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病例资料。年龄2个月至3岁,其中短段型12例,普通型40例,长段型10例,全结肠型6例。手术方式包括直肠肌条切除术、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结果7例行直肠肌条切除术,35例行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2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6例行开腹手术。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4个月至4年,63例排便正常,5例仍存在便秘。结论进一步规范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微创治疗,制定儿童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治疗标准是提高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短结肠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1990年1月~1998年7月收治先天性短结肠综合征8例,其中男3例,女5例。5d以内者4例,3个月~10个月的4例。均有高位或中间位肛门闭锁,伴有膀胱瘘2例,阴道瘘3例,前庭瘘1例,另2例无瘘。术前有2例新生儿和1例10个月者X线立位片示巨大的液气平面,另5例是在会阴部或尾路肛门成形术中见直肠细小且无法游离至会阴部,改行剖腹手术后发现异形结肠而确诊。本组中1例4d的女性患儿因系早产儿,且有先心病,家长拒绝肠造瘘而放弃治疗。另7例均手术治疗,其中3例Ⅲ型和1例Ⅱ型者切除异形结肠,将近端…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生儿巨结肠I期根治技术的日趋成熟,直肠黏膜活检术也已成为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必不可少的步骤。传统的直肠黏膜活检术需麻醉后进行,而单吸引直肠黏膜活检术对超短段型巨结肠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我院自2001年起和德国明斯特大学外科Willital教授合作应用直肠黏膜双吸引活检钳对51例新生儿病例进行直肠黏膜活检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改良Soave手术治疗新生儿巨结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良Soave手术治疗新生儿巨结肠罗亨卿史海安黄晓玲郑科炎尹玉春李颀近10年来,笔者应用自行改良的Soave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最大3个月,最小18天,<1个月者9例,体重2.5~5kg。均经术前钡剂灌肠诊断...  相似文献   

5.
经肛门SoaveⅠ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71,自引:3,他引:68  
目的 总结经肛门Soave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过程、疗效及短期随随访。方法 自1999年经该术式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14例。均经钡剂灌肠和直肠粘膜吸引活检诊断为常见型巨结肠。结果 14例切除结肠17~24cm,均于术后2~4d开始进食,术后1个月随访;每日排便8~10次,其中9例行钡剂灌肠未见结肠扩张,24h钡剂潴留;6个月随访(12例)每日排便1~3次,无污染。结论 经肛门SoaveI期拖出根治术治疗小婴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采用微创方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方法 自2001年10月起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Soave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35例。结果 35例Ⅰ期手术均成功,术后2d拔除胃管开始进食,14d开始扩肛。随访6个月,无1例出现污粪、失禁、便秘等早期并发症。结论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右半结肠补片回肠拖出术治疗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半结肠补片回肠拖出术治疗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症4例,由于保留了一段右半结肠,有利于水、电解质吸收,提高了疗效。本组4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4~30个月(平均22个月),排便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8.
环钳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钳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65例杨连全,耿永彪,王萍1989~1993年5月,我科采用环钳法对65例30天以内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HD)行根治术,术后对54例进行1~5年随访,疗效满意。临床资料:男58例,女7例;最小手术年龄11大,最大30天...  相似文献   

9.
儿童术后恶性高热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小儿外科1983~1998年治疗术后恶性高热(MH)3例,死亡2例,治愈1例。现总结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体会,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1 病历介绍例1.男,2岁4个月,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前体温正常,无心、肺、肝、肾疾患史。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结肠切除、直肠后结肠拖出巨结肠根治术(Duhamel术式),手术顺利,历时2小时。术后3小时20分患儿烦躁哭闹,呼吸浅快,体温38-5℃,并出现四肢抽搐频繁发作,1小时后体温达40-2℃,心率200/min,呼吸浅促,面色潮红。查血象正常,血钙正…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巨输尿管误诊为巨结肠1例青岛市市立医院儿科(266011)王秀英毛萧君佘彬于凌翔崇梅患儿男,4个月。因腹胀、便秘3个月于1996年3月7日入院。患儿系足月顺产第2胎,混合喂养。生后48小时后经灌肠才排胎便。此后每天8~9次,量少,黄色稀便。1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疑诊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与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我们收治的116例新生儿期疑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后于新生儿期行巨结肠根治术;94例先予清洁回流灌肠,症状缓解者,教会家长清洁回流灌肠或扩肛等保守治疗措施后出院,3个月后复查,其中28例排便正常,获痊愈,60例症状未缓解者经确诊后行巨结肠根治术,6例失随访;12例新生儿期清洁回流灌肠效果不佳,一期行肠造瘘术,二期行巨结肠根治术。结果116例疑诊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随访110例,随访率为94.8%,获随访病例中,82例经手术治疗痊愈,2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2例大便次数多,伴肛周糜烂,2例排便困难,1例肛门狭窄,1例偶有污粪。结论对新生儿期疑诊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可先行清洁回流灌肠、扩肛等保守治疗,3个月后明确诊断者再择期手术治疗。对长段型或全结肠型巨结肠经回流灌肠等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先行一期肠造瘘术,二期行巨结肠根治术。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术后结肠形态及排便功能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前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一个跨越性的进步是非开腹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结肠拖出或直接经肛门结肠拖出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对术后结肠形态变化、肛门括约肌的恢复与排便功能的关系需进一步观察。我院自1999年10月~2002年3月经肛门拖出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9例,术后1周、3个月、1年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3年收治的11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其中男81例,女34例,年龄1个月至14岁,短段型24例,常见型72例,长段型11例,全结肠型8例。结果115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95.70±14.17)min,术中出血量3-8 mL,平均(4.8±1.65)mL,术后近期大便5-12次,3-6个月后大便接近正常,每日2-5次,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10例,污粪15例,便秘复发2例,吻合口瘘结肠回缩1例,肛周皮炎15例,肛门狭窄3例。结论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术前诊断、术中术后规范处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采用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临床资料,术式为单孔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男21例,女17例;平均手术年龄(7±3)个月;短段型8例(21%),常见型18例(47%),长段型11例(29%),全结肠型1例(3%)。采用门诊、电话和互联网随诊了解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38例均顺利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6±21)min,平均切除肠管长度为(24±17)cm,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5±4)h,住院时间为(6±2)d,术后疼痛评分为(3±1)分;21例男性患者术后均可观察到阴茎不自主勃起。术后随访6~18个月,主要术后并发症为污粪(3例,7.89%)和小肠结肠炎(2例,5.26%),术后脐部无可视性手术瘢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适用于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近期效果良好,术后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15.
