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10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康复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为64.28±19.81和62.70±20.63,对照组为54.10±18.28和51.5±21.62,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另予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再配合早期康复训练,2疗程后观察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偏瘫活络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脑卒中患者NIHSS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给予脑卒中病常规治疗的同时加服偏瘫活络片,对照组给予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所有患者都进行脑卒中康复的针刺治疗及康复功能锻炼.在患者入组时和30 d后分别进行有关的功能评定,评价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的一般资料、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的评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0 d和3个月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巴氏指数均有改善,其改善幅度康复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偏瘫活络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NIHSS改善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86例首次急性发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早期康复组平均于病后10 d开始早期康复训练,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早期康复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组、康复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针刺结合康复组采用热补针法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灸穴取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施热补针法,共治疗3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对偏瘫患者进行评估。结果:针刺结合康复组有效率为87.5%(35/40),优于康复组的67.5%(27/40)(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评分、MA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5),其改善程度针刺结合康复组优于康复组(P0.01,P0.05)。结论: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肢体早期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针刺康复组38例、对照组38例2个研究组。用Fug l-M 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运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研究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FMA、Barthe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均P<0.05);各组之间治疗后比较,针刺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功能训练能极大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可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 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 ,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经治疗 1个月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少 ,ADL明显提高 ,与入院时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其中康复组的改善更为明显 ,6个月后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ADL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李西兄 《西部中医药》2013,26(7):107-10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在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康复组发病12~24小时内接受专业系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发病2周以后开始康复训练。采用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FMA与MBI明显提高(P<0.05),但改善幅度早期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防止和减轻废用综合征的产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临床医学院神经科就诊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康复组在发病两周后给予规范康复治疗;葛酮通络胶囊+康复组在发病两周后进行规范康复治疗,并联合给予葛酮通络胶囊(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0.5 g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不给予康复治疗及葛酮通络胶囊口服。对比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康复组和葛酮通络胶囊+康复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葛酮通络胶囊+康复组患者与康复组患者相比,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早期接受葛酮通络胶囊口服联合规范康复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袁菲  杨常青  王爱珍 《光明中医》2013,28(4):813-814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性别、年龄、发病类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护理,施以穴位按摩和中药熏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结果康复组ADL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整体康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方法:60例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康复组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不进行康复训练.按照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采用简式Fugl-Meyer评估(FMA)积分法]、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ADL的Barthel指数),进行观察.结果: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两项指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与常规药物治疗相结合比单纯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药物+神经促通术)54 例,常规组(单纯药物)49 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5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平衡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ADL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神经促通技术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督脉膀胱经中药熏蒸对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康复护理以及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督脉膀胱经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痉挛程度使用Ashworth评分进行评价,运动功能使用MAS评分进行评价,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上下肢Ashworth评分、MA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情况相对于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督脉膀胱经中药熏蒸能够显著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症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和西药组,每组92例.综合康复组采用一站式社区康复;西医康复组采用机能康复疗法;西药组仅以西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干预中(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对3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SFMA评分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结果 治疗1月后,3组的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0.56,P〉0.05),综合康复组与西药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1.73,P〈0.01),治疗3个月后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1月后,3组的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治疗3个月后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1).结论 综合康复疗法、西医康复疗法及西药疗法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均有一定效果,但综合康复疗法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康复疗法,尤其表现在长期疗效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针康组)及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针康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对偏瘫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1),其改善程度针康组优于康复组(P<0.01,P<0.01)。针康组有效率为86.67%(39/45),优于康复组的68.89%(31/45)(P<0.05)。结论: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且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4例病情稳定在 1周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 4 2例。 2组药物治疗相同 ,康复组再加康复功能训练。比较 2组入选时、30d后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入选时 2组无显著性差异 ;入选 30d后 ,Fugl-Meyer评分 :康复组为 (6 9.1 2± 2 3.4 2 )分 ,对照组为 (48.32± 1 7.5 6 )分 ,P <0 .0 1 ;Barthel指数评分 :康复组为 (70 .2 0± 1 8.1 8)分 ,对照组为 (43.1 5± 1 6 .32 )分 ,P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疗效明显 ,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康复组17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通过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判定疗效.结果:各项评分指数在治疗前无组间显著差异,治疗后康复组各项评分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康复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少.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于常规治疗1个月后接受康复治疗)和观察组(30例,待病情稳定、意识清醒后即开始康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采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康复治疗时机对患者预后影响巨大,早期康复效果更佳,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