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8岁,汉族.主因"活动后胸闷、心前区疼痛2年"于2007年12月21日入院.患者自2005年起出现明显活动后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持续时间短,休息后可缓解.症状发作时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晕厥,无双下肢水肿.查体:心率84/min,律齐,心尖闻及Ⅲ级舒张期杂音,向胸骨柄及剑突传导.心脏超声(2007-12-19)示:先天性心脏病,有冠脉扩张,经左室后壁入左室,瘘口8mm;左心增大.冠脉CTA示:①冠脉呈右优势型分布,左右冠脉起源未见变异.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69岁。主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半年余,加重2月,以“不稳定性心绞痛”收住院。入院后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硬化,室壁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减低,LVEF 66%。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常规以6FJL4造影管行左冠脉造影时,导管不能进入左冠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40岁。因活动后心悸、胸闷、气短 5月入院。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 ,无发热、咳嗽、咳痰 ,无头晕及乏力。 30年前曾因咳嗽等症状到医院检查 ,诊断为支气管炎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入院查体 :脉搏 6 4次 /min ,血压 15 / 10kPa,双肺无异常 ,心前区无隆起 ,未见异常搏动 ;未触及震颤 ;心脏图 1  右室造影见主肺动脉及右肺动脉扩张 ,主肺动脉宽为 5cm浊音界正常 ;心率 6 4次 /min ,律整 ,P2 轻度亢进 ,肺动脉瓣区闻及 3/ 6级收缩期杂音 ,较局限 ,无传导 ,余查体正常。辅助检查 :心电图正常。胸片 :右下肺动脉增宽1.…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 患者,男性,84岁,主因反复发作的心前区疼痛15年入院.患者于15年前出现劳累时心前区疼痛,持续3~5 min,休息后缓解,口服药物治疗,症状缓解,此后上述症状仍有发作,于1995年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祥;体力活动明显增加,轻微活动无心前区疼痛发作.患者是于2003年12月左右再次发作劳累性胸痛,2004年2月26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完全闭塞.  相似文献   

5.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0岁,歼-7飞行员,总飞行时间1900 h.患者于2006年7月,在我院改装体检时发现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患者诉剧烈活动后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偶有头晕和乏力等症状.查体:一般情况好,无口唇紫绀,血压110/70 mm Hg.肺部检查未见异常.心前区无隆起及震颤,心浊音界无扩大,心音有力,A2>P2,心率72次/min,律齐,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闻及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不传导,其余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正常,胸部X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左冠状动脉左室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宇  于奇  韩继彪  疏元善 《人民军医》2002,45(7):430-430
1 病例报告患儿男 ,8岁。因心脏杂音 8年 ,心前区疼痛 3次入院。查体 :无发绀 ,双肺呼吸音清 ,胸骨左缘第 3、4肋间可闻及Ⅲ / 6级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瓣第 2心音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内径 1 4cm ,心尖四腔中二尖瓣环外侧可见 3 3cm× 2 0cm圆形结构 ,且有一活瓣并行于二尖瓣并开口于左室 ,左室射血分数 5 0 % ;心电图异常 ;X线胸片显示左室大 ,心胸比 0 6 5 ;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左旋支明显纡曲、扩张 ,左室明显扩大。住院期间心前区疼痛 1次 ,持续 1min ,自行缓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降温至 32℃。…  相似文献   

