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对比分析,对HBV前S1抗原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HBV血清标志物和HBV前S1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强(HBeAg阳性)的模式中,HBV前S1抗原的检出率为94.0%;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弱(HBeAg阴性)的模式中,HBV前S1抗原的检出率为15.6%;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均为阴性的模式中,HBV前S1抗原均是阴性.结论 HBV前S1抗原与HBeAg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其阳性可作为HBV复制的重要依据和HBV存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仍然是全世界面临的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病原体之一.核苷(酸)类似物药物可以有效抑制HBV的复制,目前已成为治疗HBV感染的首选药物.患者长期用药会导致对耐核苷(酸)类似物的HBV突变体的选择,影响药物的继续使用.本文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对核苷(酸)类似物的作用机制和HBV对其的耐药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外膜大蛋白(HBV-LP)含量,评估其在HBV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新的ELISA方法检测处于不同HBV感染阶段患者血清中HBV-LP,同时测定HBV DNA及相关HBVM。对比HBV-LP和HBV DNA及其他HBVM在不同HBV感染阶段阳性率和血清含量。结果血清HBV-LP与HBV DNA及HBeAg含量呈正相关(r=0.743及r=0.542,P<0.01)。HBV-LP和HBV DNA的符合率最高(97.3%)。大部分HBsAg或(和)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LP均为阳性。结论 HBV-LP测定在HBV感染诊断、治疗及其预后判定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对于一些HBVM为阴性的CHB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六月青(LYQ)含药血清对HepG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在HBV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HepG2.2.15细胞)中观察LYQ抗HBV的作用。结果:LYQ含药血清在HepG2.2.15细胞培养中可有效地抑制HBV DNA的复制,其作用呈显著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结论:LYQ在体外能显著抑制HBV,可能是复方六月雪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65例无症状HB.Ag携带者(ASC)的血清HBV—DNA进行了1~2年的随访观察,并对其不同类型的HBV复制标志及肝功能进行观察和比较,对部分家庭成员HBV感染情况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在ASC中存在着传染性强的HBV—DNA持续阳性者27例(41.54%)和传染性弱的HBV—DNA持续阴性者21例(32.31%),以及HBV—DNA阳性转阴性10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复制及传染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 ISA)法检测 HBV血清标志物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 HBV DNA,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血清 HBV DNA检出率为 10 0 % ,平均拷贝数为 2 .0 9× 10 7/m L,HBV DN A的对数值为 7.3± 1.6 ;小三阳患者血清 HBV DN A检出率为 6 4 .5 % ,平均拷贝数为 6 .76× 10 4 /m L,HBV DNA的对数值为 4 .8± 1.2。结论 同时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 EL ISA检测及 HBV DNA的 FQ- PCR检测 ,有利于临床对 HBV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合成季铵类苯并菲啶生物碱血根碱(1)和白屈菜红碱(2)的衍生物,评价其体外抗HBV活性,初步探讨抗HBV活性。方法以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为原料,通过结构修饰获得衍生物,采用Hep G2.2.15细胞模型评价衍生物对HBsAg和HBeAg分泌抑制活性和HBV DNA复制的抑制活性。结果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对HBsAg、HBeAg和HBV DNA复制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但细胞毒性较高。氧化白屈菜红碱(6)对HBV DNA的复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0.75 mmol·L-1),细胞毒性较白屈菜红碱明显降低(CC50>3.0 mmol·L-1)。6-乙氧基二氢血根碱(7)和6-乙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8)对HBsAg和HBeAg和HBV DNA复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结论季铵类苯并菲啶生物碱具有显著的体外抗HBV活性,烯胺正离子结构单元对化合物的抗HBV活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率的数学模型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目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利用可逆催化模型对调查资料中的HBV流行率进行了数学模型拟合,其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e抗原状态和HBV DNA水平,了解其分布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40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炙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常规方法监测肝功能和彩超观察肝实质病变.比较肝硬化患者中男女性别的比例、HBV DNA阳性和阴性的比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和阴性的比例、不同水平HBV DNA患者中HBeAg阳性和阴性的分布状态.结果 肝硬化患者中,大部分为男性,68.07%(275/404)的患者HBeAg阴性,80.45%(325/404)的患者HBVDNA阳性.HBV DNA阴性时,大部分HBeAg为阴性,HBV DNA水平越高,HBeAg阳性比例越高.结论 肝硬化患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绝大多数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其HBV DNA在检测线以上,超过68%的患者HBeAg阴性,提示HBV DNA持续阳性、男性是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时要注重对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组织HBV DNA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7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分别接受序贯治疗、拉米夫定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总疗程为48周,随访24周。检测治疗前、后肝组织HBV DNA。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应答者肝组织HBV DNA基线值明显低于其它组患者(P=0.0013),治疗48周后其对数均值从5.9±1.0降至4.5±1.2,明显低于无应答或反跳患者(P=0.0073)。治疗48周肝组织HBV DNA对数浓度<5的患者,肝组织HBV DNA对数均值从5.8±1.0降至3.8±0.9,明显低于治疗48周肝组织HBV DNA对数浓度>5的患者(P=0);但停药24周后,两组患者血HBV DNA及ALT均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停药24周后出现反跳的患者,其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与持续应答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C基因型(61例)和B基因型(10例)慢乙肝患者肝组织HBV DNA含量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抑制肝组织HBV DNA的含量,肝组织HBV DNA低水平患者易获得较好的疗效。肝细胞内HBV DNA的消失可能是判断抗病毒治疗终点的理想指标。C、B基因型慢乙肝患者肝组织HBV DNA含量无明显差异,抗病毒治疗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1.
