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P -选择素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 2 5例乳腺纤维腺瘤、2 8例乳腺导管内癌、5 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 -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 -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2 .0 % ( 3 /2 5 )、3 9.3 % ( 11/2 8)、74.0 % ( 3 7/5 0 ) ,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且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提示P -选择素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MMP2、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和MMP 9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方法检测 34例乳腺癌组织和 1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MMP 2和MMP 9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及转移的关系。结果 ①在 34例乳腺癌组织中 ,MMP 2和MMP 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5 9% (19/ 34)和 5 8 8% (2 0 / 34) ,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 (P <0 0 1)。②淋巴结转移组MMP 2和MMP 9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结论 乳腺癌中MMP 2和MMP 9的表达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 ;MMP 2和MMP 9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断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WWOX与p7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浸润性乳腺癌、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乳腺癌旁组织中WWOX和p73的表达情况.结果 WWOX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13.3%)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35.0%)(P<0.05),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乳腺癌旁组织(75.0%)(P<0.05).WWOX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术后复发及ER受体密切相关(P<0.05).p7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80.0%)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55.0%)(P<0.05),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癌旁组织(15.0%)(P<0.05).p73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ER受体密切相关(P<0.05).WWOX与p73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9,P<0.05).结论 WWOX和p73参与调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WWOX和p73对预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P53、CA153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乳腺癌P5 3、CA15 3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法(IHC)及血清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 ,检测P5 3、CA15 3在6 3例乳腺癌及2 5例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6 3例乳腺癌中P5 3和CA15 3阳性率分别为33 3%和4 9 .2 % ,CA15 3血清含量为38. 3±2. 9 3U/ml,均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P <0 . 0 1) ;乳腺癌P5 3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 <0 .0 5 ) ;乳腺癌CA15 3血清含量及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 <0 .0 5 ) ,CA15 3含量还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 <0 . 0 5 ) ;乳腺癌P5 3阳性表达与CA15 3血清含量呈正相关(P <0 0 5 )。结论 乳腺癌P5 3、CA15 3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生长分化或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临床对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或早期诊断、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5.
CA15-3、CEA在乳腺癌中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CA15 3、CEA在乳腺癌中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技术对 6 2例乳腺癌患者、2 2例乳腺良性疾病及2 0例正常对照血清CA15 3、CEA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CA15 3、CEA水平在乳腺癌Ⅰ、Ⅱ、Ⅲ期与乳腺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有逐渐升高趋势 ,在Ⅳ期乳腺癌中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5 ;P <0 .0 1) ,在远处转移患者表达明显高于单纯淋巴结转移患者 ,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 (均P <0 .0 1) ,在不同组织来源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CA15 3、CEA并非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理想标志物 ,但其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 ,在预测乳腺癌转移、复发及监测疗效、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其在乳腺癌中表达无组织细胞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E-钙粘素和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钙粘素、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二者在乳腺癌诊断、浸润、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乳腺增生及60例乳腺癌组织中E-钙粘素、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E-钙粘素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0%(8/10);乳腺癌组织中E-钙粘素表达减弱,阳性率为38.33%(23/60),两者差异显著(P<0.01),E-钙粘素表达减弱与乳腺癌分化程度相关;乳腺癌组织CD44V6的阳性率为71.67%(43/60),显著高于乳腺增生阳性率(50%,5/10,P<0.01);CD44V6的表达强度与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乳腺癌中E-钙粘素的表达与CD44V6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E-钙粘素及CD44V6的表达失调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学改变,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 钙粘附素 (E cadherin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癌细胞核DNA含量与胃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83例胃癌组织、2 5例正常胃组织进行E cadherin表达的测定 ,同时以经典的Feulgen染色法及图象分析技术对癌细胞DNA含量进行测定 ,分析与胃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胃粘膜E cadherin呈强阳性表达 ,胃癌组织中E cadherin表达率明显减低为 16 .9% (14 / 83)。E cadherin表达减低与胃癌细胞分化差、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而与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未见明显相关性。