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清开灵注射液临床应用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欧阳华  刘弋戈 《海峡药学》2005,17(3):121-125
目的 总结近几年来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应用的新进展。方法 对近年来发现的有关清开灵注射液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清开灵注射液在脑血管疾病、感染、急性传染性疾病、儿科疾病、五官科疾病、急性中毒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随着临床应用增多,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临床应用日益增多,建议使用时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严密观察,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培氟沙星注射液与清开灵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培氟沙星注射液与清开灵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H酸度计等仪器对其混和液进行扫描、测定、观察其酸度。结果 培氟沙星注射液与清开灵注射液配伍在6h内稳定。结论 培氟沙星注射液与清开灵注射液配伍稳定,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产工艺对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的同时,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本文在清开灵注射液生产工艺优化研究的基础上,从生产工艺角度分析引发清开灵不良反应的潜在原因,并提出相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建议,以期为保障清开灵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和分析清开灵注射液所引起的一种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致喉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会导致患者发生喉头水肿的不良反应。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存在有很多未知的不良反应,故临床使用时要特别谨慎。  相似文献   

5.
清开灵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配伍禁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开灵注射液为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能。临床上常用来治疗高热、中风偏瘫,上呼道吸感染等疾病。我们在临床操作中,发现清开灵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伍用时出现絮状浑浊.在《新编208种注射液理化治疗学配伍检索表》中,清开灵注射液不在其列,经献检索,尚未见清开灵与葡萄糖注射液能否伍用的依据。因此,我们作了以下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滕习华 《安徽医药》1999,3(3):44-44
清开灵注射液系由水牛角、人工牛黄、金银花、黄芩、桅子等中药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化痰通络等功效,临床常用于呼吸遭感染、急慢性肝炎、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治疗。现巳成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必备中成药之一。随着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的不断应用,其过敏反应也逐渐增多。本根据临床与有关献报道,将清开灵注射液所引起的过敏反应进行综合分析,以引起临床用药注意。  相似文献   

7.
清开灵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效.临床用于温邪热毒内陷心包之热闭证,症见高热、神昏,甚则痉厥中风、痰迷等,且效果显著.但是,笔者发现,临床上在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时存在误区,对感冒、病毒感染等引起的表证发烧时,将清开灵注射液做为退烧药或抗病毒药使用.以致于病情迁延不愈,给患者造成痛苦.在这里笔者就清开灵注射液的应用和同仁们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8.
1例清开灵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及发生原因,为临床合理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上报的1例清开灵注射液导致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该例患者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经撤药处理后,患者症状缓解,没有出现后遗症。结论我院清开灵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医师应合理地选择应用对象、疾病种类、剂量,并于用药过程及用药后加强观察,清开灵注射液仍可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9.
李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312-313
目的了解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上报的81例清开灵注射液致ADR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的ADR有皮肤及黏膜反应(62.96%)、胃肠道反应(19.75%)、精神症状(7.41%)、呼吸系统反应(4.94%)、其他(4.94%)等。ADR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剂量、联合用药等有关。结论临床应重视清开灵注射液的合理安全用药,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芬 《中国药物警戒》2011,8(8):495-497
清开灵注射液为纯中药复方制剂,随着临床应用的日趋广泛,其不良反应报道逐渐增多。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呼吸、神经、泌尿等系统不良反应。本文就清开灵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应作一简要介绍,旨在引起临床医护工作者对其安全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清开灵注射液在高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敏 《天津药学》2001,13(5):37-37
清开灵注射液是一种复方中药制剂,近年来我院临床观察表明,清开灵注射液对治疗由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肺炎、脑出租因等疾病所致的高热具有明显的退热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陶敬 《中国医药指南》2014,(10):207-207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配合青霉素治疗肺炎球菌肺炎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肺炎球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清开灵注射液配合青霉素治疗组)和对照组26例(青霉素组),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后体温、自觉症状、临床体征及胸片情况。结果清开灵注射液配合青霉素治疗组效果优于单纯青霉素治疗组(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配合青霉素治疗肺炎球菌肺炎,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研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人对临床有不良反应的清开灵注射液进行动物不良反应考察,动物实验提示,地坛版清开灵注射液、中间体及单味药液无明显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4.
清开灵注射液为中药制剂,其处方主要由牛黄、水牛角、黄芩、黄连、栀子、板蓝根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抗细菌、抗病毒等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热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清开灵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日渐增多,因此在临床使用清开灵注时液时应当了解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做到安全、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现就我院2008-03~2010-06期间收集的22例清开灵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分析发生ADR的原因及机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上报到哈尔滨市ADR监测中心的清开灵注射液34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患者青壮年居多。在静脉滴注30min内发生的ADR占总例数55.88%;以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报告最多,为30.09%;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的ADR占总例数97.06%。结论:清开灵注射液ADR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因素、药物因素等有关。临床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时需加强观察。  相似文献   

16.
康江晖  曾弢 《医药导报》2006,25(12):1293-1293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抗菌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胆囊炎患者1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使用抗菌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q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7%,8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抗菌药治疗急性胆囊炎,作用强,起效快,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与头孢拉定注射液、头孢哌酮钠注射液、阿米卡星注射液、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及解决方法,指导临床合理配伍。方法利用GWF-5J型微粒分析仪分别计数上述配伍后≥5μm、≥10μm、≥12μm、≥20μm、≥25μm、≥50μm的不溶性微粒数,并进行比较。结果4种抗生素与清开灵注射剂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超过《中国药典》标准,清开灵注射液与阿米卡星、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配伍后≥5μm、≥10μm、≥12μm、≥20μm、≥25μm、≥50μm的不溶性微粒明显多于配伍前。头孢拉定、头孢哌酮钠这2种注射液与清开灵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也比配伍前有所增多,但低于清开灵注射液与阿米卡星、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数。结论临床上清开灵注射液与这些药物联合应用时,应分别放在不同输液瓶中,以避免因不溶性微粒数的增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8.
清开灵和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体外配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配伍情况。方法将清开灵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不同浓度的配伍试液,观察外观、测定pH值、红外图谱扫描。结果清开灵注射液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结论清开灵注射液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不能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9.
301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清开灵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2008年收到的301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大多数发生在用药后30分钟内;以变态反应居多,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合理用药,注意用药全程的监护,以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评价7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与清开灵注射液联合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协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分别检测7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及清开灵注射液对临床分离金葡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及联合用药后的MIC值。结果7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分别与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后,对金葡菌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乙酰螺旋霉素、吉他霉素、乙酰麦迪霉素与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后的抑菌活性明显增强。结论大环内酯类药物与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提高对金葡菌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