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发热、腹痛、陶土样大便、纳差;B超、CT、PIE、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影像学表现上各有其特点;总手术切除率为48.9%(43/88),其中根治性切除21例(23.9%),姑息性切除22例(25.0%),手术切除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20.7%、6.9%。非切除胆道引流者占43.2%(38/88),其中行胆道内引流24例(27.3%),外引流14例(15.9%),1年生存率分别为29.4%和28.6%,无2年生存者。剖腹探查7例(8.0%),均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9.1%。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一旦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剖腹探查.不要延误手术切除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以及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肝门部胆管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2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手术方式及术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调查的病例中手术根治性切除患者共46例,占57.5%;姑息性切除患者18例,占22.5%;内、外胆管引流患者16例,占2o.0%回访患者65例,其中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46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3%、30.4%、15.2%;姑息性手术切除患者18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55.6%、6.2%;内、外胆管引流患者16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25.0%、12.5%;根治性切除术患者1~3年生存率均高于其他手术方式;所有患者术后发生胆瘘5例、肝功不全3例、应激性溃疡2例,腹腔感染及腹腔出血各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结论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门部胆管癌恶性程度相对较高,预后可能较差,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方法,能够延长患者的最佳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的诊治方法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86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肝切除加肝十二脂肠韧带淋巴结常规清扫组(A组)42例,单纯肝切除组(B组)44例,对临床病理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A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7.81%、35.21%和20.93%;B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9.82%、2.31%和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切除加淋巴结清扫与预后显著相关,47例淋巴结阴性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9.21%、26.21%和20.11%;39例淋巴结阳性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21%、11.21%和0%,2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切除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对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预防性清扫和积极治疗,可延长肝内胆管癌病人的生存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27例肝门胆管癌患者,胆管癌切除19例,胆管外引流2例,肝内胆管和空肠Rous-Y式吻合6例。结果19例胆管癌切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10/15)、27.3%(3/11)、14.3%(1/7);胆管外引流术后仅生存3个月及8个月;肝内胆管和空肠Rous-Y式吻合术后生存期为4~19(平均9)个月。结论肝门胆管癌应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李江宁  胡智强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0):1394-1395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的外科临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意外胆囊癌病人的外科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NevinⅠ~IV期的意外胆囊癌患者行根治性或扩大根治切除术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0%、57.1%、42.9%;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后1、2、3年的累积生存率66.7%、50.0%、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3,P〈0.05);5例NevinV期患者行姑息性胆囊切除、内外引流手术1年生存率20.0%。结论NevinI~IV的意外胆囊癌患者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有助于提高意外胆囊癌的生存率;NevinV期患者预后差,对V患者期施行扩大根治术和姑息性转流手术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危胆管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例肝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根治性切除组(120例)和局部切除组(80例).并对200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搜集患者的肝叶切除率、门静脉切除率、肝动脉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同时记录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组肝叶切除率、门静脉切除率、肝动脉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55.0%、35.0%、35.0%、55.0%,明显高于局部切除组的根治性切除率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9.31,P<0.05).比较两组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根治性切除组为60.0%、15.0%、5.0%,高于局部切除组的30.0%、5.0%、O%,每个时间点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联合肝叶切除、门静脉切除和肝动脉切除能明显提高胆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与拒不切除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142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3年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2例均得以顺利切除,其中大肝癌占91.55%,右半肝切除29例,左半肝切除24例,中肝叶切除2例。非规则肝切除87例。术后并发症共45例次。手术死亡率2.11%。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42.5%,20.3%。结论原发性肝癌接受手术治疗者的病期均较晚,但只要方法得当,围手术期处理适宜,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及化疗、放疗综合治疗肝外胆管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1986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们收治140例肝外胆管癌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综合治疗评价。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切除占28.5%,切缘阳性占35%,侵犯肝脏组织占59%。在我们手术的病人中切缘阴性根治性手术、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占75%、51%、32%。切缘阳性病人分别为38%、5.5%、0。经皮肝穿置管引流生存率时间3~12月,平均8.5月。胆管支架术生存时间2.6~11月。平均6.5月。剖腹探查不能切除各种内引流减黄手术患者生存时间3~11月,平均6.5月。对于不能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26例经术中肝动脉插管术后进行区域化疗平均生存12月。