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动物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2005~2006年被动物(以狗、猫为主)咬(抓)伤且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免疫者1258例(男735例,女523例)进行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1258例观察对象抗体平均阳性率为92.37%;男性阳性率93.47%(687/735),女性为90.82%(475/52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6,p>0.05);各年龄段抗体阳转率为81.25%~98.44%;基础免疫后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31,p<0.01);低年龄组人群对狂犬疫苗刺激较高年龄组敏感。低年龄组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31,p<0.01)。结论受动物致伤后应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加强对人群特别是高年龄组狂犬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监测;对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使用疫苗剂量在第1、2针次时加倍,并采用多点注射法以提高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被动物咬伤到犬伤门诊就诊人群的狂犬病流行病学因素,为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狂犬病暴露病例的季节、性别、年龄、伤口部位、伤口数目、受伤程度、暴露分组、伤人动物情况、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犬伤暴露时间有较明显的季节分布,在5月和9月雌犬发情期易受激惹伤人;2013-2015年广州市越秀区狂犬疫苗接种门诊共接诊72 365人,男性占46.11%、女性占53.89%;其中15~44岁组被咬伤人数最多,占51.53%;伤口部位上肢占52.88%;受伤程度浅表占78.68%;暴露分组Ⅲ组占46.10%;伤人动物中宠物犬占41.65%;早期伤口自行处理率仅29.93%;应该使用狂犬病免疫球疍白人数占使用者的11.98%。结论必须加强对群众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在5月和9月雌犬发情期少激惹动物;加强犬类管理,在被动物致伤后应及时清洗伤口,并及时到医疗机构接种狂犬病疫苗和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大鼠育成室内的一笼大鼠中 ,发现部分大鼠的尾部有被咬伤现象 ,伤口大小、轻重很不规律 ,类似不规则的暗红丘疹 ,有的尾部伴有红肿现象 ,很容易误认为是疾病所至。尾咬伤现象发展很快 ,三天内 2 8只大鼠全部被咬伤。尾咬伤现象均在夜间发生 ,多数在 19时~ 2 3时发生。1 对大鼠尾咬伤程度的观察2 8只大鼠中 ,尾部 10处以下咬伤的动物数为 9只 ,占 32 % ;尾部 10~ 2 0处咬伤的动物数为 15只 ,占 5 4 % ;尾部 2 0处以上咬伤的动物数为 4只 ,占 14 % ;尾部被咬伤数占 10 0 % ,以尾部 10~ 2 0处咬伤为主。被咬伤的大鼠尾部 ,有的已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分析咸宁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6年就诊的Ⅲ级狂犬病暴露者的防治效果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0年前来门诊就医的154例被动物Ⅲ级致伤者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根据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进行局部伤口处理,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疫苗三管齐下的原则进行处理,全程免疫后15-25d采集静脉血液测定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结果 暴露人群男性高于女性,7-15岁所占比例最高;73.38%的Ⅲ级致伤者在乡镇和城乡结合部;咬伤部位多为下肢,伤口以2处以上常见;致伤动物以犬最常见,占85.72%;所有病例均在2h以内就诊及处理伤口;154例患者经过疫苗免疫后均产生≥0.52U/ml的中和抗体,抗体阳转率100%。跟踪观察1年,所有伤者均健康存活,存活率100%。结论 及时、规范彻底的处置伤口,足量使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全程接种狂犬疫苗能有效地预防Ⅲ级狂犬病暴露者发生狂犬病,其保护效力达100%。  相似文献   

5.
<正> 狂犬病毒是沿着周围神经传至中枢神经的一种棒状病毒.其传播方式是狂犬病动物满含病毒的唾液通过咬伤或抓破皮肤感染而发生狂犬病.我站门诊部8年来收集非动物咬伤导致狂犬病的46例,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在46例中,男40例(89.92%),女6例(13.04%),20岁以下6例(13.04%),21~30岁10例(21.74%),31岁以上24例(52.17%).护理病人被感染伤口6例(13.04%),背抱病人被咬伤10例(21.74%),帮助被疯动物咬伤的人敷中草药而  相似文献   

6.
东莞市厚街镇2005年被动物伤害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东莞市厚街镇2005年被动物伤害人群流行病特点及狂犬疫苗接种情况。方法根据2005年广东省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东莞市厚街镇2005年被动物伤害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厚街镇2005年被动物咬伤数共2797例,年致伤率736/10万,无狂犬病病例发生;伤人动物以家犬为主,致伤者中男∶女性别比是1.61∶1,15~44岁的中青年为最高(60.14%),下肢是最易被咬伤的部位,7~10月咬伤率最高,绝大部分人能及时全程足量注射完狂犬疫苗。结论加强犬、猫等动物管理,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7.
