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同宏 《中原医刊》2006,33(3):27-2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检测36例哮喘患儿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调节因子,并与同龄健康儿童比较。结果哮喘患儿组RBC—C3bRR和RBC—ICR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组RFI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组RFE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其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红细胞免疫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静  洪源  王晓青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392-1393
目的探讨化疗对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白血病患儿35例为治疗组,检测其化疗前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水平,并以健康体检正常的儿童3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化疗前白血病患儿RBC-C3bRR和RBC-ICR水平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症状缓解29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3例。结论化疗可以增强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锌缺乏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06例腹泻、肺炎患儿(观察组)和31例体检正常儿童(对照组)行血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T细胞亚群CD4、CD8测定,并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锌浓度值、免疫球蛋白IgA值、Ig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亚群CD4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锌缺乏能降低感染性疾病患儿IgA、IgG及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婴幼儿哮喘发病的环境因素,为婴幼儿哮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婴幼儿哮喘患儿157例采用问卷随机抽样调查法调查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哮喘患儿的一般资料、住宿环境、经济条件、监护人文化程度、被动吸烟、饲养宠物等情况,应用SPSS 11.5软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并与同期就诊的无喘息的其他疾病患儿138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居住地点公路边哮喘组79例,对照组5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差哮喘组21例,对照组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看护人为父母哮喘组89例,对照组9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看护人为祖父母或保姆哮喘组68例,对照组4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均居住面积<20m2哮喘组61例,对照组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被动吸烟哮喘组98例,对照组6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种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婴幼儿哮喘的发生,早期干预可以减少其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4):1897-1901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肺功能、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记录不良反应。方法:招募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吸氧、雾化吸入等)+麻杏石甘汤加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外周血炎性因子浓度与免疫功能,评估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D4~+、CD8~+、CD4~+/CD8~+、IL-6、TNF-α、TGF-β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TNF-α、CD8~+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4~+、CD4~+/CD8~+、TGF-β1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通过改善免疫功能与炎性反应而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应用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80例,均分为两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为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的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5%、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采用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治疗的临床效果优越,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患者的症状,且复发率低,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期住院96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2.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患儿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与丹参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对红细胞(RBC)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应用评价。方法患儿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进行红细胞免疫粘附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循环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促进率(RFER)、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RFIR)检测。结果治疗前RBC-C3b-RR、RFER明显低于对照组,RBC-ICR、RFIR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经黄芪、丹参治疗后RbC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黄芪、丹参可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儿BBC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及哮喘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采取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哮喘控制情况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良好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C-A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李锋  于颖  张立红 《医学争鸣》2008,29(14):1301-1302
目的:探讨肝素钙治疗婴幼儿哮喘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哮喘患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常规抗炎、平喘和对症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肝素钙静脉滴注.治疗前、后进行血小板计数,并检测患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血清抗体IgE,IgA1和IgA2.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依次为88.9%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PL平均下降288×109/L,APTT水平平均上升9.65 s,D-dimer水平平均下降0.31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血清IgE平均下降116.7 mg/L,IgA1升高1751.1 mg/L,IgA2升高54.9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素钙辅助治疗婴幼儿哮喘效果较好,其可缓解高凝状态,改善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硫酸镁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在治疗小儿哮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哮喘患儿,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哮喘,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影响。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儿40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4例,对照组采用支气管哮喘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FEV1%、QOL,并观察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达标情况、治疗效果及再次住院率、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FEV1%比较,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8.34±7.23)、(68.45±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74.42±8.31)、(78.33±8.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QOL比较,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70.26±8.17)、(69.61±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77.72±9.39)、(86.56±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健康教育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77,P0.0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3,P0.01);两组再次住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P0.01);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干预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采用补体致敏酵母菌血凝法,检测了核酪对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血凝滴度1:16时,肌肉注射核酪的实验小鼠红细胞血凝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其脾脏系数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升高(P<0.01).