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湖州地区出生缺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核型特点,为产前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浙江省湖州地区各监测医院报告的所有出生缺陷新生儿,对染色体核型异常患儿的染色体核型及临床表现进行总结.结果 研究期间湖州地区共分娩活产新生儿142473名,出生缺陷新生儿249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74.9/万,发生率居前五位的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54.1/万)、指趾畸形(34.8/万)、外耳畸形(15.8/万)、唇裂(6.5/万)、尿道下裂(3.9/万).来本院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出生缺陷新生儿211例,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87例,异常检出率41.2%;其中常染色体异常核型83例,占95.4%,性染色体异常核型4例,占4.6%;前三位染色体异常核型分别是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引起新生儿出生缺陷、甚至死亡的重要病因,尽早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有效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2.
.,51‘62,‘例智力低下及发育异常儿染色体分析/高永一//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一1995,10(1).一27~28 对遗传咨询中智力低下及发育异常的14岁以下儿童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染色体异常核型9种计35‘例,占受检人数的36.5%,其中3例为世界首报核型。‘染色体数目异常27休占异常核型的77·1%,全部是21一三体型先,天愚型;染色体结构异常8例,占22.9%。21-三体型占先天愚型总数的84.4%,嵌合型占15.6%。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智力落后、发育迟缓及畸形。表1(艾行素) ,51663 661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帕提哈…//新疆医学一1995,25(1)一51 661例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外生殖器畸形患儿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发病原因,以期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近几年因外生殖器畸形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106例患儿的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其他辅助检查.部分患儿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相关基因突变筛查.结果 (1)106例外生殖器畸形患儿表型多样,从单纯阴蒂肥大/单纯尿道口开口异常,到外生殖器呈间性畸形、性别难辨.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 42例(39.6%);46,XY 62例(58.5%);2例(1.9%)染色体核型异常.(2)42例46,XX核型患儿诊断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 40例(95.2%),肾上腺肿瘤1例(2.4%),另有1例(2.4%)患儿性别决定基因(SRY)阳性.(3)46,XY核型中的53例(85.5%)行5α-还原酶2型基因(SRD5A2)、雄激素受体基因(AR)和类固醇生成因子-1基因(SF-1)突变筛查,发现8例患儿存在SRD5A2突变,存在AR和SF-1突变者各1例.(4)2例染色体异常患儿,1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46,XY嵌合型;1例为46,XX/46,XY/46,X.+may.ish(DYZ3+)(DXZ1-)嵌合型.结论 (1)CAH是46,XX核型中呈现外生殖器畸形最常见的病因,少见因素如肾上腺肿瘤、SRY易位等.(2)46,XY核型的外生殖器畸形发病机制复杂,基因突变筛查是明确其病因的最有效方法.(3)染色体异常亦可以引起外生殖器畸形表型.  相似文献   

4.
930290 1 599例遗传咨询门诊病例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李秀玲…刀实用儿科杂志一1 992,7(4)一194一195 对常染色体结核异常的病例作高分辨显带技术(HRC)分析,结果常染色体数目异常145例,常染色体结构异常29例,性染色体数口异常48例,性染色体结构异常12例,Fra界科例。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14.88%,20例核型为世界首报核型。用免疫方法对44例21三休综合征,19例非21一三体综合征的弱智儿,36名正常儿童进行红细胞的SOD一l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21一三体综合征患儿的SOD一l蛋白含量较正常儿增加50%。4例inv(9)中倒位染色体来源于亲代,但表型效应不…  相似文献   

5.
