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6岁。患者20^+d前左小腿前内侧无明显诱因出现直径约1cm包块,渐感左小腿疼痛,反复出现且逐渐加重。入院检查:左小腿下段前内侧可见大小约5cm×5cm包块,包块处皮肤发红无破溃,界限不清,质软,触及明显液波感,压痛明显,左踝关节被动活动尚可,主动活动较差。血常规检查:WBC25.7×10^9/L,N80%,PLT67×10^9/L,Hb77.2g/L。超声显示:左小腿内侧皮下探及前后径约5cm、上下径约20cm的囊实混合性回声,以囊性为主,边界尚清(图1)。  相似文献   

2.
1.病例:患者:女,万岁。主诉:“面色进行性苍白、纳差一个月,发热一周”来诊。患者于两个月前感嗜睡,肢体麻木不便而以“血塞通”治疗一周,近一周发热,进行性贫血。体检:体温38.2℃,心肺正常,神志清楚,表浅淋巴结未触及,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腹手软,肝肋下5cm,剑下7cm,脾肋下2cm,质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胸骨压痛,余(一)。实验室检查:WBC9.6×109/L,Hb70g/L,PLT77×109/L。分类:淋巴细胞25.0%,中性分叶核粒细胞23.0%,中性晚幼粒细胞4.0%,幼稚浆细胞12.0%,浆细胞36.0%。骨穿检查…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5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半年,B超发现“盆腔包块”1d来我院就诊,G2P1,既往史:1年前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腹软,无压痛,未触及确切包块,妇科检查:外阴产型,阴道通畅,有少量淡红色血,来自宫腔,宫颈光滑,可见节育环尾丝,子宫正常大小,宫体右后方触及约14Ocm×11cm×6cm,中间有分界,边界清楚,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差,轻压痛。B超提示:子宫右后方实质不均质包块(11.0cm×5.7cm×13.0cm)。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6岁。发热5日,发现肝.脾肿大2日.出现口角歪斜1日。体格检查示:腹软.肝肋下约4-5cm.脾肋下约8cm.右侧腹股沟可触及2个绿豆大小的淋巴结.无压痛,活动度可:曾于外院给予抗生素及激素治疗,病情无好转。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8岁。主因乏力1年余,下肢水肿,贫血貌,黑便2个月就诊。查体: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右上腹可触及一大小约5.0cm×10.0cm包块,质硬,不活动。血常规检查:WBC6.3×10^9/L,RBC2.8×10^12/L,Hgb56g/L。便常规检查:黑色柏油样便,潜血呈强阳性。超声检查:肝脏大小正常,包膜轮廓规整,肝内管道结构清晰,胆总管主干内径1.5cm,上段内径1.5cm,中段内径1.6cm,左肝管内径0.9cm,右肝内径0.8cm。胆总管向下顺延处可见7.0cm×5.4cm×7.0cm实性低回声包块(图1),形态不规整,边界清,表面光滑,嘱其加大腹压该包块未见移动,与十二指肠降部关系密切,与胰头及下腔静脉分界不清,胰腺体尾部未见明显异常。胆囊大小正常,透声良好,囊壁厚0.4cm,壁回声不规整。超声诊断:(1)腹膜后实性占位性病变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考虑十二指肠来源恶性肿瘤可能性大);(2)慢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1岁,因发现左侧枕部包块2年入院。体格检查:左侧枕部皮下包块,可活动,无压痛,未触及波动感。超声检查:左侧枕部皮下见一个大小约1.6cm×1.1cm以囊性为主的混合性包块(图1),探头轻压可见细密点状强回声蠕动。CDFI:内部及周边未见确切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左侧枕部皮下混合性占位。术中发现左侧枕部皮下一包块,呈灰白色,直径约2.0cm,质地软,分界清晰(图2)。病理报告:头皮皮肤附件肿瘤(考虑低度恶性肌上皮瘤),见图3。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41岁,间歇性腹痛伴腹泻,时有下坠感30余年。体检: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腹软,可触及包块,压痛不明显,肝脾未触及。肛诊:进指后即可触及蒂状肿物,质较硬,可活动,指套无血迹。口唇、手、足底散在斑块状黑色素沉着,肠道钡剂造影显示肝曲充盈缺损,大便隐血试验(+)。剖腹探查术所见: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至直肠均散在大小不等的菜花状息肉,结肠有一较大肿块约10cm×8cm×7cm,质较硬,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病理检查切除肠段之息肉大者6cm×5cm×5cm,小者2cm×1cm×1cm,基底部有蒂与肠粘膜相…  相似文献   

