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七氟烷麻醉术后的苏醒时间。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按血胆红素分为无黄疸对照组,轻度黄疸组,中度黄疸组,重度黄疸组,每组15例。其中黄疸组患者均为梗阻性黄疸。常规麻醉诱导后吸入1%~2%七氟烷,维持BIS值45,术毕即停吸七氟烷。同时记录从停药后至BIS值达到90的时间和唤醒时间。结果黄疸组BIS值达到90的时间和唤醒时间明显大于非黄疸对照组,但黄疸轻,中,重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七氟烷麻醉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胆红素水平与延长的苏醒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中丙泊酚和七氟烷的作用。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丙泊酚麻醉组(1组)和七氟烷麻醉维持组(2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丙泊酚和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观察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麻醉深度,随访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术期血压、心率均下降,麻醉深度满意,苏醒时间七氟烷组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2例出现在丙泊酚组。结论两组均能有效降压,控制心率,对麻醉深度影响相同,但是七氟烷在诱导后降压作用优于丙泊酚,能够缩短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吸入七氟烷和静脉靶控注射丙泊酚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逐渐使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并维持2.8%~3.4%行吸入麻醉诱导;B组30例:设定丙泊酚血浆浓度3.0μg/ml行静脉靶控诱导。观察两组在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前、后血液动力学和BIS值的变化。结果:两组在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前、后BIS值均较基础值降低,达到理想的麻醉深度;两组血液动力学均有明显变化,A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控制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及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均能提供足够的麻醉深度,但对循环抑制明显。在麻醉诱导期间应密切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七氟烷与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评估分级Ⅰ~Ⅱ级),汉族,年龄(24.3±5.6)岁,体质量(60±10.5)Kg,妊娠(47.5±7.5)d,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B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结果七氟烷组与丙泊酚组比较,七氟烷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患者术后满意率明显升高。结论七氟烷麻醉诱导平稳苏醒迅速,是一种用于人工流产病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弹道碎石术中应用七氟烷非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A组病人予氯胺酮诱导,氯胺酮、丙泊酚维持麻醉。B组以小剂量芬太尼、丙泊酚诱导,以2.5%的浓度七氟烷再进行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行紧闭循环自主呼吸,两组病人均插入鼻咽通气道预防上呼吸道梗阻。结果 A组病人血压、心率明显增高,术中部分病人肢体抽动,术毕停药后20~30 m in苏醒,个别病人苏醒时间甚至更长,部分病人出现精神症状。B组病人麻醉过程平稳,血压、心率保持稳定,麻醉效果好,停药后5 m in左右即清醒,两组病人均未发生上呼吸道梗阻、胃液反流、误吸等情况。结论七氟烷非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是安全有效的,完全适合在弹道碎石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靶控吸入模式与新鲜气体控制吸入模式两种七氟烷吸入模式下手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波动、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辅助药物应用、七氟烷消耗量、苏醒情况与术中知晓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80例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靶控吸入组(T组)和新鲜气体控制吸入组(F组),每组40例。两组麻醉诱导相同,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和芬太尼4μg/kg后,吸入8%的七氟烷,然后静注维库溴胺0.1 mg/kg,3 min后气管插管。术中麻醉,T组靶控呼出七氟烷浓度为2.3%,F组持续吸入2.3%七氟烷(氧流量1.5 L/min),两组舒芬太尼按0.15 ng/ml目标血浆浓度靶控输注(TCI),按需追加维库溴胺。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物剂量、七氟烷消耗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组在术中和结束时的BIS值高于F组(P〈0.05),T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高于F组(P〈0.05),去氧肾上腺素和七氟烷用量明显低于F组(P〈0.05或P〈0.01),苏醒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1),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七氟烷靶控吸入麻醉模式麻醉深度确实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七氟烷消耗量低,术后苏醒迅速完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氟烷、地氟烷以及丙泊酚维持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配到三组,地氟烷组(D组n=32)、异氟烷组(Ⅰ组n=32)和丙泊酚组(B组n=32)。三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芬太尼2μg/kg、依托咪酯0.2mg/kg、阿曲库铵0.5mg/kg诱导插管,分别以1.3MAC的地氟烷、异氟烷和6~8mg/kg丙泊酚维持麻醉,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6,12,24,48h患者认知功能MMS值的变化。结果地氟烷组和丙泊酚组认知功能在术后1~12h三个时间点MMS值降低,24h及以后与术前无差异,异氟烷组认知功能在术后1~24h四个时间点MMS值降低,48h及以后与术前无差异。结论仅从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方面考虑,丙泊酚和地氟烷用于老年病人麻醉较异氟烷更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七氟烷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七氟烷组)25例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丙泊酚组)25例。以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插管,麻醉维持为:七氟烷组插管后吸入3%七氟烷,丙泊酚组以4~8 mg/(kg.h)速度静脉泵注丙泊酚,两组术中均持续泵注0.05~0.3μg/(kg.min)瑞芬太尼。