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促进外伤性截瘫病人顺利排尿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促进外伤性截瘫病人早日脱离尿管,减少尿路感染的方法。[方法] 将66例外伤性完全性截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在脊髓休克期留置尿管3d后给予夹管,定时按摩按压膀胱排尿和病人有意识排尿活动训练;膀胱功能强化训练1周~2周后,在膀胱充盈时采用辅助按摩按压等方法下拔除尿管;并通过多饮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500mL以上,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结果] 康复组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 早期膀胱康复训练,生理性膀胱冲洗和可行的拔管方法能促进外伤性截瘫病人顺利排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以降低留置尿管病人的尿路感染。[方法]选择166例留置尿管病人,针对存在的不同护理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与导尿操作、留置尿管时间过长、尿道口的污染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留置尿管的各项护理,缩短留置尿管时间,提倡生理性膀胱冲洗等是减少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发生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病人拔管前进行膀胱冲洗对预防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腹部手术后留置尿管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拔除尿管,观察组以生理盐水250 mL 进行膀胱冲洗,待膀胱充盈后拔除尿管,观察并记录拔管后第1次排尿情况及1周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后留置尿管的病人进行膀胱冲洗可有效预防尿潴留并且减少尿路感染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142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伴膀胱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2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膀胱引流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膀胱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病人留置尿管时间缩短,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率降低(P均<0.05);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为18.00%,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排尿功能,降低尿路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截瘫后膀胱功能的分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分期护理方法促进外伤性截瘫后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35例外伤性截瘫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脊髓休克期采用个体化放尿,脊髓反射恢复期采用按压法、诱尿法、扳机排尿等方法训练膀胱功能,促进自主排尿功能恢复。结果35例患者中,23例摆脱尿管,恢复自主膀胱;12例需借助按压排尿和间歇性导尿。结论分期护理方法符合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变化规律,能够早期建立自主性膀胱。  相似文献   

6.
黄爱华  卢柳艺  何静 《护理研究》2011,25(8):684-68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膀胱电刺激对促进膀胱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将100例颈、胸、腰段外伤性脊髓损伤尿潴留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经知情同意后应用膀胱电刺激结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进行膀胱电刺激时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最佳参数、频率及电流强度。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完全性排尿增多,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膀胱电刺激能有效地改善骶段以上脊髓损伤病人尿潴留,可促进脊髓损伤后病人生理排尿模式的重建,减少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新型仿生学尿袋引流法在预防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潮式引流方法;试验组30例采用新型仿生学尿袋引流方法。观察两组病人留置导尿后3d、5d、7d尿常规及尿细菌培养。[结果]试验组病人尿常规白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新型仿生学尿袋引流法根据病人膀胱内压的变化进行生理性排尿同时可有效降低术后病人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科留置尿管病人的最佳拔管时机,以减少尿潴留、尿路感染、重插尿管几率。[方法]将产科需要留置尿管的900例病人按分娩或手术时间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450例,对照组夹闭集尿管3h~4h,有排尿意识时拔除尿管;实验组夹闭集尿管3h,测量膀胱压力在(15±1)cmH2O时且产妇有排尿意识时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在拔除尿管后重插尿管率为0.22%,对照组重插尿管率为9.6%;实验组无一例出现尿路感染,对照组尿路感染率为2.0%。[结论]根据膀胱压力并配合产妇排尿意识可准确判断拔尿管时机。  相似文献   

9.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续桂俊 《护理研究》2010,(7):1932-1933
[目的]分析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9年307例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过留置尿管病人的菌尿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监测前菌尿症感染率为7.06%,监测干预后感染率为3.85%。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性别有关,女性病人明显多于男性;更换引流袋的时间和病人的菌尿明显相关,3d更换引流袋的菌尿发生率低于每天更换者(P〈0.01);膀胱冲洗菌尿的发生率高于不冲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尿管的时间越久,菌尿的发生率越高(P〈0.01);尿路感染的发生还与某些基础疾病有关。[结论]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严格无菌操作,留置尿管后不行膀胱冲洗,引流袋每周更换2次,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对有严重基础疾病病人采取监控措施能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石磊  )  沈小芳  )  胡明明  )  拾中瑜  ) 《全科护理》2014,(11):991-992
[目的]研究膀胱冲洗是否能预防预期发生梗阻病人留置尿管梗阻,进而预防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方法]选取神经内科2011年11月-2012年11月脑卒中病人45例为观察组,该组病人均行留置导尿管引流尿液,且出现尿液浑浊当日应用生理盐水250 mL进行膀胱冲洗,保证病人每日总入量〉2500 mL,出现浑浊当日和膀胱冲洗3 d后分别做尿常规检查。选取2010年1月-2010年6月神经内科脑卒中留置尿管中出现尿液浑浊、每日总入量〉2500 mL的病人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尿管梗阻率。[结果]观察组尿管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冲洗能有效降低预期发生梗阻病人的尿管梗阻率,保持留置尿管引流通畅,预防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法挤压排尿在帮助截瘫患者恢复膀胱功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地对68例截瘫患者的膀胱区行手法挤压,并以既往的55例截瘫病例作为对照,比较其导尿管留置时间、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手法挤压后,截瘫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其中不完全性截瘫的沁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完全性截瘫的沁尿系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导.