8.
对恶性胃间质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女,58岁。以黑便半月,头晕乏力1d入院。既往无特殊。查体:贫血貌,心肺(-),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5次/min。辅助检查血:WBC6.7×10^9/L,RBC2.01×10^12/L,Hb54g/L。大便隐血强阳性,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肝、胆、脾B超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质地均匀,门脉直径1.02cm,肝右叶小囊肿(1.8cm),胆囊壁毛糙,脾脏正常,未发现腹水。胃镜示:食管(-);贲门:下段可见破裂的蓝色静脉和溃疡灶;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2岁,因发现右足底肿物两年余,进行性黄疸一月余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腹平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右肋下2.5cm,质软。腹部未触及包块。右足底可见一4cm×4cm黑色肿物,边清,质硬,固定,无溃疡。辅助检查:腹部B超报告:1.胆总管上段、肝总管内实性占位(胆管癌?)。2.慢性胆囊炎。3.肝、胰未见占位。X-ray胸片报告:两肺心隔未见异常。右足底肿物活检报告:右足底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初步诊断:1.胆管癌。2.右足底恶性黑色素瘤。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例1,男,39岁。因乏力、全身浮肿20天入院。既往患精神分裂症10年,近2年服用氯氮平维持治疗,每日服50~100mg,分2~3次口服。门诊以“肾病”收住病房。入院检查:T38.5℃,P130次/分,BP13/8kPa,神志清楚,精神萎,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扣及,全身皮肤浮肿呈凹陷型。轻度蛙状腹,腹软,无压痛,腹水征阳性。右肋缘下可构及肝脏2.5cm,左肋缘下可掬及脾脏1.5cm。实验室检查:RBC20×1012/L、Hb30g/L、WBC2.ZX10‘/L,N0.68,L0.32,尿蛋白(+),ALT60U/L,总蛋白4g/L,白蛋白Zg/L。骨髓检查示增生活跃,…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l岁。因上腹部肿块伴消瘦1月余,于1998年6月11日入院。查体:T37.8℃,营养发育中等。巩膜、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上腹部偏左明显隆起,随呼吸可见一肿块上下移动。剑突于偏左可触及一8.0cmX6.0cm大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中,可上下移动,无压痛;右肝肋缘下可触及,边锐质软。脾(-),直肠指检无肿块。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甲胎球蛋白(AFP)阴性,B超示:上腹部实性占位性病变。MRI示:上腹部见—6.0cmx5.6cm之肿块,边界清,与腹膜紧密相连,部分突入前腹壁,肿块内信号不均匀。T1…  相似文献   

12.
病例女,88岁,偶自觉右季肋区隐痛约1年,MRI检查发现肝占位。查体:全腹软,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肋弓下5cm可触及肝下缘,质地中,肝区轻度叩击痛。既往糖尿病病史约4年。实验室检查:HBcAb(+),血常规、肝功及AFP、CEA、CA19-9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1岁,于入院前2 d无明显诱因下腹部隐痛,逐渐加重入院。患者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及尿急、尿频、尿痛等不适,无阴道流血及流水。平素体健,无心、肝、肺、肾疾病及传染病,无消化系统疾病史。既往月经规律。入院时查体:T 36.5℃,BP 16/11 kPa,HP 80次/min,R 20次/min。一般情况尚可,心肺(-),腹软,下腹压痛及反跳痛。下腹部触及大小约8.0 cm ×9.0 cm囊性包块,边界清,可活动。移动性浊音(-),余(-)。妇科检查:外阴产式,阴道通畅,阴道无血迹,宫颈光滑,无举摆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度好,无压痛,于子宫前方扪及一大小约8.0 cm ×9.0 cm肿物,囊性,边界清,活动,压痛。超声检查示:盆腔内(膀胱充盈状态下,位于子宫前上方、脐下约2.5指处)可探及大小11.8 cm ×7.0 cm ×5.2 cm囊性包块,呈多房样改变,其内可见较密集的纤维分隔样结构,其内无明显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图1)。超声提示:盆腔囊性包块,考虑为囊腺瘤,来源于左附件区可能性大。入院后拟诊:卵巢肿瘤蒂扭转,因症状无明显缓解,于次日行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术,术中所见:子宫附件正常,小肠系膜肿物及小肠粘连于子宫前方,小肠系膜肿物大小约10.0 cm ×9.0 cm ,质硬,扭转于子宫前方,诊断:小肠系膜脂肪瘤合并小肠扭转。常规行小肠肿物及部分小肠切除术,切除肠管长度为20.0 cm,肠系膜可见大小10.5 cm ×6.6 cm ×4.2 cm黄色肿物。术中组织快速切片病理诊断:小肠系膜脂肪瘤。  相似文献   

