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心理状态评分及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的32.73%(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有效控制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促进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减少不良妊娠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经冠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实验组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10 d LVEF、BNP水平,两组冠脉慢血流发生率、术后2 h ST段50%回落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10 d LVEF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BNP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冠脉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2 h ST段50%回落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可明显改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情况及心肌功能,缩小心肌坏死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遵医行为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双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正确用药、自我监测、合理饮食、运动情况、戒烟限酒、情绪控制、定期复查方面的遵医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心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的遵医行为,并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665-666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模式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管理,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餐后2h血糖、BMI指数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对照组护理餐后2h血糖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管理后BM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服药评估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护理有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但需加强患者对BMI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有不同并发症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为ACI临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测定并比较115例ACI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 单纯ACI患者及ACI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或)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5);ACI合并高血压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CI合并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合并糖尿病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且损害程度与多种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不同营养方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营养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患者营养的影响。方法:将19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66例)术后第2d开始肠内营养(EN)支持,术后第2~7d起,联合应用生长激素(GH);B组(61例)术后第2d开始胃肠外营养(TPN)支持;C组(69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测定术后不同时间的多项营养指标。结果: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术后第21d,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明显高于C组比较(P<0.05);外周总淋巴细胞计数:三组分别在第7d、14d、21d明显高于第0d(P<0.05);血糖:A组和C组,在术后第7、14和21d分别与正常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于第7、14和21d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谷丙转氨酶:术后第21d,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A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A组和C组第7、14和21d与第0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在第21d与第0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不引起代谢紊乱,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因AMI入院并接受PCI治疗的75岁以上老年患者,根据其发病至接受介入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急诊直接PCI组(<24 h)及择期PCI组(7~30 d).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PCI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直接PCI组及择期PCI组的病变成功率和病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7.9% vs 97.3%.98.5% vs98.3%,均P>0.05),择期PCI组植入的药物洗脱支架比例较高(83.6% vs 71.0%,P<0.05).两组术中无死亡病例,急诊直接PCI组中50例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术后住院期间17例死亡;择期PCI组无死亡病例.无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急诊直接PCI组和择期PCI组分别随访(12.3±9.9)个月和(12.5±10.3)个月,两组心袁发生率及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75岁以上AMI患者行择期PCI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倍他乐克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用药组与倍他乐克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死亡等临床事件发生率与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结果:倍他乐克治疗组死亡、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等发生率较常规用药组均显著下降(P<0.05);倍他乐克治疗组一般心律失常、心功能恶化、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等发生率以及血糖、血脂变化情况与常规用药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倍他乐克可以降低死亡率,而不提高一般心律失常、心功能恶化、低血压、房室传导等发生率或干扰血糖和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380-382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间我社区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用计算机实施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规范降血糖治疗,对照组在降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氨氯地平降血压治疗,观察组在降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降血压治疗,分析患者血压、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指数,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规范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实施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血压控制效果好,同时也能协同降低血糖,且用药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06-807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压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降低血压,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测在评价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损害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3-10/2004-06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合并周围神经病38例;42例有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35例血糖控制满意,29例血糖控制不良。所有患者进行神经皮肤反应检测,记录四肢各波潜伏期、峰-峰波幅和面积,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130例受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型糖尿病组上下肢交感神经皮肤反应起始潜伏期、N波潜伏期长于对照组,波幅及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P波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不显著(P>0.05)。②有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测异常率高于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者(73.8%,51.7%,P<0.05)。③合并周围神经病的2型糖尿病上下肢交感神经皮肤反应起始潜伏期、N波潜伏期长于无周围神经病组,波幅及面积小于无周围神经病组(P<0.05)。④血糖控制满意组患者上下肢交感神经皮肤反应起始潜伏期、N波潜伏期长于血糖控制不良组(P<0.05),但波幅比较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①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起始和N波潜伏期、波幅及面积均可作为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敏感参数,能及时发现临床或亚临床自主神经病变。