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104例ICU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降低感染率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将2002年6月至2008年1月人住ICU的昏迷患者共104例,按有无人工气道分为两组,并排除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两组均实行定时翻身、肺部叩击等呼吸道护理。结果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85.07%,无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35.14%,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维持人工气道的内环境平衡,使之符合生理的要求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南阳市中心医院1996 年5 月~1997 年4 月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进行监测。结果:共出院病人1027 例,发生医院感染病例73 例,医院感染率为7.51 %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高,构成比为56.16 % 。结论:主要危险因素为老龄化、昏迷、瘫痪、气管插管、吸氧等各种侵袭性操作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因此,加强口腔护理是降低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南阳市中心医院1996年5月~1997年4月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进行监测。结果 共出院病人1027例,发生医院感染病例73例,医院感染率为7.5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高,构成比为56.16%。结论 主要危险因素为老龄化、昏迷、瘫痪、气管插管、吸氧等各种侵袭性操作和预防性作抗生素。因此,加强口腔护理是降低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析机械通气致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及降低感染率的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机械通气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采取加强消毒隔离、人工气道的管理 ,并运用心理护理的措施 ,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结果 :采用改进措施后 ,30 8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 12例 ,感染率是 3.9% ,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如正确使用及护理得当 ,能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降低病死率 ,减轻患者痛苦 ,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综合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综合ICU患者1131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1131例综合ICU病例中发生医院感染病例101例,医院感染率为8.93%,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死亡18例,病死率17.8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为54例,占53.47%,其次为泌尿系感染28例,占27.72%;老龄、长住院日、人工气道、呼吸机应用、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昏迷等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危险因素,是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紫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47-348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人工气道的分期护理对降低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我科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16例喉癌患者行喉切除术后患者人工气道的分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喉癌患者(其中有10例喉部分切除喉重建术加气管切开术;6例全喉切除术加气管造瘘术者)住院期间呼吸道通畅且无感染,伤口均I期愈合。结论喉癌术后患者采取人工气道的分期护理,对防止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方方法:法:法:本次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观察92例患者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并对感染后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2.61%,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比例最高;导致感染发生的单因素包括年龄、有无吸烟史、麻醉时间、喉镜消毒方式以及插管途径等(P0.05)。结论:临床上应在明确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后,做好预防措施,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策略。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60例老年患者预防下呼吸道感染进行护理干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结果对照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9例,感染发生率30.0%;干预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例,感染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感染发生率高于干预组。结论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是预防和减少老年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303-304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气管切开防止气道感染的护理,对防止呼吸道感染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20例喉癌切除患者气管切开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分析,期中20例喉癌患者,17例半喉切除术,喉成形术;3例全喉切除术,气管造瘘术。结果住院期间均无呼吸道感染,伤口均I期愈合。结论喉癌术后患者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护理,对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并探讨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方法102例住院期间出现感染神经内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102例住院期间未出现感染患者作为参考组,分析观察组患者感染特点,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及黏膜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部位,其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53.9%,明显大于其他部位感染率(P<0.05);观察组高龄、意识昏迷、住院时间>10 d、抗生素使用时间>7 d、次数>2次、侵入性操作及合并慢性基础病等患者明显多于参考组(P<0.05)。结论患者感染主要集中在呼吸道、泌尿道、皮肤黏膜等部位,发生率较高,高龄、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不当、合并基础性疾病等均是导致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给予加强护理干预,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减少侵入性操作对于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死亡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和危险因素,为神经内科的危重患者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整理神经内科2003年8月~2006年8月147例死亡患者。结果:147例死亡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1例,医院感染率为34.69%。发生医院感染的死亡患者中,不同基础疾病组、不同年龄、不同住院时间和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患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发生在下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52.94%和23.53%。结论:神经内科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基础疾病、年龄、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有关。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多见,神经内科在对危重患者护理的关键在于科学护理和做好消毒隔离。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68例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8例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69.1%,病情危重、置管时间过长、侵入性操作与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预防感染意识淡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增加感染的可能。结论加强预防感染意识、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管理呼吸机、增强患者免疫力、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脑血管患者术后感染因子,并对预防感染的对策进行分析,为脑血管介入术后感染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方法 回顾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进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300例,对患者的感染率、病原菌及感染因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使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中共45例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感染率15.0%;其中呼吸系统的感染率为51.1%,泌尿系统感染率为26.67%;共检测出52株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比例为48.08%、铜绿假单胞菌比例为23.08%、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为19.23%;基础疾病、气管插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留置尿管为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基础疾病、气管插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留置尿管为脑血管介入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因子,临床上应结合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出3家医院ICU作为样本进行持续1年的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监测。结果监测686例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率26.09%,例次感染率33.09%;主要感染部位前5位是下呼吸道感染65.36%,泌尿道感染11.73%,胃肠道感染7.26%,血管相关性感染6.15%,皮肤感染3.91%;感染病原体前4位是鲍曼氏不动杆菌23.68%,肺炎克雷伯氏菌19.74%,铜绿假单胞菌15.79%,大肠埃希菌15.79%;4位病原体对头孢类抗生素普遍耐药;有创操作的医院感染率明显增高。结论ICU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监测值高于回顾性调查值,病原体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建立人工气道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加强人工气道管理、多设单间病房、合理使用抗菌素是降低ICU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8,(5):392-394
目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旨在降低人工气道堵管发生次数。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喉癌术后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喉癌术后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进行护理。对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的堵管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对策、制定措施,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两组患者入量不足、湿热交换器未正确使用、气道湿化和雾化不足3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呼吸道感染观察组数据为0,未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咳痰无力或担心管路脱出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气道堵管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与老年骨科患者术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445例不同麻醉方式的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9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感染发生率为23.08%,173例椎管内麻醉组感染发生率为12.14%,103例神经阻滞麻醉组感染发生率为4.85%,三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4,P=0.001)。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积极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140例,对其中发生了肺部感染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此来明确引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结果 140例患者中,45例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2.1%。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卧床时间、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电动吸痰、合并基础疾病、感染前应用广谱抗生素等。结论在深入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高危因素的基础上,切实做好病房消毒隔离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加强昏迷患者呼吸道管理等护理干预,可有效规避肺部感染风险,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2年9月收治并行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共1982例,调取感染病案临床资料并与总体数据进行因素分析。结果1982例患者术后共并发感染82例,感染率为4.64%,其中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皮肤与软组织、泌尿道、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31%、0.96%、0.61%、0.10%、0.05%、1.61%;按照病症类型,肿瘤、外伤、唇裂、感染、其它感染几率分别为3.10%、9.00%、1.66%、9.66%、2.08%;年龄、住院时间、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护理标准是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护理方式高度相关(P〈0.01);年龄、切口类型、护理标准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口腔颌面术后感染相关因素较多,感染病症类型集中在肿瘤及严重外伤者,感染部位集中在呼吸道与手术切口,年老体弱、切口污染程度、护理标准是独立危险因素,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可改善肺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酸,减少呼吸肌作功。若呼吸道管理不当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其感染相关因素有气管粘膜操作、人工气道加温湿化不足、呕吐误吸、呼吸治疗仪未严格消毒处理等。医护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才能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文章报道526例使用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与分析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6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循证护理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常规护理组与循证护理组发生肺部感染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明显减少人工气道患者肺部并发症,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