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用症状清单对我院1993年3 ̄8月男女病区的112例患者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妄想心境,关系妄想,被害妄想,被控制感,被洞悉感,情感平淡,失眠,疲管,社会接触下降,攻击,无自知力是常见精神症状。与WHO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相比,较为一致,与我国华西医科大学,河北精神病院调查精神症状相比,故较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60例,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RPDSⅢ),Hoehn-Yahr分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结果帕金森病组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7%,精神症状的发生率为33%,对照组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10%,精神症状的发生率为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及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精神症状以幻觉为主,奥氮平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574-1577
目的:研究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144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应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定其精神行为症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因子提取法,对因子负荷进行正交方差极大旋转。结果:(1)68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至少出现1种NPI症状;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为情感淡漠、焦虑、抑郁、易激惹,分别占22.92%、20.83%、17.36%、12.50%。(2)因子分析获得4个症状群和1个特异性症状"情绪高涨",4个症状群分别代表行为紊乱、情感异常、精神异常、身心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17%、31.25%、4.86%、24.31%。结论: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主要以情感异常、身心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特征,不同精神行为症状之间可能存在紧密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及疗效的关系。方法:观察12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均进行临床和神经心理检测,进行患者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所有神经心理测查指标与GAF、SANS及BPRS均无显著相关性;在治疗后,GAF(除连线测验)、SANS(除铁槽铁钉测验)、BPRS(除连线测验)与所有的神经心理测查结果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及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具体联系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与精神症状的关系,观察西药氟西汀(百忧解)加中药消郁汤及心理治疗对FD的疗效.方法:对56名健康人和56 例FD患者进行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FD量表测评;FD患者用西药氟西汀加中药消郁汤及心理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分.结果:SCL-90评分对比,显示FD患者治疗前的精神症状与健康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精神症状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FD与精神症状有关,普遍存在抑郁、焦虑情绪.西药氟西汀加中药消郁汤及心理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老年痴呆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利培酮口服液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以研究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分(BPRS)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利培酮口服液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焦虑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各证型精神症状表现特点。方法对86例焦虑症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采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评定,并分析各证型精神症状表现的异同。结果焦虑症各证型患者的精神表现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结合精神心理学症状评定量表探讨焦虑症患者精神症状的中医辨证意义十分必要,且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伴随消化道症状的现状.方法 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数据中心(CRDC-TCM)调取全国多家三甲中医院中的RA患者1 623例,并从中筛选出合并消化道症状的患者805例,提取性别、年龄、病程长短、疾病活动度、用药情况、地域及饮食特征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805例,其中男106例(13.17%),女699例(86.83%),男女比为1:6.5.不同地域分布的RA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不适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多分布在华东地区207例(25.71%).不同病程RA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不适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病程10.75年,病程15年以上最多278例(34.53%).中、高疾病活动度患者占比大(9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过或正在服用不同药物的RA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不适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MARDs800例(99.38%)、NSAIDS 522例(65.25%),使用率最高.结论 RA患者伴消化道症状程度与地域分布、疾病活动度、用药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统计11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发生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18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胃脘痞满、胃脘疼痛等12项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频次和严重程度进行统计与评估。结果:118例新冠肺炎患者中存在消化系统症状者58例(49.2%),轻型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为56.5%,普通型患者为44.4%。轻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嗳气(32.6%)、少腹胀痛(21.7%);普通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大便稀溏(18.1%)、少腹胀痛(15.3%)。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均以轻度为主(72.4%、72.8%)。轻型患者发作较重的消化系统症状为食欲减退(中度及以上占85.7%)、早饱(中度及以上占40.0%);普通型患者发作较重的消化系统症状为大便难(中度及以上占60.0%)、早饱(中度及以上占50.0%)。结论:对新冠肺炎患者应重视消化道的临床表现,可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尤其是基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肺肠同治”之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淋巴瘤单纯中医药治疗阶段患者的症状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肿瘤常见症状及中医症状调查量表(MDASI-TCM),对40例处于单纯中医药治疗阶段的淋巴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患者症状间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患者的症状群。结果 40例淋巴瘤患者普遍存在多种症状,其中发生率最高的3个症状分别为口干(65.00%)、疲劳(62.50%)、睡眠不安(62.50%),症状得分最高的3个症状分别为疲劳(3.10±2.99)、出汗(2.80±2.98)、口干(2.30±2.58)。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症状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提取出6个症状群,其中症状群1(苦恼、悲伤、口苦、手足心热、口腔溃疡)可辨证为阴虚内热、心肝火旺;症状群2(气短、出汗、怕冷)可辨证为气阴两虚、阴损及阳。结论淋巴瘤患者存在不同的多发症状及症状群,认识患者的症状、症状群有助于医者准确辨证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天麻注射液治疗丛集性头痛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天麻注射液治疗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尼莫地平,40 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注射液800 m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点滴,1次/d.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症状积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77.50%,对照组为62.50%,两组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50%,对照组为82.50%,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症状积分分别为(2.12±0.71),(4.13±0.31)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天麻注射液治疗CH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809-1812
目的: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症状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符合选择标准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采集其一般资料、症状(一般症状、舌象、脉象)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结果。录入数据后,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比较各个症状在PT延长患者与未延长患者之间的频率。结果: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中,PT延长组与PT未延长组患者相比,浮肿、目涩、腹胀、纳呆、厌油腻、便溏、尿量减少在PT延长组频率高于PT未延长组频率,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延长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浮肿、尿量减少、腹胀、纳呆、厌油腻、便溏、目涩出现频率较高,说明PT延长可能与脾气虚、水湿内停、阴虚有关。  相似文献   

13.
