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橙皮苷对舌癌细胞株 Tca-8113的杀伤效果观察。方法:将舌癌细胞株 Tca-8113分别加入10,20,40,80,100μmol/L橙皮苷,放入培养箱中孵育72h。采用MTT 法测定各孔吸光度值( A) 并比较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随着橙皮苷的浓度的升高,对Tca8113细胞的抑制率也越高 (r=0.904,P<0.05),IC50为84.42mol/L。结论:橙皮苷对舌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且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升脾颗粒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22∶7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3nm,柱温:30℃。结果:柚皮苷在浓度12.024~150.3μg/ml、新橙皮苷在浓度12.828~160.35μg/ml范围内,其进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0%(RSD=1.63%)和101.10%(RSD=1.89%)。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升脾颗粒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方法准确可行,适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淫羊藿及其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表现在淫羊藿及其多种活性成分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肿瘤细胞转移和肿瘤血管形成,影响肿瘤细胞周期、肿瘤细胞相关因子表达和机体免疫系统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升脾颗粒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进行分离测定,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柱(4.6mm×250mm 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22:7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3nm,柱温:30℃。结果:每mL对照品液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分别为12.024~150.3μg和12.828~160.35μg时浓度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制剂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0%(RSD=1.63%)和100.10%(RSD=1.89%)。结论:同时测定升脾颗粒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研究在体微血管内肿瘤细胞黏附的实验原理和实现方法。方法:利用显微镜在体测量毛细管前小静脉里肿瘤细胞黏附率,每根微血管以1000μm/s的速度灌注(2~4)×109L-1的肿瘤细胞。结果:微针尖注射速度和压力差成正比,显微镜可观察肿瘤细胞在血管里黏附个数随时间的变化。结论:该方法可控制血管内压力和流速及灌注肿瘤细胞的浓度等,模拟微血管正常生理状态下不同条件下肿瘤细胞的黏附特性。  相似文献   

6.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存在于葡萄、花生等多种植物中,是防治肿瘤的绿色抗癌药物。白藜芦醇可通过抗氧化、抗幽门螺杆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干扰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和降低癌细胞的侵袭力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近年,白藜芦醇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其不仅可通过内/外途径和细胞周期阻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还可通过调节相关分子靶点来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本文就白藜芦醇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加味藿香正气丸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建立一种准确实用的测定方法。方法 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结果 平均回收率为98.78%,峰面积积分值(RSD)为0.81%。结论 HPLC法测定橙皮苷含量简便准确可靠,稳定性好,可作为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监测复发转移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又被称为"二次活检",可作为一种实时监测肺癌复发转移的非侵入性工具。随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的优化,富集目的细胞并且鉴定为肿瘤细胞的准确性不断提高。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诊断、治疗监测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肿瘤细胞在转移靶器官组织中的分裂增殖,最终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特性,使肿瘤转移成为肿瘤患者的重要死因。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是肿瘤细胞与其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001年Reya等^[1]比较肿瘤细胞和干细胞时发现二者有相似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陈刚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0):1685-1688
目的:建立十七味归芍合剂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赤芍和忍冬藤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橙皮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分离度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橙皮苷在浓度在0.01326~0.2121mg/m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RSD为1.47%。结论:方法操作简单、准确,专属性和耐用性良好,可有效控制十七味归芍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姜黄素对膀胱肿瘤细胞株T24和BIU87增殖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明确姜黄素对膀胱肿瘤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于膀胱肿瘤细胞株T24和BIU87,用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结果,用RT—PCR测定不同姜黄素浓度对肿瘤细胞株Survivin 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对膀胱肿瘤细胞株的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从性,姜黄素能够诱导膀胱肿瘤细胞株T24和BIU87凋亡,姜黄素可使肿瘤细胞株的Surivivin mRNA表达量降低。结论: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促癌和抗炎症等多方面作用的姜黄素对膀胱肿瘤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能否代替肿瘤细胞进行体外化疗药敏试验,以指导部分不能行肿瘤细胞化疗药敏检测患者的临床化疗。方法 采用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检测45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对25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紫杉醇、氟尿嘧啶等16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肿瘤细胞的药敏结果有相关性。而对异环磷酰胺、阿糖胞苷等9种化疗药物的敏感结果无相关性。结论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化疗药敏试验有些抗肿瘤药可代替肿瘤细胞化疗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机体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机制,可通过激活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来防止肿瘤进展,但多种因素可使免疫细胞失去对肿瘤细胞的控制,从而导致肿瘤的持续生长。这些因素包括:(1)肿瘤细胞抗原性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的改变;(2)肿瘤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和外泌体;(3)肿瘤细胞代谢方式改变,导致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4)肿瘤细胞表面抑制性配体的表达;(5)肿瘤细胞及微环境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免疫抑制因子的分泌;(6)肿瘤微环境中  相似文献   