2009-2010年绵阳市4531例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映红  刘昌弟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6):698-699,702
目的 了解2009-2010年绵阳市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所采用的预防控制措施,为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暴露级别、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的及时性以及伤人动物的类别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绵阳市9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共接诊狂犬病暴露人群4 531例,男女性别比为1.14∶1;0~岁组和40~岁组被咬伤人数最多,分别占犬伤总人数的23.31%和15.12%;伤后24 h内就诊者达92.45%;Ⅱ级暴露者和伤及四肢者最多,分别占53.59%和87.46%;犬伤人占大部分,为93%;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人数占应使用者的45.35%.结论 预防狂犬病要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并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加强犬类管理,减少暴露机会;同时,应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医务人员的培训,普及狂犬病的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方县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为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中方县各动物咬伤门诊《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表》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全县2009年共接诊1391例狂犬病暴露患者,暴露率50.97/万。总体来说,男性暴露高于女性,儿童暴露高于成人。暴露后24h内就诊的占92.74%;到医疗机构处理伤口的占94.90%。Ⅲ级暴露患者合并使用狂犬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HRIG)的比例为26.92%,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低。致伤动物以犬为主,占80.37%。结论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规范狂犬病暴露处置工作,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东台市狂犬病流行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台市1999~2006年狂犬病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999~2006年8年间东台市共发生狂犬病22例,年均发病率为0.24/10万,病死率为100%,分布于全市13个镇(场);20例患者有明显的狗、猫等动物咬、抓伤史;发病数男女之比为2.67:1;最小年龄3岁,最大79岁;潜伏期最短病例2天,最长100天;20例中14例伤后未进行任何清洗处理或自行简单冲洗伤口,17例未接种狂犬病疫苗,19例未接种抗狂犬病血清;伤人动物无一例进行免疫;8年间共发生一犬伤多人事件25起,累计咬伤人数185人,正规处理后无一人发病;2006年全市累计就诊暴露7490人,5743人是被犬所伤。结论东台市狂犬病每年都有发生,设置正规犬咬伤门诊,规范伤者伤口消毒处理及疫苗、血清、免疫球蛋白接种是人群暴露后预防发病的主要措施;开展暴露前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实施犬类"管、免、灭"等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疫情的长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宜昌市城区动物咬伤概况,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2011-2013年宜昌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所有动物咬伤病例暴露处置记录,录入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间共有16 364例动物咬伤病例,呈典型的时间分布,春夏季高发;男性高于女性;青壮年及无业人员、农民构成比最大;主要致伤动物为犬。各年龄段人群在暴露部位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1.208,P<0.01),未成年人主要伤及头面部和上肢,占该年龄段的81.19%;而成年人主要伤及部位为四肢。结论应全民普及狂犬病相关知识,提高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增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正确饲养宠物,加强对犬类动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恩平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狂犬病防制的重点策略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2006-2012年恩平市狂犬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2年恩平市共报告狂犬病病例26例,年发病率介于0.20/10万~1.83/10万之间,病死率100.00%;病例集中在2008-2011年;疫情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24例,占92.31%);男性17例,女性9例;50岁以上人群报告发病占42.3l%(11/26);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构成比分别是53.85%(14/26)和15.38%(4/26);咬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占37.50%(9/26)。24例动物咬伤史明确的病例中,潜伏期中位数为51.5d;79.17%的病例由犬咬伤引起(19/24);病例伤口暴露程度以Ⅲ级伤口为主,占95.83%(23/24)。仅有1例病例接受规范犬伤处理,所有病例均未接种狂犬病疫苗和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结论加强犬只的管理和免疫,及时、规范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医学处理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狂犬病流行特征,为狂犬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2004年—2013年期间狂犬病病例疫情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在过去10年间报告狂犬病病例共30例,病死率为100%,年均人群发病率为0.69/10万。病例分布在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三个人群中,其中农民占总病例数的73.33%。4岁以下幼儿占总病例数的13.30%,14岁以下年龄组占26.67%。全县16个乡镇中13个乡镇有病例报告,其中大化镇占总病例数的20%。结论尽管该县近10年狂犬病的人群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仍需加强居民被家犬及其他动物咬伤的及时处置和疫苗接种,减少狂犬病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8—2010年被动物咬伤至我院犬伤门诊就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加强本市城乡结合地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根据我院犬伤门诊记录和统计资料,对伤人动物类别及就诊者的性别、年龄、显露部位、级别、伤口处理、疫苗接种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我院犬伤门诊共接诊6 782例伤者,被犬咬伤者占88.30%;20~29岁、0~9岁的伤者分别占29.31%和16.22%。咬伤部位下肢和上肢分别占46.06%和38.64%。不同月份被咬伤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疫苗接种率为100.00%,但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仅为2.47%。