4 046例染色体检查结果与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所进行染色体检查 的患儿中染色体异常的核型种类,并统计先心病患儿染色体的核型特点。结果共检测4 046例患儿的染色体,染色体异常660例(16.3%),其中 常染色体异常以唐氏综合征最常见(458例,69.4%);性染色体异常以特纳综合征最常见(105例,15.9%)。接受染色体检查的患儿中先心病 391例,其中染色体异常者185/391例(47.3%),157/185例核型表现为唐氏综合征, 4/185例核型表现为特纳综合征。先心病中圆锥动脉干畸 形105例,其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较低,仅为16/105例(15.2%)(P<0.05)。染色体核型正常的先心病患儿中,圆锥动脉干畸形和非圆锥动 脉干畸形分别有95和111例。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先心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联系。染色体核型异常易合并先心病;某些先心病患儿的染色体 核型异常发生率明显升高。但圆锥动脉干畸形与常见染色体异常间无密切联系。因此,对于染色体异常患儿应常规进行心脏检查,以及早发现 先心病。另外,尽管某些先心病患儿的普通染色体核型检查未发现异常,但有必要寻找更合适的检测技术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247例妊娠中、晚期羊水细胞产前诊断及异常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妊娠中、晚期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了解该时期异常核型出现的频率、类型及与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从247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妊娠13-34周行羊膜腔穿刺取羊水细胞培养,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羊膜腔穿刺247例,羊水细胞培养成功221例,成功率90%.检出染色体异常13例(5.9%),其中,妊娠中期检出异常4.7%,(9/193);妊娠晚期14.3%(4/28),X2=4.1,P<0.05.染色体平稳重排(平衡易位,倒位)为主要的异常,占异常核型的46.2%(6/13).三体占异常核型30.8%(4/13).46,XY,女性1例,46,XY/46,XY,t(9;15)1例,46,XX/46,XX,inv(2)1例.高龄孕妇异常检出率为6.3%(2/32),非高龄组为5.8%(11/189),P>0.05.妊娠晚期羊水过多组异常检出率为10%(2/20),IUGR异常检出率为20%(1/5).可以结论,在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5.9%,平衡易位、倒位及部份三体为主要的染色体异常,是染色体平衡重排携带者、高龄孕妇、IUGR及羊水过多最常见的异常核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新生儿畸形的主要染色体核型及其临床表型.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2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96例先天畸形新生儿按常规方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并进行核型分析;对各型核型异常患儿的临床表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新生儿396例中检出外周血染色体异常核型159例,异常率为40.2%,其中国内外首次报道3例.2.异常核型中以21-三体(唐氏综合征)最为常见,共130例,占81.8%,其中119例为标准型,10例合并涉及D组或G组的罗伯逊易位,1例伴有性染色体异常.3.其他常见异常核型依次为del(5) (p12-14)4例、18-三体4例、45,XO 4例、inv(9) (p11q12-21)4例、X-三体1例、Rob(13;14)1例、8-三体1例、del(18) (q22)1例等.4.染色体病的临床表型有特殊面容147例(92.5%)、先天性心脏病97例(61.0%)、低出生体质量72例(45.3%)、先天性肛门闭锁13例(8.1%)、多发性畸形11例(6.8%)、肠畸形10例(6.2%)、外生殖器异常9例(5.7%)、猫叫样哭声4例(2.5%)、四肢水肿4例(2.5%)、指趾异常6例(3.6%)、先天性脑发育不良6例(3.6%)、颈蹼5例(3.1%)和唇腭裂3例(1.8%)等.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的重要因素;特殊面容、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质量、多发性畸形是新生儿染色体病的主要临床体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儿童遗传咨询患儿中异常核型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及G 显带的方法,对2009 年1 月至2012 年7 月进行儿童遗传咨询的601 例患儿行细胞遗传学及临床分析。结果 在601 例受检者中检出329 例异常核型,包括8 种人类染色体新核型,检出率为54.7%。329 例异常染色体核型中,数目异常317 例(96.4%),结构异常12 例(3.6%)。异常染色体核型在临床上多以唐氏综合征(245/329,74.5%)、发育迟缓(36/329,10.9%)、智力低下(10/329,3.0%)等表现为主。结论 发现了8 例罕见的染色体异常核型,为分析儿童遗传学研究及病因学分析提供了新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遗传学新技术在儿童发育迟缓(DD)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缺失检测、致病基因突变分析、串联质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儿童保健门诊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就诊的180例DD患儿进行外周血或尿液分析。