7.
1 病历简介患者 ,女 ,2 6岁。停经 15周 ,无任何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 1天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 :子宫左内侧可见一 80mm× 60mm×61mm的妊娠囊 ,囊内可见一胎儿 ,双顶径 2 0mm ,股骨长 8mm ,胎心率 189次 /min ,胎动可见 ,胎盘位于妊娠囊的前壁 ,羊水最大无回声区 2 5mm。子宫直肠窝内可见前后径为 2 1mm的液性暗区 ,子宫呈前位 ,大小 78mm× 5 5mm× 62mm ,子宫肌层回声均附图 输卵管壶腹部妊娠胎儿。质 ,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 (附图 ) ,右侧附件未见异常。B超诊断 :( 1)子宫轻度增大 ;( 2 )宫外孕 (活胎 ) ;( 3 )子宫直肠窝积液。行急诊手…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1岁,维吾尔族,产后50 d,因"20 d前突然出现心慌气短、剧烈咳嗽、心前区疼痛"入院。专科查体:心率109/min,于胸骨左缘三、四肋间可闻及3/6级连续性杂音,较粗糙,收缩期增强。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动过速伴ST段改变;②左室高电压。超声心动图所见:右房、右室明显扩大,左室偏大。室壁运动普遍减弱、欠协调。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示主动脉无冠窦呈"囊袋"状膨出,测得基底宽约22 mm,深入约17 mm,顶端可见间距约6 mm的破口;CDFI于破口  相似文献   

9.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8岁,歼-7飞行员,飞行时间490 h.于2009年12月体系医院体检时心脏彩色超声提示动脉导管未闭,于2010年1月转送我院.患者既往无胸闷、气短、紫绀等不适症状及反复肺炎等感染病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界不大,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肺部、腹部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胸片及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动脉导管未闭,导管内径5 mm,长度约9 mm;各房室腔结构及心脏功能正常.于2010年1月28日在局麻下行动脉导管封堵术,术中造影显示肺动脉与降主动脉间异常通道,最窄内径约3.45 mm,最宽内径约5.90 mm,可见左向有分流.术中成功置入6/8 mm封堵器,造影显示异常通道及左向右分流消失.术后半个月、3个月及半年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均示封堵器位置正常,未见分流信号,各房室腔结构及心脏功能正常.于2010年8月予以飞行合格结论.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2岁。不慎被踢中右胸部,受伤后22h急诊入院,感胸痛、气短。既往体健。入院检查:患者烦躁不安,面部及口唇紫绀,血压11.44/8.78kPa,心率116次/min,律齐,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片示两肺野清晰,心影略大。急诊超声检查:二维超声多个切面可见心包腔内液性暗区,左室心尖部40mm,左室后壁后收缩期15mm,舒张期11mm。心尖两腔切面可见左室心尖部至左室下壁的心包腔内有纤维素样回声及血栓形成。二维超声未见明确破裂口,  相似文献   

11.
飞行员左冠状动脉右室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49岁 ,民航飞行员 ,飞行机种 B747-2 0 0。飞行时间 1 3 80 0 h。因体检发现活动平板试验阳性 5年入院。病人于 1 995年体检时 ,心电图示 、 、a VF导联 T波低平 ,并行平板运动试验为阳性 ,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示 :心肌缺血。病人无心慌、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未进一步检查。 2 0 0 1年体检时仍有上述改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鉴定而入院做冠状动脉造影。查体 :血压1 2 0 /80 mm Hg(1 mm Hg=0 .1 3 3 k Pa) ,双肺呼吸音清晰 ,无干湿性音 ,心前区无隆起 ,心界不扩大 ,心尖搏动位于第 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 0 .5 …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0岁.因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3 d入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8 × 109/L,血、尿淀粉酶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未见异常.血压:135/80 mm Hg(1 nun Hg=0.133 kPa).体检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简介患者男,11岁,因间断水肿、血尿7个月入院,入院后行腹部超声检查,肝脏、胆囊、胰腺、脾未见异常.双肾区未见正常肾脏回声,于脐水平腹中线腹膜后部位见边界清晰的实质性团块,周边部位呈实质性低回声,与正常肾实质回声相似,中心部可见肾窦样略强回声(图1),位于脊柱前方,左右边界延伸至脊柱两侧.肾脏形态不规则,左侧部分上下径79mm,前后径35mm;右侧部分上下径51mm,前后径45mm;上侧部分左右径40mm,下侧部分左右径73mm.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 患者,男,20岁,竞技体育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时常突感心前区疼痛,持续2~3秒后自行缓解.近2个月经常发作,入院.查体:血压150/85mmHg,心率58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清.血常规、空腹餐后血糖和心肌酶谱均正常.抗柯萨奇病毒:抗体IgG( ),IgM(-),抗心肌抗体(-).S线胸片、心肌灌注显象及心脏超声正常.运动实验强度至心率177次/分、亚极量时,血压突然从178/65mmHg降至134/39mmHg,心率未突然下降,心电图胸前V6导联幅度降低,心前区疼痛,伴有昏晕,终止运动实验.躺下后,心率逐渐降至实验前水平,血压也逐渐恢复正常.心前区疼痛和昏晕感消失.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前降支中段心肌桥,其收缩使冠状动脉压缩50%.  相似文献   

