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益气口服液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无水葡萄糖为含量测定指标,采用苯酚一硫酸法于487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无水葡萄糖质量浓度在17-85u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07%,RSD=1.53%(n=6)。结论: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益气口服液中多糖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中药饮片改成颗粒小包装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部颁规定:软膏剂、乳膏剂微生物检查,用吐温西黄芪胶法或羧甲基纤维素钠法、液体石蜡吐温法制备供试液;药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反映:以上方法操作时间长,易被污染,乳化不易完全,不能真实地检出检品中的微生物。为此,笔者经过数次反复试验,对液体石蜡吐温法进行了改进,用玻璃球旋转振动法制备供试液,操作简便快速,结果较为理想,现将此法介绍如下:1准备工作1.1材料:液体石蜡,吐温-80,三角烧瓶,直径为5mm左右的玻璃珠,稀释剂(注射用生理盐水)及其它检验用器具。1.2处理:液体石蜡,吐温一80115C3Omin灭菌;洗净的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国中药发展的思路。方法针对我国中药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析引起中药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结果提出了我国中药发展的具体思路及保证中药材质量的相应对策。结论提出的中药发展思路能从源头上保证中药的纯正和质量,对实现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发展绿色药材,确保中药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门诊患者的用药变化情况。方法通过抽取我院1995、2004年的5 500张儿科门诊处方,对其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95年排在前30位的药物为抗菌药10种、止咳化痰药6种、感冒药3种、抗病毒药2种、其余9种,2004年为抗菌药物14种、止咳化痰药5种、抗病毒药3种、输液4种、其余4种。2004年针剂、输液达到18种,比1995年多了12种。2004年处方用药总数5种以上的增加了32%。1995年抗菌药物以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林可霉素为主,2004年以三代头孢菌素及第二代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半合成青霉素为主,用药档次提高。结论10年来我院儿科患者的用药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2004年的静脉滴注患者比1995年增加了60%左右,抗生素的用药档次提高。  相似文献   
6.
排石口服液治疗胆石病106例——附对照组30例殷金华赵业勤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扬州225001)笔者研制成的排石口服液,具有化石排石、消炎利胆止痛效果,治疗106例患者,并与熊去氧胆酸对照组30例相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2%,对照组为63...  相似文献   
7.
牙痛是牙病常见的一种症状。笔者依据祖国医学理论进行精选配方,制成的白细酊,经门诊口腔科3年多的应用,对龋齿、急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引起的疼痛效果显著,根据其中240例用药后统计的结果,总有效率为95.0%。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定抗病感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对拟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实验。结果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规定。结论拟定的质量标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1995年1999年和2004年我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微生物药是临床治疗各种感染必不可少的药物,在药品应用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达到30%以上,是临床上最易滥用的一类药品.为了解近10年来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情况,笔者对我院1995年、1999年和2004年抗微生物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反映我院10年来抗微生物药物情况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厥阴病腹诊内容与厥阴病病机特点的密切相关性,为临床诊治厥阴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就工作中所接触的病例对厥阴病的病机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腹诊内容加以总结。结果:厥阴病的病机特点如厥热胜复、上热下寒、里寒外热等,其腹诊要点均有不同表现。厥阴病之厥证的腹诊分为热厥、寒厥、水厥、痰厥、蛔厥之腹诊,临床上对厥阴病的诊治应首先掌握厥阴病腹诊部位,如虚里、胸膈、心下、腹中、小腹等。结论:运用腹诊对验明厥阴病机本质,推断病理转归,测试病情预后,合理组方遣药,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