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栝楼桂枝汤对活化小胶质细胞抗炎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上游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方法:体外LPS刺激制备小胶质细胞的细胞炎症模型,用MTT实验筛选药物最佳干预浓度,经栝楼桂枝汤水提液处理后,应用ELISA法、RT-PCR法、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抗炎因子的表达及相关炎症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栝楼桂枝汤水提液可显著促进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中抗炎因子的表达,同时可上调相应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栝楼桂枝汤可通过TRIF信号通路发挥抗神经炎症的作用,为栝楼桂枝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可加剧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反应,引起中枢神经功能损害,小胶质细胞活化参与了脑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外伤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是防治多种CNS疾病的重要手段。细胞因子抑制信号蛋白1(SOCS1)是表达于小胶质细胞上的一种蛋白,大量研究表明,SOCS1蛋白表达变化可调控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降低CNS炎症因子浓度和炎症反应程度。白藜芦醇和姜黄素等生物活性药物还可通过增加小胶质细胞SOCS1表达,显著降低β淀粉样蛋白(Aβ)对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水平并降低促炎症因子释放量,因此,SOCS1可能作为新的干预靶点,用于防治阿尔兹海默症等慢性CNS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共轭亚油酸(CLA)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炎症表型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①体外构建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给予CLA处理24 h。②PPARγ抑制剂GW9662处理小胶质细 胞炎症模型,同时给予CLA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的方法探究小胶质细胞的炎症表型转 化。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小胶质细胞后,促炎分子IL-6、iNOS、IL-1β和TNF-α转录水平较对照 组显著上调(均 P<0.05);小胶质细胞内促炎标志物 CD16/32 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抗炎标志物 CD206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与单纯LPS刺激相比,给予CLA处理后,小胶质细胞促炎基因被下调 (均P<0.05),而抗炎基因上调(均P<0.05)。③给与PPARγ抑制剂处理后,与CLA处理组相比,小胶质细胞 的促炎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均 P<0.05),抗炎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均 P<0.05)。结论:CLA 可能通过激活 PPARγ通路调控小胶质细胞由促炎表型向抗炎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红藤水提物对脂多糖(LPS)刺激活化的人单核巨噬细胞U937中Nrf2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抗氧化应激相关蛋白HO-1表达的影响。方法:U937细胞经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处理贴壁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红藤水提物组,LPS组给予1μg/m L LPS刺激活化U937细胞,红藤水提物组给予1μg/m L LPS刺激后,再加入1 mg/m L红藤水提物,细胞继续培养24 h。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U937细胞的形态结构,Real-time PCR法检测U937细胞中Nrf2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该细胞中Nrf2、HO-1和Keap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rf2核转位。结果:与LPS组相比,红藤水提物组U937细胞中Nrf2 m RNA,Nrf2、H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Kea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或P0.05);免疫荧光技术显示,红藤水提物组中Nrf2的核转位增加。结论:红藤水提物能够有效调控Nrf2信号通路促进细胞氧化应激相关蛋白HO-1表达,抵抗细胞活化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4%七氟醚刺激神经元6小时,将七氟醚处理后的神经元上清加入小胶质细胞中孵育6小时。通过cck8检测七氟醚对神经元活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变,通过ELISA、RT-PCR、Western blot检测Mincle/syk信号通路蛋白改变。结果:4%七氟醚导致神经元活力下降、SAP130因子释放(P0.05,P0.05);与对照组相比,4%七氟醚处理后的神经元上清明显上调小胶质细胞IL-1β表达(P0.05),并且上调其Mincle受体mRNA、蛋白水平以及syk磷酸化水平(P0.01,P0.01,P0.05)。结论:七氟醚通过Mincle/Syk信号通路激活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6.