DNA指数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分别为 1.4 7± 0 .2 3和 0 .97± 0 .15 ,胃癌组织的DNA指数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 (P <0 .0 1) ,DNA指数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1) ,而与TNM分期和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胃癌中E cadherin表达与DNA含量呈负相关。结论E cadherin表达和DNA含量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二者在癌组织中水平的变化是胃癌细胞重要的恶性生物学特征 ,对其检测有助于对胃癌患者的转移及预后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乳腺小粘蛋白(SBEM)及人乳腺珠蛋白(hMAM)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68例乳腺癌患者及2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术前血清SBEM和hMAM的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术前血清SBEM和hMAM水平均高于纤维腺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BEM和hMAM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期患者血清SBEM和hMAM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均小于0.01).结论 SBEM及hMAM特异性表达于乳腺癌外周血,有可能作为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标志物,有望成为判断乳腺癌患者病情发展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与13(ERv、ERβ)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及20例乳腺纤腺瘤组织中ER仅与ERpmRNA的表达。结果ERpmRNA总表达率在乳腺癌组织中为52.5%,高于其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20%(P〈0.05);EROtmRNA单独表达率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为65%,高于其在乳腺癌组织的25%(P〈0.05);ER0α与ERl3mRNA共表达表型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2.5%,高于其在乳腺纤维腺瘤组中的15%(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ERα与ERβ共表达表型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P〈0.05),并趋向于更高的肿瘤病理学分级。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ERα与ERβ共同表达可能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上皮性钙粘素 (E- cadherin)在乳腺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其与肿瘤侵袭及腋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的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 79例乳腺导管癌组织标本中上皮性钙粘素 (E- cad-herin)的表达。结果 上皮性钙粘素 (E- cadherin)在乳腺导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在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两组间及有无腋下淋巴结转移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 (均为 P>0 .0 5 )。结论 上皮性钙粘素 (E- cadherin)在乳腺导管癌癌细胞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无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王凤琴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864-1867
[目的]通过Twist 、E-cadherin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上皮-间质转化( EMT) 现象,探讨其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其及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 例乳腺腺病组织、40 例乳腺纤维腺瘤及66例乳腺癌Twist 、E-cadherin表达水平,分析Twist、E-cadher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①乳腺腺病、纤维腺瘤良性病变组织中E-cadherin 的表达分别97 %(39/ 40) 和85 %(34/ 40),而在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 的表达则明显下降,仅为37.8 %(25/ 66); Twist在66例乳腺癌组织中,有6例为Twist阴性(9%),15例为Twist弱表达(22.8%),24例Twist中度表达(36.4%),有21例Twist高表达(31.8%),阳性总表达91%;乳腺腺病中无阳性表达,乳腺纤维腺瘤中阳性表达仅2.5%,两种抗体组间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Twist与E-cadherin两者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③在乳腺癌中两者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而在乳腺微乳头状癌中及淋巴结转移率高组Twist较高表达E-cadherin较低表达,说明Twist、E-cadherin 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率有关(P〈0.05).[结论]Twist、E-cadherin与EMT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乳腺癌中侵袭能力的增强可能与Twist高表达和E-cadherin 的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cadherin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方法,对52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Ecadherin进行检测。【结果】Ecadhe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低表达率为40.4%;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癌组织中低表达率60.7%,高于无转移者的16.7%,差异有显著性(P<0.05)。Ecadherin蛋白低表达者3年生存率为28.8%,而高表达者为65.6%,两者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cadherin在大肠癌进展和淋巴结转移中起作用,可作为预测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5在乳腺癌组织及其腋窝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乳腺癌及其腋窝转移淋巴结组织、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对照组)中的CCR5.结果 乳腺癌组织CCR5阳性率为74.2%(26/35),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未发现CCR5的表达,两种组织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P<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CCR5阳性者21例(60.0%,21/35),原发癌灶和腋窝淋巴节转移灶CCR5同时阳性者21例.结论 CCR5在乳腺癌组织及其腋窝淋巴结中有异常表达,其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NCE组)、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组)和50例宫颈癌(SCC 组)中IGF-2的表达.结果 NCE、CIN及SCC组IGF-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0/15)、43.33%(13/30)和74.00%(37/50),从NCE、CIN到SCC组,IGF-2 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均<0.05).IGF-2 的表达率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程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698,5.162,4.278,P均<0.05),且与癌组织对宫颈间质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1、0.723,P均<0.01).在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35,0.631,P均>0.05).