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腔隙性脑梗塞140例王艳玲,王文江腔隙性脑梗塞(以下简称腔梗)为老年人的常见脑血管病者之一,是脑动脉深穿支及其分支梗塞[1].今将我院1992~1993年12月收治的腔梗,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以精制蝮蛇抗栓酶(以下简称svate)...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脑硬化症4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0例,年龄40—78岁。42例中发现单发性腔隙脑梗塞35例,年龄40—78岁,多发性腔隙性梗塞者7例,年龄45—78岁。 42例单发和多发腔梗小灶有25例中均属于市级医院CT扫描确立诊断,其中单发腔梗小灶25例中直径在1.0cm左右,有10例直径在2.0cm,有7例大小不等的腔隙状态(指多发性腔隙梗塞)。中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症对脑血管病的影响已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文献报道脑动脉硬化症引起脑血管变化属继发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和腔隙性  相似文献   

3.
王琪 《山西临床医药》1999,8(3):187-188
为探讨糖尿病性腔隙性脑梗塞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对60例Ⅱ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腔隙性脑梗塞23例进行研究。分别测定血胰岛素,C肽,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以及体重指数。结果表明:合并腔梗者与未合并腔梗者比较,其血Ins,C肽水平显著升高,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腔隙性梗塞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4例经头颅CT、MRI证实为腔隙性梗塞患者进行颈动脉B超探查,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发现腔隙性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作者认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尤其是多发性斑块可能是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闵婕  王和生  陈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5):720-720,F0003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是血管性痴呆(VD)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占VD总数的60%左右,它是由于脑部小血管疾病所致,包括小血管闭塞所致的多发性腔隙性梗摩(腔隙状态)和血管狭窄或/和低灌注所致的脑白质不完全性梗塞(Binswanger病)。一般临床表现为,腔隙性梗塞症状和体征,如纯运动性偏瘫、假性延髓麻痹和其他腔隙综合征等;精神症状和皮质下损害特征,如认知功能障碍、个性改变、情感障碍、言语行为异常、视幻觉、步态不稳、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的关系。方法:对3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梗塞患及30例对照组患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两组血胰岛素(Ins)、C肽(CP)、葡萄糖(Bs)、胆固醇(CHDL)和甘油三酯(TG)水平以及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血Ins、CP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P<0.001),其血CHOL、TG水平及BMI亦升高(P<0.05),结论:IR与糖尿病性腔隙梗塞有密切关系,IR是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改善和治疗IR在预防糖尿病患发生腔隙梗塞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220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20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结果:220例腔隙性梗塞病例共292个梗塞灶均为0.25~1.5cm大小的圆形、椭圆形低密度灶,平均CT值为15Hu,33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均无强化。结论:对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病例要密切注意其发病时间及进行第二次CT复查,运用薄层扫描技术,以提高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36例基底节区梗塞患者均经 CT 扫描或尸解证实。临床表现以纯运动性偏瘫或伴失语者多见(47%),其次为感觉运动性卒中者(17%),纯感觉性卒中者少见(3%)。其病因具有异质性,除腔隙梗塞外,风心病或先心病并发脑栓塞和颅内感染性动脉内膜炎亦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另有部份患者病因不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60例经CT证实有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的资料,对易患因素、梗塞部位、临床表现及预后加以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塞的易发于高血压病(56.7%),糖尿病(18.3%),冠心病(13.3%),高脂血症(8.3%);病变部位以基底节为最多(34.5%);单个梗塞灶43例(71.7%).2个以上梗塞灶为14例(28.3%)。结论:腔隙性梗塞患者病灶多位于基底节,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对控制本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资料与方法本文120例病人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52~77岁,平均62.5岁。病程1~6个月。均为首次发病,其中偏瘫82例,双侧性轻瘫21例,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49例,混合性失语3例,假性延髓麻痹15例。按“中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轻型26例,中型92例,重型2例。多发性脑梗塞55例(45.8%),双侧腔隙梗塞21例(17.5%),单侧腔隙梗塞9例(7.5%),脑梗塞35例(27.2%)。方法:除使用促神经细胞代谢药外,均采用自身光照充氧血回输疗法。具体为:取患者静脉血150~200ml,…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40例腔隙性梗塞的临床分析,提出腔隙性梗塞主要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大多在活动状态下急性起病。瘫痪轻,恢复好。影响恢复的因素主要与治疗时间的早晚有关。  相似文献   

12.
进展性脑梗塞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 4 8h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1 ]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及脑干的缺血性微梗塞 ,因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 ,病灶直径在 0 .2~ 2 0 mm之间。两种疾病虽然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但在诊治上有差别。现将我院 1996~ 2 0 0 0年间 4 2例进展性脑梗塞误诊为腔隙性脑梗塞作以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男 2 5例 ,女 17例 ,年龄 4 3~ 79岁 ,平均 6 6岁 ;发病时间 1.5~ 18h,平均 4 .5 h;既往病史有高血压者 2 8例 ,糖尿病者 9例 ,高血脂者 2 3例 ;症状…  相似文献   