14.
X盒结合蛋白-1是近年来发现的与肿瘤相关的蛋白,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广泛表达,与肿瘤关系密切。本文就X盒结合蛋白-1的合成、功能和通路,X盒结合蛋白-1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侵袭转移,影响肿瘤细胞自噬与凋亡,参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抵抗及其抑制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是肿瘤所处的内环境,由肿瘤局部浸润的免疫细胞、间质细胞及所分泌的活性介质、微血管、组织液等与肿瘤细胞本身共同构成[1,2]。不仅包括肿瘤所在组织的结构、功能和代谢,也与肿瘤细胞自身内环境有关。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改变和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促进肿瘤的生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和胃合剂中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lltech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3∶67);流速1.0ml/min;柱温28℃;检测波长284nm。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皮苷进样量在0.174~1.392μg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1),平均加样回收率99.51%,RSD为1.1%(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肿瘤细胞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通过葡萄糖的无氧氧化代谢方式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现象称为Warburg效应。己糖激酶是细胞糖酵解中的第一个限速酶,其中己糖激酶-Ⅱ与肿瘤细胞的糖酵解代谢、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功能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在肿瘤细胞中,基因水平的改变,信号通路的影响,促使己糖激酶高表达和活性增加,保证了肿瘤细胞糖酵解的快速进行。己糖激酶可通过与线粒体外膜结合促进糖酵解、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自噬影响肿瘤细胞的功能。己糖激酶有望成为肿瘤治疗中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8.
外周血CIK细胞是指细胞因子诱导的外周血中的肿瘤杀伤细胞,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白介素-2(IL-2)和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不同细胞因子诱导的CIK细胞不同;外周血DC-CIK细胞是指DC细胞和CIK细胞共培养的产物。外周血CIK/DC-CIK细胞是一种异质免疫细胞群,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机理主要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作用和分泌肿瘤杀伤细胞因子间接杀伤肿瘤细胞等,IL-12和IL-15可用于自体外周血CIK/DC-CIK细胞的体外制备和生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转移是肿瘤患者最主要的死因。肿瘤的早期诊断对于其治疗至关重要[1]。循环肿瘤细胞相关检测在肿瘤的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特征在原发肿瘤形成和生长的早期,部分细胞会从原发灶脱落并进入血液循环,这些高度异质性的细胞被称为循环肿瘤细胞(CTCs)。来自肿瘤原发灶的CTCs可能成为播散肿瘤细胞(DTCs),导致肿瘤细胞在骨髓、肝、肺、脑和骨等远处组织器官中定植和生长。因此,DTCs也被称为肿瘤的微转移或肿瘤的微小残留病(MRD)。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大肠癌等上皮性肿瘤中,如,患者体内出现CTCs和DTCs的情况尤为多见[2]。  相似文献   

20.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主要由体内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在生理剂量下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毒性作用。TNF-α通过多种机制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既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又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本文阐述TNF-α与恶性肿瘤相关的信号途径和TNF-α在恶性肿瘤中的双重作用及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现状,旨在为临床开发TNF-α相关抗癌药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