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既往的研究表明幽门括约肌的收缩与舒张受胆碱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多肽能神经和NOS神经的调节。本研究探讨幽门松驰与胆汁返流的关系及肠血管活性肽(VIP)和一氧化氮(NO)对幽门松弛的影响。方法:通过胃镜检查把幽门功能分为3组;幽门松弛组,幽门运动组,幽门闭合组。  相似文献   

2.
刘兴栋  罗和生  刘艳  李玲 《胃肠病学》2006,11(4):207-210
背景:幽门区一氧化氮(NO)与幽门括约肌舒张功能密切相关,但从形态学上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与胃内胆汁反流关系的研究却较少。目的:探讨应激大鼠幽门区NO和nNOS含量变化对胃内胆汁反流的影响。方法:5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实验组(n=30)和免疫组化组(n=15),后两组以水浸束缚应激诱导应激性溃疡模型。实验组于应激开始后2、4、5、6、8和10h各取5只大鼠,分别检测胃内胆汁酸浓度和胃黏膜溃疡指数(UI,Guth评分),以生化试剂盒检测幽门区NO含量。免疫组化组于应激开始后0、4和6h各取5只大鼠,以免疫组化SP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幽门区nNOS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应激性溃疡大鼠幽门区NO含量于应激结束后lh达到峰值(P〈0.01);应激结束后2h,胃内胆汁酸浓度达到峰值(P〈0.01);胃黏膜UI于应激结束后4h达到峰值(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应激性溃疡大鼠胃内胆汁反流增加时,幽门区肌间神经丛nNOS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增高(P〈0.01)。结论:NO能促进应激大鼠胃内胆汁反流,NO和nNOS参与了幽门括约肌舒张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胆汁返流是在胃镜下发现的一种征象。正常情况下,由于幽门括约肌的生理功能,十二指肠液及胆汁不能逆流入胃。当因十二指肠球部或胃窦部病变而行胃部分切除术及胃肠吻合术后,幽门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碱性十二指肠液和胆汁逆流入胃,破坏了胃粘膜屏障,使氢离子得以逆弥散入胃壁,刺激组胺分泌而引起胃炎。西医治疗的原则为,胆汁返流明显者可服消胆胺以吸附胆汁,亦可服氢氧化铝凝胶。胃复安和多潘立酮亦能加强幽门张力和胃窦之收缩,防止胆汁回流,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与胃粘膜的接触。中医则认为,脾胃气虚、升降失常、胃失和降、胆邪上逆是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主  相似文献   

4.
一、现代医学研究概况(一)胆汁返流性胃炎(BRG)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大多数学者认为:BRG 是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大部切除术后,或“幽门-胆囊反射”失调所引起的疾患,返流的胆汁酸、溶血卵磷脂与 Hp 为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内镜下直接观察到幽门松弛或处于开放状态胆汁反流入胃或陈旧的斑块状稠厚胆汁附着胃壁及绿色的黏液糊并结合病理。结果 40800例患者中检出胆汁反流性胃炎4896例,占受检总数的12%。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重点是调整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同运动,提高幽门括约肌功能控制胆汁反流,积极治疗并症合并症,消除诱因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或胃肠吻合术后所引起。主要是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破坏了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病变。随着内镜的普及应用,对该病的诊断更加准确全面。近年来,我科通过胃镜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100例无胃切除术并符合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人,应用中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胆汁返流对胃内幽门螺杆菌影响邬素杭,翁庆瑞,杨学信,王晶璠,马丽萍,朱艳胆汁返流对胃内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存活有无影响,现将我们有关这方面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检测对象选择因上消化道症状而入院的98例患者(残胃炎除外)。全部经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胆汁返流性胃炎(BRG)是常见消化道疾病,是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大部切除术后,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或(和)呈萎缩样改变等的病变。现就其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概况综述如下。1现代医学研究概况1.l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各类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目前HP胃炎和BRG被视为组织病理学上的一种区域性改变。HP可引起十二指肠胃返流的发生,并且HP与胆汁酸和溶血卵磷脂皆为攻击因子.使胃粘膜的疏水性降低,减弱胃粘膜防御能力,破坏胃粘膜屏障,使上…  相似文献   