结果异常检出率为27.2%(49/180),其中49.0%(24/49)是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确诊:15例为21-三体综合征,9例为其他染色体异常;51.0%(25/49)是应用新近开展的遗传学新技术确诊:14例为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6例为遗传代谢病,5例为致病基因突变所致。14例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中3例为PraderWilli综合征,天使综合征、22q13缺失综合征、Williams综合征及Smith-Magenis综合征各2例,猫叫综合征、22q11微缺失综合征及1p36缺失综合征各1例;6例遗传代谢病中3例为甲基丙二酸血症;枫糖尿症、酪氨酸血症和戊二酸尿症各1例;5例基因突变中3例为脆性X综合征,2例为德朗热综合征。结论遗传学新技术提高了对DD患儿的病因学诊断;常规染色体检查正常的儿童不能排除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和遗传代谢病。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基因突变检测、串联质谱及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互补作用,彼此不能完全替代,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特殊面容和临床特征,选择相应的遗传学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在先天性多发畸形新生儿遗传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多发畸形新生儿进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CMA分析。结果 100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心血管系统畸形合并其他系统畸形最为多见,占69%。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21例患儿存在染色体异常,占21%。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9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例,常染色体结构异常10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79例患儿经CMA分析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后,发现7例存在CNVs,4例为致病性CNVs,2例为未见明确致病性报道CNVs,1例为临床意义不明CNVs。结论 CMA具有分辨率高、覆盖度广的优势,可以从亚微观结构发现染色体缺失和重复,从而对先天性多发性畸形新生儿进行遗传病因学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遗传咨询儿童染色体核型情况,研究染色体异常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 750名遗传咨询儿童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染色体的亚端粒,确定小标记染色体(SMCs)的来源。结果共检出异常核型242例,异常率13.8%。常染色体数目异常181例,占异常核型的74.8%;常染色体结构异常28例,占11.6%;性染色体异常22例,占9.1%;染色体多态性11例,占4.5%。发现1例45,XX,psu dic(11;9)(p15;p24)核型,该核型为世界首次报道。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和性分化异常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规染色体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染色体变化的意义.方法 ALL患儿67例均于治疗前抽取骨髓标本1~2 mL,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经短期培养法,收获有丝分裂期细胞,常规制片,应用G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显带,分析20~30个中期细胞,根据人类染色体国际命名法描述核型.结果 1.初诊.ALL患儿67例中,克隆性核型异常37例,其中结构异常核型18例,数目异常核型16例,同时有数目和结构异常核型3例.2.t(9;22)易位的发生率为4%,且有1例t(9;22)易位中伴附加异常患儿死亡,说明t(9;22)易位核型也是小儿ALL预后不良的标志.3.t(12;21)易位是儿童ALL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其预后良好,本组3例全部缓解.4.超二倍体和多倍体核型是预后良好的标志,而具有其他数目和结构异常核型的白血病,则预后不良.5.染色体核型正常组3例未能缓解,可能与染色体核型中微小片段改变而肉眼无法分析、临床治疗方案和病例的选择有关.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小儿ALL的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高二倍体核型和t(12;21)易位的ALL预后良好;而其他数目异常,t(9;22)易位和结构异常核型的ALL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尿道下裂患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SRY基因检测,初步明确染色体核型、SRY基因缺失情况和尿道下裂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染色体核型Leica Cyto Vision~自动细胞遗传学分析系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对SRY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137例尿道下裂患儿中,检测出染色体异常10例(7.29%),其中Ⅰ型2例(2/46,4.3%),Ⅱ型3例(3/41,7.3%),Ⅲ型2例(2/26,7.6%),Ⅳ型3例(3/24,12.5%),1例患儿SRY检测阴性,染色体检测45,XY,-21[10]/46,XY,r(21)[5]/46,XY,r(21;21)[13],行双侧睾丸活检,双侧活检均有睾丸组织和卵巢组织,为DSD(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其余病例未发现有SRY异常。