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1男,16岁.因双手拇指无力,大鱼际肌萎缩4个月而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右手大鱼际肌萎缩(++),左手大鱼际肌萎缩(+),双手拇指外展、对掌受限,双手拇指及大鱼际痛温觉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查:双侧拇短展肌肌电图为神经性损害,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LAT)延长,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正常.  相似文献   

2.
病例1男,16岁.因双手拇指无力,大鱼际肌萎缩4个月而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右手大鱼际肌萎缩(++),左手大鱼际肌萎缩(+),双手拇指外展、对掌受限,双手拇指及大鱼际痛温觉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查:双侧拇短展肌肌电图为神经性损害,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LAT)延长,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正常.  相似文献   

3.
病例1男,16岁.因双手拇指无力,大鱼际肌萎缩4个月而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右手大鱼际肌萎缩(++),左手大鱼际肌萎缩(+),双手拇指外展、对掌受限,双手拇指及大鱼际痛温觉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查:双侧拇短展肌肌电图为神经性损害,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LAT)延长,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正常.  相似文献   

4.
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由于国内未见报道,旨在引起同道们对该病的注意和认识。方法:本组3例,临床特征为拇指对掌功能受限,大鱼际肌萎缩,但手部感觉无障碍。均采用手术治疗。除作神经松解术外,在神经外膜下及周围软组织间注入醋酸泼尼松龙25mg。结果:术后随访1~5个月,拇指对掌功能完全恢复。结论:正中神经返支卡压的病因与局部解剖有关,其诊断依据主要为拇指对掌、对指功能障碍,病程长时大鱼际肌可出现萎缩,但手部桡侧半无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腕管内、外松解治疗腕部正中神经双卡征的疗效。方法 2011年4月—2014年5月,收治31例腕部正中神经双卡征患者。男8例,女23例;年龄33~69岁,平均56.4岁。手掌桡侧3个半指皮肤两点辨别觉7~14 mm,平均9.5 mm;其中4~10 mm 24例,10 mm 7例。腕管正中神经Tinel征(+),正中神经返支手掌体表投影点处按压大鱼际肌有乏力、酸胀不适感。神经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4.5~10 ms 22例,10 ms 9例;出现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6例;所有患者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运动神经波幅5~10 mV 19例,5 mV 12例。病程3~8个月,平均5.5个月。行腕管内正中神经及腕管外正中神经返支手术探查,尤其对正中神经返支存在的多种易卡压因素如拇短屈肌起点增厚腱弓、拇短屈肌浅头尺侧缘腱纤维束、掌腱膜深层纤维膜及变异的拇短屈肌浅头起点等给予彻底松解,解除卡压因素。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伤口瘢痕痛。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9个月,平均33个月。所有患者夜间麻痛症状消失,正中神经返支穿入大鱼际处酸胀感消失。28例手掌桡侧3个半指皮肤感觉恢复至S4,3例示、中指指尖感觉恢复至S_(3+);正中神经支配区皮肤两点辨别觉4~6 mm,平均4.8 mm。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29例,轻度受限2例;31例握力均恢复,其中1例有明显增加。术前大鱼际肌萎缩者,术后肌力恢复至S_5 4例,S_4 2例。术后2年根据顾玉东推荐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优29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腕管内、外松解治疗腕部正中神经双卡征时,正中神经返支存在较多易卡因素,应彻底松解,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正中神经返支解剖学观察, 总结正中神经返支卡压的损伤机制, 探讨其卡压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 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用12只新鲜手标本, 男性标本6只, 左侧、右侧各3只, 女性标本6只, 左侧、右侧各3只, 解剖正中神经返支并观察其发出的位置, 测量支配大鱼际肌各肌支的长度及正中神经返支走行过程中的易卡部位, 测量结果按性别的侧别分别进行非参数检验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 收治21例腕部正中神经返支卡压患者。男14例, 女7例;年龄31~65岁, 平均46.2岁。全部患者均有大鱼际肌萎缩;术前标记正中神经返支入肌点, 并且按压手掌体表投影处大鱼际均有乏力、酸胀不适感;肌电图检查: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大于4.5 ms, 均出现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 所有患者运动传导速度均小于30 m/s, 运动神经波幅均小于10 mV。正中神经返支手术探查所见, 其主干在拇短屈肌浅头起点处增厚, 腱弓、掌腱膜深层与大鱼际肌肌膜间存在卡压, 术中给予彻底松解, 解除卡压因素。21例患者均门诊随访。结果男...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性 ,5 4岁。因左拇指无力 ,对掌、对指功能逐渐受限 ,拇、示指对捏功能障碍 1年来本院就诊。局部检查 :左手大鱼际肌萎缩 ( ) ,1~ 5指及手掌感觉正常 ,拇指对掌功能受限。拇指和示指或中指对指时 ,不能成“O”形。拇内收功能正常。左腕X线片、颈椎X线片 ,均未发现异常。拟诊为左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 ,于 2 0 0 0年 3月 6日收住院。择期在臂丛麻醉下手术 ,自腕掌侧横纹起 ,沿掌长肌腱尺侧向大鱼际纹远端作S形切口 ,长约 3 .5~ 4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分离正中神经 ,见正中神经出腕管后 ,其桡侧及返支被增厚的掌腱膜和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神经远断端逆向追踪定位、近断端电刺激定位相结合的方法,对正中神经返支精确对位修复,最大限度地恢复大鱼际肌的功能.方法 对3例腕部正中神经断裂伤的患者,自正中神经返支发出处逆行追踪至腕部断伤处,准确定位.局部麻醉下对近端正中神经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分别刺激,刺激时如手指无感觉而大鱼际肌有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的那一束,定为正中神经返支.用10-0线精确对位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1年,大鱼际肌外形饱满,肌力达5级,拇指对掌、对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腕部正中神经切割伤,正中神经返支的精确修复,能较好地恢复大鱼际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尺侧腕伸肌转位重建拇指外展、对掌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对20例因正中神经损伤导致拇指丧失对掌、外展功能的病例,行尺侧腕伸肌腱加掌长肌腱转位重建拇指外展、对掌功能,取得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4例因正中神经毁损无缝合条件行急症手术;8例正中神经缝合后形成神经瘤,瘢痕粘连,鱼际肌萎缩,拇指对掌、外展功能丧失;6例断腕再植后拇指功能恢复较差;2例正中神经的腕横支和鱼际肌挫灭伤,外展肌腱毁损,急症重建。1.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后,患肢外展,掌背侧取“S”切口,分离出尺侧腕伸肌,从止点处切断,分离至尺骨茎突处,做皮下隧道,转向掌侧,斜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掌皮支营养血管肌皮瓣转移术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解剖学依据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侧成人尸体手标本进行解剖,系统观测正中神经掌皮支营养血管链的组成、分支、分布及其同大鱼际肌相互交通吻合的情况.2007年2月以来,临床应用正中神经掌皮支营养血管远端蒂肌皮瓣转移术修复拇指组织缺损17例.结果 桡动脉掌浅支恒定地向拇短展肌和拇短屈肌发出3~5支肌皮穿支,节段性参与正中神经掌皮支营养血管链,肌皮穿支平均外径为[(0.3±0.1)mm,x±s,下同],均有1条静脉伴行.17例术后肌皮瓣全部存活,拇指外观及功能满意,11例患者在术后1周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1~8.2)mm.结论 正中神经掌皮支营养血管链同拇短展肌和拇短屈肌肌皮穿支恒定吻合,该肌皮瓣是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良好供区.  相似文献   