王旭 《江西医药》2023,(5):634-636
目的 了解河南商丘地区2016年至2020年孕妇HIV、HBV及梅毒感染情况调查。方法 对河南商丘地区医院2016年至2020年22458例孕妇资料进行调查并回顾性分析孕妇感染情况。结果 22458例孕妇中HIV(97.94%)、梅毒(98.10%)和HBV(98.16%)孕期检测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BV检测阳性率(3.44%)高于HIV(0.18‰)和梅毒(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445、724.007,P<0.001);不同年龄段、产检次数孕妇的HIV、梅毒、HBV感染阳性率不一(P<0.05)。结论 孕妇HBV阳性率明显高于HIV和梅毒阳性率,且其阳性率与年龄和产检次数有关,临床需加强HIV、HBV及梅毒感染筛选,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母婴宫内传播的相关性.方法 将196例HBV感染孕妇依据其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1×106和≤1×106copies/ml)分为两组,其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HBvac)治疗.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新生儿及7月龄婴儿血清HBV标志物(HBVM).结果 孕妇血清HBV DNA>1×106组和HBV DNA≤1×106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2.7%和1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1×106组婴儿7月龄时HBsAg 阳性率较HBV DNA≤1×106组高,而HBsAb阳性率较HBV DNA≤1×106组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越高,发生母婴垂直传播的危险性越大,阻断效果也越差.  相似文献   

13.
季阿芳  潘韵芝  程军平 《抗感染药学》2019,16(12):2034-203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依然是全球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目前其临床治疗方法无法彻底消除HBV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HBV cccDNA)以达到彻底治愈乙型肝炎的目的。基于现代科学研究进展,HBV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逐渐明朗,一些靶向于HBV生命周期各环节的药物正在被开发利用。乙型肝炎的治疗途径主要是直接抗病毒治疗和免疫疗法2种。文中综述乙型肝炎药物临床治疗的现状文献,并分析了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是乙肝病毒(HBV)感染后的一种标志物,是调查HBV感染率的三个指标之一.调查研究供血者的抗-HBs状态,既可了解其HBV的感染程度,也可掌握供血人群对HBV的免疫水平,为血源管理和探讨输血后乙型肝炎(PTHB)的阻断提供重要数据.本文报告的是我省1125名供血员的抗一HBs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 PCR)方法定量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的数量及探讨其与 HBV标志物 (HBV M)表现模式的关系 ,以指导临床。方法 共 2 4 4份临床血清标本 ,HBV 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 PCR分析系统 ,HBV M采用 EL ISA法。结果 经 FQ- PCR检测 ,99例 HBs Ag(+) / HBe Ag(+) / HBc Ab(+)的标本 ,其血清标本 HBV DNA亦全部阳性 ,平均 HBV DNA拷贝数为 1.82× 10 7copies/ ml;96例 HBs Ag (+) / HBe Ab (+) / HBc Ab (+)的标本 ,其 HBV DNA检出率为 6 6 .7% (6 4例 ) ,平均拷贝数为 1.82× 10 4 copies/ m l;11例 HBs Ag (+) / HBc Ab (+)的标本其 HBV DNA检出率为 6 3.6 % (7例 ) ,平均拷贝数为 7.94× 10 4 copies/ ml。结论 血清 HBV DNA水平与 HBV M表现模式有关 ,HBs Ag (+) / HBe Ag (+) / HBc Ab (+)的标本 HBV DHA值显著高于 HBs Ag (+) / HBe Ab (+) / HBc Ab (+)的标本和 HBs Ag (+) / HBc Ab (+)的标本 ,提示 HBs Ag与 HBe Ag的存在影响 HBV DNA水平。 FQ- PCR能实现准确定量 ,可以检测 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 ,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考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人卵巢组织中HBV cccDNA,寻找人卵细胞为HBV靶细胞的证据。方法使用RT-PCR法测定33例慢性乙肝剖宫产手术产妇的卵巢组织HBV DNA、HBV cccDNA含量;同时检测孕妇的肝功能、HBV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结果产妇卵巢组织的HBV cccDNA与血清HBV DNA定量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其正相关因素为外周血HBsAg和HBV DNA定量(r=0.335),负相关因素为孕妇谷丙转氨酶水平(ALT,r=-0.360)及谷草转氨酶水平(AST,r=-0.347)。结论卵巢组织是HBV的靶器官,并可在其中复制。