结论染色体和核型改变是尿道下裂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确定可引起尿道下裂的染色体畸变有十余种,对于外生殖器分化模糊,如伴尿道下裂、阴蒂肥大呈阴茎样,根据生殖器外观常难以正确决定性别的患者,通过性染色体检查有助于做出明确诊断,并根据染色体检查结果和临床其它检查,明确是否DSD。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4年收治的初诊且伴染色体异常ALL患儿共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 65例异常核型中单纯数目异常者21例(32%),单纯结构异常者14例(22%),数目及结构同时异常者30例(46%);(2)染色体结构异常者中,t(12;21)2例,t(9;22)6例,t(1;19)3例,t(4;11)2例。染色体数量异常者中,超二倍体核型最多,有29例(57%);(3)至随访截止时间,本组病例中生存49例,死亡11例,失访5例,复发9例。超二倍体和t(12;21)预后好,亚二倍体、t(1;19)和t(4;11)预后差;(4)本组患儿融合基因阳性22例,包括BCR/ABL6例,MLL2例,TEL/AML1 8例,E2A/PBX1 6例。与染色体结果比对,8例TEL/AML1仅测得2例t(12;21),6例E2A/PBX1中测得2例t(1;19),另外一例t(1;19)对应的融合基因阴性。结论 (1)本组ALL患儿染色体改变以数目及结构同时异常为主,数目异常中以超二倍体核型最为常见。(2)染色体核型与ALL预后有密切联系。(3)t(12;21)及t(1;19)染色体检测阳性率低于融合基因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Bai JL  Song F  Zou LP  Yang XY  Qu YJ  Wang LW  Yang YL  Jin YW  Wang H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2):939-943
目的 对临床诊断的Angelman综合征(AS)患儿进行遗传学诊断和临床特点分析.方法 利用MS-PCR、STR家系连锁分析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17例临床诊断AS的患儿(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8个月~5岁)进行遗传学诊断.依据国际诊断标准,分析15q11-13缺失型AS患儿的相关表型特点.结果 (1)17例确诊为15q11-13缺失型AS.(2)患儿出生情况无明显异常.所有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和语言发育迟缓,以语言发育落后更为显著,并伴有特征性的快乐行为.(3)AS的经常性表现:癫癎(15例),异常脑电图(14例),发生率约80%~90%,只有35%的患儿(6例)存在小头畸形.(4)与AS较为关联的表现:平枕/枕骨凹陷(12例),下颌突出(10例),宽嘴和齿缝稀疏(13例),频繁流口水(8例),过多的嘴部动作(9例),肤色及发色浅淡(13例),运动时屈曲手臂(9例),睡眠障碍(9例)等,发生率47%~77%.>2岁年龄组患儿的AS相关性表现的发生率均高于≤2岁年龄组患儿.结论 联合应用MS-PCR、STR连锁分析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17例患儿为15q11-13缺失型AS.我国15q11-13缺失型AS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国际诊断标准基本一致,惟小头畸形比率低于白种人,可能存在人种表型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AS相关性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和融合基因在儿童AL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新发ALL患儿66例,除外未完成VDLP诱导即放弃治疗或转外院就诊者16例,50例纳入研究范围,其中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 4(0. 5~3)岁。采用FCM检测ALL细胞免疫表型,染色体R带核型分析,RT-PCR法检测43种ALL融合基因和33种Ph-like ALL相关融合基因,FISH检测MLL、BCR-ABL,TCF3-PBX1(E2A-PBX1),ETV6-RUNX1(TEL-AML1),MLPA法检测IKZF1缺失突变。结果 B-ALL 48例,T-ALL 2例。染色体核型正常38例,无核分裂相2例,异常10例。融合基因阳性15例:ETV6-RUNX15例,TCF3-PBX13例,BCR-ABL3例,MLL-AF4 2例,其它MLLr 2例。IKZF1缺失突变1例。死亡9例,其中无染色体核型及融合基因异常6例(B-ALL 4例,T-ALL 2例),染色体核型及融合基因异常2例[t (9; 22)(q34;q11)/BCR-ABL和t(4;11)(q21;q23)/MLL-AF4],染色体核型异常1例[46,XY,t(3;3)(q11;q28),del(4)(q21)]。结论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及融合基因检测对儿童ALL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1983年~1987年1月,本院产科对部分表型异常,或有可疑遗传病史的新生儿41例进行了染色体检查,鉴定为染色体病者12例。