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Notch1、Jagged1和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Hp感染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 检测60例胃癌组织、60例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otch1、Jagged1和COX-2蛋白的表达; 采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检测各组织中Hp感染状况。  结果  Notch1与Jagged1在胃癌组中阳性表达率(40.0%, 70.0%)低于癌旁组(81.7%, 96.7%)和正常组(85.0%, 1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OX-2在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60.0%)高于癌旁组(35.0%)和正常组(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otch1和Jagged1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 > 0.05)。COX-2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P=0.013, P=0.013)有关。Notch1与Jagged1在胃癌组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0, P < 0.005);Notch1与COX-2表达呈负相关(r=-0.314, P > 0.05);Jagged1与COX-2表达无相关性(r=-0.175, P > 0.05)。Hp在胃癌组中阳性感染率低于癌旁组(76.6%, 9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otch1、Jagged1和COX-2在胃癌组中Hp感染阳性与Hp感染阴性的阳性表达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胃癌组织中Notch1、Jagged1和COX-2的表达与Hp感染率无关(P > 0.05)。  结论  胃癌中存在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 Notch1和Jagged1的低表达可能导致COX-2的高表达, 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发展; Hp感染可能在早期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胃癌及癌旁组织中E-钙粘附素(E-cadherin)和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 COX)-2的表达, 探讨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与癌旁黏膜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胃癌组织121例及118例和癌旁组织113例及111例。分别检测E-cadherin及COX-2, 并分析二者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指标相关性。  结果   胃癌E-cadherin阳性率为76.9%(93/121), 其表达降低与肿瘤大体分型(P=0.014)、Lauren分型(P < 0.001)、肿瘤分化(P=0.004)及pTNM分期(P=0.024)等显著相关, 分化差分期晚的肿瘤E-cadherin表达要显著低于分化好分期早的肿瘤。癌旁黏膜组织E-cadherin均呈阳性表达, 与肿瘤无显著相关。COX-2蛋白阳性率为38.1%(45/118), 其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48), 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高, 与其它病理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E-cadherin及COX-2分别从肿瘤分化、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预测胃癌患者预后, 二者互补, 联合应用可做为临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中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Src的激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c-Src的激活形式p-Src(Y419)癌基因蛋白在123例胃癌组织, 56例相应的癌旁组织及8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并分析c-Src激活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p-Src(Y419)在胃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0.4%, 38.0%和14.2%, 有显著性差异(P < 0.01)。p-Src(Y419)蛋白表达强弱与胃癌肿块直径的大小、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显著相关(P < 0.05); p-Src(Y419)蛋白表达范围、积分与胃癌直径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pTNM分期相关(P < 0.05); 多因素分析p-Src(Y419)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相关。胃癌预后单因素分析提示p-Src(Y419)表达强度、表达范围及积分是胃癌2年生存期的预后影响因素, 多因素分析提示p-Src(Y419)蛋白表达强度是胃癌2年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Src在胃癌组织中明显激活, 与胃癌肿块的大小、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浸润深度、pTNM分期相关。c-Src激活是胃癌2年生存期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可能成为胃癌新的预后分子标记及继赫赛汀之后的又一胃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 检测RUNX2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的拷贝数变化及蛋白表达情况, 探讨RUNX2基因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aCGH检测10例新鲜骨肉瘤组织样本RUNX2的基因拷贝数变化; 同时,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9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骨肉瘤组织中RUNX2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10例骨肉瘤样本中发现3例(30%)RUNX2基因扩增; RUNX2蛋白在59例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8%(30/59)。RUNX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无相关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Kaplan-Meire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TNM分期、病理诊断、复发、转移和综合治疗对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性别、pTNM分期、新辅助化疗和疾病转移对患者的总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但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这些因素均不能作为生存率独立的预测因素。  结论  RUNX2基因扩增、蛋白过表达以及蛋白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无相关性提示RUNX2基因扩增及其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骨肉瘤发病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5.
