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和价值。方法总结2006年10月至2012年6月电视胸腔镜下切除前纵隔肿物35例临床资料。其中完全胸腔镜手术31例,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手术4例。结果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效果良好。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物安全可靠、切除彻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纵隔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2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腹腔镜组实施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德阳市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运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2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17~71 (41.25±14.78)岁;分析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危险性. 结果 全组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4.25±52.30)min,手术出血量(214.45±123.12)ml,术中、术后输血2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2.75±1.42)d,术后住院时间(7.25±3.26)d.全组24例中,19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3例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采用胸腔镜联合背部小切口切除,2例中转开胸,中转开胸手术率8.33%.术后轻微并发症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检查示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9例,神经节细胞瘤5例.术后24例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21.23±18.56)个月,全组均生存,无复发. 结论 利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合理的手术方式,熟练掌握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技巧,能有效地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4.66±39.84)min,术中出血量为(120.50±47.08)m 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为(5.68±1.12)d。术后住院时间为(6.49±1.60)d。未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随访8~24个月,无复发病例。其中1例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出院后仍需服用口服药物改善症状。结论电视胸腔镜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腔镜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附40例报道)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腹腔镜及纵隔镜联合微创根治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联合使用腔镜行食管癌根治40例,其中开胸联合腹腔镜10例,小切口辅助胸腔镜联合腹腔镜20例,纵隔镜联合腹腔镜4例,纵隔镜联合开腹6例。结果34例腹腔镜游离胃均获成功,无出血,清除腹腔淋巴结(5·5±1·9)枚。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20例,无中转开胸,清扫纵隔淋巴结(10·3±2·7)枚,术后心律失常4例,胸腔出血1例,功能性胃梗阻1例;纵隔镜食管癌切除10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声音嘶哑3例。40例随访1~20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无死亡。结论腔镜联合切除食管癌安全可行,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兼顾开放手术和纯胸腔镜手术的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5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外科手术(VAM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9年2月期间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58例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肺大疱切除12例,纵隔肿瘤切除3例,肺叶切除及楔形切除22例,胸膜、肺疾病活检15例,胸膜、肺疾病活检同时行恶性胸腔积液胸膜腔闭锁术6例。结果58例VAMT手术顺利。肺楔形切除术后持续漏气造成胸管拔除延迟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结论VAMT和VATS手术一样,比传统胸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VAMT手术可在胸腔镜辅助下应用常规器材操作,比VATS手术耗材少、费用低。  相似文献   

7.
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电视胸腔镜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探讨该技术的操作特点.方法 2001年5月至2011年6月利用电视胸腔镜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58例中男36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7岁.实体瘤平均最大径为4.9 cm.术前合并神经系统或肺部症状16例,无症状体检发现42例.病变位于左侧24例,右侧33例,双侧1例.手术通过3个切口完成,多采用包膜内剥除的方法,较大之滋养血管采用钛夹或Hem-o-lock夹闭;肿瘤来源神经者分别在瘤体两端正常神经束部位钛夹夹闭后剪断.如肿瘤巨大、粘连严重或出血时,延长前胸壁切口长约6 ~10 cm,转为开胸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27.2 min,术中出血206.4ml,术中术后输血3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2.72天,住院5.19天.53例在全腔镜下完成手术,中转开胸5例.术后并发症7例,其中Homer综合征4例.术后病理亦神经鞘瘤25例,神经纤维瘤23例,神经节细胞瘤8例,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恶性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术后随访44.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利用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并熟练掌握胸腔镜手术技巧.包膜内肿瘤切除是保障手术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肿瘤直径超过6 cm时手术风险明显增加.胸膜顶肿瘤也是该类手术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54例。一般置3个trocar,首先于腋中线第6~8肋间置第1个trocar(1.0 cm),置入30°10 mm硬质胸腔镜探查,明确病变部位及其毗邻关系后,按照倒三角形决定另外2个trocar(1.5~2.0 cm)的部位,术中根据情况可将操作孔与镜孔互换。若肿瘤较大,或与周围粘连不易显露,或与大血管关系紧密,考虑出血后不易止血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沿trocar延长小切口5~8 cm直视下操作。结果 41例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1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1例因肿瘤侵犯左无名静脉中转开胸手术。1例胸腺增生伴重症肌无力,术中损伤膈神经,术后胸片提示患侧膈肌抬高,术后6个月复查胸片恢复。2例术后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均未出现术中及术后近期(30 d内)死亡。术后病理:胸腺瘤18例,胸腺增生12例,胸腺癌1例,支气管囊肿8例,胸腺囊肿1例,淋巴细胞增生2例,畸胎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胸膜脂肪瘤1例,胸腺孤立性纤维瘤1例。54例随访8~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所有良性肿瘤均无复发,侵袭性胸腺瘤复发1例。结论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38例胸部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的分析,得出胸部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在胸部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完成胸部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38例。手术疾病包括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外伤性血胸、纵隔肿瘤、肺疾病等。结果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胸部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同样具备胸腔镜优点,且费用更低,更适合国情,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54例.一般置3个trocar,首先于腋中线第6~8肋间置第1个trocar(1.0 cm),置入30°10 mm硬质胸腔镜探查,明确病变部位及其毗邻关系后,按照倒三角形决定另外2个trocar(1.5 ~ 2.0 cm)的部位,术中根据情况可将操作孔与镜孔互换.若肿瘤较大,或与周围粘连不易显露,或与大血管关系紧密,考虑出血后不易止血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沿trocar延长小切口5~8 cm直视下操作.结果 41例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1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1例因肿瘤侵犯左无名静脉中转开胸手术.1例胸腺增生伴重症肌无力,术中损伤膈神经,术后胸片提示患侧膈肌抬高,术后6个月复查胸片恢复.2例术后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均未出现术中及术后近期(30 d内)死亡.