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2012年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情况和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12年湖南地区结核培养阳性样本3157例,再用对硝基苯甲酸鉴定出非结核分支杆菌,然后用基因芯片将其进一步分型,采用绝度浓度法对其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湖南地区3157株结核阳性样本中非结核分支杆菌占225株(7.1%),其中鸟分支杆菌63株(28%)、胞内分支杆菌90株(40%)、偶然分支杆菌9株(4%)、龟或脓肿分支杆菌54株(24%)、戈登分支杆菌3株(1.33%)、瘰疬分支杆菌3株(1.33%)、堪萨斯分支杆菌3株(1.33%)。大多数非结核分支杆菌对抗结核药物呈现高度耐药。结论湖南地区2012年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率为7.1%,以鸟分支杆菌、胞内分支杆菌和龟或脓肿分支杆菌为主,其对抗结核药物呈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2.
分支杆菌菌血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结核分支杆菌几乎可以侵犯机体的各个脏器引起疾病 ,入侵的结核分支杆菌除对呼吸道、胃肠道与皮肤的侵犯可以是外源性的以外 ,对其它脏器的侵犯大多由原发性病灶经血液播散 ,但要从患者血液中分离结核分支杆菌很不容易 ,这对结核的诊治与传播机制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 1982年 ,Judge等[1] 报道 ,经常可从结核病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结核分支杆菌L型 ,一种因环境因素 (机体免疫因素或治疗用药 )影响而产生的细胞壁缺损型 (CWD) ,在一般结核分支杆菌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这说明了结核分支杆菌主要是以L型的形式在体内播散。由于艾滋病 (A…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PCRSSCP技术快速检测耐INH,RFP,SM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KatG、rpoB、rpsL基因突变,评价其在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32株耐INH、RFP、SM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及25株结核分支杆菌敏感分离株用PCRSSCP方法分别检测,rpoB、KatG、rpsL基因突变。结果 32株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中,rpoB、KatG、rpsL PCR扩增产物PCR-SSCP分别有28株(87.5%)rpoB基因,19株(59.3%)KatG基因和23株(71.9%)rpsL基因电泳条带与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7Rv电泳条带相比有明显差异,而25株结核分支杆菌敏感株的PCR-SSCP条带与结核分支杆菌H37Rv相似,特异性为100%。结论 PCR-SSCP方法敏感、特异,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rpsL耐药基因突变,有利于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以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m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为靶基因设计分支杆菌菌种寡核苷酸探针,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快速鉴定分支杆菌菌种.方法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检测26种36株分支杆菌标准株,24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结果分支杆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经PCR扩增,依菌种不同可见一条约340bp~450bp范围DNA片段.探针特异性试验表明,21种寡核苷酸探针除草分支杆菌探针MPH与微黄分支杆菌亦杂交外,其余探针均为特异的.5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19株非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鉴定至种水平.结论 16S-23S rDNA ITS PCR-反向杂交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非典型分支杆菌细菌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4年2月~1985年2月,我们对上海市12个区,8个县结防所(院)1,659份肺结核病人痰菌分离培养,阳性菌株做了菌型鉴定和非典型分支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研究。结果分离出非典型分支杆菌49株,分离率为3.0%。其中致病性非典型分支杆菌占81.7%.主要菌型为Runyon氏Ⅳ组(44.9%)和Ⅲ组(24.4%),男女之比为3.4:1,平均年龄为47.2岁。药物敏感性测定发现,非典型分支杆菌对抗结核药物单一耐药为8.6%~32.6%,多种耐药为80.4%。提示非典型分支杆菌对各种抗结核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1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从结核分支杆菌培养滤液中提纯蛋白质抗原进行多方面的研究,由于该方法制备蛋白抗原较烦琐、费时,因此,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应用大肠杆菌来表达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简便地获得了大量结核分支杆菌单一的蛋白抗原.Ag85复合物是结核分支杆菌主要的分泌性蛋白,在结核分支杆菌H37Rv株中占分泌蛋白总量的30%,可从早期培养物中分离,是一种热不稳定的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等电聚焦分析可分为Ag85A、Ag85B和Ag85C三个组分[1].因此本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结核分支杆菌Ag85A表达株,获得重组Ag85A(rAg85A)蛋白,研究其免疫学特性,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为研制更有效的结核病免疫诊断试剂和新型的结核病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SSCP技术快速检测耐INH,RFP,SM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rpoB、KatG、rpsL基因突变,评价其在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32侏耐INH、RFP、SM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及25侏结核分支杆菌敏感分离株用PCR-SSCP方法分别检测,rpoB、KatG、rpsL基因突变。结果 32株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中,rpoB、KatG、rpsL PCR扩增产物PCR-SSCP分别有28株(87.5%)rpoB基因,19株(59.3%)KatG基因和23株(71.9%)rpsL基因电泳条带与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7Rv电泳条带相比有明显差异,而25株结核分支杆菌敏感株的PCR-SSCP条带与结核分支杆菌H37Rv相似,特异性为100%。结论 PCR-SSCP方法敏感、特异,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rpsL耐药基因突变,有利于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乙胺丁醇 (EMB)是具有广谱抗分支杆菌活性的一线抗结核合成药物 ,被广泛应用于结核分支杆菌、鸟分支杆菌和堪萨斯分支杆菌等多种非结核分支杆菌的治疗。近年来 ,EMB在原发和复发结核病患者中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1],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银染技术和PCR 自动测序法对结核分支杆菌embB基因进行了检测 ,以探讨建立直接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EMB药物敏感性的实验方法。材料与方法 结核分支杆菌H3 7Rv标准株来源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 ;48株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来源于河南省结核病耐药检测收集的菌株 ,其中…  相似文献   

9.
