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将t-PA应用于急性脑醒塞的治疗尚少文献报道。我科近3年应用t-PA做项内动脉插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50例取得显著效果,并设尿激酶同等方法对照组,有较大差异P〈0.01。由于插管介入性溶栓治疗使t-PA的用量大大减少,使价格昂贵的t-PA在我国能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颈内动脉插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插管溶栓(PIEAT)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颈内动脉插管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50例(A组),与同期颈内动脉插管注射尿激酶(UK)溶栓180例(B组)和外周静脉静滴UK190例(C组)进行对比,观察患者失语、昏迷、出血、死亡情况及肌力恢复情况。结果:肌力恢复:A组>B组>C组,P<0.05或<0.01;失语、昏迷症状改善:A组>B组>C组(P均<0.01);病死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B组<C组,P均<0.01。结论:PIEAT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优于周围静脉给药,tPA的颈内动脉溶栓效果优于UK。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冠心病(35例)及脑梗塞(40例)病人血浆t-PA、PAI及GMP-140检测值的观察,发现冠心病者在急性发作期t—PAI显著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 PAI与 GMP-140显著高于对照组(均示P<0.01);而其缓解期,t-PA值回升,PAI与 GMP-140下降与正常对照值相似(P>0.05).表明血液纤溶系统的失衡和血小板的激活是导致冠心病急性性加重的重要因素.而脑梗塞病人中GMP-140在急性期极显著升高(P<0.01),而t-PA与PAI升高不显著(P>0.05);在缓解期,GMP-140下降至正常,t-PA仍较高,PAI稍下降,但均与正常对照值无显著差异.表明脑梗塞与冠心病在发病机制如血小板激活上有相同点,但在纤溶系统调控上又有差别,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期间血浆t-PA、PAI-1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对发病6h内用1.5万U/kg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1例脑梗死患者,于溶栓前及其后即刻、第3天、第10天、第21天分别检测血浆t-PA、PAI-1活性,并与2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榕栓前血浆t-PA活性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溶栓后即刻直线上升,与溶栓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5.
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43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活性,并以健康成年人28例作对照,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急性期t-P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AI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脑梗塞患者t-PA和PAI活性改变为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焦帼范  张Zhe 《临床医学》1997,17(11):9-10
统计6年来收治的急悸脑梗塞患者312例的发病时间,发现脑梗塞在清晨4AM-10AM为发病高峰,并对52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及42例健康者进行24h尿去甲肾上腺素(NE)分泌率,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测定,结果发现:脑梗塞组急性期清晨NE分泌率、PAI活性较晚间明显高(P〈0.05),t-PA活性较晚间明显低(P〈0.05);清晨尿NE分泌率PAI活性脑梗塞组明显高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纤溶激活系统系列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报道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和TIA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活性及其抑制物(PAI)活性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一段时间内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血浆t-PA活性显著下降,而PAI活性却在同期增高。病后第4周PAI活性趋于恢复。本研究结果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显著的纤溶激活功能异常,纠正此类异常可能是治疗脑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东菱克栓酶(DF-521)是新型单成份溶血栓,改善微循环治疗剂。它通过促进t-PA的释放,进而促血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化生成,起到溶栓作用,临床疗效迅速,副作用小,但常规剂量下疗效有的不理想为此我们在测量纤维蛋白元的前提下,用大剂量DF-521治疗急性脑梗塞,结果表明,大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且无1例脑出血或其它部位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医学界认识因脑动脉内血凝块阻塞引起的中风已有100多年,但直到1995年才从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急性脑梗塞的溶栓疗法临床研究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对急性脑梗塞,40年代起开展抗凝治疗,50年代研制出链激酶并于60年代用于临床,但由于其疗效不佳(因治疗时间偏迟(>4天)及其出血等不良反应),影响到进一步应用,70年代尿激酶初露峰芒。80年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曾禁止溶栓疗法用于脑梗塞。其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美国获得专利及能大批量生产,临床前期试验显示,栓塞后 90…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对脑梗塞患者血浆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3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观察人对治疗前后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rto-PGF1α)的影响。结果:有效继90.6%;且治疗后脑梗塞患乾血浆TXB2含量显著下降(P〈0.01),6-kerto-PGF1α含量明显升高(P〈0.01)。提示:川芎嗪治疗脑梗塞取得治疗效果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血栓素A(TXA2),调节血栓素A2/前列环素(PG  相似文献   