结论 IGF-2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能是有价值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两者在乳腺癌细胞凋亡、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9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Livin和PTEN的表达,另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分析Livin和PTEN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结果在90例乳腺癌中Livin和PTE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4%, 48.9%,凋亡指数为4.79%±1.62%,与良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 0.01);Livin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 < 0.05),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P < 0.05),与年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未见显著相关(P>0.05);PTEN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 < 0.05),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P < 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未见显著相关(P>0.05)。 结论Livin和PTEN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分别起抑制和促进作用,Livin高表达和PTEN失表达都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乳腺癌的侵袭转移,调控两种基因的表达有望影响乳腺癌细胞凋亡以及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鼻咽癌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β-链接素(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2例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和自身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1)22例鼻咽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40.9%)显著低于22例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63.6%)(P<0.05);(2)β-catenin在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86.4%,90.9%),未显示有差异性(P>0.05);(3)原发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癌细胞表达的E-Cadherin呈正相关(r=0.676,P<0.01);转移癌组织中E-Cadherin与β-catenin呈正相关(r=0.507,P<0.05)。结论:(1)在鼻咽癌组织中,导致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E-Cadherin的表达下调。(2)因某些原因积聚于细胞内的β-catenin可能在协同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起作用。(3)在肿瘤侵袭转移的过程中,E-Cadher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大肠癌基质溶素(m atrilysin,M M P-7)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早期大肠癌中M M P-7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 icrovessel density,M V D)。结果:从正常肠黏膜、腺瘤、早期大肠癌到进展期大肠癌M V D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早期大肠癌M V D随肿瘤侵袭深度增加呈增高趋势(P<0.05);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30例早期大肠癌中,12例M M P-7阳性表达,M M P-7阳性表达组的M V 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M M P-7和M V D显著正相关(r=0.7236,P<0.05)。结论:M M P-7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参与早期大肠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75例早期宫颈癌、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和 15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中微血管密度 (MVD,CD34 标记 )及 Ki- 6 7抗原的表达情况 ,探讨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  CD34 主要表达于宫颈癌巢间质血管内皮细胞 ,而 Ki- 6 7主要表达于宫颈癌细胞核。从正常宫颈上皮→ CIN→宫颈浸润癌 ,MVD和 Ki- 6 7表达均显著升高 (P<0 .0 5 )。宫颈癌 MVD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和 Ki- 6 7表达有关 (P<0 .0 5 ) ;而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 (P>0 .0 5 )。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深层间质浸润及 Ki- 6 7呈高度表达者 ,其 MVD分别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脉管浸润、<深层间质浸润及 Ki- 6 7<高度表达者 (P<0 .0 5 )。结论 肿瘤血管生成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癌细胞增殖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宫颈癌伴 MVD显著升高者 ,其癌细胞增殖活跃 ,易发生浸润转移 ,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检测宫颈癌 MVD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小RNA-574-5p(miR-574-5p)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期间60例乳腺癌患者和6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于同期在本院健康检查的60例健康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入组对象血清miR-574-5p水平。结果经RT-PCR检测,乳腺癌组血清miR-574-5p水平为55.26±6.71,纤维瘤组血清miR-574-5p水平为14.21±4.11,健康对照组血清miR-574-5p水平为3.39±1.02,乳腺癌组miR-574-5p水平高于纤维腺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17,P0.05),纤维腺瘤组miR-574-5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8,P0.05)。随着患者病理分期的增加、肿瘤体积的增加、分化程度的降低,乳腺癌组血清miR-574-5p水平呈升高趋势,伴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miR-574-5p水平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P0.05)。手术后,乳腺癌患者血清miR-574-5p水平(46.19±6.15)明显低于治疗前(54.91±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2,P0.05)。结论乳腺癌血清miR-574-5p水平高于良性乳腺病变及健康人群。血清miR-574-5p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乳腺癌根治术可以抑制miR-574-5p的表达,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0.
趋化因子受体CCR6及CCR7在乳腺癌组织上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6及CCR7存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乳腺癌及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CR6及CCR7的表达,并对原位癌及发生转移的癌组织CCR6及CCR7的表达率进行比较。结果在乳腺痈组织上检测到趋化因子受体CCR6及CCR7的表达(表达率分别为35.6%和48.9%),其中发生转移的癌组织CCR6及CCR7的表达率分别为41.7%和55.6%,未发生转移的癌组织CCR6及CCR7的表达率分别为11.1%和22.2%,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未发现CCR6及CCR7的表达。结论乳腺癌组织上有趋化因子受体CCR6及CCR7的表达,其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