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合谷对实验性牙髓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和牙髓中P2X_4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对照组(C组)、牙髓痛组(M组)、拮抗剂组(A组)、电针组(E组)、拮抗剂+电针组(AE组),每组7只。N组不做任何处理;C组在钻好的牙髓腔内注入与M组等量的生理盐水,浸润后将牙洞封闭;M组在钻好的牙髓腔内注入大肠杆菌内毒素(LPS),浸润后牙洞封闭;A组造模方法同M组,在注入LPS时,将A-317491同时注射进牙髓;E组同M组造模后,电针双侧合谷,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3次;AE组按A组造模后按E组方法治疗。每日治疗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体质量变化,第4天处死所有大鼠,运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节和牙髓中P2X_4受体(mRNA)表达,比较各组P2X_4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A组、E组、AE组行为学变化均显著低于M组(P0.01);E组、AE组体质量差值均显著高于M组(P0.01);AE组体质量差值显著高于A组和E组(P0.01);E组体质量差值高于A组(P0.05);E组、AE组三叉神经节和牙髓中P2X_4受体mRNA表达量低于M组(P0.01)。结论 LPS诱导大鼠牙髓痛时三叉神经节和牙髓P2X_4受体mRNA表达量增加,电针合谷可降低LPS诱导牙髓痛大鼠P2X_4受体mRNA表达,这可能是电针合谷镇痛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对实验性心肌痛大鼠脊髓背角P2X2和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对照组(C组)、心肌痛组(M组)、电针组(E组)、激动剂组(B组)和拮抗剂组(A组),每组7只。N组不做任何处理;C组注射与M组等量的生理盐水;M组背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E组电针双侧"内关"穴30min后注射ISO;B组脚底皮下注射激动剂α,β亚甲基ATP(α,β-MeATP)后注射ISO;A组腹腔注射拮抗剂A-317491后注射ISO。所有处理连续14天,观察大鼠体重和行为学变化,第15天处死大鼠,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脊髓背角P2X2和P2X3受体及β-actin蛋白表达,比较各组P2X2和P2X3受体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N组和C组比较,M组和E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均P0.05),30 min内大鼠身体和头部梳理、挖掘和探究、直立的次数和显著增加(均P0.05),大鼠均出现竖发、跛足、行动迟缓等现象;与M组比较,E组大鼠体重明显上升(P0.05),30 min内大鼠身体和头部梳理、挖掘和探究、直立的次数和显著减少(P0.05),大鼠竖发、跛足、行动迟缓等现象的程度减轻。M组脊髓背角P2X2和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N组、C组(均P0.05);E组和A组脊髓背角P2X2和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M组(均P0.05),其中A组与E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脊髓背角P2X2和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N组、C组和E组(均P0.05),B组脊髓背角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P0.05)。B组脊髓背角P2X2和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比M组低,B组脊髓背角P2X2受体蛋白表达量比A组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2X2和P2X3受体参与了ISO注射诱发的心肌痛的产生与传导,电针"内关"能够降低ISO诱导心肌痛大鼠脊髓背角P2X2和P2X3受体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电针"内关"镇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胃黏膜应激损伤大鼠胃组织中P2X1、P2X3、P2X5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足三里穴防治胃黏膜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胃黏膜应激损伤模型组(模型组)和电针足三里穴组(电针组)。采用冷-束缚法制作胃黏膜应激损伤大鼠模型。造模后次日起电针组每天电针足三里穴20分钟,连续三天。RT-PCR法检测胃组织P2X1、P2X3、P2X5mRNA表达。结果各组大鼠均表达P2X1、P2X3、P2X5mRNA;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P2X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P2X1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P2X3、P2X5mRNA组间未见显著差异;正常组大鼠胃组织P2X3和P2X5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胃黏膜应激损伤大鼠的胃组织P2X1mRNA表达下降,电针足三里穴可以上调胃黏膜应激损伤大鼠胃组织P2X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和上巨虚穴(合募配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与脊髓P2X_3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IBS的相关作用机制,为针刺治疗IB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球囊刺激乳鼠结直肠法制备IBS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电针组选取双侧天枢和上巨虚穴,针刺后连接韩式经穴刺激仪进行治疗,西药组选用IBS常用药得舒特(水溶液)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组织病理学改变,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和脊髓P2X_3受体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在不同直结肠扩张刺激强度下,IBS模型大鼠AWR评分显著增高(P0.01),结肠黏膜和脊髓P2X_3受体表达增强(P0.01)。电针和西药治疗均可明显改善大鼠一般状况,降低AWR评分(P0.01或P0.05)。