②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受损与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将100例AMI患者分为两组,2型糖尿病合并AMI组50例,非糖尿病AMI组50例,对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梗死部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现心衰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室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产生心衰等并发症的几率以及病死率均较非糖尿病AMI患者明显增高,说明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对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护理路径表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患者1 5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护理路径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糖变化,用药依从性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和血糖均有明显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用药依从性好占93.47%,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0%。对照组用药依从性好占78.27%,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0%。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路径表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提高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四川省什邡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替米沙坦(80 mg,每天1次)、硝苯地平(10 mg,每天2次)治疗24周.检测并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 OMA-IR)、氧化应激指标[血浆硫氧还蛋白(TR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的水平变化.结果 用药24周后,治疗组空腹血糖、HO-MA-IR较用药前降低(P<0.05),空腹胰岛素水平较用药前升高(P<0.05);治疗组TRX、SOD、CA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D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间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空腹血糖、HOMA-IR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空腹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这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50例STEMI与52例NSTEMI患者行心脏超声、冠脉造影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梗死后的心功能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NSTEMI组心绞痛史多见(P<0.05);(2)STEMI组肌钙蛋白T、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高(P<0.05),但两组的心功能无明显差别(P>0.05);(3)NSTEMI组三支病变患者比例较高(P<0.05),冠脉造影正常患者比例较低(P<0.05)。结论:与STEMI患者相比,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三支病变多见,其发病前常存在缺血预适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评估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及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共180例的临床资料,将102例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未发生组,78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发生组,对比两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通过ROC分析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预测准确度。结果: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的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明显升高,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末端B型利钠肽原是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无相关性(P>0.05);N末端B型利钠肽原预测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ROC AUC为0.982。结论: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有较高准确性,可作为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就诊时合并高血压的早期疗效及病死率。方法: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首次发生脑出血患者284例,全部经头颅CT证实为大脑半球出血。根据就诊时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226例),非高血压组(58例)。结果:两组显效、无效、死亡情况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140-159/90-99 mmHg与血压160-179/100-119 mmHg患者临床效果、死亡情况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140-179/90-119 mmHg与血压≥180/120 mmHg患者显效、无效、死亡情况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就诊时合并高血压比血压正常者住院期间临床疗效好,病死率低。其中以就诊时血压在140-179/90-119mmHg范围内,临床效果最好,病死率最低;就诊时血压≥180/120 mmHg,临床疗效较差、病死率高。脑出血患者就诊时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20 mmHg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收缩压降至<180 mmHg、或舒张压<120 mmHg以下。  相似文献   

18.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收治的44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行下肢动脉栓塞检查,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HbAlc、TC、TG、LDL-e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糖尿并合并高血压时,要警惕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对患者进行及时、全面的检查,对早期发现、早期行治疗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术期监测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非心脏手术预测围术期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 223例择期行非心脏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发生不良事件组(A组)与未发生不良事件组(B组),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 d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 2组术前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与肌钙蛋白I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术后3 d内2组肌酸激酶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肌钙蛋白Ⅰ水平逐渐升高,A组超出正常值范围,B组仍在正常值范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检测心肌酶谱对预测不良事件价值有限;术后3 d内检测肌钙蛋白I对早期发现围术期不良事件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加之高血压、肥胖因素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群的差异,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11/2005-1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防治中心住院及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以是否合并有高血压为标准分为两组,即高血压组120例,肥胖者(体质量指数≥25kg/m2)68例,非肥胖者(体质量指数<25kg/m2)52例;非高血压组120例,肥胖者62例,非肥胖者58例;另纳入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以上3组患者的空腹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胰岛素、空腹和馒头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比较脂联素水平变化,并与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观察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参与观察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及健康者5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及餐后2h血糖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体质量指数、瘦素、肿瘤坏死因子、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1);肥胖者均低于非肥胖者(P<0.05~0.01)。③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中,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独立正相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收缩压;2型糖尿病非高血压组中,脂联素与空腹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独立正相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三酰甘油。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合并高血压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更低,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独立正相关,脂联素水平与高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