28例患者经过各种减黄措施加三维适形立体放疗平均生存率12.1月,均比不加区域化疗或放疗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肝外胆管癌普遍认为治疗效果不理想,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肝外胆管癌的主要手段。但要求扩大手术根治性切除,切缘阳性的病人以及无法切除的患者配合肝动脉插管化疗、三维适形立体放疗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发热、腹痛、陶土样大便、纳差;B超、CT、PTC、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影像学表现上各有其特点;总手术切除率为48.9%(43/88),其中根治性切除21例(23.9%),姑息性切除22例(25.0%),手术切除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20.7%、6.9%。非切除胆道引流者占43.2%(38/88),其中行胆道内引流24例(27.3%),外引流14例(15.9%),1年生存率分别为29.4%和28.6%,无2年生存者。剖腹探查7例(8.0%),均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9.1%。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一旦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剖腹探查,不要延误手术切除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疗效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通过手术治疗的45例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探查组3例,置管外引流组15例,胆肠内引流组13例,根治性切除组14例,比较各组术后生存时间。结果:3例患者经探查后发现已失去进一步手术机会,相继于术后1~3周发生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置管外引流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1.5个月;胆肠内引流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5.4个月;根治性切除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2个月。根治性切除组与引流组术后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法根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姑息性肿瘤切除和引流术也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根治性切除仍然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matriptase与其抑制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activator inhibitor1,HAl-1)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s,CaP)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各种分化CaP组织46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s,BPH)20例,BPH并高级乳头状瘤(high-grade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PIN)10例,正常前列腺(normal prostate,NP)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比较各组织中Matriptase和HAI-1表达情况。结果Matriptase表达在CaP组织高于PIN(z=-2.150,P=0.032),两者均显著高于BPH和NP组(Z=-3.270,P:0.001;Z=-2.817,P=0.005)。BPH和N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5,P=0.325)。CaP及PIN中HAI-1表达低于BPH和NP组(Z=-3.277,-3.315,P均〈0.01),PIN表达高于CaP(z=-2.310,P=0.020),BPH和N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72,P=0.330);Matfiptase表达与CaP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正相关(r5=0.583,0.611,P均〈0.01),HAI-1表达与CaP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负相关(rs=-0,635,-0.521,P〈0.0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triptase和HAI-1两者表达负相关,两者在BPH和NP、PIN、CaP组相关性逐渐降低(r5=-0。712、-0。560、-0.465,P均〈0.01)。结论matfiptase和HAl-1表达变化可能在CaP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两者有望成为判断CaP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新型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126例接受同步放化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分级、肿瘤大小、无进展生存情况、总生存情况等,并分析各因素对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截至随访结束共79例患者存活,总生存率为62.7%,无进展患者77例,无进展生存率为61.1%。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随访时间8~69个月。无进展生存、总生存患者比例在不同年龄组、肿瘤分级、FIGO分期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级与无进展生存有关(P<0.05),肿瘤分级、FIGO分期对患者的总生存均有影响(P<0.05)。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21.4%)、胃肠道反应(16.7%)、肾功能损害(6.3%)。结论: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肿瘤分级和FIGO分期较高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未来临床工作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热化疗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7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30例仅采用单纯放疗,综合治疗组40例在放疗同时及以后给予热化疗.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90% ~ 95%等剂量曲线,单次剂量1.8 ~2.0 Gy,总放射剂量50 ~70 Gy;热化疗自三维适形放疗开始后同步进行,热疗时维持温度41.5 ~43.5℃,每次1h,每周2次,共6次.热疗中同时给予注射用三氧化二砷20mg、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1000万U静脉滴注,进行4~6次,或三维适形放疗同时及治疗后给予吉西他滨0.6 ~1.0 g/m2 d1、8静脉滴注;顺铂20~30mg/m2 d1~3静脉滴注,每28天重复一次,总疗程3~6个周期.结果 治疗后3个月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CR+ PR为70.0%(49/70),其中放疗联合化疗组、放疗联合热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56.5%、88.2%,单纯放疗组有效率56.7%.放疗联合热化疗组有效率与放疗联合化疗组、单纯放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8,4.98,P<0.05),而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6.8%和20.3%,其中综合组分别为52.4%和26.7%,单纯放疗组分别为42.5%和16.2%,两组1年、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4.17,P<0.05;x2 =9.74,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未见穿孔、大出血、持续高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热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近期疗效满意,毒副反应可耐受,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是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生存期和疾病进展时间的影响及其近期疗效与毒性反应。方法88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组,43例行放疗+化疗(放化组),45例行单纯化疗(单化组)。化疗应用紫杉醇175mg/m^2,静脉点滴,每日一次;DDP75mg/m^2静脉点滴,每日一次;21d为1个周期。