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6年3月~1998年3月对脑梗塞患者应用临床治疗结合高压氧(HBO)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HBO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42~76岁。脑干梗塞1例,多发性脑梗塞7例,腔隙性脑梗塞9例,基底节区梗塞11例,内囊梗塞6例。常规组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41~87岁。脑干梗塞3例,基底节区梗塞6例,中大脑梗塞5例。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自发动作减少、失语、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偏瘫等症状。1.2方法常规组应用降颅内压、脱水、抗凝、活血化瘀、营养脑…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腔隙性梗塞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4例经头颅CT、MRI证实为腔隙性梗塞患者进行颈动脉B超探查,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发现腔隙性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作者认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尤其是多发性斑块可能是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60例经CT证实有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的资料,对易患因素、梗塞部位、临床表现及预后加以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塞的易发于高血压病(56.7%),糖尿病(18.3%),冠心病(13.3%),高脂血症(8.3%);病变部位以基底节为最多(34.5%);单个梗塞灶43例(71.7%).2个以上梗塞灶为14例(28.3%)。结论:腔隙性梗塞患者病灶多位于基底节,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对控制本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静  刘建国 《临床荟萃》1996,11(20):946-947
腔隙梗塞是指经CT扫描显示直径在20mm以内,位于深部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其临床表现轻微。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多为脑梗塞的前兆表现,初期二者易于混淆。通过对33例腔隙梗塞及10例TIA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与血流变学的测定,以进一步探讨ET、血粘度在腔隙梗塞与TI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作为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腔隙梗塞组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40~69岁,平均56岁。TIA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5~55岁,平均年龄,49.9岁。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2~58岁,平均年龄47.5岁,系无心脏病及其他慢性病的健康人。 1.2 CT扫描 腔隙梗塞组为经CT扫描证实在大脑  相似文献   

5.
16例小儿外伤后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6例小儿外伤后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的临床分析杨振铭杨波欧阳世杰蔡志谋我院自1989年1月~1993年6月收治小儿外伤后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16例,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男11例,女5例,年龄4个月~11岁。坠落伤9例(其中坠床7例),跌伤4...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40例腔隙性梗塞的临床分析,提出腔隙性梗塞主要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大多在活动状态下急性起病。瘫痪轻,恢复好。影响恢复的因素主要与治疗时间的早晚有关。  相似文献   

7.
腔隙梗塞是由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的深穿支闭塞所致,也称深穿支闭塞.笔者对1989年1月至1992年6月收治的91例腔隙梗塞患者(男58例.女33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43岁)全部病例均在头颅CT扫描证实。其中患有糖尿病者56例(包括有明显糖尿病史和急性期血糖增高者)占总发病人数的60.2%。笔者认为.糖尿病所致的血管损害与腔隙梗塞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为腔隙梗塞的形成是由于血管壁的损伤和血液高粘滞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因素正是糖尿病的病理基础。作者通过56例临床观察表明糠尿病是腔隙梗塞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与腔隙梗塞…  相似文献   

8.
本文监测了3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内皮素 (ET)和心钠素 (ANP)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关系并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例 ,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年龄41~83岁 ,平均60.3岁 ;病程3h~3个月 ,其中1周内30例 (90% )。33例患者中腔隙性脑梗塞13例 (梗塞面积≤15mm2) ,单发性梗塞9例 (梗塞面积>15mm2) ,多发性梗塞11例 (梗塞面积>15mm2,且病灶在两个以上者 )。梗塞部位包括脑叶、基底层、脑干 (脑…  相似文献   