13.
腔隙梗塞是由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的深穿支闭塞所致,也称深穿支闭塞.笔者对1989年1月至1992年6月收治的91例腔隙梗塞患者(男58例.女33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43岁)全部病例均在头颅CT扫描证实。其中患有糖尿病者56例(包括有明显糖尿病史和急性期血糖增高者)占总发病人数的60.2%。笔者认为.糖尿病所致的血管损害与腔隙梗塞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为腔隙梗塞的形成是由于血管壁的损伤和血液高粘滞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因素正是糖尿病的病理基础。作者通过56例临床观察表明糠尿病是腔隙梗塞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与腔隙梗塞…  相似文献   

14.
脑干腔隙性硬塞(腔梗)由于受后颅窝骨性伪影的影响,且病灶小,CT难以发现,近年来由于MRI应用于临床,使得多数脑干腔梗得以诊断。现将我院1997年5月~1998年4月经MRI检查确诊为脑干腔梗者40例及其临床特征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4O例均系经MRI证实的脑干腔梗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男32例,女8例,年龄均>60岁,平均68土8岁。38例曾作过头颅CI,扫描,仅3例诊断为脑干腔梗,既往有长期高血压病史37例,病前有糖尿病者17例,冠心病史匕例,中风病史7例,高脂血症5例。本组病例临床症状及体征多表现有头痛。头晕、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  相似文献   

15.
李燕  闫福岭 《临床荟萃》1998,13(15):713-714
以往认为腔隙综合征是腔隙性梗塞所致,自CT问世以来,学者们陆续发现脑内小的非腔隙性梗塞灶也可引起类似腔隙综合征的表现.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小量脑出血.这种由小灶性脑出血所致的腔隙综合征称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我院近5年共收治17例临床表现符合腔隙综合征的小量脑出血.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0引言将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患者的脑电地形图(BEAM)、脑电图(EEG)、头颅CT进行分析对比,并与正常人群对照,以探讨早期腔梗患者脑电地形图改变的特征,加强临床康复过程中对此类疾病的认识。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本组64例腔梗患者中男31例,女33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2.7岁。50岁以下3例,50~59岁18例,60~69岁38例,70岁以上5例。临床为纯运动性轻偏瘫(PMH)29例,纯感觉性脑卒中(PSS)6例,感觉运动性脑卒中(SMS)9例,共济失调性轻偏瘫(AH)14例,口手笨拙…  相似文献   

17.
我院用蛇毒酶类溶栓剂治疗40例血管性痴呆 (VD)患者 ,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治疗组40例中男27例 ,女13例 ;年龄45~81岁 ,平均63岁。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中风、神经障碍及局灶体征者共38例 ,上述症状可互有重叠 ;无任何症状者2例 ;头颅CT均证实有脑梗塞灶 ,其中单一或腔隙梗塞28例 ,多个梗塞或腔隙梗塞12例 ;从起病到就诊时间2d至14个月。对照组42例中男25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62岁。既往有TIA、中风、神经障碍者共38例 ;无任何症状者4例 ;CT示单一梗塞灶31…  相似文献   

18.
1965年Fisher将高血压伴发的小卒中称为腔隙梗塞或腔隙性卒中。它是一种大脑深部的小灶性缺血性梗塞。其最大直径一般不超过20mm,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及桥脑基底部。CT的临床应用为研究本病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内外对腔隙梗塞的报告日益增多,对于其病因、临床分型、治疗及预后都有很大的提高。现将我科在1985年1月至1988年1月经过CT扫描证实的腔隙梗塞90例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评价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危险因素。方法: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2例为腔梗组,同期门诊体检者与神经内科住院的受检者84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压、血糖、血脂、吸烟及颈动脉斑块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 CA)于入院时对对照组进行测评,于入院时及1年后对腔梗组进行测评。结果:入院时腔梗组患者的Mo CA量表评分(24.91±2.9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6.16±2.21)分(P0.05);其中腔梗组评分26分者52例(50.98%),对照组中评分26分者35例(41.67%),腔梗组患者的认知障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腔梗组患者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的Mo C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年后腔梗组Mo CA量表评分结果为(24.51±3.23)分,与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其中26例(25.49%)的Mo CA评分低于入院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糖尿病、高脂血症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显著高于其它各指标(P0.05)。结论:大多数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伴糖尿病、高脂血症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0.
对41例径头颅CT或MRI诊断为脑腔隙性梗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TCD)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41例腔隙性梗塞患者,男性24例,女性17例。50岁以下8例,51~70岁26例,70岁以上7例。临床症状除1例有肢体偏瘫的脑梗塞症状外,其余的以头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