Notch信号通路是一种相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调控细胞命运的短程信号转导通路。Notch信号通路可以直接接收邻近细胞的信号,转导至细胞核,激活并调控相关转录因子,进而调控细胞的活化。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小胶质细胞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的固有免疫细胞,其活化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Notch信号通路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调控小胶质细胞释放炎症介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体内与体外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模型评估薯蓣皂苷对TBI后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炎性反应及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组和薯蓣皂苷组,每组15只。利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建立体内TBI模型、采用原代小胶质细胞划痕实验建立体外TBI模型。造模后24 h采用检测脑水肿和NSS评分评估对神经功能影响;采用尼氏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损伤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小胶质细胞活化及表型转化水平;q-PCR检测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基因转录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评估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1/2、JNK、p38及其磷酸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内外模型中结果显示,薯蓣皂苷显著改善TBI后神经功能损害,降低神经细胞损伤比例,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及表型转化(P<0.05);降低促炎介质IL-1β、IL-6及TNF-α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R-467b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ATDC5细胞增殖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ATDC5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NC mimics组、miR-467b mimics组。于转染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并进行后续实验:采用ELISA检测各组细胞TNF-α、IL-1β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467b的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和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和NC mimics组ATDC5细胞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miR-467b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TT实验结果表明:LPS组在24、48、72 h的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印迹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和NC mimics组ATDC5细胞STAT1、STAT3、JAK2、p-STAT1、p-STAT3、p-JAK2蛋白表达水平及STAT1、STAT3、JAK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 mimics组相比,miR-467b mimics组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miR-467b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467b后,细胞在24、48、72 h的吸光度值显著升高(P<0.05),而STAT1、STAT3、JAK2、p-STAT1、p-STAT3、p-JAK2蛋白表达水平及STAT1、STAT3、JAK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LPS刺激ATDC5细胞后可通过激活JAK/STAT3信号通路引起细胞炎性损伤,过表达miR-467b后可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降低ATDC5细胞的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对脂多糖(LPS)诱导激活的小鼠小胶质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用IL-4处理经LPS激活的小鼠小胶质细胞24h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IL-6和MMP9的浓度,同时通过RT—PCR技术检测小胶质细胞各种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LPS能够激活小胶质细胞,使TNF-α、IL—1β、IL-6和MMP9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IL-4能够降低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和MMP9及其mRNA表达的水平。结论小鼠实验结果提示:IL-4可能通过抑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炎症相关因子的产生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西妥昔(Cetuximab)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细菌脂多糖(LPS)诱导活化原代培养的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给予西妥昔干预,免疫荧光法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及磷酸化EGFR表达水平的变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片仔癀(PZH)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BV2小胶质细胞培养于含有10%胎牛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并置于5%CO2,37℃培养箱中常规培养。将BV2小胶质细胞以5×104个/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LPS(100 ng/mL)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同时分别用不同浓度PZH(0.05、0.10、0.15 mg/mL)干预12 h,加入MTT并于4 h后检测其490 nm处吸光度。将BV2小胶质细胞以5×104个/mL的浓密度接种于24孔板,LPS(100 ng/mL)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分别用不同浓度PZH(0.05、0.10和0.15 mg/mL)干预12 h,收集上清并使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IL-6的水平。将BV2小胶质细胞以1.6×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LPS(100 ng/mL)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同时分别用不同浓度PZH(0.05、0.10、0.15 mg/mL)干预12 h,使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逆转录制备cDNA,然后采用RT-qPCR法检测BV2小胶质细胞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转录水平。