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以依那普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高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血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老年难治性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血压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为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玉  罗荔 《陕西中医》2016,(10):1370-137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同时记录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收诊的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7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取中医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体积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疗程后FT3、FT4、TSH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疗程后TSH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疗程后FT3、FT4、TSH水平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FT3、FT4、TSH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近远期疗效均比单独西药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项芳健  黄正仲  徐伟国 《新中医》2015,47(7):139-14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疗效。方法:68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1%,对照组6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消退、疼痛消失、腹胀消失、包块消失、住院时间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临床疗效好,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王淑芬  刘素敏 《新中医》2015,47(2):24-2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8例,治疗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只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2组的血压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平均血压值、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缪玲  胡咏华 《陕西中医》2012,33(2):153-15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性下降,但观察组更加明显(P<0.05)。两组降压疗效、症状积分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较单纯西药治疗能更好地降压和改善症状,并减少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党博  张蕊 《陕西中医》2011,32(10):144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所有病人均进行卒中基础治疗,治疗组合用帕罗西汀及中药逍遥散;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结果:在HMAD抑郁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动态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78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中医辨证治疗组)和对照组(西药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变化和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均降低,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压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可以更有效降低血压,治疗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较对照组76%的有效率高,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曾志清  杨爱萍 《新中医》2015,47(9):26-2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6例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治疗。统计2组治疗前后血压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骨折(肾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骨折患者112例,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型,骨折类型为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两组治疗均采用闭合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如果不能达到复位标准,再改用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中医补肾汤口服,4周为1疗程。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中医症状积分、骨折愈合评分系统(RUSS)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8周后骨折愈合评分(RUSS)均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后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骨折(肾虚血瘀型)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7,(6):753-754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下肢丹毒病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静滴抗生素,外敷金黄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清热利湿解毒中药。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43例,显效1例,有效1例;对照组痊愈36例,显效7例,有效2例,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WBC、N%、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毒发病特点突出,中西医结合安全有效,结合中药内服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3.
卢炯 《新中医》2015,47(5):70-71
目的:观察加味六君子汤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六君子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白细胞计数(WB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WBC、hs-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WBC、hs-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六君子汤能明显降低WBC及hs-CRP,缓解患者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压和血糖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血压和血糖控制率分别为91.67%、93.75%,对照组分别为81.25%、79.1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和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压和血糖水平下降明显,观察组两者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和血糖,降低血压和血糖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畲药食凉茶组方结合西药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同时加用畲药食凉茶组方。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及血压、NO、E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0.0%;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NO、E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及NO、E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畲药食凉茶组方结合西药可有效用于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张礼辉 《新中医》2015,47(11):19-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88例病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4天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评定2组的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2组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结合西药常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李叶戌子 《新中医》2015,47(11):218-2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后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后综合征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脑复康和谷维素口服以及中药活血化瘀汤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性心理护理,2组均干预8周。结果:干预8周后,2组SAS和SDS评分较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护理干预治疗颅脑损伤后综合征的疗效良好,能明显改善其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优于单纯中西医结合治疗,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58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升降散,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血压、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中医证候疗效、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确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阴虚火旺型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阴虚火旺型高血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前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可有效控制阴虚火旺型高血压,应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类中药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参麦注射液(红参、麦冬)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本病42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及证候疗效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氧分压(PaO2)于治疗后24h、治疗后7d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两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于治疗后24h、治疗后7d均有显著下降(P<0.05,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滋阴,回阳救逆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并能提高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