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是理想的血液疾患基因治疗靶细胞,具有整合功能的逆转录病毒是应用最广泛的基因转移载体。从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衍生的逆转录病毒载体(MLV)对人造血干细胞转染效率低、不能长期稳定表达,已成为开展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的障碍。本文就提高基因转移效率、改进MLV载体特性和研究新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等几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而成为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但由于逆转录病毒介导的造血干细胞基因转染效率低,外源基因表达时间短等,大大影响了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为克服上述难点,目前的研究策略主要集中在构建新型理想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从不同的方面优化转染体系,从而提高基因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3.
造血干细胞是机体造血组织中一个具有自我更新和移植后能使造血功能重建的细胞群体,被转移有外源基因的造血干细胞可经骨髓移植的途径将外源基因引入到宿主体内,因此,可作为基因转移以及基因治疗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目前在造血干细胞中进行基因转移的方法有多种,以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应用较多。它具有转移效率高、前病毒相对稳定整合和表达,宿主细胞通常不受损伤,以及有多种可供选择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等特点,因而成为基因转移和可能用于临床基因治疗的最有效方法。本文对逆转录病毒载体在造血干细胞中进行基因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基因治疗有望成为治疗遗传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的有效手段。高效的基因转移方法为基因治疗的关键,目前应用最广的是来源于致瘤型逆转录病毒为代表的简单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但该类载体不能有效地转染非分裂细胞如造血干细胞及终末分化的神经细胞等。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Ⅰ)为代表的慢病毒为复杂的逆转录病毒。慢病毒载体具有可感染分裂细胞及非分裂细胞、转移基因片段容量较大、目的基因表达时间长、不易诱发宿主免疫反应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基因治疗中载体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载体改造及其应用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基因治疗中慢病毒载体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治疗有望成为治疗遗传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的有效手段。高效的基因转移方法为基因治疗的关键,目前应用最广的是来源于致瘤型逆转录病毒为代表的简单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但该类载体不能有效地转染非分裂细胞如造血干细胞及终末分化的神经细胞等。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I)为代表的慢病毒为复杂的逆转录病毒。慢病毒载体具有可感染分裂细胞及非分裂细胞、转移基因片段容量较大、目的基因表达时间长、不易诱发宿主免疫反应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基因治疗中载体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载体改造及其应用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原始的造血干细胞由于其全能性,能再生整个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是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目前对其转基因的研究已取得较大发展,转染率明显提高。本文主要从腺病毒转染、逆转录病毒和慢病毒转染、转座子和人工染色体转染,以及目前的转染缺陷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构建一个类型序列特异性的造血干细胞基因载体仍是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基因治疗中慢病毒载体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有望成为治疗遗传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的有效手段.高效的基因转移方法为基因治疗的关键,目前应用最广的是来源于致瘤型逆转录病毒为代表的简单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但该类载体不能有效地转染非分裂细胞如造血干细胞及终末分化的神经细胞等.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Ⅰ)为代表的慢病毒为复杂的逆转录病毒.慢病毒载体具有可感染分裂细胞及非分裂细胞、转移基因片段容量较大、目的基因表达时间长、不易诱发宿主免疫反应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基因治疗中载体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载体改造及其应用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HIV-1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结构改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前很多基因治疗实验中选择造血干细胞 (HSC)等非分裂期细胞作为靶细胞。常用病毒性载体为逆转录病毒和腺病毒载体系统[1,2 ] 。逆转录病毒只能转导分裂期细胞 ,腺病毒载体在体内不能实现目的基因稳定的长期表达 ,且反复应用容易引起免疫反应。来源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HIV 1)的慢病毒载体由于可以感染非分裂期细胞、容纳外源性目的基因片段大、免疫反应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 ,4] 。我们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的三质粒包装系统并重点对其中的转移质粒进行了改造 ,筛选出转导效率较高的慢病毒载体。材料和方法1 主要试剂 各种…  相似文献   

