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最常见内眼手术之一,而内眼手术对无菌技术有极高的客观要求,且术后发生眼内感染即使治疗痊愈,对视力也会造成不逆的损害,因此加强眼科内眼手术的院内感染管理对保证眼科手术效果极为重要,故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苗金红  胡晋平  钟琪  杨红玉 《现代护理》2006,12(15):1454-1455
手术室是实施手术治疗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手术室感染的控制管理至关重要[1]。特别是眼科的内眼手术如白内障手术,由于手术量大,接台快,手术仪器的管道、手柄相对配置少,如果某一环节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手术感染或发生交叉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引起化脓性眼内炎,轻者经治疗可保存部分视力,重者会导致眼球摘除,甚至危及生命。为了避免内眼手术后感染的发生,工作中我们坚持强化医院感染意识的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法规,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消毒隔离措施作为每个工作人员的行为标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  相似文献   

3.
眼科诊疗活动需借助眼科专用医疗设备,医务人员的手频繁接触这些设备和患眼,如果设备表面的清洁消毒不规范,势必存在医院感染的风险。目前,眼科医院感染暴发时有报道,而眼科专用医疗设备的消毒管理方法,各家报道选择不同,笔者分析了近年眼科专用医疗设备的消毒方式、消毒频率、消毒剂的选择及消毒流程的控制,认为应根据设备表面微生物监测结果,建立安全、有效、便捷的消毒技术规程,预防控制眼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1 实行科学化管理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1 分区管理 安静、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是做好手术的先决条件。手术室必须严格分区 :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 ;并有明显标记 ,手术间从内到外分为无菌手术间、半污染手术间和污染手术间。并根据手术分类进行手术 ,各手术间走廊及洗手间等的抹布、扫帚、拖把应严格区分、标记醒目 ,定期消毒检查。1.2 医护人员、患者入手术室有其不同的卫生通道 拖鞋分限制区、非限制区及更换 2次拖鞋。患者入室应穿清洁的院服。推车 ,分病房推车和手术推车 ,严禁室内推车出室和病房推车入室。每日清洗后用 0 .2…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治疗的场所,感染是手术领域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病,而做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管理是切断外源性感染的主要手段,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为此,我院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不断完善手术室消毒隔离和监测方法,确保了手术环境、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手术室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监控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提高手术质量 ,我们对 336 8例住院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后监测 ,分析了与手术感染的有关因素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加大监测力度 ,降低了手术感染率。1 资料与方法1999年我院对手术患者采取跟踪监测方法 ,以医院感染监测规定外科切口感染的 4项诊断标准和外科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4项标准为依据。按清洁伤口 (Ⅰ类 ) ,清洁污染伤口 (Ⅱ类 ) ,污染伤口 (Ⅲ类 )分类 ,进行了回顾性分析。2 结 果住院手术患者 336 8例 ,感染 18例 ,其中切口感染 16例 ,腹腔感染 1例 ,其他感染 1例。手术感染发生率为 0 5 %。2 1 年龄与感…  相似文献   

7.
应重视手术室担架车的消毒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担架车作为手术室接送病人的运载工具,给手术、急诊、不能行走者提供了方便。我院目前使用的是铝合金对接交换车,它的优点在于内、外车架推拉可以分离,从而避免了外车进入手术室内造成的污染,保证了手术室内清洁无菌,深受医患的欢迎。因手术病人多,担架车使用频繁,尤其是担架车上的被服,不能保证1人1套,是医院潜在的感染隐患。因此,加强担架车及被服的消毒管理,是防止医院内发生感染及交叉感染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手术室是实施手术治疗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手术室感染的控制管理至关重要[1].特别是眼科的内眼手术如白内障手术,由于手术量大,接台快,手术仪器的管道、手柄相对配置少,如果某一环节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手术感染或发生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9.
冯娟  许巧玲  钟艳贞 《全科护理》2014,(20):1900-1901
[目的]研究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2012年度医院进行手术2 655例,从2013年始医院加强手术室消毒管理,2013年度共进行手术2 828例,对比2012年与2013年医院病人术后I级、Ⅱ级、Ⅲ级创口感染率。[结果]2013年I级、Ⅱ级、Ⅲ级创口感染率依次为0.10%,0.46%,2.27%,低于2012年的0.38%,2.12%,4.59%。[结论]实施和加强手术室消毒管理能够明显改善医院感染控制,减小术后感染风险,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眼科进行的各种白内障摘除术,周边虹膜切除术,眼内异物取出术等内眼手术,在术前的护理工作中,必须剪睫毛,以预防感染及便于进行手术,这一术前准备工作,已成为眼科进行内眼手术的护理常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独立的眼科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有效方法及应对感染的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患者的病痛。方法:重视环境布局,健全感染管理制度,做好眼科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结果: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眼科手术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和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监控检测,各项指标取得不错效果,稳步提升,效果显著。结论:制定规范有效的眼科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对提高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质量,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提高眼科手术的成功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手术室感染监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11,他引:1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部门 ,其洁净程度及消毒、灭菌、隔离等工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为降低术后感染率 ,我们依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结合手术室与医院感染相关的各个环节 ,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控制措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住院手术共 9131例 ,男 5 10 4例 ,女 4 0 2 7例 ,出生 2d~ 86岁。其中Ⅰ类切口 2 132例 ,Ⅱ类切口6 2 2 0例 ,Ⅲ类切口 779例。1 2 手术感染情况见表 1。表 1  1998年至 2 0 0 1年手术感染情况年 份 手术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 )1 998年 2 0 0 0 1 0 0 …  相似文献   

