腺后,将三腔导尿管气囊放入膀胱内改为放入前列腺窝内,术后患者膀胱痉挛症状明显减少,年龄56~74(平均67.2)岁。有排尿困难史2~6年,38例以急性尿潴留入院。前列腺两侧叶增生51例,中叶增生33例,其中Ⅱ度27例、Ⅲ度51例、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分析6例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方法及预后,结合文献讨论诊治方案.结果:6例患者中原发性移性细胞癌1例,与膀胱癌伴发的前列腺移性细胞癌5例.接受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后,1例原发患者术后12个月死于肿瘤转移, 1例5个月后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9、10和17个月死于肿瘤转移,1例发生肺转移生存至今22个月.结论:多中心、多次复发以及三角区、颈部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和原位癌易并发前列腺移行细胞癌,前列腺移行细胞癌预后差, 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是近年来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新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我院2000年4月~2002年8月收治患者102例,受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BPH102例,年龄56~87岁,平均69.4岁。均有排尿困难症状。按照Rous标准诊断为前列腺Ⅰ度增生19例,Ⅱ度增生45例,Ⅲ度增生31例,Ⅳ度增生7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86岁高龄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有血尿伴排尿困难症状,肛指检查示前列腺增生,质地中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正常,为0.867ng/m L,B超示: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全程扩张,膀胱内较多血块,前列腺增生。结合文献分析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全身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泵洗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电切病理结果显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术后CT疑胰腺有转移病灶,9d后死于晚期肿瘤。结论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为罕见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为血尿及排尿困难,需行病理检查确诊;由于治疗方法有限,生存期较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的误诊情况。误诊为肾炎4例,上尿路结石3例,泌尿系感染3例,肾结核1例,前列腺增生1例。结果 12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肾盂移行细胞癌9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3例,伴膀胱移行细胞癌2例。通过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CT、输尿管镜及膀胱镜等检查均提示发现肿瘤病灶。8例患者随访6个月~15年,3例死于肿瘤进展,2例术后出现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对长期血尿病史患者需进一步病因检查,B超、IVU、CT等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应提高对检查结果的正确分析和判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1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2年余"入院.患者2006年,1月1日在外院B超检查示前列腺增生,残余尿量>30 ml.膀胱镜检示精阜右侧尿道有小息肉增生,前列腺腺体增生,10~1点处有肿块,呈菜花样.取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后尿道移行细胞癌.拟行全尿道切除加尿流改道术,但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手术.2007年1月,患者因肉眼血尿及排尿困难就诊于我院.实验室检查:尿红细胞满视野.膀胱镜检查发现精阜远侧可见环状质硬肿块,无蒂广基,向腔内生长,膀胱镜最小鞘不能顺利通过.腹部B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例前列腺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例1,50岁,因排尿困难伴会阴部疼痛3个月入院。直肠指检前列腺Ⅲ度(5.0 cm×6.0 cm)增生,质硬,表面欠光滑。血清PSA 0.31 ng/ml,fPSA 0.09ng/ml。B超示低回声块,CT示前列腺密度不均。经直肠穿刺活检示前列腺癌,行前列腺癌根治术。例2,82岁,因排尿困难伴间歇性血尿4个月入院。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4.0 cm×5.0 cm)增生,质硬伴多发性结节,表面欠光滑。血清PSA 2.61 ng/ml,fPSA 0.05ng/ml。B超示低回声块,CT示前列腺密度不均,精囊及膀胱颈部受侵犯。经直肠穿刺活检示前列腺小细胞癌,行双睾切除术加TURP。结果2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前列腺小细胞癌。肿瘤呈弥漫性片巢状结构,伴大片凝固性坏死,核小、燕麦状或圆形、染色深、核仁不明显、胞质少,类似肺小细胞癌。精囊及膀胱颈部均有肿瘤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检查:LCA、L-26、34βE12(-),PSA、AE1/AE3、AR(+),CA、S-100(±)。例1术后1个月死于广泛肺转移,例2术后3个月发现后腹膜转移,仍在随访中。结论前列腺小细胞癌少见,确诊依靠临床及病理表现。对早期前列腺小细胞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加激素及化疗是可行的,晚期患者则无较满意的治疗方法,且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9年至1998年采用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治疗高龄(>75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年龄75~86岁,平均77.8岁。均有夜间尿频、进行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病史,病程4~20年。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直肠指诊和B超诊断为BPH,Ⅰ度增生6例,Ⅱ度增生30例,Ⅲ度增生14例。其中18例术前留置导尿管,伴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移行细胞癌(附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前列腺移行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1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现仍在随访中,另1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加经尿道电气化术,术后半年死亡。结论:本病多以肉眼血尿就诊。确诊主要依赖前列腺穿刺活检及术后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加膀胱灌注化疗为主,预后较其他前列腺癌差。  相似文献   

14.
