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病例介绍:天津大港医院外二科2006年收治一例严重多发伤病人,该病人胃及十二指肠多处断裂,胰腺断裂,因合并严重头胸四肢外伤,故为其腹部行胃大部切除,十二指肠修补,胃空肠吻合,胰腺一期缝合,胰腺上下引流,空肠距离吻合口30 cm置窄肠营养管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胃次全切除后采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的临床和实验体会.方法 Beagle犬12条,随机分成A、B两组,在胃窦切除后分别以器械或手工行残胃-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3个月后,以器械行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测量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处及邻近的十二指肠周长,并观察残胃-空肠端侧吻合口直径及愈合情况.选择145例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71例,B组74例.胃次全切除后,分别以器械或手工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术,手术后观察吻合口瘘、狭窄等并发症;1年后行上消化道造影,观察吻合口钡剂通过和2 h后残胃钡剂残留情况.结果 12条Beagle犬术后均恢复良好,残胃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处及邻近的十二指肠周长分别是(6.46±0.06)cm和(7.26±0.12)am;残胃空肠端侧吻合口及小弯侧三角处愈合均良好,A、B两组吻合口直径分别为(1.18±0.13)cm和(1.20±0.09)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5,P=0.804).1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狭窄等并发症;术后1年,两组分别行上消化道稀钡造影,均显示吻合口无明显狭窄,钡剂通过顺利,2 h后残胃仅见少量钡剂残留.结论 胃次全切除后应用器械行残胃-空肠端侧吻合能够在残胃的原位完成消化道重建,降低吻合难度,确保足够的胃切除,避免撕裂脾脏和脾周血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原因及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胸外科实施食管贲门癌手术2 6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1.4%)患者因严重并发症实施了非计划二次手术,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65(48~79)岁,总结该37例患者的临床特征、二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吻合口瘘11例:1例行空肠造瘘,2例行胸壁切口清创+胸腔置管引流术,3例行颈部切口清创+上纵隔置管引流术,5例行胸腔探查术(其中3例行瘘口修补术),1例胸胃瘘行胸胃部分切除+食管颈部旷置+空肠造瘘术。乳糜胸13例,经胸行胸导管结扎术,其中1例右胸结扎失败后再次经腹腔缝扎胸导管。胸腔出血6例行开胸探查止血,腹腔出血2例,分别经左胸及腹正中探查止血。1例胸胃扭转,行吻合口切除+胃-食管端端再次吻合术。1例因双侧声带麻痹行气管切开;1例因肺大疱破裂气胸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1例因肠梗阻行开腹探查粘连松解+空肠造瘘术。1例胸内瘘患者因二次术后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吻合口瘘、乳糜胸及出血,提高首次手术质量是预防二次手术发生的关键,对需要行二次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及时果断的决定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和提高二次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近端胃切除术后单、双通道间置空肠吻合重建的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行近端胃切除+间置空肠吻合术的57例早期近端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阻断空肠-空肠吻合口与胃-空肠吻合口间的肠管,将其分为单通道组(n=26,行单通道间置空肠吻合)和双通道组(n=31,行双通道间置空肠吻合)。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等采用(±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反流性食管炎分级、TNM分期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在术时、出血量、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反流性食管炎总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单通道组体重高于双通道组(P<0.05);术后6个月单通道组各营养指标均高于双通道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功能状态评分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癌切除术后行单、双通道间置空肠吻合均安全可行,但单通道吻合术后患者恢复状况优于双通道吻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胃空肠吻合术对预防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54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采用食管胃、空肠唇状单层Gambee法吻合,食管胃吻合43例,食管空肠吻合11例。结果全组术后恢复顺利,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术后3~12月钡餐检查示吻合口口径平均1.6(1.2~2.0)cm。54例平均随访5.8(1.5~8.0)年,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7.6%(20/42)和14.3%(14/28)。结论单层唇状吻合重建消化道有单层吻合和套入式吻合的双重优点,可防止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小弯空肠侧侧吻合方法在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腹腔镜下胃旁路术治疗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胃空肠吻合均采用胃小弯空肠侧侧吻合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下胃旁路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5.8 h,平均(2.7±0.9)h;出血量10~200 ml,平均(63.6±35.3)ml;术后住院时间4~29 d,平均(6.3±2.8)d。围术期未出现胃空肠吻合口出血、瘘及狭窄。1例小肠Y吻合口出血行二次手术。术后随访3~30个月,有7例发生不全肠梗阻症状,1例因胃空肠吻合口狭窄行二次手术,2例出现体重指数低于18.5 kg/m2,2例患者出现缺铁性贫血。术后3、6、12、24个月体重指数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24个月在停服降血糖药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7.0%的患者分别占73.3%、81.2%、71.0%、78.9%。结论胃小弯空肠侧侧吻合方法应用于全腹腔镜下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7.
颈部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行全胸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但是对少数经久不愈的复杂的吻合口瘘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作者自1985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以游离空肠片移植术修复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2例,全部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行单通道间置空肠代胃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采用单通道间置空肠代胃,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并发症、术后营养状况、消化道症状等。 结果:21例患者手术顺利,均痊愈出院。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提示各吻合口黏膜光滑、通畅。患者营养良好,生活质量满意。 结论: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根治术行单通道间置空肠代胃术在改善患者术后消化道症状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是比较理想的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9.
自制鼻胃肠管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告7例自制鼻胃肠管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 7例食管胃吻合口瘘均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代食管胸内吻合术后并发症患者,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一次性无菌、无毒、无热源硅胶鼻胃肠管行胃减压及十二指肠或高位空肠营养。结果 治愈6例,死亡1例。结论 自制鼻胃肠管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效果确切、满意,有一定临床价值,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后残胃与空肠双通道吻合在胃上部癌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对40例胃上部癌患者行近端胃根治性切除,保留远端胃,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残胃-空肠侧侧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的双通道消化道重建。结果本组病例距肿瘤远切缘5cm,切缘阴性。清扫淋巴结(21±6)枚,符合D2根治术的规范。未发生吻合口漏、梗阻、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钡餐造影,部分钡剂经过残胃-十二指肠径路进入空肠,无钡剂返流入食管。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无明显返流性食管炎;1例有轻微倾倒综合征表现;患者血红蛋白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近期生活质量满意。结论近端胃根治性切除,保留远端胃,作残胃与空肠双通道吻合治疗胃上部癌,清扫、切除范围合理,残胃有一定储袋作用,能较好地预防返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保留了十二指肠径路,改善了生活质量,近期效果满意;手术重建结构简单,操作不复杂,难度小,是胃上部癌根治术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