术后病理:胸腺瘤18例,胸腺增生12例,胸腺癌1例,支气管囊肿8例,胸腺囊肿1例,淋巴细胞增生2例,畸胎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胸膜脂肪瘤1例,胸腺孤立性纤维瘤1例.54例随访8 ~ 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所有良性肿瘤均无复发,侵袭性胸腺瘤复发1例.结论 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疾病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疾病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1994年7月~2010年7月,完全胸腔镜下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完整切除胸腺、胸腺瘤和胸腺囊肿58例:完全胸腔镜下切除33例,其中胸腺瘤切除8例,全胸腺切除7例,全胸腺切除纵隔脂肪清扫3例,胸腺囊肿切除15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切除25例,其中胸腺瘤切除9例,全胸腺切除14例,全胸腺切除纵隔脂肪清扫2例。结果 58例均在完全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完成切除,无并发症。完全胸腔镜下切除33例,手术时间70~90 min,平均80 min;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切除25例,手术时间55~70 min,平均65 min。无中转开胸。术中出血50~100 ml,平均60 ml。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3~5 d,平均4 d。术后住院5~9 d,平均7 d。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34例,胸腺增生6例,胸腺囊肿15例,胸腺脂肪瘤3例。48例随访1~5年,其中〈2年19例,2~5年29例,均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胸腺瘤和胸腺囊肿安全可靠,切除彻底,具有微创、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行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神经鞘瘤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变位于左侧胸腔8例,右侧胸腔13例。肿瘤最大径平均3.7(2~6)cm。结果所有病例均经单孔电视胸腔镜顺利完成肿瘤切除,无中转开胸病例。其中2例由于瘤体较大,术后扩大伤口取出标本。术后病理均为神经鞘瘤。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45~11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50(20~150)ml;术后均未置引流管,平均住院时间5.3(3~7)d。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术侧少量气胸2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2年,未见明显复发征象。结论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神经鞘瘤具有操作安全,术中出血少,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可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微创手术治疗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1993年5月~2009年3月,经微创手术切除42例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胸腔镜切除29例,其中16例加小切口辅助;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10例;哑铃形肿瘤3例,均后正中切口切除椎管内肿瘤,1例胸腔镜切除胸内肿瘤,2例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结果 42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无中转开胸。无并发症。病理诊断神经鞘瘤27例,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节细胞瘤8例。34例随访6个月~14年,其中3年16例,3~5年13例,5年5例。无局部复发。结论微创手术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安全、可靠、创伤小。胸腔镜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对有胸膜粘连或肿瘤长入椎间孔者,应选择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术式,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下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应用止痛药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可经小切口微创治疗,减轻手术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4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1994年5月~2006年5月,经胸腔镜手术切除40例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套管切口根据肿瘤位置而定,如肿瘤过大,切除困难,可辅助小切口. 结果 34例经胸腔镜顺利完成肿瘤切除,6例附加6 cm小切口完成手术.神经鞘瘤20例,神经纤维瘤14例,神经节细胞瘤6例.肿瘤直径平均4.7 cm(2~12 cm).术后平均胸腔闭式引流2.2 d(1~7 d).术后平均住院4.8 d(3~13 d).轻微并发症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9个月~12年,其中<3年16例,3~5年12例,>5年7例,失访5例.局部复发1例,接受二次手术治疗. 结论 胸腔镜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安全、可靠、创伤小,可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纵隔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7例纵隔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胸部前外侧切口径路手术切除纵隔畸胎瘤26例,后外侧切口径路手术23例,电视胸腔镜加辅助小切口手术8例,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5例,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5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畸胎瘤,其中62例为成熟畸胎瘤,4例为不成熟畸胎瘤(其中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例,肺水肿1例,肺不张2例,上肢功能障碍1例。经相应的处理除1例患者上肢功能未恢复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1例,6例失访,随访时间1~12年,无肿瘤再发。结论 纵隔畸胎瘤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时应注意切口的选择,术中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将64例纵隔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及引流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中无中转开胸手术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获6~12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纵隔肿瘤的胸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的可行性。 方法 本组 39例 ,男 2 0例 ,女 19例。年龄(2 5~ 75 )岁 ,平均 4 4 9岁。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 13例 ,浸润性胸腺瘤 2例 ,神经源肿瘤 10例 ,食管囊肿3例 ,支气管囊肿 3例 ,心包囊肿 2例 ,成熟畸胎瘤 1例 ,其它 5例。全麻双腔插管 ,侧卧位 ,健侧单肺通气。通常胸腔镜Trocar置于腋前线至腋后线的第 6、7肋间 ,操作套管 2个~ 3个 ,如术中探查肿瘤直径过大 ,切下后难以经Trocar取出 ,或因粘连严重显露困难等原因 ,可以辅以小切口完成肿物切除。 结果  36例经胸腔镜完成肿物切除 ,3例附加 8cm小切口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好 ,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发生。 结论 胸腔镜手术创伤小 ,安全有效 ,适合于多数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尤其是对大多数纵隔良性肿瘤的切除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纵隔肿瘤患者分为胸腔镜手术组和传统开胸手术组,各35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胸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切除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并与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各项围术期指标进行比较,综合评价其在临床应用的优势与可行性。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切除纵隔肿瘤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SP-VATS)的45例患者为单操作孔组,行常规三孔法胸腔镜手术(MP-VATS)的35例患者为多操作孔组,对比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单操作孔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疼痛指数评分、住院天数均少于多操作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腔引流时间、手术当天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组和多操作孔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4%、5.71%,两组均未见复发病例,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切除纵隔肿瘤安全有效,较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更为微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