例 1 男 ,2 1岁。会阴部酸胀 1年 ,伴排尿困难 1周入院。体检 :肛门括约肌张力尚可 ,前列腺Ⅲ度增大 ,触之质软 ,表面光滑 ,未触及明显结节 ,局部无明显温度升高 ,无明显压痛。B超显示前列腺 5 9mm 5 6mm 5 5mm ,突向膀胱 2 4mm ,包膜欠完整 ,外形欠规则 ,内部回声不均匀 ,有多个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 ,提示为前列腺肿瘤。CT显示前列腺恶性肿瘤累及两侧精囊 ,膀胱转移。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及各种癌标 (AFP、CEA及PSA)均正常。前列腺穿刺示瘤细胞密集区和粘液样区交织 ,细胞呈梭形 ,腺泡样排列。提示为前列腺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7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 ,1例为前列腺增生症 ,行膀胱前列腺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 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及双侧睾丸切除术 ,术后使用丝裂霉素或BCG等膀胱灌注及氟他胺内分泌治疗。 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 8例中 2例失访 ,3例因多发性转移 ,术后存活 <1年 ,3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全切术 ,术后随访 1.5~ 4.0年 ,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 ,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自1998-2004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者38例,以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38例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排尿困难的原因有膀胱颈口狭窄、尿道狭窄、腺体残留或复发、膀胱逼尿肌乏力或神经源性膀胱尿道机能障碍。手术治疗37例,成功34例,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6个月,均排尿通畅,1例保守治疗,排尿困难缓解,3例患者长期留置耻骨上膀胱造瘘。结论尿道狭窄是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术前诊断、术中及术后处理是预防发生排尿困难的关键。腔内手术是治疗尿道狭窄或残体残留、前列腺增生复发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00-05~2000-12我们采用放射介入法栓塞前列腺动脉治疗前列腺增生(BPH)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BPH15例,年龄65~74(平均69)岁。均有进行性排尿困难和急性尿潴留病史。全部PSA正常。经肛门指诊和B超检查确定Ⅱ度增生3例,Ⅲ度增生11例,Ⅳ度增生1例。合并腹股沟斜疝1例,有高血压冠心病史8例,肾功能不全3例,合并阳萎者3例。IPSS(28.4±2.0),QOL(5.5±0.5),最大尿流率(5.8±1.2)ml/s,平均尿流率(3.5±1.0)ml/s。  相似文献   

18.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临床极少见,本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已婚.因反复饮酒后出现排尿困难1年余入院.患者无过敏史,无结核病史.查体:肛检:前列腺Ⅲ度大,中央沟消失,表面尚光滑,质韧,未触及硬结,无压痛.B超示:前列腺增生,大小约5.8cm×5.7cm×6.0cm.T-PSA29.8ng/mL.MRI示:1、前列腺右侧外周带信号减低伴小结节影,待排前列腺癌;2、前列腺中央带体积增大伴信号异常,考虑前列腺增生可能;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予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活检病理提示:(前列腺)慢性炎症.予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术后病理镜检示:腺体增生,数目增多,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见较多成团的泡沫细胞聚集.病理诊断: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患者检测血、尿细胞粘附因子L selectin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46例膀胱癌患者 (浸润性 2 0例 ,浅表性 2 6例 )及 1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及尿L selectin浓度。 结果  3组患者术前L selectin血清浓度分别为 :浸润性癌患者 ( 76 6 .3± 135 .1)ng ml,浅表性癌患者 ( 5 6 3.8± 118.2 )ng ml,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 5 44 .1± 12 1.2 )ng ml。浸润性癌组与浅表性癌组及良性增生组分别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浸润性癌患者术后血清L selectin浓度显著低于术前 (P <0 .0 5 )。浸润性癌组术前尿L 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浅表癌组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 (P <0 .0 1)。 结论 血、尿L selectin浓度水平与TCC浸润程度有关 ,对TCC患者治疗前临床分期及选择手术方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分析1例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资料。患者60岁,因排尿困难1个月入院,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质硬肿块。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行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有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确诊后15个月死亡。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预后差,化疗在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