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对《伤寒论》厥阴病的认识,历来争论较大。有认为《伤寒论》厥阴病篇已阙,有认为厥阴病需要由温病来补充,也有认为《伤寒论》厥阴病有上热下寒和厥热胜复的两种类型。笔者在学习《伤寒论》过程中,体会到历来之所以对厥阴病的看法不一,是因为对厥热胜复的认识不清有关。兹将对厥热胜复的学习体会介绍如下。一、厥热胜复的证候目前一般的《伤寒》书中,大多把厥阴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厥阴病腹诊内容与厥阴病病机特点的密切相关性,为临床诊治厥阴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就工作中所接触的病例对厥阴病的病机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腹诊内容加以总结。结果:厥阴病的病机特点如厥热胜复、上热下寒、里寒外热等,其腹诊要点均有不同表现。厥阴病之厥证的腹诊分为热厥、寒厥、水厥、痰厥、蛔厥之腹诊,临床上对厥阴病的诊治应首先掌握厥阴病腹诊部位,如虚里、胸膈、心下、腹中、小腹等。结论:运用腹诊对验明厥阴病机本质,推断病理转归,测试病情预后,合理组方遣药,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伤寒论·厥阴篇》素有“千古疑案”之称。厥阴与少阴尽管都有厥、利之症状,但病机则异。少阴病为阳虚阴盛故每多见厥冷下利之症,厥阴病则是寒极、热极或寒热错杂,厥热胜复而呈厥热呕利,且时有寒厥阳复太过而致热厥,亦有热厥壮火食气而致阳衰等,病机复杂,辨证用药较为困难。笔者所治厥阴病有得有失,有经验也有教训,在教训中略有领悟。现举3例供同道指正。姚某,女,68岁。1985年5月29日诊。代诉:两月前患大叶性肺炎并发胸膜炎,经用西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厥阴病》篇原文共有55条,内容可归纳为寒热错杂、阴阳胜复、厥逆辨证、下利呕哕等四个部分。寒热错杂和阴阳胜复是本篇讨论的中心内容。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厥"的定义:《伤寒论》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分析原文:"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是其病机。"厥者,手足逆冷是也"是其主症。从《伤寒论》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可知,厥阴病的临床表现有:(1)消渴;(2)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3)下(之)利不止。《伤寒论》340条:"病  相似文献   

6.
略论伤寒厥阴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厥阴病篇共有五十五条,只有四条简略地明文提到厥阴病,其余五十一条大都是泛论厥、热、呕、利(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其中论厥的占三十条),而这显然又非厥阴病独有之症。正由于仲景对厥阴病的论述不够具体明确,因而引起后人颇多争议,甚至悬为疑案(如近贤陆渊雷在《伤寒论今释》中指出:  相似文献   

7.
亚急性重症肝炎治验1例钟礼勇(江西省星子县中医院星子332800)关键词亚急性重症肝炎中医药疗法“厥热胜复”证属《伤寒论》厥阴病篇,其病机为寒热错杂,正邪交争乃致临床出现厥热交替的危重证候。仲师对此未明确提出治法与方剂。笔者曾用寒热并用法治疗,收到预...  相似文献   

8.
<正> 第二章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第六节厥阴病证治《伤寒论》以厥阴篇内容最为复杂而难懂,故为学习研究《伤寒论》的难点所在.这是因为厥阴篇五十五条中只有四条明文提到厥阴病,且未出方,所述脉证又很简略,令人难以研索.其余五十一条大都是泛论厥、热、呕、利之文,很难从中认清厥阴病的真面目.这就毋怪乎引起了《伤寒论今释》作者所谓"伤寒厥阴篇竟是千古疑案"的慨叹.但是《伤寒  相似文献   

9.
白本论述了八种病症的症状、病机、预后和治疗方法,如厥阴病、厥证、下利、呕吐、哕、疝、消渴、淋证,符合仲景厥阴篇的特征。见表1。 宋版《伤寒论》在《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这个题目下,有五个小字,"厥、利、呕、哕,附",说明《伤寒论》厥阴篇原本就是"厥阴病"之后附有"厥、利、呕、哕”一篇内容,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时,  相似文献   

10.
自从拙作《对伤寒论厥阴病的看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来,笔者接到各地不少读者来信,总的说来,一般都习惯于厥阴病的提纲是代表了厥阴病的本质,厥阴病的特征是寒热错杂,临床表现是寒热胜复,乌梅丸是厥阴病的主方,伤寒传经入里皆是热证,直中于里皆是寒证,热厥是阳明病,寒厥是少阴病等等。由于厥阴病在《伤寒论》中只列举了现象,没有明确指出实质性的内容,加之后世注家掺入不  相似文献   