1760例高血压患者中医症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高血压患者的中医症状分布情况,为制定高血压病中医辨证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以门诊为基础的非随机、大样本病例现场抽样调查方法,采集符合西医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资料,经统计分析得出症状分布情况。结果:症状出现率在20%以上者有38项,症状出现率在20%以下者有81项。结论:症状出现率大于20%的症状近似认为是高血压病的经典临床表现,其以头面部及精神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精神症状与中医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在15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收集存在精神症状的病人74例,运用中医八纲及脏腑辨证理论进行辨证分型,进而与其精神症状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有精神症状和没有精神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其中医分型不一样,有精神症状的患者以痰瘀互结型、肝肾阴亏型和痰火扰心型为主,而精神障碍的类型与以上3种中医分型之间不相关。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精神症状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当脑部发生动脉硬化时,会产生中风与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前者因病情危急而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相比之下,变化缓慢的后者则常易被人忽视。然据统计,约77%脑动脉硬化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氮平镇静疗法对脑外伤后精神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接受奥氮平镇静疗法的脑外伤后精神症状的患者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22例患者全部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并表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率达86.3%。随着治疗的继续疗效更加明显,不良反应主要为体重增加。结论奥氮平镇静疗法对脑外伤后精神症状的治疗是完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加用喜普妙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原有抗精神病药治疗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6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加用喜普妙治疗,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治疗症状量表(TESS)评定加药前后精神症状和不良反应,并进行自身对照分析。结果加喜普妙后,SANS评分明显下降,与加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喜普妙能增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庞伟 《新中医》2019,51(7):72-75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1,P 0.05)。治疗前,2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和总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6,P 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降低患者PANSS评分,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198-201,封3
目的通过患者背俞穴、募穴、原穴等特定穴位红外温度的组间比较研究与自身对照研究,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法对冠心病的红外热成像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分析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比较的温度特异性穴位;再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1)与健康组相比,发现治疗组体表温度特异性穴位心俞(左)、心俞(右)、大陵(左)、大陵(右)、膻中(P0.05);(2)在治疗后进行红外热成像的前后对照研究发现膻中、心俞穴有体表温度变化(P0.05);(3)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表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背俞穴、募穴、原穴有红外温度低温表现。该研究的贴敷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穴位的刺激可以影响心区体表代谢;贴敷方法还可以缓解胸痹心痛患者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20.
赵新苗 《中医药研究》2012,(11):1406-1407
目的了解血管性痴呆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评估方法的适用性。方法用单盲交叉设计,由不同职称的临床医生分别采用Hamihon抑郁量表(HAMD)和老年抑郁量表(GDS)对36例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评估。结果HAMD评分为(18.0±11.13)分。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1.7%;GDS评分为(12.60±5.96)分,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6.1%。HAMD条目中较常见的有能力减退26例(72%)、精神性焦虑23例(64%)、有罪感19例(53%)、抑郁17例(47%)、睡眠障碍17例(47oA)。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抑郁症状评定的因素有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受教育程度和GDs。结论血管性痴呆伴发抑郁症状较常见,评估时应注意患者的病情、教育程度。HAMD适用于血管性痴呆病人抑郁症状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