非结核分支杆菌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系由人、牛结核分支杆菌和麻风分支杆菌以外的非结核分支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ecteria,NTM)引起的疾病。NTM主要引起肺部病变,尚可引起全身其他部位病变,常见的是淋巴结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和骨骼系统病变,对严重的细胞免疫抑制者还可引起血源性播散[1]。19世纪末,已有人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NTM,但直到本世纪50年代初鉴定分支杆菌不再仅依靠抗酸染色涂片、培养,而将细胞化学反应列入常规。同时因有效化疗使结核病疫情降低,NTM对人、动物的致病性始为人注意。1954年Timple和Runyon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分支杆菌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2012年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情况和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2012年湖南地区结核培养阳性样本3157例,再用对硝基苯甲酸鉴定出非结核分支杆菌,然后用基因芯片将其进一步分型,采用绝度浓度法对其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 湖南地区3157株结核阳性样本中非结核分支杆菌占225株(7.1%),其中鸟分支杆菌63株(28%)、胞内分支杆菌90株(40%)、偶然分支杆菌9株(4%)、龟或脓肿分支杆菌54株(24%)、戈登分支杆菌3株(1.33%)、瘰疬分支杆菌3株(1.33%)、堪萨斯分支杆菌3株(1.33%).大多数非结核分支杆菌对抗结核药物呈现高度耐药.结论湖南地区2012年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率为7.1%,以鸟分支杆菌、胞内分支杆菌和龟或脓肿分支杆菌为主,其对抗结核药物呈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588例肺结核病人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出8种分支杆菌菌株,其中人型结核分支杆菌占92.3%;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占3.4%;非典型占4.3%。1例胞内分支杆菌病。  相似文献   

12.
分支杆菌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微菌落法、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和传统法用于分支杆菌临床分离物菌种鉴定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试验菌株 :(1)标准菌株 :结核分支杆菌H37RV、牛分支杆菌、鸟分支杆菌、胞内分支杆菌、堪萨斯分支杆菌、瘰疬分支杆菌、偶然分支杆菌和耻垢分支杆菌标准株 ,均购自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 )临床分离株 :来自我院结核病住院患者的痰、胸液和脑脊液。传统分型鉴定试验 :(1)培养鉴定试验 :按常规制备对硝基苯甲酸 (PNB)和噻吩 2 羧酸肼 (TCH)培养基 ,取试验菌株菌悬液 (10 -2 /ml) 0 1ml接种 ,37℃…  相似文献   

13.
1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从结核分支杆菌培养滤液中提纯蛋白质抗原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由于该方法制备蛋白抗原较烦琐、费时 ,因此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应用大肠杆菌来表达结核分支杆菌基因 ,简便地获得了大量结核分支杆菌单一的蛋白抗原。Ag85复合物是结核分支杆菌主要的分泌性蛋白 ,在结核分支杆菌H37Rv株中占分泌蛋白总量的 3 0 % ,可从早期培养物中分离 ,是一种热不稳定的蛋白 ,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和等电聚焦分析可分为Ag85A、Ag85B和Ag85C三个组分[1] 。因此本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快速鉴定牛分支杆菌卡介苗(BCG)菌株的方法。方法 依据最近研究发现的牛分支杆菌BCG菌株不存在命名为缺失区1(deleted region 1,RD1)的基因区,而其他牛分支杆菌菌株和其他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MTC)菌种(结核分支杆菌、非洲分支杆菌和田鼠分支杆菌)存在RD1基因区的遗传学信息,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RD1基因区存在与否,以鉴别BCG菌株与其他牛分支杆菌菌株及其他MTC菌种。结果 所试5株BCG疫苗生产用标准菌株和近期国内发生的1例小儿BCG接种后全身播散性感染致死病例的2株BCG分离菌株,均缺失RD1基因区;其他牛分支杆菌菌株,包括3株牛分支杆菌标准菌株、5株分别从结核病牛或鹿分离的牛分支杆菌菌株,1株从结核病患痰标本分离的牛分支杆菌菌株,以及其他MTC菌种,包括结核分支杆菌H37Rv和H37Ra标准菌株、48株从结核病患痰标本分离的结核分支杆菌菌株、3株非洲分支杆菌标准菌株,均存在RD1区。结论子多重PCR技术用于牛分支杆菌BCG菌株的鉴定简便、快速、特异,适于在临床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588例肺结核病人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出8种分支杆菌菌株,其中人型结核分支杆菌占92.3%;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占3.4%;非典型占4.3%。1例胞内分支杆菌病。  相似文献   

16.