全结肠型(包括累及小肠)巨结肠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巨结肠的6~8%左右,既往在诊断和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切除术后,患儿出现营养和离子紊乱问题,使患儿很难存活下来。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小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再加上胃肠道外营养和外科新技术的开展,使先天巨结肠,特别是全结肠型巨结肠的死亡率大大地下降。本文介绍自1994年7月~1995年3月我院采用一期行左半结肠一回肠侧吻合造倭术,二期行Duhamel根治术治疗三例新生儿全结肠型巨结肠获得成功的体会,对新生儿全结肠型巨结肠的诊断及治疗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今我们共收治全结肠型巨结肠2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1~14个月;随访23例,失访 3例。23例先行回肠造瘘,二期根治,3例行全结肠巨结肠一期根治术,术式采用回结肠多处活检,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全部患儿术中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后分别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患儿均手术顺利,术后感染 3例,末段回肠血栓形成、局部坏死,行二次手术1例。无直肠肌鞘感染,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最终全部患儿治愈出院。术后随访无一例便秘复发,偶发轻微小肠结肠炎9例(64.2%),持续小肠结肠炎1例(7.1%),4例(33.3%)存在轻度污粪,无便失禁;轻度吻合口狭窄1例(7.1%)。全部患儿术后体重增加,2例生长发育落后,其余营养状况良好。结论全结肠型巨结肠采用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同时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避免了术后便秘复发,对术后小肠结肠炎的控制效果较好,术后大便次数和控制可逐渐恢复,患儿生活质量可,是可以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疑似全结肠巨结肠病例行急诊回肠造瘘术后二期手术的诊疗流程及手术方案。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2例回肠造瘘术后的疑似全结肠巨结肠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手术年龄3~13个月,平均年龄5.8个月。经下消化道造影后24 h复查腹平片及直肠测压检查。均行术中回结肠多处活检,冰冻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手术方案。结果11例诊断为全结肠巨结肠,行经腹部切口辅助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全结肠切除回肠肛门吻合术)。2例确诊为长段型巨结肠,1例确诊为常见型巨结肠,行巨结肠根治术。8例排除巨结肠及巨结肠同源病,行关瘘术。术后患儿恢复可。结论对于因疑全结肠巨结肠而行回肠造瘘的患儿,二期手术前可行下消化道造影,造影后24 h复查腹平片以评估远端肠管排钡功能。术中行回结肠多处浆肌层活检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病变范围,从而指导二期手术方案的选择,是一种可靠、可行、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肛门I期Soave巨结肠根治术(onestage transand endorectal pull throughTAS),是一种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的新术式[1 3]。我院外科2001年3月以来应用该术式治疗婴幼儿HD54例,随机选择与本组年龄相似的近期Duhamel根治术治疗的54例HD患儿进行对比,近期疗效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 病例资料 选择 2001 年 3 月以来收入我科的 54 例所有短段型、常见型HD患儿,采用 TAS 根治术治疗,其中男48例,女 6 例,最小年龄28d,最大年龄2岁11个月,平均手术年龄6.4个月其中1~3个月17例,4~12个月3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微创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2月47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短段型15例,常见型28例,长段型4例,23例行经肛门脱出Soave手术,2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手术。结果术后2例仍存在便秘,1例为经肛门脱出术后,1例为腹腔镜Soave术后,1例肠梗阻,1例直肠鞘内感染,2例肛门瘢痕性狭窄,40例患儿手术效果良好。结论正确应用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符合外科手术微创化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胃肠吻合器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改进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治疗方法,解决术后吻合口狭窄、盲囊及闸门形成等并发症,并解除术后扩肛之痛苦。应用Duhamel的改良术式Ikeda法,并引用美国外科医疗器械公司的GIA-80胃肠吻合器替代矩行钳用于盆腔直肠和结肠侧侧吻合,治疗14例5个月至12岁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常见型13例,短段型1例,均获得满意临床效果。该方法完成了盆腔内直肠结肠的Ⅰ期吻合,减少患儿带钳之苦,术后不需扩肛,吻合口通畅,均无盲袋及闸门形成,排便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