11.
腕管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腕管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术中在显微镜下神经外膜松解,彻底松解腕管部分的正中神经,并在神经周围放置醋酸泼尼松龙,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2年,147例症状完全消失,15例大部分症状缓解,拇、食、中指术后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大鱼际萎缩者,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无1例产生腕掌部瘢痕痛及正中神经、掌浅弓、正中神经返支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显微外科神经松解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拇外展功能在手部捏、握、抓等功能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中神经支配手掌侧主要部位的皮肤感觉,并参与手的抓握、指腹相捏运动,对手的正常功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正中神经损伤后拇外展肌麻痹,使拇指不能正常外展,手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虽然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普及与提高,神经缝合质量明显提高,但仍有20%~30%的病例效果不满意[2].因此,正中神经损伤后,拇外展功能重建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用于拇外展功能重建的方法很多,我科自2003年2月~2005年2月在研究拇短展肌和拇短屈肌的解剖关系的基础上,应用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11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0岁。因右手麻木不适、活动受限一年入院。患者自诉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右手桡侧4个手指麻木、疼痛,夜间或清晨较明显,甩手、挤压手腕可使症状减轻。拇指外展无力,不灵活。近三个月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小指麻木不适,用筷子时动作不灵活。专科检查:右手大鱼际萎缩,轻度爪形手,正中神经皮肤分布区及尺神经分布区感觉迟钝,尺侧腕屈肌及环小指指深屈肌肌力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在各受区神经近入肌点处同时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恢复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丧失的肩肘功能.方法 2007年2月-9月,收治4例单纯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男性患者.年龄21~39岁.均为车祸伤.左侧1例,右侧3例.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上举及屈肘不能;耸肩、伸肘、屈伸腕指肌力≥4级.肌电图检查:副神经、尺神经及肱三头肌长头肌支功能好;正中神经功能轻度受损.患者于伤后3~11个月入院.于全麻下行后路副神经到肩胛上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到腋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到肱二头肌肌支和/或正中神经部分束支到肱肌肌支移位术.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1例术后出现手部尺侧麻木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余患者未出现与供区神经相关的运动、感觉功能受损症状.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术后3~4个月患侧均出现肩外展、屈肘动作.肌电图显示3组受区肌肉均可记录到新生电位.术后6~7个月,患者肩外展30~65°,屈肘90~120°,肌力3~4级.1例随访12个月患者肩外展、上举、外旋及届肘主动活动度基本正常,三角肌、肱二头肌外形轮廓接近正常.结论 应用功能相近的供体神经进行多组神经束支部移位具有供区损失小、恢复时间快、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尤其适合因伤后时间长延误治疗及锁骨上探查有风险的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 ,47岁。主诉左手麻木不适、无力 ,手部肌肉萎缩来本院就诊。局部检查 :左前臂内侧及左手尺侧 1个半手指刺痛觉减退。左尺侧腕屈肌肌力M3,小鱼际及骨间背侧肌萎缩(++) ,左 2~ 5指内收、外展不能 ,拇指对掌功能受限。Froment征 (+) ,Wright征 (+) ,Roose征 (+)。肌电图示 :尺神经锁骨上段至肘段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诊断为左侧胸廓出口综合征而入院。择期手术。术中发现 ,在臂丛下干跨越小斜角肌边缘处有一明显压迹 ,被压处神经变薄 ,近、远端神经变硬。切断前斜角肌及小斜角肌后作神经外膜松解术。给予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采用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20例单纯腕部正中神经损伤、1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拇指对掌功能。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0~53岁,平均33.5岁。致伤原因:锐器伤24例,钝器伤9例,热压伤2例。合并尺、桡骨远端骨折6例。患者均于伤后1~3 h行神经修复术,平均2 h。受伤至该次入院时间为6~14个月,平均7.5个月。35例患者除2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拇外展功能不完全消失、无对掌功能外,其余拇外展及主动对掌功能完全消失。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腕关节屈伸、拇指末节背伸活动正常。20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患者均恢复正常拇外展及对掌功能。15例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13例恢复正常对掌功能,2例对掌功能不全;拇外展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12个月,根据赵书强等拇指对掌功能评定标准,患者拇对掌功能测量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或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是一种操作简便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返支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的效果及手术技巧. 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3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正中神经返支损伤9例:急诊端端缝合修复7例,其中外膜缝合2例,束膜缝合5例;二期手术2例,在切除创伤性神经瘤后分别遗留0.8 cm和1.0 cm的神经缺损,均行腓肠神经移植予以修复.结果 术后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 ~ 28个月,平均19个月.末次随访时,3例完全恢复,拇短屈肌、拇短展肌、拇对掌肌肌力5级,拇指捏力正常;5例大部分恢复,拇短屈肌、拇短展肌、拇对掌肌肌力4级,拇指捏力大部分恢复;1例部分恢复,拇短屈肌、拇短展肌、拇对掌肌肌力3级,拇指捏力部分恢复. 结论 正中神经返支损伤,急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可取得较好疗效.二期修复往往需要借助神经移植方能完成,其疗效远不及一期修复.  相似文献   