电针组和西药组均可降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和脊髓P2X_3受体表达阳性目标积分光密度(P0.01或P0.05),且结肠和脊髓的P2X_3受体表达呈正相关。结论:IBS大鼠内脏敏感性增高,电针可降低其痛阈;IBS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和脊髓P2X_3受体表达显著增加可能是参与IBS大鼠内脏高敏感形成的重要因子,电针治疗IBS大鼠内脏高敏感的作用可能与降低异常增高的P2X_3受体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发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时,模型大鼠心肌P2X3受体m RNA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心肌缺血损伤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采用Q-PCR法观察心肌缺血损伤组心肌P2X3受体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心肌缺血损伤组大鼠心肌P2X3受体m 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大鼠心肌P2X3受体表达增加,说明P2X3受体在心肌缺血损伤时敏感性明显增强,参与了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趾部切口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内P2X3受体及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00~220 g,随机分C组、S组及A组各8只。根据Brennan法建立大鼠左后趾部切口疼痛模型,A组大鼠切口疼痛模型建立后30 min,左后足底皮下注射P2X3受体特异性拮抗剂TNP-ATP 200 nmol,C组及S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采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定注药后1 h内大鼠疼痛行为变化。注药2h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及nNO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S组和A组累积疼痛评分均高于C组(P均<0.05),A组累积疼痛评分低于S组(P<0.05);S组和A组P2X3受体及nNOS表达水平均高于C组(P均<0.05),A组P2X3受体及nNOS表达水平低于S组(P均<0.05)。结论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在急性疼痛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背根神经节nN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P2X7R/NLRP3信号通路NLRP3蛋白、NLRP3mRNA及NLRP3/OX42的共定位表达的影响,为夹脊电针在临床中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夹脊电针组、P2X7R干扰组和干扰对照组,每组根据不同时间点分为1 d、3 d、7 d和21 d共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大鼠脊髓,模型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备SCI大鼠模型,夹脊电针组于模型组基础上给予夹脊电针治疗,P2X7R干扰组于模型制备基础上注射P2X7RsiRNA干扰病毒,干扰对照组注射阴性对照病毒,选取BBB评分1~3分者纳入本实验。各组大鼠在相应时间治疗后再次进行BBB评分,然后处死并取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蛋白的表达,用Realtime-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NLRP3 m RNA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NLRP3与OX42共定位表达。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各时间点模型组BBB评分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 0.05),夹脊电针治疗后BBB评分明显升高(P 0.05);术后3 d、7 d和21 d,假手术组、夹脊电针组和P2X7R干扰组NLRP3蛋白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 0.05),干扰对照组NLRP3蛋白表达量高于P2X7R干扰组(P 0.05);各时间点模型组NLRP3 m RNA较假手术组均升高显著(P 0.05),夹脊电针治疗后在7 d、21 d时NLRP3 m 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在3 d、7 d和21 d时,P2X7R干扰组NLRP3 m RNA表达水平低于干扰对照组和模型组(P 0.05);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NLRP3与OX42共定位阳性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3 d、7 d和21 d时夹脊电针组NLRP3与OX42共定位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夹脊电针能降低脊髓损伤大鼠NLRP3蛋白、NLRP3 m RNA及NLRP3/OX42的共定位表达,减轻脊髓损伤大鼠炎症反应,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羌活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背根神经节P2X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羌活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弗氏完全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采用机械压力刺激法检测大鼠足趾机械痛阈值,ELISA法检测大鼠足趾肌肉组织ATP含量,并通过RT-PCR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P2X_3、P2X_4、P2X_6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羌活能显著升高关节炎大鼠机械压力痛阈值(P0.01),降低ATP含量(P0.05,并能明显下调背根神经节中P2X_3、P2X_4、P2X_6受体mRNA的表达(P0.05)。结论羌活对佐剂关节炎大鼠具有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背根神经节中P2X_3、P2X_4、P2X_6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研究电针合谷穴对痛经大鼠的镇痛效应及机制。