肖炜明  吴克艳  龚卫娟  卜平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1):1623-1625,1634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D1a+树突状细胞密度和VEGF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并探究其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D1a+DCs、VEGF的表达。  结果  胃癌组织中CD1a+DCs浸润密度略低于癌旁组织(P > 0.05),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胃癌中CD1a+DCs密度与浸润深度、肿瘤分化、TNM分期程度有关(P < 0.05)。胃癌组织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 0.01), 胃癌中VEGF的表达与肿块大小(P < 0.05)、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程度有关(P < 0.01)。CD1a+DCs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3.08, P < 0.01)。  结论  CD1a+DCs随着胃癌恶性程度增加和肿瘤的进展而减少; VEGF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 VEGF的表达随着胃癌的进展而增高, 对其表达与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李良庆  林振孟  潘敦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1):1292-1295
  目的  探讨Sipa1基因(signal-induced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gene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  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3例新鲜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Sip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122例胃癌和64例正常胃黏膜石蜡组织中Sipa1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新鲜胃癌组织中Sipa1 mRNA(ΔCt:7.94±1.12)及蛋白(0.305 6±0.108 4)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ΔCt:0.531 9±0.072 0;0.531 9±0.072 0)显著下降。胃癌石蜡组织中Sipa1蛋白表达阳性率36.1%较正常胃黏膜石蜡组织中阳性率73.4%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Sipa1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关(P < 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等表达无关(P>0.05)。Sipa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比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 < 0.01)。  结论  Sipa1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与胃癌患者侵袭转移及血浆核黄素水平的关系。  方法  采用Warthin-starry组织染色法、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UBT检测Hp感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胃癌患者的血浆核黄素水平。  结果  Hp感染胃癌组浆膜侵袭率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2.5%和75%, 高于无Hp感染胃癌组14.3%和42.9%(P < 0.001, P=0.001 1)。胃癌无浆膜侵袭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血浆核黄素水平分别为1.870 6 ng/mL和2.381 1 ng/mL, 高于浆膜侵袭组、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0.733 1 ng/mL和0.795 0 ng/mL), 两组血浆核黄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P=0.046)。胃癌无HP感染组的血浆核黄素水平(1.667 4±0.370 09)ng/mL高于Hp感染组(1.220 7±0.177 27)ng/mL, 血浆核黄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  结论  Hp感染可能会影响胃癌患者预后和血浆核黄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GC)中S100A9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蛋白质组织学定量鉴定GC和癌旁胃黏膜(GM)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 Western-blot验证蛋白S100A9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100A9蛋白在GC、GM和原发性胃癌转移的淋巴结(LN)的表达; 分析S100A9表达与G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蛋白质组织学筛选的78个差异蛋白中, S100A9表达在GC中较正常GM中明显上调(1∶0.09), Western-blot验证S100A9蛋白在GC表达上调(P < 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 70例正常GM中S100A9阳性表达23例(32.86%); 118例GC中S100A9阳性表达72例(61.02%); 35例LN中S100A9阳性表达29例(82.86%), 与正常GM相比, GC和LN中S100A9的表达明显升高(P < 0.01);S100A9在LN的GC中上调(P < 0.05);S100A9表达与GC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TNM分期相关(P < 0.01或P < 0.05), 而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 < 0.05)。  结论  S100A9高表达与GC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 可能是GC的一个促癌因子。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TGF-β1通过调控脂肪酸合酶对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存档的胃癌手术切除的石蜡标本5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胃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β1,TGF-β1)及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N)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构建TGF-β1基因过表达及siRNA沉默载体转染胃癌细胞株,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对FASN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siRNA行FASN做基因沉默后,采用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对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GF-β1与FAS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转染TGF-β1过表达质粒能明显上调FAS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反之,TGF-β1 siRNA则明显抑制FASN的表达。共转染FASN siRNA后,能减弱TGF-β1引起的N-cadherin蛋白表达、增强E-cadherin蛋白表达;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显示能明显减弱TGF-β1所上调的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  结论:   FASN在TGF-β1调控的胃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3、-4和-7)在胃腺癌纵向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变化及预后意义。  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9例胃腺癌患者黏膜腺上皮(含肠化生上皮), 黏膜层, 肿瘤中心, 侵袭前沿及淋巴结转移灶胃癌组织Claudin-1、-3、-4、-7的表达水平, 分析其与胃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关系。  结果  Claudin-1、-3、-4和-7在肠化生上皮的总体表达水平高于胃黏膜腺上皮(P < 0.05);从黏膜层→肿瘤中心→侵袭前沿→淋巴结转移灶, 胃癌组织Claudin-1、-3、-4和-7的表达呈抛物线样趋势, 肿瘤中心表达最高(χ2=111.84, 52.35, 33.71和111.91, P < 0.05);肿瘤中心Claudin-1和-3表达降低, 患者预后不良(χ2=5.530和χ2=9.846, P < 0.05), 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仅Claudin-3和临床分期可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Claudin-1、-3、-4和-7在胃癌纵向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肿瘤增殖及侵袭转移中的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中血清应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 SRF)的表达水平, 探讨SRF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  方法  利用RNAi技术沉默胃癌SGC-7901细胞SRF基因, 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Real-time PCR法检测SRF基因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SRF蛋白表达水平,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结果  RNAi技术沉默胃癌SGC-7901细胞SRF基因后SRF蛋白下调为空白对照组的40.1%, 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 siRNA转染组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 抑制率为64.24%, 周期阻滞于G0/G1期(P < 0.05)。  结论  SRF在胃癌细胞中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以此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SRF很可能是胃癌防治的一个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KRAS基因突变与SETDB1(set domain bifurcated 1)蛋白表达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及两者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接受诊治的12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及病例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KRAS基因突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ETDB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12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41.8%,KRAS基因突变状态与肿瘤部位、术前血清CEA水平相关(P < 0.05),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大小、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无关(P>0.05)。