13.
6例手术室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感染控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在手术室的感染控制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1.术前准备:用酸化水擦拭并用酸化水喷雾消毒手术环境,开启手术室百级层流净化设备;器械及物品能耐高温高压的经高压灭菌后备用,不耐高温高压的用环氧乙烷灭菌;帽子、口罩经钴60照射消毒,一次性使用。2.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中采取综合性体温保护技术。术后切口,用酒精纱布擦拭,并覆盖一块拧干的酒精纱布,及时贴好敷料。结果 6例心脏移植手术后,经跟踪随访,没有1例引起术后感染。结论 空气消毒灭菌是手术室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能使患者提高抵抗力,顺利度过手术难关;重视消毒隔离原则,能有效的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医护之间默契配合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综合性体温保护技术,避免了因各种因素引起的病人低温,降低手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手术室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便于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方法 院感科感染监测与科室自测相结合,每日测量消毒液浓度,每月对空气质量,无菌器械及手术人员的手进行监测。结果 每月各项监测指标合格,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医院感染的危害引起每个人的重视,加深入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制订出的各种措施得以顺利实施,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控制手术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抓好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不发生一例感染手术。方法:科室自查与院感染办公室随机抽查相结合,通过各种监测查出不足,找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整改和总结。结果:制定了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使手术间内空气菌落数控制在小于等于200cfu/立方米,手术器械灭菌合格率达到100%,实行监控以来我院手术病人未发生一例术后感染。结论:只有实行严格的手术室感染管理,才能抓好有关手术室感染系统化的工作,才能使手术病人不发生一例术后感染,从而提高了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眼科手术结膜囊清洁消毒方法,改变传统方法的弊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方法:对210例施行眼科手术的患者,术前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结膜囊冲洗,观察结果反应和分析微生物采样报告。结果:B、C两组(碘伏)的杀菌效果明显高于A组(呋喃西林);B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说明单纯碘伏点眼易导致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碘伏点眼3min后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的方法进行结膜囊清洁消毒,既可保证消毒效果,又可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手术室医院感染麻醉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麻醉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45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全麻插管组50例,其它麻醉组100例;Ⅱ组:A1组50例使用一次性过滤器,B1组50例未使用一次性过滤器;Ⅲ组:A2组50例喉镜采用气体消毒剂消毒,B2组50例则用消毒液擦拭;Ⅳ组:实验组50例麻醉前0.5~2.0h应用抗生素,气管导管前端用无菌棉签涂红霉素软膏润滑,对照组50例麻醉前未使用抗生素.对麻醉机、过滤器、喉镜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全麻插管组下呼吸道感染率高于其它麻醉组,A1组麻醉机污染率低于B1组,A2组喉镜污染率低于B2组,实验组呼吸道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相应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全麻患者是手术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易感人群,麻醉机、喉镜极易受到手术患者的污染,而频繁的使用和不合理的消毒及保存可将病原菌传播到下一个手术患者,是导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感染来源及眼科手术室在预防方面应采取的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眼内炎的发生。方法通过制定完善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加强手术室的空气消毒,在手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器械和用物经过严格消毒,严格按规定购买一次性消耗品,术前严格查对患者,加强术前结膜囊的消毒,手术用的灌注液和药品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护理管理者加强监督。结果经过3年的实践,无一例眼内炎发生。结论通过加强对手术室护士在法律、法规和各种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了护士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是发生医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感染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近年来,我院手术室通过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规范护理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可靠保证。2003年以来,我院手术室共完成各类手术23939例,发生切口感染49例,感染率为0.21%。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白血病病入院内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5年-1996年血液科79例112例次血液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发生院内感染72例次,感染部位以口腔,呼吸道为主。大多发生在入院后8周内,提示从病人-入院就应严格消毒隔离和预防用药,以减少住院白血防用药,以减少住院白血病病人的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