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1)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n=35)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每周1次,16周为一疗程。于入组时、16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0.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行为干预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的心身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心身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癌症组(72例)、肝炎对照组(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的心身状况,并随机72例癌症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接受生物学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只接受生物学治疗,治疗后用上述量表再评定一次。【结果】癌症组的SAS标准分、SDS抑郁指数及各项抑郁特异症状评分、SCL-90总分、阳性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肝炎组和健康组(P〈0.01);干预组SAS标准分、SDS指数、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敌对因子分干预后评定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SAS标准分、SDS指数、SCL-90抑郁因子的减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癌症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心身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6例冠心病患者问卷调查,对伴有抑郁情绪者51例(48.3%)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干预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干预组第4周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DS、SAS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对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抑郁评分,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普外科老年患者根据术前是否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术前1h老年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均有显著改善:干预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患者出现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的SDS、SAS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普外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以最佳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去接受手术,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心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8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44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干预20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MH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孙守刚  曹广成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283-3284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根据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干预2周,再次进行SAS和SDS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心理干预前SAS、SDS评分较国内常模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跟骨骨折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实施心理干预可发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7.
廖英  陈祖金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3):1040-104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亲属的情绪问题。方法:对两组的亲属在干预前后分别给予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定,对照组给予空白干预,研究组予早期心理干预。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定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定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亲属存在的负性情绪进行早期干预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n=50)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于入院和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定,并与我国常模做对照。结果干预前青年脑卒中患者SAS、SDS评分均较高于国内常模(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分比较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陈先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19-1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伴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慢性乙型肝炎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辅以休息、补充维生素、合理营养等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追踪观察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抗病毒的依从性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干预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3个月后,心理干预组的抗病毒依从性和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81,5.35,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伴抑郁焦虑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予以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OS)对40例住院老年RA患者进行调查评定。结果老年RA患者SA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担心致残、药物不良反应、社会功能、自理能力及医疗费用是影响老年RA患者情绪的相关因素。结论老年RA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兰红巧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90-1791
目的:探讨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定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时施以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能更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对6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评定并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得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SAS、SDS首次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2周后的再次评定结果,心理干预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严重程度,并可提高其临床疗效、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变冠心病患者情绪和提高临床疗效的效果。方法:将108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4例)进行对照研究。实验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临床常规治疗。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于心理干预前、心理干预后1个月末及3月未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行为干预后实验组SCL-90量表中的躯体化因子分、人际关系因子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恐怖因子分明显低于临床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实验组SAS(45.44±10.27)分、SDS(52.86±10.13)分,标准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状态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失眠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焦虑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和舒乐安定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定。结果针刺组和对照组治疗前SDS、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治疗后针刺组PSQI、SDS和SAS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PSQI和SAS评分也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针刺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对失眠及伴有的抑郁状态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心理评估技术对中学生HBsAg携带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实施心理干预及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某高级中学125例中学生HBsAg携带者(观察组)和125例健康中学生(对照组)进行焦虑及抑郁状况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并与干预前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和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O.01)。结论:中学生HBsAg携带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心理障碍,心理干预可使心理障碍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16.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并进行相应心理干预效果评估。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观察组)及100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存在的心理问题,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实施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然后再测评SAS及SDS1次,并与心理干预前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其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6.82分±6.24、41.16分±10.73,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1.46±5.18、34.63±8.37(P〈0.01)经过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后,其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6.82±6.24和41.16分土10.73降为32.19±5.72和35.74±9.16分(P〈0.01);其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分别由36.0%和43.0%降为12.0%和21.0%(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干预可缓解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焦虑及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7.
邓翠珍  苏冰莲 《实用全科医学》2010,8(6):744-745,78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评定并比较两组不同时间SAS、SDS、SAQ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第2次评定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U1),而SAQ评分及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纽(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霞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412-413
目的:探讨临床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老年慢性心衰(CHF)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取对照研究方式,将我院心内科9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执行整体健康教育路径,给予患者全程系统健康行为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易应对方式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2组SAS、SDS及应对方式2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维度均分明显提高,而消极应对维度均分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完善的健康教育路径,可以有效消除和缓解CHF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显著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100-104
目的 观察室内有氧运动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精神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0 月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20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 例,住院期间均给予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室内有氧运动结合心理疏导干预。干预前、干预后3 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效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其精神康复状态。结果 PANSS评分中,试验组干预后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SAS、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试验组SDSS 评分各因子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室内有氧运动结合心理疏导治疗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有利于稳定患者病情,改善其心理状态和促进精神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骨伤致残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136例骨伤致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除需常规护理外,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入组时和4周末进行自评。结果:入组时SCL-90,SDS,S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4周末,SDS,SAS评分心理干预显著于对照组,SCL-90评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5项因子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说明心理干预组得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负性心理。结论:对于骨伤致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