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毫火针结合正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通过筛选的9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45例采用毫火针结合正骨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5例则运用正骨结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方法。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2%高,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毫火针结合正骨治疗KOA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经辨证推拿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法,治疗组采用循经辨证推拿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10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量表(ROM)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疗率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经辨证推拿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有效,能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提高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实验组加以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观察VAS、ROM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VAS、ROM评分均较对照组优(P0.05);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源性头痛予以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能减轻疾病带来的疼痛感,促使颈椎功能恢复,巩固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30例、封闭组20例和电针组30例,分别于治疗1星期、2星期及1个月后进行VAS疼痛计分法评定;并对治疗后1个月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毫火针组、封闭组及电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60.0%、5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火针组与封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火针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封闭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星期封闭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毫火针组和电针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星期毫火针组和封闭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电针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毫火针组和封闭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毫火针组和封闭组VAS评分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火针组和封闭组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火针组VAS评分与封闭组、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闭组VAS评分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毫火针疗法、局部药物封闭及电针治疗网球肘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毫火针疗法疗效显著,且优于封闭疗法及电针治疗。结论毫火针疗法是一种治疗网球肘确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跪取伏兔穴配合毫火针局部点刺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河北省三河市医院针灸科和三河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为来源,选择病例120例,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跪取伏兔穴配合毫火针局部点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结合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治疗,观察2组治疗方案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86.67%)更高,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应用跪取伏兔穴配合毫火针局部点刺的疗效显著,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针药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运用中医瘀血阻络辨证分型理念采取针药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ROM评分。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19%(23/3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29/3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VAS评分、RO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VAS评分、ROM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头痛症状,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比毫火针、新医正骨综合疗法与针刺加按摩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给予"毫火针、新医正骨"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加按摩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所有有效患者随访3个月,记录复发情况,最后统计有效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4.6%,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治愈率为41.8%,总有效率为69.1%,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有效患者的复发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毫火针结合新医正骨综合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颅底七穴加颈夹脊穴辅助加味葛根汤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99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由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9例)采用加味葛根汤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颅底七穴加颈夹脊穴辅助加味葛根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ROM)、治疗后1个月、3个月、5个月患者疼痛发作次数、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 00%)高于对照组(85. 71%)(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及ROM评分相当(P 0. 05),治疗后各组患者VAS及ROM评分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5个月观察组患者疼痛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 00%)与对照组(4. 08%)相当(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安全性较高。结论:颅底七穴加颈夹脊穴辅助加味葛根汤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疼痛缓解,颈椎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天麻素片口服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隔日1次;观察组在推拿治疗的同时加服天麻素片,4片/次,3次/d.两组在必要时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疗程均为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并记录每周疼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及服用止痛药的次数,观察颈椎活动度(ROM).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RO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P<0.01);观察组疼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服用止痛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天麻素片口服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毫火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自拟毫火针"头痛方"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针灸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疼痛评分、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 00%,高于对照组的78.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头痛频率以及头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拟毫火针"头痛方"治疗颈源性头痛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毫火针齐刺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齐刺法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齐刺法的止痛效果及临床疗效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毫火针宣通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毫火针宣通法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中度以上头痛发作天数、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问卷(MS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中度以上头痛发作天数及VAS、MSQ、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头痛持续时间,中度以上头痛发作天数及VAS、SAS、SDS评分均降低,MSQ评分则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头痛持续时间、中度以上头痛发作天数及VAS、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S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毫火针宣通法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可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减少疼痛发作天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康复训练+毫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ore,SHSS)。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高于对照组的8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均改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 Meyer motor function scale,FMA)评分均上升,SHSS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FMA上升幅度及SHSS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谢志勇  白金山  见国繁 《光明中医》2023,(10):1939-1942
目的 观察手法舒筋配合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跖筋膜炎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手法舒筋配合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对照组采用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Maryland足部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49/6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舒筋配合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纯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针刀松解术、传统针刺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头颈部僵硬感以及颈椎活动度(ROM)评分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 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 13%(P 0. 05);治疗后10 d,2组VAS评分、ROM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源性头痛总有效率高,同时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火针痛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火针痛点治疗,对照组给予火针"肩三针"穴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12天。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量表、关节活动度(ROM)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PPI评分均明显下降,肩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痛点干预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优于火针"肩三针"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毫火针围点刺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有效性和安全性及P物质的浓度变化。方法选择79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火针组和西药组,火针组给予毫火针围点刺和服用盐酸伐昔洛韦片、维生素B1片,西药组给予口服同样药物,最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5.1%,西药组为8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物质浓度及VAS评分均有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毫火针围点刺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背俞穴毫火针点刺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背俞穴毫火针点刺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ND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BI评分、ND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背俞穴毫火针点刺可有效提高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毫火针围点刺结合椎旁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择82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给予毫火针围点刺结合椎旁神经根阻滞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普瑞巴林胶囊治疗,最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显效率为95.1%,对照组为89.5%,经统计学检验,有差异(P0.05);治疗后VAS评分均有变化,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围点刺结合椎旁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疗程短、消耗资源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悬吊运动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8年10月于中山市中医院就诊的颈源性头痛患者58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浮针组,每组各29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浮针组采用浮针配合悬吊运动。所有治疗均1次/天,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记录患者治疗第3次、第5次、第10次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颈椎活动度(ROM)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3个月内因颈源性头痛加重再次行医疗干预的例数。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颈椎活动度(RO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次、第5次、第10次两组VAS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相比,治疗第3次、第5次浮针组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次,两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次、第5次、第10次两组颈椎活动度(ROM)评分均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间同一治疗阶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记录患者3个月内因颈源性头痛加重而再次行医疗干预的例数,其中浮针组2例,针刺组有11例,所占比例分别是13.80%和37.93%。结论:对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浮针配合悬吊运动的治疗方法,可迅速改善患者头痛症状,且疗效持久,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