其中Down氏征8例(21—三体型6例,46/47嵌合型,D/G易位各1例),少见染色体病4例,分别为22—三体综合征,qp~+三体综合征,XXXXY综合征,三代平衡易位携带者[祖父、父亲染包体核型为46,XY,t(8∶18),患儿核型为46,XX,t(8∶18),现将4例罕见柒色体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儿鼻骨缺失和发育不良的产前诊断、遗传咨询、临床处理路径。方法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产检的孕妇中,发现鼻骨发育异常26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分为孤立性和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两组。所有病例均行产前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产前遗传学诊断结果和妊娠结局。结果孤立性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共18例,其中14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结果未见异常,另4例CMA结果为临床意义不明的拷贝数变异(variant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VUS),偏良性,均继续妊娠,随访新生儿均正常。非孤立性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共8例,1例为21三体,2例为18三体,2例CMA结果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3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均未见异常,其中1例进一步行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分析,提示胎儿为RPGRIP1L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诊断为Meckel综合征。8例非孤立性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的病例中,7例孕妇选择终止妊娠,另1例双胎之一超声异常,畸形新生儿出生后即夭折。结论对于产前超声发现鼻骨发育异常的病例,无论其是否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均建议行包括CMA在内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必要时进一步行WES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危孕妇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EIF)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提取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行产前检查高危孕妇的临床和胎儿EIF结果资料。以胎儿EIF筛查阳性者为EIF病例组,胎儿EIF筛查阴性者为EIF对照组。统计EIF的分布、径线和数量,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超声所见其他系统畸形,其他染色体异常软指标的检出情况以及EIF的随访结果。分析高危孕妇胎儿EIF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相关性。结果 4 008例高危孕妇进入分析。EIF病例组227例(5.7%),EIF对照组3 781例(94.3%)。①EIF病例组中213例(93.8%)胎儿EIF为单个性;215例(94.7%)分布于左心室,8例(3.5%)分布于右心室,4例(1.8%)分布于左右心室。EIF径线为1.6~6.5 mm,216例(95.2%)EIF径线在2~3 mm。②EIF病例组染色体核型异常8例(3.5%),其中唐氏综合征5例、特纳综合征1例及平衡易位2例。EIF对照组染色体核型异常88例(2.3%),其中唐氏综合征41例、18-三体综合征12例、13-三体综合征2例、特纳综合征12例、家族性平衡易位16例及倒位5例。EIF与染色体核型异常总体上无显著相关性,OR=1.53(95%CI: 0.73~3.20);EIF与唐氏综合征无显著相关性,OR=2.05(95%CI:0.80~5.25)。③EIF病例组检出其他染色体异常软指标18例,其中1例染色体核型检查诊断为唐氏综合征;EIF联合其他超声软指标与唐氏综合征无显著相关性,OR=5.37(95%CI:0.70~41.27)。EIF对照组检出染色体异常软指标64例。④EIF病例组33例高危孕妇中止妊娠。余194例按期来院随访, 其中181例(93.3%)在孕期内随着孕周的增加EIF变淡、变小或消失;7例(3.6%)于分娩后3~9个月消失,6例(3.1%)于1年后复查EIF仍存在。结论 高危孕妇胎儿EIF与染色体核型异常无显著相关性,EIF联合其他超声软指标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相关性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Turner综合征130例临床与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静敏  王世雄  胡琴  李一峰 《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0):635-637,640
为分析和探讨Turner综合征的临床以及细胞遗传学特征,通过遗传咨询和染色体核型综合分析进行疾病诊断 ,确诊了Turner综合征130例 ,年龄17d~38岁 ,其中<1岁3例 ,占2.3%,1~12岁55例 ,占42.3%。身材矮小103/109例 ,占94.5% ,成人身高平均为139cm。智能低下15/66例 ,占22.7 %。发现和证实18种染色体核型以及部分少见特殊病例。提示Turner综合征以身材矮小为主要临床表现 ,婴幼儿以手足背水肿、蹼颈为特征 ,儿童期以矮小为就诊原因 ,成人以闭经、第二性征不发育为主诉 ,细胞遗传学分析为确诊的主要手段。各种类型的染色体核型 ,具有特征性的X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异常 ,与临床有一定的相关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