结论政府相关部门应依法加强犬只管理;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加强低龄儿童保护措施和青壮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处理伤口和免疫接种(包括被动免疫)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番禺区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狂犬病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07年在狂犬病预防门诊接受诊治的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07年番禺区共报告狂犬病暴露者19 532人,两年均无因本地动物伤害而引起的狂犬病病例报告.动物伤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以7~10月相对较多,第三季度共发生5 574例.暴露者中男性占56.43%,女性占43.57%.所有暴露者中15~44岁占51.22%.中心城区的暴露水平较周边地区高.伤人动物以犬为主,占87.82%,受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共10 190例,占52.17%,暴露人员中以Ⅱ度暴露最多共18 193例,占93.14%.结论 当前控制狂犬病流行需加强养犬管理,有效地降低人群狂犬病暴露水平:加强狂犬病防治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等综合措施,以控制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居住小榄镇人被犬、猫等动物致伤注射狂犬病疫苗情况。方法将2005~2007年在小榄医院、陈星海医院预防门诊注射狂犬病疫苗5692例做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致伤动物种类主要是犬类占82.36%,其次是猫占12.42%,鼠占5%;受伤者男性高于女性;少年儿童高于成人;受伤部位以下肢、上肢多见;5~10月份为致伤高峰期;全程接种疫苗占60.49%;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占64.35%。疫情显示2005~2007年无狂犬病的发生。结论被犬、猫等动物致伤,及时地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病疫苗,提高高危人群免疫能力,是预防与控制狂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狂犬病的防治对策。方法对1036例暴露后狂犬病预防处理患者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对患者进行暴露分级判定、暴露后处置程序、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或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等资料。结果致伤动物中,犬致伤的患者最多占94.76%;致伤动物中未免疫动物占59.94%,而免疫史不详高达23.75%;在被咬伤的人群中,Ⅲ度暴露60.49%,但在接种疫苗后又接种免疫球蛋白患者仅占5.44%。结论狂犬病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是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狂犬病暴露的人群特点,为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及狂犬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在某综合医院犬伤门诊就诊的1 201名暴露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致伤比例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主要为学生和自由(个体)职业者,分别占47.04%和22.81%;不同致伤时间就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8,P0.05),其中上午致伤后24 h内就医占96.40%,其次为下午致伤24 h内就医占86.47%,晚间致伤及时就医最低,为78.87%;不同年龄组咬伤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3,P0.05),受伤部位主要为四肢,占94.17%。致伤动物主要为犬,其次为猫,致伤方式主要为抓伤,其次为咬伤。受伤后,只有24.81%的暴露者自行清洗伤口。不同咬伤程度中,Ⅲ级暴露最多,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率仅为13.82%,其中6岁以下年龄组免疫球蛋白使用率最高,占22.03%。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强犬的管理,提高群众的狂犬病防治知识,加强宣传教育,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焦作市狂犬病门诊监测点被动物致伤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致伤后处理情况。方法对焦作市狂犬病监测门诊掌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致伤动物中以犬类为最多,占81.42%;致伤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36:1;年龄最小者6月龄,最大78岁,10~20岁占34.54%,是狂犬病暴露高危险人群;动物致伤部位主要为下肢和上肢,占92.35%;夏秋季节动物致伤者为多数,占83.28%;致伤后96.50%的人都能及时就诊,90%的做到了伤后及时处理,并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或/和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结论加大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人们自我防范的意识;动物致伤后及时处理伤口、及时就诊和接种狂犬疫苗和/或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加强犬只管理,减少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2010年因动物致伤后来门诊接种疫苗者的登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 386例狂犬病暴露者中男性2 263例,占51.60%,女性2 123例,占48.40%,男女比例为1.07:1。高发年龄是15~45岁1 946例,占44.37%,其次是0~15岁1134例,占25.85%。咬伤动物主要为犬类,宠物犬和家犬3 398例,占77.47%,伤口部位主要为上肢2 343例,占53.42%,其次为下肢1 208例,占27.54%。Ⅲ级暴露人群最多为2 422例,占55.22%,所有暴露者经正确处理伤口,全程规范接种狂犬疫苗,迄今无1人发病。结论目前对狂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做好暴露后免疫预防是关键,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犬类管理,暴露后应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犬、猫等动物伤人和接种狂犬疫苗的情况,为社区制订狂犬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2005年佛山市禅城区动物伤人个案调查表和狂犬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检测水平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佛山市禅城区被犬、猫等动物咬伤后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人数为2046人,其中男性1070人,占就诊人数的52.3%(1070/2046),女性976人,占就诊人数的47.7%(976/2046);季节分布以第三季度所占比例较大,占全年的39.88%;上肢致伤占46.43%,下肢致伤占45.65%,头面部致伤占4.11%,其他部位致伤占3.81%;血清抗体检测总阳性率97.27%(818/841),其中男性阳性率96.21%(431/448),女性阳性率98.47%(387/393),女性略高于男性(X2=4.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程接种后阴性率为2.73%;2005年未发现本地狂犬病例。结论:佛山市禅城区犬、猫等动物伤人情况较严重,存在着发生狂犬病的隐患,及时进行疫苗全程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