结果在截瘫护理中,应用手法挤压排尿,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膀胱尿道联合冲洗在预防男性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外伤致截瘫需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60例采用膀胱尿道联合冲洗,对照1组45例进行常规膀胱冲洗,对照2组45例给予常规尿管护理,不进行膀胱冲洗.3组患者分别在留置尿管的第1、4、7、10、14 d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及高倍镜检查,比较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留置尿管后第7、10、14 d,实验组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均P<0.05).结论 对于高位截瘫需要留置尿管的男性患者,采用膀胱尿道联合冲洗能有效降低尿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膀胱康复训练对脊髓挫伤致尿失禁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脊髓挫伤致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康复训练组各37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训练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留置导尿管,3d后夹管,定时按摩膀胱,并使患者进行有意识地排尿活动训练,膀胱功能康复训练3周后,膀胱充盈时在按摩下拔除导尿管,并嘱患者多饮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500ml以上。结果:康复训练组比常规护理组留置导尿管时间明显缩短、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早期膀胱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脊髓挫伤致尿失禁患者的排尿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秀  华文洁  李素 《中国康复》2021,36(4):208-212
目的:明确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康复科收治的67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脊髓损伤原因及损伤平面、神经源性膀胱病程、排尿方式、膀胱容量与压力等。结果: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为64.2%。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性别、脊髓损伤原因、ASIA分级、损伤平面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无关,而神经源性膀胱病程、排尿方式、膀胱压力及膀胱容量是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留置导尿管、膀胱容量<200ml、膀胱压力增高(P<0.0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留置导尿管、膀胱容量<200ml以及膀胱压力增高。对上述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膀胱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66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膀胱训练和尿管护理方法按常规进行;康复组:进行早期膀胱康复训练。比较2组排尿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临床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进行早期膀胱康复训练,可以促使患者早日脱离尿管,建立规律性排尿习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截瘫患者自我间歇导尿及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截瘫患者自我间歇导尿的临床效果。方法:指导15例截瘫患者掌握自我间歇导尿的方法,并定期做尿常规和洗手前后细菌培养等临床观察。结果:15例患者停止留置尿管,与治疗前留置尿管时的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改善,患者洗手前后细菌培养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截瘫患者采用自我间歇导尿法来解决不能自解小便的问题比留置尿管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膀胱冲洗对预防小儿术后留置尿管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膀胱冲洗对预防小儿术后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 10 0例 1岁~ 14岁行尿道、会阴手术的患儿 ,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 ,观察组采用 0 .0 2 %呋喃西林液每日冲洗膀胱 1次 ,对照组不予膀胱冲洗。观察两组患儿术后伤口愈合情况 ,并在术后第 3天、第 7天取尿标本行尿常规、12hAddis细胞计数、细菌培养检查。 [结果 ]两组患儿术后切口均无感染 ,第 3天、第 7天尿常规、Addis细胞计数、细菌培养结果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膀胱冲洗对预防小儿术后尿路感染意义不大 ,如无尿管阻塞应尽量避免膀胱冲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时机对全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尿管相关下尿路症状和拔管后尿控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全麻手术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患者19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9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经过循证护理论证,及院内尿管材质、型号进行的水囊测定试验结果制订的拔管方法。对照组拔管时机为膀胱空虚、患者没有尿意情况下拔除尿管,等尿意出现时,再协助排尿;观察组拔管时机为膀胱处于充盈状态且患者有尿意时,借助腹压使尿管随尿液自然排出。比较两组患者尿管相关下尿路症状和拔管后尿控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核心下尿路症状评分、尿频、尿急及急性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和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拔管后72 h控尿率和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待全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充盈且有尿意时拔管可以降低尿管相关下尿路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助于患者恢复膀胱功能,提高尿控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结肠癌根治术行留置导尿病人的膀胱训练方法,以减少拔除尿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率。方法将80例留置导尿的胃结肠癌根治术病人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个体化放尿,对照组采用常规定时放尿,观察两组拔除尿管后排尿异常的发生率。结果采用个体化放尿可明显减少拔除尿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放尿可大大减少胃结肠癌根治术行留置导尿的病人拔除尿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留置导尿拔管前两种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对拔管后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在拔除尿管前遵照按需排尿的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则遵照医嘱每2小时定时夹闭开放导尿管,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及自行排尿的情况,并对两组拔管后排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首次排尿时间为(2.89±1.42)h,较对照组(3.47±2.03)h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0,P〈0.05);尿潴留等排尿异常情况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比36.67%;x^2=8.438,P〈0.05)。结论临床患者在拔除尿管前遵照按需放尿的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对拔管后正常排尿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