14.
对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19岁。因右耳前及右颈部无痛性肿物10d人院,入院前曾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查体见:右耳屏前可触及2.5cm×3.0cm的肿物,右颈上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3.0cm×3.5cm大小的肿物,肿物边界清,无压痛,质地中等,活动尚可。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15岁。因头枕部包块20余天于2006年2月24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6月因左上腹包块来我院就诊,经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NL-CP);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阳性。采用羟基脲+干扰素治疗1个月,骨髓检查示完全缓解带药出院。2006年2月初头枕部出现一鸽蛋大的包块,质软,有轻压痛,未治疗。2月24日因枕后包块逐渐增大(似鸭蛋大),来我院求治。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5℃,脉率90次/min,头枕部可见-3cm×3cm肿物,左颈部可触及黄豆大的淋巴结2—3枚,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肋缘下未触及,脾肋缘下3cm,质软,无压痛。  相似文献   

16.
聂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2):5439-5439
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1例分析如下。l病历摘要男,7岁。发热5~6d,体温波动在38℃左右。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全身无皮疹和出血点。右下颌可触及2.5cm×2.5cm包块,无粘连和压疼,其他部位淋巴结不大。咽稍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WBC21.5×10^9/L,发现大量幼稚细胞。以急性白血病于2008一03—10转入医院治疗。人院后做骨髓穿刺术,骨髓报告显示:(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值为3.8:1。(2)粒系增生良好,中晚粒比值稍高形态基本正常。(3)红系增生可,形态比值基本正常。(4)巨核系正常,血小板堆集。(5)异型淋巴占10%,全片未见寄生虫及特殊细胞,血片:异型淋巴占50%。中性粒细胞轻度左移成熟系正常,血小板不少。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给予青霉素及阿昔洛韦,抗炎抗病毒治疗。住院13d后患儿体温正常,颈部淋巴结消失,WBC4.7×10^9/L,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于10d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面颊总肿胀.无疼痛不适,左侧鼻腔通气尚可,遂在当地医院行牙齿全景拍片检查,提示:上颌骨囊肿可能,今入我院。体格检查可,专科检查:左上颌骨前区可触及直径约为3.0cm~2.5cm大小之圆形囊性肿物,不活动,无明显压痛,表面光滑.左侧硬腭饱满、膨隆,双侧鼻腔通气可.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2岁。因下腹部坠痛十余天,发现盆腔包块2d入院。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腹部平软。妇科检查:子宫体前位,正常大小,可活动,无压痛;右侧附件区可触及一大小10.0cm包块,可活动,无明显压痛;左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肿块,无压痛。1.入院前检查:入院前2d患者曾在当地医院行腹部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声像图示肝脏、胆囊、脾脏、胰腺、双肾、膀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资料女 ,2 9岁。因发现盆腔肿块 1个月入院。查体 :消瘦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 ,下腹部可触及一 12cm× 10cm肿块 ,质硬 ,活动度欠佳 ,无压痛 ,边界尚清。妇科检查 :外阴已婚未产型 ,宫体后位 ,大小正常 ,宫体左前方可触及10cm× 6cm肿块 ,质硬 ,活动度欠佳 ,右侧附件区可触及一 6cm× 5cm囊实性包块 ,无压痛。B超检查示左附件区可探及 8 9cm× 5 6cm低回声团块 ,右附件区可探及 5 5cm× 3 8cm低回声团块。医技检查 :癌胚抗原 3 5 8μg/L,甲胎蛋白 1 0 6μg/L,CA12 593 9μg/L。拟诊为卵巢肿瘤 ,行手…  相似文献   

20.
骨皮质旁软骨瘤是一种起源于骨膜或骨膜下结统组织的良性肿瘤,又称偏心性软骨瘤或骨膜型软骨瘤,较为罕见。本文报告2例。1病历报告例1:女,23岁。主诉:右足跟部无痛性肿块3年。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足跟部有一肿块,无任何不适,后逐渐长大如蚕豆,影响穿鞋。查体见局部软组织高起,不红肿,皮温不高,局部可触及一约2.0cm×2.0cm肿物,质坚韧,轻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表现:右足跟骨后缘骨皮质受压是表浅凹陷,基底部骨质硬化增白。其后方见一约2.5cm×2.0cm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表面有完整的蛋壳样骨化影。X线诊断:骨皮质旁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