15.
<正>病人,男,23岁。劳力性心慌、气促1个月。查体:心前区有3/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左室扩大(52mm),右房偏大(38 mm)。大动脉短轴切面探查示:三尖瓣隔瓣下方可见宽约5mm回声缺失,房间隔回声连续。多普勒检查示:三尖瓣隔瓣下方右室侧记录到左向右两股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左室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同步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左室功能变化,对两种方法测量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 对我院2 8例成功采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的VSD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2 4h、术后2 4h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封堵前及封堵后行左室造影检查,同时进行左室容积和径线的测量,将超声和造影的测量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均提示VSD封堵术后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每博量(LVSV)减小。两者在LVEDV、LVESV、LVSV、LVEF等左室容积指标测量方面,相关系数分别为0 .81、0 .6 3、0 .6 9。在左室长径L和左室短径D等径线指标测量方面,相关系数分别为0 .84和0 .86。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左室造影在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左室功能变化方面有着良好相关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为长期的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7.
例 1, 男 ,30岁。患者感背部疼痛半年 ,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来我院就诊。体检 :T37.3℃。上背部疼痛 ,其他部位无异常表现。实验室检查 :WBC :9.2× 10 9/L ,N :0 .6 3,L :0 .31,E :0 .0 6。X线表现 :胸椎正侧位 ,第九胸椎体明显变扁 ,相当于正常椎体的 1/ 2高度 ,密度较均匀 ,上下缘连续光整 ,左右径未超出相邻椎体 ,病变椎体两旁可见似梭形的软组织肿块影。侧位病变椎体呈条状密度不均 ,其前缘密度略高 ,下缘规整 ,上缘高低不平 ,前后径未超出相邻椎体 ,椎间隙基本正常 ,余未见异常 (图 1,2 )。X线诊断 :胸椎骨嗜酸性肉芽肿。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化学消融术治疗疗效的诊断价值。方法:HOCM患者用超声心动图的方法测量治疗前后的不同时间室间隔基底部的厚度、左室流出道的宽度及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结果:10例HOCM患者进行了化学消融术治疗,其中7例男性,3例女性,平均年龄55岁,术前室间隔基底部厚度18.5±4mm,左室流出道内径9±4mm,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59±26mmHg。术后1周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平均下降到17.7mmHg,术后1月室间隔厚度15±3mm,左室流出道内径约15±3mm,术后半年与术后1月相比无明显改变。其中1例患者于随访第3年发现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回升至46.8mmHg。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检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评价化学消融术的疗效是一个无创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例1,男,78岁。曾于2009年因患"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后恢复良好,饮食起居正常。2011年6月患者突感心前区疼痛,急来院就诊。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门诊以"冠心病,心绞痛"收住入院,给予扩冠、抗凝、活血等处理,疼痛未见  相似文献   

20.
长期静点硝酸甘油致依赖性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61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3年,加重1周于1993年9月20日入院.患者于1981、1987、1992年先后患高侧壁、正后壁、前间壁、下壁心肌梗塞.1981年以后,长期口服硝酸酯类药物.ECG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塞;UCG示左室后壁变薄,运动幅度明显减弱,LVEF 30%~50%;冠状动脉造影示左旋支主干、前降支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