提示,核酪对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反复喘息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哮喘发病风险的关系,以帮助对反复喘息患儿中哮喘高危儿童的筛检。方法选取100例反复喘息患儿为病例组,60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纳库仑一氧化氮分析仪检测FeNO,同时计算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哮喘预测指数(API),比较FeNO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API等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喘息患儿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幼儿期组和学龄前期组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FeNO检测值和阳性检出率高于同年龄段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幼儿期组和学龄前期组两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学龄前期组FeNO水平、FeNO阳性检出率和API阳性率高于幼儿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I阳性反复喘息患儿的FeNO水平高于API阴性反复喘息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期组FeNO阳性患儿中的API阳性检出率高于幼儿期FeNO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期反复喘息患儿较幼儿期患儿有更高的哮喘罹患风险,FeNO测定可作为一项早期筛检学龄前期反复喘息患儿中哮喘高危儿童的良好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eptin、小儿单纯性肥胖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择52例正常体质量的哮喘患儿,32例合并小儿单纯性肥胖的哮喘患儿,3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及43例健康同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外周血清瘦素水平。结果正常体质量的哮喘患儿以及合并单纯性肥胖的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清Leptin水平均高于临床缓解期、单纯性肥胖组及对照组(P均0.05),临床缓解期Leptin水平与单纯性肥胖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纯性肥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单纯性肥胖的哮喘患儿在哮喘急性轻、中、重度发作时血清Leptin水平均高于正常体质量的哮喘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单纯性肥胖的哮喘患儿在临床缓解期及12月后复诊时血清Leptin水平均高于正常体质量的哮喘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eptin可能参与儿童哮喘的发病;肥胖可能是儿童哮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蔓莉  江毅  王箴  周雅燕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4):2204-2206
目的探讨血、尿微量蛋白测定对过敏性紫癜肾炎的预测和诊断价值,为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42例HSP患儿分为尿常规阳性组(即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127例和尿常规阴性组115例,另选择健康对照组1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β2-微球蛋白(血β2-MG)、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尿清蛋白(尿-Alb)和尿免疫球蛋白G(尿-lgG),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儿童的血β2-M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阳性组、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阳性组与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β2-M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阳性组、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阳性组与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Alb水平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阴性组、对照组儿童的尿-lgG水平与尿常规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阴性组与对照组尿-lg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能较早反映肾损害的发生与否及其程度,可作为判断HSP肾损害的一个临床指标,为早期诊断和治疗HSP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三组受检者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检测结果,肝硬化和肝癌病例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Rc_3bR)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癌患者RICR高于肝硬化者(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RICR高于代偿期者(P<0.05)。表明肝硬化不同阶段和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但低下程度有一差异。因此检测RCIA功能对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和疾病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魏然  叶依娜  龚享锋  石就家  谭丹 《海南医学》2016,(14):2304-2306
目的:探讨父母认知及管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筛选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6例,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制作调查问卷,根据患儿在治疗期间应用糖皮质激素行为分为依从组(34例)和非依从组(52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父母认知、父母管理、用药依从性调查表和药物吸入技术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儿和父母的一般资料、两组患儿父母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父母对患儿管理评分以及患儿吸入技术评分,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儿和父母的一般资料比较显示,依从组患儿发作次数少,父母学历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组患儿父母对疾病认知调查结果评分为(18.6±2.6)分,高于非依从组的(12.5±2.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组父母管理结果评分为(119±7)分,低于对照组的(145±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组患儿的吸入技术评分为(5.2±0.8)分,高于对照组的(2.1±1.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认知程度[OR=1.04,95%CI (1.00~1.13),P=0.02]、父母管理[OR=0.06,95%CI (0.50~0.92),P=0.01]以及患儿吸入技术[OR=2.68,95%CI (1.52~6.53),P=0.01]是影响支气管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因素(P<0.01)。结论提高父母的认知及管理水平可以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降低发病频率,改善患儿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皮肤点刺试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哮喘患者60例,其中发作期38例作为哮喘发作组,缓解期22例作为哮喘缓解组,另选取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另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比较该两组受试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差异。结果哮喘缓解组患儿的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为68.18%(15/22),对照组为0(0/30),哮喘缓解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发作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患儿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及FEF75明显低于对照组,哮喘发作组患儿PEF、FEF25和FEF75明显低于哮喘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分析显示,受试儿童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结果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呈正相关(r=0.241,P=0.012),肺功能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无相关性(P>0.05)。结论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结果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呈正相关,肺功能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无相关性,三者结合对于哮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支气管哮喘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43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及过渡期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急性发作次数及再次入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发作间隔天数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生理、心理、环境、社会领域四个指标及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得分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儿出院后发作次数和再次入院次数,提高治疗信心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