卵巢组织HBV cccDNA的存在与外周血HBV DNA载量、卵巢组织的HBV DNA载量和ALT、AST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疾病发展阶段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外周血IL-18表达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BV感染相关性慢性乙肝病患者共5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人5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的外周血IL-18以及血清中的HBV DNA含量。结果 HBV感染患者的血清IL-18显著更高(P<0.05);肝硬化与肝癌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低水平HBV DNA感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较中、高水平的HBV DNA患者显著更低(P<0.05);血清IL-18水平与HBV DNA、ALT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V感染相关性慢性肝病IL-18的表达参与了HBV感染以后的免疫应答,在感染HBV直至发展成为肝癌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且其表达水平与HBV DNA水平以及肝功能的损伤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HBV父婴传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传播率与HBV–DNA定量拷贝值的相关性。方法对116例HBV感染的男性及其子女(母亲为非HBV携带者)的HBV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血清学五项指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结果(1)根据父亲血清HBV–DNA定量水平分别向下和向上累计进行分析,HBV–DNA含量累计后,在≤4.0与>4.0、≤5.0与>5.0、≤6.0与>6.0、≤7.0与>7.0copies/ml四个界面显示HBV父婴传播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差值分别为29.9%,30.2%,46.0%,32.2%。(2)患者感染模式对子女HBV感染率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1、3、5">"1、5">"1、4、5">其它模式。结论HBVDNA定量拷贝值与HBV父婴传播密切相关,随携带者血清HBV–DNA含量增加而上升,并存在影响传播的浓度界面;血清HBVDNA阳性和"1、3、5"模式是HBV感染家庭聚集性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造成HBV父婴传播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相关性,探讨肾组织中HBV抗原的来源及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以有助于进一步研究HBV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6例血清HBV感染标志阴性,5例血清HBV感染标志阳性肾炎肾组织中的HBV抗原[HBV表面抗原(HBsAg)、HBV核心抗原(HBcAg)],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2例肾炎组织HBV抗原阳性的(包括5例血清HBV感染标志阳性者)中的HBV-DNA。5例肾组织中检出HBV抗原的膜性肾病(其中1例血清HBV感染标志阳性)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血清HBV感染标志阴性肾炎肾组织中HBV标志物沉积与在血清HBV标志阳性肾炎中一致:HBV抗原除在肾小球沉积外,肾小管常有阳性表达,并且肾小管HBcAg阳性率高于其在肾小球中的表达(43.6%vs23.8%)。肾小管HBcAg阳性组的肾组织病变程度明显严重于肾小管HBcAg阴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27例血清学阴性肾炎中8例肾组织中HBV-DNA阳性,主要沉积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质。电镜观察显示,血清HBV标志阴性膜性肾病表现为基底膜弥漫增厚,电子致密物在上皮下沉积及上皮足状突细胞融合;血清HBV标志阳性膜性肾病表现为基底膜不均匀增厚,基膜内小而散在的高密度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血清HBV感染与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MG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病人确诊系统性狼疮性346例、类风湿关节炎294例为病例组,收集其HBV血清学标记物结果,记录其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健康人对照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阳性率分别6.6%、59.0%、0.5%、8.0%、21.2%。SLE组阳性率分别0.6%,、41.3%、0.0%、 1.4%、2.9%;RA组的阳性率分别7.1%、57.8%、1.0 %、6.8%、16.3%,结果分析表明:RA患者HBV感染和普通人群相似, SLE患者的HBV各项指标阳性率均低于RA患者( P=0.001 )、也明显低于普通人群。HBV感染与SLE/RA相关临床指标、自身抗体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均无相关的统计学关系( P>0.05 )。结论:SLE的HBV感染明显低于RA患者和普通人群,RA患者和普通人群HBV感染相似。故认为SLE患者HBV感染对SLE发生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在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时HBV感染风险不高,是否需要常规推荐使用HBV疫苗、或HBV感染患者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