放疗从第一天开始,6MVX线或^60Coγ线三野等中心照射,DT60~65Cy,30~33分次,6.0—6.5周。结果放化组与单化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2.6%、13%(P〈0.05)。1年、2年、3年局部控制率,放化组分别为79%、65%、51%,单化组的分别是69%、49%、42%(P=0.056)。1年、2年、3年生存率,放化组分别是77%、58%、47%,单化组的分别是67%、42%、38%(x^2=2.27,P=0.132)。放化组毒性反应大于单化组,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骨髓抑制和乏力,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紫杉醇联合DDP化疗同步放疗可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患者毒性反应能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盆腔脏器切除术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2010年行盆腔脏器切除术治疗的41例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后盆腔脏器切除术(PPE)7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TPE)24例,其中保肛TPE5例。RO切除率43.9%。合并症发生率87.8%,围手术期死亡率0。全组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4%和29.6%,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淋巴结转移与手术根治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肿物固定程度与RO切除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局部复发直肠癌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治性切除可有效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颈椎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21例,对术前和术后JOA评分、椎管矢状径、颈椎生理曲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48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CT提示铰链侧骨质愈合;末次随访根据JOA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优9例,良7例,可3例,差2例,末次随访JOA改善率达62.5%;颈椎管矢状径术前为(9.2±1.1)mm,术后1个月为(13.5±1.4)mm,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1),术后各期无明显变化(P〉0.05);颈椎曲度术前为(12.6±14.7)。,末次随访为(17.1±12.4)。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P〈0.01),术后6个月内颈椎曲度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颈椎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能够有效的扩大并维持椎管矢状径,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与单纯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生存期和疾病进展时间的影响,近期疗效、毒性反应。方法88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组,43例行放疗+化疗组(放化组),45例行单纯化疗组(单化组)。化疗应用紫杉醇175mg/m^2,静脉点滴,d1;DDP75mg/m^2静脉点滴,d1;21d为1个周期。放疗从第一天开始,6MVX线或钴60γ线三野等中心照射,DT60~65Gy,30~33分次,6.0—6.5周。结果放化组与单化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2.6%、13%(x^2=4.63,P〈0.05)。1、2、3年局部控制率放化组分别为79%、65%、51%,单化组的分别是69%、49%、42%(x^2=3.12,P=0.056)。1、2、3年生存率放化组分别是77%、58%、47%,单化组的分别是67%、42%、38%(x^2=2.27,P=0.132)。放化组毒性反应大于单化组,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骨髓抑制和乏力,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紫杉醇联合DDP化疗同步放疗可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患者毒性反应能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塞通(XST)干预治疗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后大脑海马回核因子一KappaBp65(NF—κBp65)的表达,阐明其在全脑I/R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24只,全脑I/R组24只,XST治疗组24只。采用简化的Pulsinelli等的四血管阻塞法建立急性全脑I/R损伤及XST对其作用的模型;用HE染色检测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目;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锥体细胞凋亡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中NF—KBt,65的表达。结果XST组在再灌注后存活锥体细胞数持续增加,且在用药后3、12、24、48h均明显多于I/R组[(99.23±4.22)个/mmvs(75.83±7.17)个/mm,(80.93±5.36)个/mmvs(51.50±8.26)个/mm,(103.24±5.48)个/mnlvs(35.67±13.17)个/mm,(126.22±7.54)个/mmVS(9.83±4.71)个/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XST组各时间点锥体细胞凋亡率与I/R组比较均明显降低[(8.82±2.71)%VS(22.58±4.68)%,(19.15±6.23)%vs(42.68±3.04)%,(11.82±2.87)%VS(55.51±6.81)%,(8.44±3.23)%vs(71.69±7.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XST组各时间点NF—κBp65表达阳性的细胞数均明显少于I/R组[(13.204-2.50)VS(18.00±1.87),(8.20±5.31)VS(41.60±3.65),(6.70±3.36)vs(55.30±5.10),(7.10±3.57)VS(72.80±4.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全脑I/R损伤后,XST可抑制NF—KBp65的表达,抗细胞凋亡,增加存活神经元的数目而起到脑保护作用,从而为XST在脑复苏应用中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草酸铂用于原发性肝癌术后化疗的疗效,同时联合体外药敏试验进行药物筛选,评估该系统是否可提高化疗疗效。方法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在接受手术切除后肿瘤标本采用了体外药物敏感实验一三磷酸腺苷肿瘤化疗敏感实验(adenosine triphosphate tumor chemosensi-tivityassay,ATP-TCA)进行了药物(阿霉素、丝裂霉素、诺消灵、草酸铂、开普拓、5一Fu、健择、卡铂、顺铂、泰索帝和足叶已甙)评估,其中草酸铂敏感11例(敏感组),15例未报敏感(对照组)。全部患者接受了以草酸铂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参照RECIST标准对该方案疗效(CR、PR、SD、PD、ORRxOS和DFS)以及ATP—TCA试验系统的效力进行评估,按照抗癌药毒副反应的分度标准(WHO标准)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26例获得可评估客观疗效。该方案总疗效分析:CR10例(38.46%),PR5例(12.23%),SD6例(23.08%),PD5例(12.23%)。在敏感组患者中,6例患者获得CR,3例PR,1例SD,1例PD;对照组4例获得CR,2例PR,5例SD,4例P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总生存期(OS,P=0.1116)和无瘤生存期(DFS,P=0.232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敏感组在总病情缓解率(ORR,81.8%VS40.0%,P=0.040)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共发生Ⅰ、Ⅱ度骨髓抑制14例(53.8%),Ⅰ、Ⅱ度胃肠道反应13例(50%),Ⅰ、Ⅱ度肝功能损害15例(57.7%),Ⅰ、Ⅱ度周围神经病变6例(23.1%)。以上并发症多为Ⅰ、Ⅱ度,均可耐受,经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草酸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在原发性肝癌术后化疗的疗效较高,此化疗方案可能提高肝癌术后患者的总病情缓解率,安全性好。联合应用ATP—TCA系统进行药物评估,可能提高该方案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