将BV2小胶质细胞以1.6×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LPS(100 ng/mL)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同时分别用不同浓度PZH(0.05、0.10、0.15 mg/mL)干预12 h,加入RIPA蛋白裂解液提取蛋白质,然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V2小胶质细胞中TLR4、ERK1/2、p-ERK1/2、p38、p-p38、JNK、p-JNK、COX-2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MTT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PZH和LPS各自单独干预或者两者共同干预对BV2小胶质细胞活力均无明显影响(P>0.05)。②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分泌水平明显上升(P<0.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PZH可显著降低IL-6分泌水平(P<0.05,P<0.05,P<0.01)。③RT-q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1β(P<0.001)、IL-6(P<0.001)和TNF-α(P<0.01)转录水平明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PZH可明显降低IL-1β(P<0.05,P<0.01,P<0.001)、IL-6(P>0.05,P<0.01,P<0.001)和TNF-α(P<0.01,P<0.01,P<0.001)转录水平。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PZH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TLR4/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TLR4(P>0.05,P<0.05,P<0.05)、p-ERK1/2(P>0.05,P<0.05,P<0.01)、p-p38(P<0.05,P<0.01,P<0.01)、COX-2(P<0.01,P<0.01,P<0.001)和iNOS(P<0.01,P<0.01,P<0.01)蛋白表达水平,但对p-JNK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片仔癀可明显改善LPS诱导的神经炎症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抑制TLR4/MAPK信号通路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慢性神经炎症反应会损伤局部脑组织,加重病情,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通过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信号通路,CSF1R抑制剂可阻断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抑制慢性神经炎症反应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但长时间抑制小胶质细胞在临床实践中无法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去掉CSF1R抑制剂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内新的小胶质细胞的彻底重激活。本课题组建立小鼠广泛性神经元丢失模型,在该模型中探讨急性小胶质细胞的消除及再激活的作用。神经元的丢失导致了较长时间的神经炎性反应,表现为小胶质细胞肿胀,并表达CD68和CD45;同时,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补体及其他炎症信号的表达增加。小胶质细胞的再激活可以缓解上述炎症反应,还可以促进小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即使该小鼠的海马神经元丢失80%,其在水迷宫测试中的得分与正常小鼠的得分相差无几。对突触的分析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的再激活可增加PSD95和突触泡蛋白点状突触体的表达,提示小胶质细胞有助于重塑和调节突触的形态和功能。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的短时间消除及再激活可能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方法用于减少神经炎性反应并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水溶性一氧化碳分子释放剂(CORM-3)对放射性脑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BV2系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加CORM干预组,通过ELISA法测定各组照射后24 h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判断各组小胶质细胞激活形态,TUNEL染色比较各组共培养后原代神经元凋亡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38 MAPK通路对CORM干预放射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BV2细胞放射后24 h TNF-α、IL-1β表达明显增高;CORM-3可减轻放射后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及炎症表达,降低了放射后TUNEL阳性细胞百分比;CORM-3抑制了放射后BV2细胞磷酸化P38及ICAM-1蛋白的表达增加,而P38抑制剂进一步下调放射后BV2细胞ICAM-1的表达。结论 CORM-3通过P38 MAPK-ICAM-1通路抑制内源性小胶质细胞活化和外源性白细胞趋化的双重调控方式改善放射后脑损伤炎症反应,进而减轻放射后炎症所致神经元损伤,这为改善鼻咽癌放疗后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有潜在前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倩  黄艺滢  谷利  杨荟敏  张红 《疾病监测》2015,30(5):361-367
目的 探讨激活mGluR5为什么能够抑制激活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 方法 在正常的和基因敲减mGluR5的小胶质细胞中,用脂多糖(LPS)建立炎症模型,通过Griess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探测CHPG对LPS诱导的炎症反应,mGluR5表达及其下游MAPKs信号分子活性的影响. 结果 LPS诱导炎症反应,引起mGluR5表达量下降,下游JNK活性下降,CHPG逆转上述过程(P=0.0003, P=0.005).在mGluR5敲减的细胞中,CHPG作用消失(P=0.4694, P=0.4407). 结论 激活mGluR5抑制炎症反应是通过上调该受体表达量及其下游的JNK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免疫细胞,当脑组织出现损伤时,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在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大鼠和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体内,均观察到在脊髓炎性病灶及小胶质细胞内,P2X4受体表达上调。本课题组进行在体和离体实验,用LPS活化小胶质细胞,观察P2X4受体在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膜片钳检测显示,在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内,P2X4受体活性增加。P2X4受体阻断剂可显著降低小胶质细胞的膜皱缩、TNFα的分泌、细胞形态的改变及LPS导致的小胶质细胞死亡。