结核分支杆菌L型与骨关节结核复治病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早在 196 0年 ,Mattman等[1] 首次报道抗酸菌L型及其生物学特征。近十几年来 ,国内外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 ,结核分支杆菌L型可在机体内、外产生 ,并可通过动物实验或痰培养分离。但有关结核分支杆菌L型对骨关节结核病的影响 ,与临床上一些病变久治不愈、病变恶化及复发之间的关系 ,尚无文献报道。我们对 6 0例骨关节结核患者病灶内容物 ,进行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检查。对不同结核分支杆菌检查方法进行比较 ,并对结核分支杆菌L型与骨关节结核病灶恶化及复发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象与方法 本组共 6 0例受试者 ,男性 34例 ,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噬菌体裂解法与BACTEC-460法在结核分支杆菌快速检测及鉴定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噬菌体裂解法和BACTEC-460法分别检测30株结构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10株非结核分支杆菌和7株非分支杆菌,以及60份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结果:所有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噬菌体裂解试验均为阳性,而非结核分支杆菌和非分支杆菌均为阴性。41份BACTEC-460培养阳性和19份BACTEC-460培养阴性的痰标本中,噬菌体裂试验分别有34份(82.9%)和5份(26.3%)阳性。结论:噬菌体裂解法可以简便,快速地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并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矽肺结核及矽肺患者结核分支杆菌L型致病情况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研究矽肺结核及矽肺患者结核分支杆菌L型致病情况的价值。方法 对矽肺结核组和矽肺组患者,分别进行痰结核分支杆菌和痰结发支杆菌L型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矽肺结核组60例痰结核分支杆菌培养阳性6例,阳性率10%(同时出现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阳性5例,占83%);痰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阳性28例(其中I期矽肺结核L型菌检出率为33%、Ⅱ期为7%、Ⅲ期100%),阳性率47%(P<0.01)矽肺组30例无一例结核分支杆菌阳性,结核分支杆菌L型阳性3例,占10%。结论 结核分支杆菌L型培养方便快速,能提高结核分支杆菌的检出率,对矽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减少矽肺结核复发的漏、误诊有肯定的价值、随着矽肺期别的上升,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检出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分支杆菌的 16SrDNA序列分析的方法 ,采用该方法鉴定临床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方法 用PCR从重庆某医院的肺部感染病人的痰标本中分得的 2 9株分支杆菌菌株中扩增 16SrRNA基因 (16SrDNA)的 5′端片段 (~5 0 0bp) ,并测定所得到片段的DNA序列。用DNA分析软件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的分支杆菌序列相比较 ,计算种间相似性 ,并用序列构建分支杆菌菌株的系统发育树 ,对分离株进行分类与鉴定。结果 有 14株的 16SrDNA序列分别与已知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 (Mycobacteriatuberculosiscomplex ,MTC)、戈登分支杆菌、新金色分支杆菌、氯酚红分支杆菌、龟分支杆菌或脓肿分支杆菌的序列完全相同。依据完全一致的序列可以准确鉴定这些临床分离株为相应的种 ;部分分离株的 16SrDNA在GenBank序列检索中无完全一致的匹配序列。用临床分离株的 16SrDNA序列与已知的分支杆菌 16S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结果提示某些菌株可能是与已知分支杆菌密切相关的新种或是它们的亚种。结论  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分支杆菌是一种快速、可靠、成本较低的方法 ;重庆地区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种类与其它地区的报告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研究的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扩增技术在用于结核病临床诊断作为重要的进展已有若干研究系列的报告。应用根据PCR的技术可能:1.迅速确定临床标本中镜检鉴定的抗酸菌是结核分支杆菌还是非典型分支杆菌。2.在流行病学相互关系的研究中确定来自不同病人所分离的结核分支杆菌是否属于共同来源。3.鉴定已知的与某些抗分支杆菌药物耐药性有关的遗传变异的存在。4.对镜检阴性的临床标本通过鉴定结核分支杆菌DNA以快速地诊断结核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