9.
胆汁返流性胃炎又称碱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本病主要是胆汁经幽门向胃内返流,破坏胃粘膜屏障使胃粘膜发炎,多属于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特殊类型。我院对112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下食管括约肌(LES)局部组织内一氧化氮(NO)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与LES压力(LESP)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108 例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LES局部组织内NO和VIP含量及LESP。结果 LESP与组织内NO和VIP含量呈负相关(r= - 90.7,P< 0.01;r= - 92.3,P< 0.01),NO和VIP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 88.5,P< 0.01)。结论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和贲门失弛缓症患者LES局部组织内NO和VIP含量异常,并且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LESP的调节和GERD及贲门失弛缓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黏膜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标本取自74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其中低反流组42例和高反流组32例,24h胃内胆红素监测及电子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MTL和VIP表达,并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低反流组较对照组胃黏膜MTL表达明显降低(558.93±223.63,787.09±252.97vs 941.50±275.87,均P<0.05);VI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1700.06±486.55.1241.19±359.34 vs 959.00±335.78,均P<0.01).高、低反流组胃黏膜化生性萎缩检出率均较对照组高(50.0%,26.2% vs 7.1%,P<0.01或0.05).化生性萎缩组较浅表性胃炎组胆汁反流程度重(59.3% vs 30.5%,P<0.05).随着胆汁反流程度的加重,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下降(64.3%,47.6%vs 25.0%,P<0.01或0.05).结论:胃黏膜MTL及VIP分泌紊乱可能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中起作用.胆汁反流是胃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胆汁反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胆汁郁积性瘙痒症的治疗南京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容健材,魏玮黄疸患者的瘙痒是由于胆汁郁积(潴留)所致。胆汁郁积分为肝外胆汁郁积(肝外胆道阻塞)和肝内胆汁郁积(急性肝内阻塞性黄疸);当胆流阻塞时,胆汁返流入血液致胆红素升高引起黄疸,称作阻塞性黄疸。血清胆红素...  相似文献   

13.
O'Connor 及其同事提出,某些患者胃溃疡的发生可能与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引起胃粘膜损伤有关.而在 CP 阴性的患者,十二指肠-胃返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因为这些患者的胃活验标本显示返流性胃炎的计分更高.针对某些伴有胆汁返流的病例,他们所提出的返流性胃炎的概念有一定的价值,其根据是胃内胆酸浓度增高,并结合组织病理学特征,如小凹增生而无炎性细胞浸润。但这是总结了一组含相当数量的胃部分切除患者的检查结果而提出的观点。对胃部分切除患者,除单纯的胆汁返流外,其他因素,如无胃窦粘膜所分泌的胃泌素的营养作用和胃酸分泌减少也可影响胃粘膜的  相似文献   

14.
返流性胃炎在胃癌术后病人中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胃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原先的幽门括约肌功能受到影响,以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肠液和胰液)大量返流入胃,使胃粘膜遭到消化液的作用从而产生糜烂、炎症、出血等病变。临床以上腹部灼热性疼痛、恶心、呕吐,不为碱性药物所缓解等为其特点,胃镜检查常可发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存在和胆汁、肠液的返流。目前西医认为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徐建  王启华 《山东医药》1996,36(9):22-22
报告胆囊切除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21例,其中18例胃镜下见到胆汁返流,认为其发生机理与胆汁持续流入致十二指肠动力学紊乱、幽门括约功能障碍及胆汁成分改变有关,本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胃镜检查,其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6.
返流性胃炎通常继发于幽门括约肌的功能被废除、改变或旷置的手术后,而以毕氏Ⅱ式胃次全切除后最常见。虽然其特定的病因学尚不明确,但目前多认为与胆汁、胰液等硷性液的返流有关。临床表现为胆汁性呕吐、腹痛和体重减轻,食道、胃连接部有缺陷者(如裂孔疝)可伴食道炎症状。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7.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可独立调节胃肠道感觉、分泌和运动功能,ENS退行性变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的异常,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其与胃肠动力性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有关。本文就导致ENS退行性变的原因、肠神经元退行性变引起的功能异常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可能的治疗靶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学认为:BRG是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大部切除术后,或“幽门-胆囊反射”失调所引起的疾患,返流的胆汁酸、溶血卵磷脂与Hp为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其拮抗剂(h-CGRP8—37)对正常和应激情况下大鼠胃内胆汁反流的影响。方法SD大鼠65只,实验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大鼠2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GRP低、中和高剂量组各5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和CGRP(10μg/kg 1ml)、CGRP(30μg/kg 1ml)和CGRP(30μg/kg1ml),0.5h后处死,取胃液测胆汁酸(TBA)浓度。第二部分大鼠30只随机分为二组:应激组和h-CGRP8—37组各15只。从浸入水中开始取2、4、6h共3个时段,每个时段各5只。取胃液测TBA浓度。第三部分大鼠15只,分为对照组、应激即刻组(从应激开始,4小时应激结束)和应激后2h组各5只,测胃液TBA浓度,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幽门区CGRP神经元阳性反应产物(CGRP—ir)的平均光密度变化。结果正常大鼠在腹腔注射不同剂量CGRP0.5h后胃内胆汁酸浓度明显增高;经幽门局部给予CGRP拮抗剂能显著降低应激性溃疡大鼠在2、4、6h三个时段的胃内胆汁返流;免疫组化显示应激性溃疡大鼠胆汁返流增加时,胃幽门区CGRP免疫反应阳性物质活性降低。结论CGRP能促进胃内胆汁酸反流,CGRP参与了幽门括约肌舒张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正>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泌障碍,胆汁不能主动经胆小管排至肠管,在肝内淤积,返流入血,引起一系列器质性损害、代谢失调、功能紊乱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黄疸长期不退、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伴有血清胆红素、胆盐、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增高。胆汁淤积性肝病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如病毒、药物、酒精、自身免疫、机械梗阻(如肿瘤、结石)等~([1])。本文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