方法:将30只处于动情间期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合谷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联合制备痛经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合谷穴对痛经大鼠扭体行为、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合谷穴组大鼠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扭体次数、总分均显著性减少(均P0.01);子宫PGE2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PGF2α含量及PGF2α/PGE2比值均显著性下降(均P0.01);血浆、子宫、下丘脑β-EP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垂体β-EP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电针合谷穴可以通过降低大鼠子宫PGF2α含量和PGF2α/PGE2比值、升高垂体β-EP含量达到止痛的作用,其镇痛效应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中枢β-EP的含量达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趾部切口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内P2X3受体及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00~220 g,随机分C组、S组及A组各8只。根据Brennan法建立大鼠左后趾部切口疼痛模型,A组大鼠切口疼痛模型建立后30 min,左后足底皮下注射P2X3受体特异性拮抗剂TNP-ATP 200 nmol,C组及S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采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定注药后1 h内大鼠疼痛行为变化。注药2h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及nNO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S组和A组累积疼痛评分均高于C组(P均〈0.05),A组累积疼痛评分低于S组(P〈0.05);S组和A组P2X3受体及nNOS表达水平均高于C组(P均〈0.05),A组P2X3受体及nNOS表达水平低于S组(P均〈0.05)。结论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在急性疼痛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背根神经节nN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较大的负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慢性疼痛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重要的疼痛信号物质,ATP可作用于P2X受体产生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P2X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痛、癌痛及内脏痛等慢性疼痛的痛觉形成、传导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慢性疼痛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P2X介导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草药石菖蒲粗提物SCP01及其纯化物SCP02(α-细辛脑)和迷迭香抽提物X0728对人肥大细胞的作用.方法:用膜片钳技术全细胞记录人肥大细胞膜ATP激活的P2X7受体的电流.结果:40μg/mL SCP01抑制P2X7电流(27.6±2.0)%,而同样浓度的SCP02抑制(29.5±2.2)%(-100 mV电位下),笔者还比较了商业用α-细辛脑的效厘,42 μg/mL可抑制P2X7电流(52.2±2.0)%.相反,40 μg/mL X0728激活P2X7电流(28.6±2.8)%,所有这些作用都是电压依赖性的.结论:α-细辛脑对P2X7的抑制将阻滞胞内钙的增加,从而可以解释抑制神经元死亡的原因.而X0728刺激P2X7的药理学效应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P2X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偏头痛模型组)、西比灵组1.04 mg.kg-1、头痛宁高、中、低剂量组(760,380,190 mg.kg-1)。预防给药7 d。第7天ig 30 min后sc硝酸甘油(NTG,10 mg.kg-1)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造模后3,6 h 2个时间点取材,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三叉神经节P2X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三叉神经节P2X3mRNA表达数增多(P<0.01),3 h多于6 h。与模型组比较,头痛宁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和西比灵治疗组大鼠三叉神经节P2X3mRNA表达数均减少(均P<0.01)。结论:头痛宁胶囊可能通过抑制由硝酸甘油诱导的P2X3mRNA过度表达,发挥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胞外ATP特异性P2X2受体的表达与肝郁脾虚证发生之间的关系,为深入了解胞外ATP的释放现象与肝郁脾虚证的发生机制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48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接受复合应激21 d,建立肝郁脾虚证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前额皮质P2X2受体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前额皮质P2X2受体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P2X2受体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一定的下降趋势(P0.05);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小鼠前额皮质P2X2受体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氟西汀组小鼠前额皮质P2X2受体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复合应激的肝郁脾虚证小鼠前额皮质P2X2受体的表达存在减少的趋势,其可能是诱导肝郁脾虚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优效电针干预对炎性痛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的镇痛作用及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2部分:1) 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CFA组、100 Hz组和假电针组; 2) 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SNI组、SNI组、2 Hz组和假电针组。