18.
豆钩裂隙综合征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尺神经卡压征,我院于19977年5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0岁,因双手掌触地受伤出现双手进行性内在肌萎缩,功能障碍4年来诊。查: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正常,双手爪形样改变,双手骨间肌萎缩,小鱼际平坦,肌张力弱。双手小鱼际皮肤及小指、环指尺侧半掌侧皮肤感觉正常,夹纸试验( ),拇内收肌力Ⅱ级,小指对掌及外展肌力Ⅱ级,双侧豌豆骨外缘压痛,掌短肌反射存在。肌电图诊断:尺神经不完全性损伤。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尺神经探查及环小指掌板紧缩术。于手掌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带拇指背皮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及大鱼际逆行岛状筋膜皮瓣治疗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优、缺点,探索和优化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技术方法.方法 对25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14例带拇指背皮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2.5 cm×1.0 cm~4.0 cm×3.0 cm,11例采用大鱼际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进行修复,观察并对比其疗效.结果 带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14例皮瓣完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大鱼际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的11例中,10例皮瓣成活;1例术后发生静脉回流障碍,并伴部分远端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 ~ 24个月,两种皮瓣均无臃肿,色泽正常,外形满意,前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指间关节活动范围为20°~ 70°,依据临床常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提出的感觉功能评定标准,恢复S2以上感觉百分比达87.2%以上.后者拇指的夹捏功能及抗压耐磨性均较好.结论 带拇指背皮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及大鱼际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拇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选用大鱼际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较佳.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15岁。患者于记事起就发现左手 3~ 5指屈曲畸形 ,不能伸指。 2年前来本院就诊。局部检查发现 :左侧伸腕时无力并伴有桡偏 ,3~ 5指不能主动伸指。拇指外展无力 ,拇、示指伸指基本正常。诊断为骨间后神经卡压征 ,因家属不同意手术而未住院。半年后患者拇指不能伸指 ,屈曲于掌心位 ;仅有示指能伸 ,功能严重受限。于 2 0 0 0年 1月 2日入院手术。局部检查 :左手伸腕时无力并出现桡偏 ,拇指处于内收屈曲位 ,3~ 5指屈曲畸形 ,拇、中环小指伸肌肌力M0 ,示指伸肌肌力M4 。左手无感觉障碍。前臂肱骨外上髁下方 4cm处明显压痛 ,并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