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口腔按摩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口腔按摩刺激,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例数、胃管拔除时间、喂养过渡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胃管拔除时间、喂养过渡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按摩刺激能改善早产儿的经口喂养发育和吸吮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按摩与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高州市中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早产儿,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肠外营养以及鼻饲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腔按摩及非营养性吸吮,观察两组患儿的喂养结局。结果观察组口腔感染、腹泻以及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以及经口喂养起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儿3个月后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上给予早产儿口腔按摩与非营养性吸吮,利于促进早产儿早期经口喂养的吸吮能力,促进患儿口腔功能发育成熟,从而使其尽快建立正常的吸吮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早产儿喂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比较2组患儿经口喂养进程、喂养表现、留置胃管时间、喂养耐受情况、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经口喂养进程、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均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明显改善了早产儿经口喂养效率,具有临床护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非营养性吸吮,观察组接受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记录早产儿出生时、完全喂养时及出院时体质量,早产儿残奶量、摄入奶量、腹胀及呕吐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完全喂养时及出院时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奶量少于对照组,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腹胀及呕吐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取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可有效改善喂养不耐受情况,提高早产儿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营养性吸吮改善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功效。方法:把100例经口胃喂养的早产儿,依据是否辅助以非营养性吸吮,进行分组,用同一配方乳喂养,每天记录喂养不耐受的概率、口胃管置留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概率显著减少,口胃管留置时间得到缩短,住院天数减少(P0.05)。结论:早产儿口胃管喂养时使用非营养性吸吮是一种得当的辅助性喂养方法,有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与常规口饲法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喂养效果.方法将10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喂养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口饲喂养方法,每组60例,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喂养,记录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情况、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结果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喂养不耐受明显低于常规口饲法(P<0.01),平均住院日与胃管留置时间明显低于常规口饲法(P<0.05).结论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比常规口饲法喂养不耐受少,可锻炼其吸吮能力,减少住院天数,且安全、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产儿应用Fucile法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喂养进程、吸吮功能及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洛阳市中心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11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币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观察组57例,均给予常规喂养干预,对照组给予增加非营养性吸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15 min Fucile法口腔按摩。2周后,对比两组患儿喂养进程、吸吮功能、生长发育水平。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喂养进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吮奶速率、吮奶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体质量、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ucile法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有效促使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吸吮功能,缩短喂养进程,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洁 《大家健康》2017,(12):214-215
目的:探究非营养性吸吮对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总结出非营养性吸吮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68例早产儿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并将上述早产儿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小组有34例早产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不接受非营养性吸吮护理,为观察组实施非营养性吸吮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体重增长速度大于对照组早产儿,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也仅为(10.1±1.9)d,短于对照组早产儿的(16.0±3.8)d,且仅有3例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最终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早产儿住院时间.结论:为早产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可以促进其胃肠道发育,提高其体重增长速度,使早产儿生命体征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应用护理干预对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平均将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早产儿按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3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30例早产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则用按摩腹部、抚触以及非营养性吸允等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体重增长量、住院时间、腹胀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与胃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应用护理干预对促进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加速胃肠动力成熟,降低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缩减住院时间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不同喂养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改善早产儿胃肠不耐受的喂养方法。方法:将63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早期均采取微量喂养、渐进式加奶和静脉营养;观察组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和刺激排便。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留置胃管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增至出生体重时间和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结论:早产儿早期采取微量喂养、渐进式加奶配合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及时帮助排便,能使早产儿减少静脉营养使用时间而顺利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获得较理想的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是值得推广的改善早产儿胃肠不耐受的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7-79+83
目的探讨早期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出生的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早产儿予以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包括口腔刺激及非营养吸吮两部分。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腹部按摩。观察并比较两组早产儿治疗后喂养不耐受及经口喂养情况,并比较治疗2周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早产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0,P0.05)。结论早期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用于早产儿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提高喂养效果,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尽早达完全经口喂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需经间断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和适于胎龄儿随机分为NNS组和对照组(N-NNS组)。NNS组在鼻胃管喂养(INGF)时吸无孔橡皮奶头,N-NNS单纯给予鼻胃管喂养,不足热量由静脉补充。记录鼻胃管留置时间、胃肠功能紊乱及喂养相关情况。结果 NNS组各项指标均优于N-NNS组。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可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帮助早产儿尽早从肠外营养过渡到经口喂养;促进早产儿体质量的规律性增长,减少喂养不耐受,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非营养性吸吮对26例早产儿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庆珍 《广西医学》2008,30(3):360-361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7例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6例给予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喂养前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21例予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外,不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比较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在鼻胃管喂养期间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是一种适宜的辅助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荷仙 《甘肃医药》2014,(8):601-603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早期胃肠发育的影响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在29~34周早产儿,选无窒息史,出生后无明显并发症,需鼻胃管喂养儿;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36例(男21例,女15例)为常规喂养组(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43例(男25例,女18例)早期综合喂养组(干预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45例,对照组36例,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2%比45.6%),干预组达经口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组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结论:早产儿早期非营养性吸吮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缩短达经口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家属出院后继续喂养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减少患儿家属医疗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潘立酮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患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口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多潘立酮混悬液口服,0.3ml/(kg.次),q8h,同时予以非营养性吸吮。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5);治疗组喂养耐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增加胃肠道的蠕动,恢复胃肠道功能,缩短早产儿喂养耐受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重力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早产新生儿7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早产儿进行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对照组早产儿进行常规间断鼻饲喂养。结果实验验组早产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体重时间和足量喂养达标准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操作容易、简单、无创、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冷振环 《当代医学》2013,(36):41-42
目的:探讨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实验组给予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实验组喂养不耐受患儿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泵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口腔操协同非营养吸吮对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障碍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 对60例吸吮吞咽障碍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并非营养性吸吮;常规治疗并口腔操协同非营养性吸吮.观察记录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恢复至出生体重后体重的增长.结果 常规治疗并口腔操协同非营养性吸吮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恢复至出生体重后体重的增长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口腔操协同非营养吸吮可以改善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使早产儿尽快达到经口喂养.  相似文献   

19.
何学坤  罗晓燕 《吉林医学》2011,32(28):5937-5938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51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的冶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奶量增加、残余奶量、增至出生体重的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渐进式加奶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的影响。方法将出生24h内入住nic U,胎龄≤33周、体重≤1000~2500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喂养护理,观察组实施包括口周、口腔及非营养性吸吮等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经口喂养进程、体重增长及早产儿的喂养效率、摄入奶量、疲乏、应激、吸吮吞咽无力的比例,以评价口腔运动干预护理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开始经口喂养相应胎龄、完全经口喂养相应胎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过渡时间、管饲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能促进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增强,是早产儿建立全经口喂养的早期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