在体研究显示,LPS髓内注射后会诱发炎性反应,迅速导致小胶质细胞丢失;给予P2X4受体阻断剂可显著减少小胶质细胞的丢失,而P2X4受体激活剂则可显著增加小胶质细胞的丢失。海马齿状回的小胶质细胞特别容易被LPS诱导的炎症反应激活。注射LPS后2 h,位于海马齿状回的小胶质细胞即被激活,大约24 h后死亡,P2X4受体阻断剂可减少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死亡。上述数据提示,P2X4受体对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存活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通过多种机制,如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表达与释放、降低神经元兴奋性、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细胞内信号通路发挥镇痛作用。本文就米诺环素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内炎性损害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中激活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IκB激酶(IKK)β的启动作用及电针抑制炎性损害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IKKβ沉默组、IKKβ过表达组和IKKβ过表达+电针组,每组设再灌注后6 h、12 h、24 h、48 h和72 h共5个时间点。利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利用基因沉默及基因过表达技术对IKKβ基因进行干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KKβ沉默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 0.05),脑梗死体积减小(P 0.05),NF-κB p65激活受抑制,促炎因子含量降低(P 0.05)。与IKKβ沉默组比较,IKKβ过表达组上述结果均明显变差(P 0.05),且大脑缺血皮质区小胶质细胞明显活化。IKKβ过表达+电针组小胶质细胞活化及IKKβ激活明显受抑制。结论 IKKβ基因沉默能明显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大脑缺血皮质区的炎症反应,IKKβ过表达则缺血皮质区炎性损害程度较重。电针通过调节IKKβ活性从而抑制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损害。  相似文献   

18.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内源性免疫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反应中扮演关键的角色,其主要作用是早期控制感染及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细胞,以清除病原体。小胶质细胞引发的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包括前炎性因子的释放。虽然有效的免疫反应对于防御病原体的侵害是必须的,但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也会造成相应的组织损伤和神经退行性变化。Toll样受体是模式识别受体家族中一个主要成员,不仅介导固有免疫反应,也参与适应性免疫反应。通过Toll样受体,小胶质细胞能识别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病原体配体及宿主配体。虽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有益的保护反应,但其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前炎症因子释放也介导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理过程中的神经毒性作用。因此,Toll样受体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最终作用,取决于二者之间微妙的平衡。本文主要评述中枢神经系统内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调控的神经退行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期因子对实验性脑脊髓膜炎小鼠自身反应性Th17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系6-3细胞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及炎性介质i NOS m RNA表达,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Greiss方法检测6-3细胞培养上清中NO水平;使用C57BL/6小鼠建立实验性脑脊髓膜炎小鼠动物模型,免疫磁珠纯化CD4+T细胞,与6-3细胞共培养,ELISA方法检测培养体系中培养上清IL-17的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相比,中期因子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6-3细胞表达IL-1β、IL-6和TNF-α及分泌NO的水平(P<0.05),中期因子适体抑制上述细胞因子及NO的表达(P<0.05)。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中期因子适体抑制实验性脑脊髓膜炎小鼠MOG35-55特异性Th17细胞产生IL-17的水平(P<0.05)。结论中期因子通过活化小胶质细胞促进自身反应性Th17细胞活化。中期因子适体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实验性脑脊髓膜炎小鼠MOG35-55特异性Th17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icroRNA 20a通过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影响肺炎模型幼鼠炎症反应和T细胞亚群分型的机制。方法 3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肺炎组和健康组,每组各15只。肺炎模型组采用刺破鼻黏膜后,从鼻腔滴入50μl链球菌液法制备小鼠链球菌性肺炎模型;健康组刺破鼻黏膜后,从鼻腔滴入50μl生理盐水。将肺炎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脂多糖(LSP)组、LPS+miR-20a组、LSP+miR-20a+PDTC组,分别用模拟对照物、脂多糖、mir-20a模拟物转染细胞,过表达miR-20A的细胞在37℃时用NF-κB抑制剂PDTC(100μg/L)处理30 min。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20a的血清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临床血清和组织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核因子(NF)-κBα(iκbα)和磷酸化p-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NF-κB抑制剂PDTC对miR-20a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 肺炎组miR-20a的表达水平510. 75±50. 21,高于健康组202. 36±39. 58(P <0. 05)。肺炎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0. 05)。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炎症因子IL-6、TNF-α和CRP浓度增加(F <0. 05),IκBα和p-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0. 05)。与LPS组相比,LPS+miR-20a组细胞IL-6、TNF-α和CRP的表达水平,IκBα和p-NF-κB蛋白的表达水进一步升高(P <0. 05)。与LPS+miR-20a组比较,NF-κB抑制剂PDTC对炎症因子表达有抑制作用(P <0. 05)。结论 miR-20a在肺炎小鼠模型中表达上调,miR-20a的过表达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