KRAS基因突变状态与SETDB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32,P=0.008)。SETDB1蛋白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大小及术前血清CEA水平相关(P < 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无关(P>0.05)。  结论  SETDB1蛋白在KRAS突变型结直肠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KRAS基因突变可能影响SETDB1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钙调蛋白(CaM)、钙网蛋白(CRT)及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实时定量PCR法定量检测CaM、CRT及CDK1基因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和淋巴结组织中CaM、CRT及CDK1基因的表达比癌旁组织高2.08~3.70倍,幽门螺杆菌感染组中此三个基因的表达比非感染组分别上调2.78~7.36倍.其中CaM基因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相关,CDK1基因的表达与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而CRT基因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生存时间及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Hp通过上调CaM、CRT及CDK1基因的表达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三个基因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Fbxw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Fbxw7在20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应用Fbxw7过表达质粒和Fbxw7 shRNA分别转染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AZ521,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Fbxw7及其靶蛋白c-Myc和Cyclin E表达变化, 通过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Fbxw7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结果  Fbxw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 < 0.05);Fbxw7过表达的MGC-803细胞中c-Myc和Cyclin E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Fbxw7过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和生长阻滞(P < 0.05);敲低AZ521细胞中Fbxw7表达引起c-Myc和Cy- clin E蛋白蓄积, 导致细胞凋亡减少和增殖能力增强(P < 0.05)。  结论  Fbxw7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 其可能通过泛素化降解c-Myc和Cyclin E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和生长阻滞, 提示Fbxw7在胃癌中可能作为关键抑癌因子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DAC6与P21WAF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0例胃癌、30例癌前病变组及32例正常胃黏膜组中HDAC6及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  结果   HDAC6组织表达阳性率在胃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对照组依次降低,分别为65.0%,43.3%,15.6%(P < 0.01),P21WAF1组织表达阳性率在胃癌,癌前病变及正常对照组依次升高,分别为45.0%,63.3%和81.3%(P < 0.01)。HDAC6的表达在分化程度越低、分期越高和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显著升高(P < 0.05);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则相反,在分化程度越低、分期越高和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显著降低(P < 0.05)。胃癌组织中HDAC6与P21WAF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95,P < 0.01);癌前病变黏膜组织中HDAC6与P21WAF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51,P < 0.05)。  结论   HDAC6与P21WAF1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有关。HDAC6可能通过下调P21WAF1的表达,导致并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HDAC6和P21WAF1可能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及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Ihedgehog信号通路分子Glil与转录因子Foxml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临床胃癌病理标本70例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30例,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1i1与Foxml蛋白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RT-PCR检测两者mRNA在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  结果  Glil和Foxml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低表达或者不表达, Glil和Foxml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llil在胃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 而Foxml在胃癌中的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 两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且Glil和FoXnl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97, P < 0.05)。  结论  Glil和FoXnll在胃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两者的正相关说明在胃癌的发生中两者有协同及相互调节的作用j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成为胃癌检测、判断预后的指标, 对新药物的开发及对胃癌化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RNF18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和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RNF180甲基化状态和RNF180蛋白表达情况,并分别将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MSP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浆中RNF18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62.75%,健康者为21.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RNF180甲基化阳性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 < 0.05)。ELISA结果显示胃癌血浆RNF180蛋白水平(23.22±1.36) μg/mL明显低于对照健康组(34.25±2.44) 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胃癌血浆RNF180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胃癌患者血浆RNF180基因表达存在高甲基化率,而RNF180蛋白表达明显下降,提示血浆RNF180基因甲基化可作为一种微创的检测方法在临床胃癌诊断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蛋白(TGFBIp/βig-h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方法  收集15例胰腺癌术后的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4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 提取胰腺组织标本总RNA, 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胰腺组织标本TGFBIp mRNA水平; 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GFBIp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胰腺癌组织TGFBIp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胰腺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P < 0.01)。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胰腺癌组织中, TGFBI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组织中TGFBI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组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TGFBIp高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其可能的调控机制及生物学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iR-222(Homo sapiens miR-22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3, TIMP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分别运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22与TIMP3的表达水平, 分析miR-222、TIMP3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原位杂交检测显示, 在62例胃癌组织中miR-222阳性表达率为86.67%, 与癌旁对照组22.58%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在62例胃癌组织中TIMP3阳性表达率为19.35%, 与癌旁对照组75.81%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相关性分析表明, miR-222的表达与TIMP3的表达呈负相关(P < 0.05);光密度值检测发现, miR-222的表达随着胃癌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的演进而增加, 且胃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miR-222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 0.01);TIMP3的表达随着胃癌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的演进而下调, 胃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TIMP3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 0.01)。  结论  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的miR-222和TIMP3蛋白低表达可能是胃黏膜恶性转变以及胃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检测miR-222和TIMP3对预测结肠癌浸润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