11.
厥阴病篇是《伤寒论》中争议最多的一篇,自陆渊雷提出“伤寒厥阴竟是千古疑案”,认为“是杂凑成篇”,作了“少阴、太阴之外更无厥阴”的推论以来,不少医家赞同此说。近人更从版本学角度考据,提出厥阴病篇仅有4条,“厥利呕哕”应单独成篇,并日“对厥阴篇与厥利呕哕篇来说,合之则两伤,分开则两利”。总之历经百年,学术界对《伤寒论》厥阴病篇内容更多仍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载厥热胜复,人所共知,而证之临床,则众议纷纭.随今人对《伤寒论》之深入研究,逐步阐明厥热胜复是多种外感热病过程中的特有病机表现,而非一个独立证候.据此细心体察许多危重疾病之厥热现象,则信而有征,故从之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中条文一则之原义。方法:对《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中一则疑难条文作医理分析与文献考证,主要采用医理分析、文理分析、以经解经以及文字训诂的方法解经。结果:分析了条文存在的疑点,总结了伤寒厥热胜负的三种情形,归纳了厥热胜负之病机,不外正邪之往来、阴阳之进退、病邪之出入而已——寒邪入里,正不能抗,阴胜于阳,阴进阳退,则发厥;寒邪内盛,真气衰微,阴盛格阳,中气将绝,则除中;阳气渐复,寒邪外出,阳进阴退,阴阳均衡,厥热相应,则病向愈;阳胜于阴,阳进转亢,热气有余,则发痈脓。结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部分条文难解,历代注家所论不一,今试考其中疑难条文一则,以辨其文义与医理,然仲景原旨为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及临床之验证。  相似文献   

14.
分析《伤寒论》厥阴病篇之条文,论述了什么是厥阴,《伤寒论》中厥阴病之性质,其本证、变证、鉴别及其证治。从而认为“厥”有二个不同概念:一是文字义,二是病证名。不能将六经中的厥阴之“厥”与厥证之“厥”相混淆。  相似文献   

15.
一、乌梅丸治久利乌梅丸系《伤寒论》厥阴病寒热错杂证的主方,善治蚘厥证与厥阴久利。《伤寒论》第326条载:“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又338条云:“……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  相似文献   

16.
<正> 祖国医学对腹诊积累了极丰富的经验,《内经·腹中论》诸篇,就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腹证的病机与外候。《难经》又明确地把腹部疾患归隶于五脏。张仲景更给合临床实践,总结出许多腹证诊法的经验,在全书397条中,有关腹证诊治条文就有近百条,至今仍为腹证诊治的准绳。现就《伤寒论》腹证诊法谈谈个人的肤浅认识。腹诊内容一、腹部证: 《伤寒论》中把腹部划分为心下、胸胁、胁下、大腹、少腹等部位。(一)心下证:心下指胃脘,胃属阳明,足阳明胃经脉循行于胃脘部。其病证有:心下痞、心下坚满、心下硬痛、心悸等。1.热入成痞:见于159条“心下痞,按之  相似文献   

17.
吴茱萸汤是张仲景方,在《伤寒论》中,论本方证治有3条,阳明篇用治“食谷欲呕”,少阴篇用治“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厥阴篇用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篇》用本方有2条,一治“呕而胸满者”,一治与《伤寒论·厥阴篇》同。以上各条证候,虽表现不同,但病机相同,都……  相似文献   

18.
张芳芬 《光明中医》2022,37(1):34-37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篇,从条辨中可看出,乌梅丸主治蛔厥、久利,后世也多以此论治.此文从《辅行诀》的五行互含理论出发,研究乌梅丸组成药物的五行属性,继而探讨《伤寒论》中乌梅丸条辨中的藏寒、蛔厥、藏厥之本意,并从实践(典型医案)中证实之.结论:①从《辅行诀》探寻乌梅丸方剂,其病机一目了然,较《伤寒论》乌梅丸条辨更易理解方剂所主治的病机;②中下焦藏寒导致藏厥,藏气不升,尤其肝气不升,是乌梅丸方的主要病机;③乌梅丸主治不仅是蛔厥、久利,而是符合条辨中所指的藏寒、藏厥病机的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19.
《湖北中医杂志》1982年第2期刊登郭辉雄同志《也谈对伤寒论厥阴病的认识》一文(以下简称《郭文》),对我在《湖北中医杂志》1981年第5期发表的《我对伤寒论厥阴病的认识》一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学术争鸣能活跃学术空气,能推动学术的发展,这无疑是有益的。《郭文》认为:1)326条上热下寒证不能概括厥阴病的本质,不能作为厥阴病提纲;2)厥阴病的本质是热厥。其论前者根据有三:1.《伤寒论》厥阴病陆渊雷称之为“千古疑案”;2.326条与338条互勘,只说明蜕厥证上热下寒的证治;3.厥阴病不是极寒,就是极热,不是上热下寒。后者理由有五:1.“厥阴全篇55  相似文献   

20.
对于《伤寒论》中的厥热胜复证,历来争论较大。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厥热胜复证的本质是什么?其临床表现如何解释?本文兹就这些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劂热胜复证的证侯特点和转归根据条文所载,厥热胜复证的证候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