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和尿酸(UA)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ACS患者10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8例,不稳定心绞痛(UAP)54例分别作为AMI组和UAP组,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43例、双支病变亚组37例和多支病变亚组22例;另选52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浆YKL-40、hs-CRP和UA水平.结果: AMI组YKL-40、hs-CRP和UA水平与UAP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ACS组亚组血浆YKL-40和hs-CRP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各亚组间除AMI组与UAP组比较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ACS患者血浆YKL-40水平与hs-CRP、UA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 YKL-40升高可能预示着ACS患者的不稳定状态,且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6例,按胸痛发作到就诊时间先后分为4 h内组和4~8 h组,分析胸痛发作不同时间H-FABP、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在诊断AMI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胸痛发作4 h内, H-FABP诊断AMI灵敏度为90.1%,明显高于cTnI、CK-MB和MY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2.1%,明显高于MYO(P<0.05),与c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8 h组H-FABP诊断AMI灵敏度为98.0%,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与MY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6.2%,明显高于MYO(P<0.05),与c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检测指标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在胸痛发作4 h内和4~8 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早期急性AMI,H-FABP优于传统指标cTnI、CK-MB和MYO,测定H-FABP对早期诊断AMI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D-二聚体(D-dimer)水平,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0例ACS患者[包括急性心梗(AMI) 3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3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D-dimer水平.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ACS患者D-dimer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 结果 ACS(包括AMI和UAP)组与对照组比较,D-dimer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与UAP组Gensini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检验显示,ACS患者血D-dimer水平与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r=0.586,P<0.01). 结论 ACS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6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正常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零支病变组.测定血浆NT-proBNP、CK-MB和cTnI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严重程度.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组(P<0.05).冠脉病变组(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CK-MB和cTnI水平呈正相关.结论:NT-proBNP浓度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6,(7):915-918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98例及健康人群(健康组)30例,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发病1~3h、4~8h、9~15h内的静脉血,检测血清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并进行组内比较;以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四种血清心肌标志物早期诊断AMI的诊断学评价指标。结果:在发病1~3h时间段,AMI组患者H-FABP、MYO指标检出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健康组、UAP组、非AC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K-MB、CTnI检出水平与健康组、UAP组、非ACS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组H-FABP、MYO、CK-MB、CTnI检出水平在发病4~8h时间段均显著的高于健康组、UAP组、非AC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病9~15h时间段CK-MB、CTnI达到更高水平并且显著的高于健康组、UAP组、非ACS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FABP早期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比较,正确诊断AMI患者41例、非AMI患者46例,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确诊结果的一致率Kappa=0.775;CK-MB早期诊断AMI患者的一致率Kappa=0.357;CTnI早期诊断AMI患者的一致率Kappa=0.171;MYO早期诊断AMI患者的一致率Kappa=0.487。结论: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即出现水平显著的升高,并且诊断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8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54例)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7例),其中ACS组54例,SAP组27例,3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MPO水平,冠状动脉造影判定病变血管支数及血管狭窄程度,分析MPO水平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MPO在ACS组中的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在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PO浓度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r =0.18,P>0.05),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 =0.52,P<0.05).结论:血浆MPO水平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与心肌肌钙蛋白(cTn)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206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 ,通过荧光免疫法检测NT-proBNP ,ELISA测定cTn ,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TEMI组NT-proBNP水平最高 ,NSTEMI组次之 ,UAP组最低 ,3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3组患者cTnT、cTnI、肌钙蛋白C(TnC)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STEMI组cTnT、cTnI高于NSTEMI组和UAP组 ,NSTEMI组高于UAP组 ,STEMI组与NSTEMI组的 TnC高于UAP组(P<0 .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ACS患者血NT-proBNP与cTnT、cTnI、TnC的 r分别为0 .791、0 .825、0 .76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NT-proBNP、cTn可作为能够反映ACS严重程度的心肌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刘旭武 《当代医学》2021,27(10):88-90
目的 探讨床旁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时间分为<3 h组(n=80)与3~6 h组(n=120),按照诊断结果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n=115)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n=85).对所有患者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进行床旁快速检测,分析各项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3~6 h组患者H-FABP、MYO水平均明显高于<3 h组(P<0.05),两组CK-MB、cTnI及D-Dime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STEMI组患者H-FABP、MYO、CK-MB及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STEMI组(P<0.05),两组D-Dime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ABP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0.954、0.910、0.948,MYO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0.959、0.775、0.890,H-FABP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其他心肌标志物(P<0.05),H-FABP的特异度明显高于MYO(P<0.05).H-FABP与MYO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CK-MB、cTnl及D-Dimer(P<0.05).结论 床旁快速检测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H-FABP与MYO水平升高表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钙蛋白I(cTnI)及差异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UAP患者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各90例,分为UAP组与SAP组,并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与相关危险因素、血浆H-FABP、cTnI及差异蛋白-免疫球蛋白κ链C结构域(IGKC)水平,并比较UAP患者不同冠脉狭窄程度亚组、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血浆H-FABP、cTnI、IGKC水平。结果血浆H-FABP、cTnI水平:UAP组>SAP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IGKC蛋白水平:UAP组>对照组>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血浆H-FABP、cTnI、IGKC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重度组与完全闭塞组(P<0.05);预后良好组血浆H-FABP、cTnI、IGKC水平低于不良组(P<0.05)。结论UAP患者存在血浆H-FABP、cTnI、IGKC表达异常升高现象,其水平检测对UAP患者病情判定、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并以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价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法:ACS 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另设对照14例,均行CAG排除冠心病.采用ELISA测定各组血清PAPP-A水平.采用CAG计数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对冠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结果:ACS组血清PAPP-A水平((19.5±7.8)mIU/L)高于SAP组((8.3±4.7)mIU/L)和对照组((7.6±2.7)mIU/L),P<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P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PAPP-A水平可作为ACS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