9.
腔隙梗塞29例CT与磁共振扫描的对比分析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医院内科刘丽北京市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李鸿培腔隙梗塞是指脑动脉深穿支及其分支闭塞,所造成脑深部的小软化灶,其最大直径不超过20mm[1]。由于腔隙粳塞的病灶微小,某些病人临床无特异性症状,计算机X...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61例经临床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均做了头颅 CT 扫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查。CT 扫描证实有腔隙性梗塞的27例中,伴诱发电位异常的有25例;而 CT 扫描未发现腔隙性梗塞的34例中,出现诱发电位异常的有24例。因此 SEP、BAEP 与 CT 检查的综合分析,对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及可靠性有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腔隙性脑梗塞(LI)是指脑部穿通动脉发生梗塞后,由巨噬细胞将梗塞处脑组织移走而遗留下的小腔,直径1—20mm不等。临床上可出现或不出现症状。现将我科2002年5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84例LI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进展性脑梗塞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 4 8h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1 ]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及脑干的缺血性微梗塞 ,因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并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 ,病灶直径在 0 .2~ 2 0 mm之间。两种疾病虽然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但在诊治上有差别。现将我院 1996~ 2 0 0 0年间 4 2例进展性脑梗塞误诊为腔隙性脑梗塞作以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男 2 5例 ,女 17例 ,年龄 4 3~ 79岁 ,平均 6 6岁 ;发病时间 1.5~ 18h,平均 4 .5 h;既往病史有高血压者 2 8例 ,糖尿病者 9例 ,高血脂者 2 3例 ;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与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的关系。方法:对3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梗塞患者及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两组血胰岛素(Ins)、C肽(CP)、葡萄糖(Bs)、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水平以及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血Ins、CP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P<0.001),其血CHOL、TG水平及BMI亦升高(P<0.05)。结论:IR与糖尿病性腔隙梗塞有密切关系,IR是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改善和治疗IR在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梗塞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腔隙性脑梗塞(Lacunerinfarcts)是发生大脑深穿动脉的微梗塞,慢性愈合后所形成的不规则腔隙。梗塞的血管一般在200μ以内,所形成的腔隙在2.0cm以下。本文通过对我院150例腔隙性脑梗塞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其病因机理、临床特点、病理解剖特点、头颈CT特点及相互关系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5.
45例腔隙性梗塞误诊分析褚忠建李忠泽腔隙性梗塞(以下简称腔梗)是脑动脉深穿枝及其分枝梗塞,梗塞直径在20mm以内谓为腔梗[1]。我院近二年来在住院疗养院病人中有45例患腔梗,曾分别误诊为风湿症者25例,占5555%,颈椎病者12例,占2666...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脑硬化症4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0例,年龄40—78岁。42例中发现单发性腔隙脑梗塞35例,年龄40—78岁,多发性腔隙性梗塞者7例,年龄45—78岁。 42例单发和多发腔梗小灶有25例中均属于市级医院CT扫描确立诊断,其中单发腔梗小灶25例中直径在1.0cm左右,有10例直径在2.0cm,有7例大小不等的腔隙状态(指多发性腔隙梗塞)。中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症对脑血管病的影响已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文献报道脑动脉硬化症引起脑血管变化属继发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和腔隙性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的关系。方法:对3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梗塞患及30例对照组患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定了两组血胰岛素(Ins)、C肽(CP)、葡萄糖(Bs)、胆固醇(CHDL)和甘油三酯(TG)水平以及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血Ins、CP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降低(P<0.001),其血CHOL、TG水平及BMI亦升高(P<0.05),结论:IR与糖尿病性腔隙梗塞有密切关系,IR是糖尿病性腔隙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改善和治疗IR在预防糖尿病患发生腔隙梗塞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65年Fisher将高血压伴发的小卒中称为腔隙梗塞或腔隙性卒中。它是一种大脑深部的小灶性缺血性梗塞。其最大直径一般不超过20mm,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及桥脑基底部。CT的临床应用为研究本病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内外对腔隙梗塞的报告日益增多,对于其病因、临床分型、治疗及预后都有很大的提高。现将我科在1985年1月至1988年1月经过CT扫描证实的腔隙梗塞90例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220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20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结果:220例腔隙性梗塞病例共292个梗塞灶均为0.25~1.5cm大小的圆形、椭圆形低密度灶,平均CT值为15Hu,33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均无强化。结论:对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病例要密切注意其发病时间及进行第二次CT复查,运用薄层扫描技术,以提高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我院用蛇毒酶类溶栓剂治疗40例血管性痴呆 (VD)患者 ,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治疗组40例中男27例 ,女13例 ;年龄45~81岁 ,平均63岁。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中风、神经障碍及局灶体征者共38例 ,上述症状可互有重叠 ;无任何症状者2例 ;头颅CT均证实有脑梗塞灶 ,其中单一或腔隙梗塞28例 ,多个梗塞或腔隙梗塞12例 ;从起病到就诊时间2d至14个月。对照组42例中男25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62岁。既往有TIA、中风、神经障碍者共38例 ;无任何症状者4例 ;CT示单一梗塞灶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