9.
造血干细胞具有的自我更新能力和移植后重建造血的特性使其成为外源基因导入的良好靶细胞。骨髓细胞培养、干细胞的纯化及体外转化中应用造血因子可明显提高干细胞目的基因的转移效率,造血干细胞的基因转移已成为基因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T淋巴细胞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产生关系密切。以往唯一有效的方法是体外去除T淋巴细胞及应用免疫抑制剂。为了最大限度提高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防止肿瘤复发,同时减少GVHD发生,对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是基因治疗肿瘤的方法之一。由于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能催化丙氧鸟苷(GCV)磷酸化后产生毒性物质,导致转基因细胞死亡。故我们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将HSVTK基因导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观察不同细胞系基因转染效率,并测定GCV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拓展造血干细胞因子(SCF)的研究和基因治疗途径。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编码可溶性人SCF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SCF,应用脂质体lipofectin基因转移法将重组质粒导入Ψ2和PA317病毒包装细胞,经G418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获得产重组病毒的包装细胞PA317/SCF,其病毒效价为(2.4~8.5)×105CFU/ml,继而感染人造血干/祖细胞。应用多聚酶链反应、APAAP免疫组化染色和化学发光-直接酶标法检测人SCF基因在细胞中转移和表达。结果: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rhSCF基因在人造血干/祖细胞中获得有效转移和表达。结论:为进一步研究SCF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展干细胞移植等提供了一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造血干细胞以其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的特点,成为基因治疗最理想的靶细胞之一。尽管仍然存在着诸如理想载体的选择、转染效率、生物安全性、转基因的高效表达等难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靶向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的发展,但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应用前景的疾病治疗手段。本文就相关的造血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载体系统及临床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造血干细胞具有的自我更新能力和移植后重建造血的特性使其成为外源基因导入的良好靶细胞。骨髓细胞培养、干细胞的纯化及体外转化中应用造血因子可明显提高于细胞目的基因的转移效率,造血于细胞的基因转移已成为基因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许多疾病尤其是一些遗传性疾病与造血干细胞的内在缺陷有关,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基因技术的发展,一条试图有机融合上述两者技术的全新的治疗方法--造血干细胞的基因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该领域中造血干细胞及载体的选择、基因转染条件的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造血干细胞以其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的特点,成为基因治疗最理想的靶细胞之一。尽管仍然存在着诸如理想载体的选择、转染效率、生物安全性、转基因的高效表达等难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靶向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的发展,但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应用前景的疾病治疗手段。本文就相关的造血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载体系统及临床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人类多药耐药基因(mdr1)转染造血干细胞已在实验研究获得成功,现已进入Ⅰ期临床试验,用于肿瘤化疗中保护骨髓造血干细胞。mdr1与其他基因共同构建的双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可同时表达mdr1和其他基因,如为mdr1和其他耐药基因,则可用于联合化疗中保护骨髓造血干细胞;如为mdr1和其他治疗基因,mdr1则作为其他治疗基因的选择标志。  相似文献   

17.
许多疾病尤其是一些遗传性疾病与造血干细胞的内在缺陷有关,随着造血于细胞移植与基因技术的发展,一条试图有机融合上述两者技术的全新的治疗方法——造血干细胞的基因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该领域中造血干细胞及载体的选择、基因转染条件的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用“乒乓效应”和32℃培养提高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乒乓效应”和32℃培养提高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度尹芳伍柏松刘启发伍志坚郑维扬周淑芸逆转录病毒载体是目前基因治疗研究中最常用的外源基因转移工具。常规方法制备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度较低,不能满足转染效率的需要。我们将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转染混合培养的两种包装...  相似文献   

19.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良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研究发现PNH患者体内存在磷脂酰肌醇聚糖A类(PIG-A)基因异常,导致患者血细胞表面糖基磷脂酰肌醇锚蛋白(GPI-AP)缺乏,临床上出现血管内溶血等一系列表现。恢复PNH表型细胞的PIG-A基因的表达有可能逆转其GPI-AP的表达,为PNH的治疗提供新途径。我们构建了含PIG-A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体外转染PNH表型细胞,为PNH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造血基质细胞对人外周血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及基因转导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基质细胞支持培养扩增体系进行人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及基因转导。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和造血生长因子共同支持组的造血CD+34细胞在体外培养3周后,其造血祖克隆形成能力较单纯造血生长因子支持组高30.7%(P<0.05)。在有基质细胞支持时,逆转录病毒载体上清转导人造血CD+34细胞后,其造血细胞克隆中Neo基因阳性克隆是无基质支持对照组的2倍。结论:基质细胞的支持有维持造血干细胞原始造血活性及促进基因转导的双重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