通过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炎性痛模型;通过结扎并切断左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后远端,保留腓肠神经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于造模后1 d,100 Hz或2 Hz电针足三里、昆仑穴,持续干预3 d。采用up and down方法检测机械缩足阈,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侧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FA组大鼠机械缩足阈造模后各个时间点都显著下降,CFA组大鼠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增多;与CFA组比较,电针干预1次、3次均能显著提升机械缩足阈,电针干预3次能降低脊髓背角P2X3的蛋白表达,假电针无干预作用。2)与假SNI组比较,SNI组大鼠机械缩足阈造模后各个时间点都显著下降,SNI组大鼠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增多;与SNI组比较,电针干预1次、3次均能显著提升机械缩足阈,电针干预3次能降低脊髓背角P2X3的蛋白表达,假电针无干预作用。结论:100 Hz电针可有效干预慢性炎性痛大鼠机械缩足阈,2 Hz电针可有效干预神经病理痛大鼠机械缩足阈;其镇痛作用可能与下调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P2X3受体在电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内脏痛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直结肠球囊扩张(Colorectal dilatation,CRD)刺激诱导IBS慢性内脏痛模型。将清洁级SD(Sprague-Dawley)雄性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通过行为学评分和结肠形态学方法鉴定模型制备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氟代柠檬酸组。电针组取双侧上巨虚穴(S37)、天枢穴(S25)进行电针治疗,针刺深度为5 mm,30 min/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7天。氟代柠檬酸组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10 μL,每周3次。治疗结束后,采用腹部撤回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评估电针对IBS内脏痛大鼠行为学影响;采用HE染色观察IBS内脏痛大鼠的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P2X3受体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WR评分显著升高,脊髓中GFAP和P2X3受体表达水平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氟代柠檬酸组大鼠AWR评分明显降低,脊髓中GFAP、P2X3受体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电针能够有效缓解IBS大鼠内脏痛敏,其镇痛效应可能与其抑制脊髓GFAP和P2X3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药健脾利湿养肝通过P2X7R调节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模型大鼠肝脏树突状细胞(DC)的聚集,降低肝脏免疫炎症,探讨健脾养肝利湿方治疗ACLF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免疫法建立ACLF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给予健脾利湿养肝方灌胃,治疗1周。10%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处死,留取肝脏标本行HE、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检测。结果:实验组较模型组可以降低ACLF模型大鼠AST、ALT、PT、INR,提高PT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较模型组P2X7R、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在肝内的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RT-PCR显示实验组较模型组P2X7R、m DC基因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健脾利湿养肝方可以通过降低ACLF模型大鼠P2X7R的表达降低肝脏内mDC的表达,减少DC在肝脏的聚集,降低肝脏的免疫炎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DRG神经元P2X_3受体的影响,探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效应的外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推拿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和推拿组均将"L"形不锈钢柱插入椎间孔对DRG造成恒定压迫,假手术组除不将"L"形不锈钢柱插入椎间孔外,其余造模步骤同模型组。推拿组在造模后第4天开始推拿手法治疗,其余组均不做治疗。疗程结束后,检测大鼠机械反应阈值(PWT)、缩爪反应潜伏期(PWL),采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DRG神经元P2X_3受体含量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假手术组大鼠在造模后PWT、PWL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造模后PWT、PWL均显著降低(P<0.001),推拿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RG神经元P2X_3受体含量明显升高(P<0.001),推拿治疗后P2X_3受体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有镇痛作用;推拿能够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DRG神经元P2X_3受体的水平进而发挥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