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后能及时苏醒,在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方面,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七氟烷瑞芬太尼复合麻醉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在显微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指导异氟烷吸入对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行显微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30例,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BIS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采用标准麻醉诱导,术中以0.8%~3%异氟烷吸入和标准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维持麻醉。BIS组术中调整异氟烷的浓度使BIS维持在40~60,对照组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调整异氟烷浓度。术中每5min记录患者BIS、吸入、呼气末异氟烷浓度等,手术结束记录自主睁眼、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和达到Aldrete改良评分9~10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IS组手术期间的BIS升高、术中异氟烷用量减少、呼气末异氟烷浓度降低,从手术结束至自主睁眼、自主呼吸和Aldrete9~10的时间缩短。结论BIS指导异氟烷吸入能减少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异氟烷用量,加快患者麻醉恢复,有利于尽早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异氟烷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手术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观察组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照组吸入异氟烷。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后10、60min及手术结束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及皮质醇浓度;记录停药后1、2、3、4、5min的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浓度(EA),计算其与停药即刻的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浓度(EA0)的比值,比较七氟烷或异氟烷的洗出速率,并记录2组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各时间节点2组间血糖及皮质醇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手术开始后60min和术毕时血糖及皮质醇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停药后观察组药物洗脱速率更快,睁眼、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使用七氟烷较异氟烷更易调控麻醉深度,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妇科日间手术中运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148例ASAⅠ~Ⅱ级行妇科日间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两组分别用七氟醚及异丙酚诱导和维持,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入室时、诱导1min时、插入喉罩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诱导开始至插入喉罩所用时间(T1)、停用麻醉药至拔除喉罩所用时间(T2)、停用麻醉药到达到离院标准的时间(T3),以及术后10小时内嗜睡、恶心、呕吐、头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S组患者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小于P组(P〈0.05),停药至拔除喉罩时间及停药至达到出院水平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而术后恶心呕吐明显高于P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运用于妇科日间手术过程中,具有诱导快、苏醒快,血流动力学稳定,停药至达到出院标准时间短等优点。但其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纳洛酮与舒芬太尼混合液在老年患者胃食管反流病射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胃镜下射频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65)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干预组(舒芬太尼纳洛酮混合液复合丙泊酚麻醉)。记录术中平均血压较基线值波动大于20%的例数、平均动脉压和心率、BIS值;记录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和术后1 h痛觉(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等。结果 对照组(26例,43%)血压波动大于20%的例数大于干预组(10例,17%)(P=0.001);干预组BIS值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丙泊酚的用量小于对照组用量(P<0.01),干预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术后1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 纳洛酮舒芬太尼混合输注镇痛效果增强,可使丙泊酚用量减少,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双通道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在ASAⅡ~Ⅲ级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择期手术50例,年龄62~89岁,ASAⅡ~Ⅲ级,手术时间1~3h。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CⅠ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Ⅰ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间的时间,并观察术后是否有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术后躁动、肌肉僵直等不良反应。结果TCI组患者较Ⅰ组术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间的时间均早,并且术后不良反应低。结论与静吸复合全麻相比,在ASAⅡ~Ⅲ级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双通道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窦田友  霍焱  李君辉 《武警医学》2018,29(8):766-769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 结合七氟醚、异丙酚全麻对老年乳腺癌术后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1例)。术前麻醉中,两组患者均行依托咪酯、芬太尼、维库溴铵、咪达唑仑诱导麻醉,其中七氟醚组患者予以七氟醚维持麻醉,丙泊酚组患者予以异丙酚维持麻醉。