11.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脂蛋白的(a)「LP(a)」与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关系以及尿激酶溶栓治疗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0例AMI、30例稳定型心绞痛、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20例健康人以及AMI溶栓后的血清LP(a)、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单体(F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浓度。结果AMI、UAP和SAP患者的LP(a)、DD和FM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t-PA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48例老年肺心病人住院治疗前后血浆t-PA(纤溶酶原激活物)、PAI(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GMP-140(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SOD(赵氧化物歧化酶)、MDOA(丙二醛)的变化.结果发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t-PA值下降,而PAI、GMP-140、MDA升高(P<0.01);病情缓解期t-PA回升,而PAI、GMP-140,MDA则下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虽SOD无明显玉米化,仍说明肺心病急性期有显著的血纤溶系统紊乱和血小板激活反应,形成高凝高粘滞血症及微血栓形成,加重肺循环阻力,恶化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这些与过氧化损伤相关,提示临床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我们对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1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CG)、α2抗纤溶酶、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与SA相比,UA及AMI患者t-PA活性,t-PA/PAI比值明显降低(P〈0.05),血浆PA  相似文献   

14.
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判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变化情况。寻找溶栓疗效判断的实验室指标。方法:用ELISA法定量检测21例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患者不同时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溶栓后1小时、6小时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和溶栓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P〈0.05)。24小时下降至溶栓前水平,48小时和治疗前比明显下降,和溶栓前比较有极显著性(P=0.001)。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与  相似文献   

15.
843例中风病患者血脂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年2月-1995年2月经头部CT和(或)MRI确诊的急性脑出血、脑梗塞住院中风患者共3026例(其中脑出血908例,脑梗塞2118例),在3026例中,血脂测定资料完整者755例,另有健康对照组88例,测定了载脂蛋白A-1(APOA-1)、B-100(APOB-100)和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除HDL值脑出血高于脑梗塞外,以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塞超早期溶栓护理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脑梗塞(AICD)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急性脑梗塞治疗的研究热点。已知用于临床治疗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SK)、尿激酶(UK)和基因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和局部动脉内灌注溶栓(LIF)。用药时间在6h以内[1]。由于溶栓药物在 AICD超早期溶栓应用可能带来严重出血的潜在危险[2],所以,此项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只能在具备监护条件的医院进行。而溶栓治疗中各个环节的护理技术配合非常重要。现就近几年来AICD超早期溶栓治疗护理技术的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1 凝血…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对纤溶系统的影响,对37例AMI患者入院即刻、溶栓治疗(或非溶栓组一般治疗)后1、6、24h,第2、3、5、15d测周围静脉血中D-二聚体(DD)水平、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PA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A)、纤溶酶原活性(PLGA),进行动态观察,并分析其与梗死相关冠脉(IRA)再通的关系。结果表明,AMI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浆DD水平显著升高(P<0.01),PAA无变化,PAIA显著升高(P<0.01),PLGA亦显著升高(P<0.05);溶栓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溶栓前差异非常显著(P<0.001);溶栓治疗后IRA未通组与再通组相比,溶栓后6、24hPAIA前者较后者显著升高(P<0.05),PAA、PLGA及D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PAI在AMI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的病理意义,部分血栓之所以出现溶解抵抗可能与溶栓后血浆中PAI大幅度回跳有关,而IRA再通组与未通组血浆DD水平无显著差异,表明DD不能作为监测IRA是否再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王钦红王鸿利邵慧珍朱立红王振义采用自行研制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单克隆抗体(单抗)建立夹心ELISA法检测t-PA抗原(t-PA∶Ag),同时测定t-PA活性(t-PA∶A)和PAI活性(PAI∶...  相似文献   

19.
EW——速效溶栓清治疗急性脑梗塞血液流变指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EW-速效溶栓清治疗前后进行 对比,发现溶栓清能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 集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认为溶栓清治疗效果明确,安全可靠,有 极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绍平  张国元 《华西医学》1998,13(4):391-393
本文旨在探讨脂质过氧化、一氧化氮、纤溶系统与慢性肺心病发生的关系。检测32例急性发作期与40例缓解期肺心病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SO)、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t-PA抑制物(PAI)含量。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期患者MDA、PAI显著高地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而SOD、NO、t-PA低于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差异具显著性;缓解期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