评价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统计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Aldrete评分;同时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平均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指标值的比较上,丙泊酚组均短于七氟醚组(P<0.05);在平均 Aldrete评分指标值的比较上,七氟醚组低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2 h,两组患者平均MMSE评分较麻醉前均降低(P<0.05),七氟醚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8.71%,丙泊酚组为19.35%,七氟醚组高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12 h,七氟醚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2.58%,丙泊酚组为9.68%,七氟醚组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七氟醚、异丙酚全麻在老年乳腺癌患者麻醉中能取得相当的麻醉效果,但FTS理念下异丙酚麻醉患者的苏醒质量优于七氟醚,且能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康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日间手术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索合适的芬太尼联合镇痛剂量。方法选择门诊日间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Ⅰ组静脉注射异丙酚至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降到50,Ⅱ、Ⅲ、Ⅳ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分别为0.50、0.75、1.00μg/kg,然后Ⅱ、Ⅲ、Ⅳ组均缓慢推注异丙酚至BIS值降到50。术中根据患者对刺激的反应适量追加异丙酚,记录用药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手术或操作开始(T3)、手术或操作结束(T4)、苏醒时(T5)各时间点的BIS、心率(HR)、血压(B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记录苏醒时间、肢体运动情况及异丙酚用药量。结果Ⅱ、Ⅲ、Ⅳ组异丙酚用药量分别为(1.3±0.1) mg/kg、(1.2±0.1) mg/kg、(1.2±0.1) mg/kg,明显少于Ⅰ组(2.0±0.1)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肢体运动反应Ⅱ、Ⅲ、Ⅳ组明显少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Ⅰ组BP、SPO2下降较Ⅱ、Ⅲ、Ⅳ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芬太尼0.75μg/kg联合异丙酚用于日间手术麻醉安全有效,苏醒时间短且费用低廉,是较为理想的联合用药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TCI)重度烧伤患者麻醉深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重度烧伤择期(<1周)行焦痂切除术患者80例,年龄18~65岁,ASAⅡ-Ⅲ级,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31%~50%或三度烧伤面积11%~20%,随机分为BIS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40例.两组均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诱导和维持,分别记录患者入室,意识消失,插管后2min,手术前,手术开始后2、15、30min,术毕,呼之睁眼和Aldrete评分9分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术中各时间点药物靶浓度,记录患者从停药至呼之睁眼、Aldrete评分达9分的时间.结果 A组与B组比较,患者麻醉维持过程中的瑞芬太尼靶浓度(2.12±0.35ng/mlvs 2.50±0.21ng/ml)和丙泊酚靶浓度(2.54±0.22μg/ml vs 2.86±0.31μg/ml)均明显降低(P<0.01);A组患者在停药后呼之睁眼(7.90±0.58min vs 8.35±0.66min)、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9.15±0.69min vs 11.13±0.96min)均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从意识消失起,除插管后2min时点,其余术中各时点的MAP均较入室时的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各时点的HR也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 BIS用于重度烧伤患者围术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恢复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胸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3-2007年胸外科择期开胸手术患者4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均21例。分别采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为主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期相关时间、术后30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记录术中知晓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SF组麻醉术中循环较稳定,苏醒与R组无差异,术后30minVAS评分R组高于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胸外科手术比瑞芬太尼更优越、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监测下,比较老年患者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效果,探讨目前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的难点和可行的解决方法。方法32例ASAⅠ~Ⅱ级的老年病人(65~82岁),随机分成芬太尼组(F组,n=16)和瑞芬太尼组(R组,n=16)。除镇痛药外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均相同,诱导时F组静注芬太尼2~3μg/kg;R组静注瑞芬太尼1~2μg/kg。维持时R组以0.2~0.5μg/(kg.min)的速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F组根据术中需要单次追加芬太尼,每次1~2μg/kg,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维持术中BIS值在45~60。分别记录诱导给药前后(T0)、气管插管前后(T1)、切皮前后(T2)、CO2气腹前后(T3)、关腹缝皮前后(T4)和拔除气管导管前后(T5)的平均动脉压变化值(⊿MAP)、心率(⊿HR)和⊿BIS值,同时记录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术中知晓、术中高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寒颤、躁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R组比F组血流动力学稳定,F组T0的MAP下降较R组更明显(P<0.05),心率下降情况却相反(P<0.05),但接受刺激时(T1、T2、T3、T4)MAP增高和HR增快变化F组比R组更明显,更容易发生术中高血压(P<0.05),F组T5的MAP较R组稳定(P<0.05),F组T2和T4的BIS较R组容易波动(P<0.05),F组患者清醒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比R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随访两组均无术中知晓等事件发生,F组有1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恶心呕吐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在BIS监测下,老年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减少围术期血压的剧烈波动,苏醒快拔管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