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调查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收集260例患者资料,52例患者发生术后院内感染。其中15例患者同时发生血液及呼吸道感染,1例患者同时发生血液、呼吸道及其他部位感染,共感染68例次,其中血液感染28例次,占比41.2%;呼吸道感染37例次,占比54.4%;其它部位感染3例次,占比4.4%。分离出革兰阳性菌18株,革兰阴性菌50株,真菌未见。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发生院内感染风险较高,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较高,综合的预防措施及合理的抗菌素应用,可减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496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情况,总结肺部感染痰培养的细菌分离株及多重耐药性情况。结果496例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院内肺部感染者117例(23.6%);共分离出16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103株,63.58%)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8株,23.46%)和真菌(21株,12.96%)。药物敏感(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老年肺癌患者术后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且细菌耐药严重,甚至出现较多的多重耐药菌,临床上要加强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解建 《山东医药》2006,46(25):95-96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表皮以下深部组织感染,据美国国家院内感染检测中心报道,近20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约增加5倍,真菌性败血症已占院内感染性败血症的第4位。国内陈萍等报道,肾移植术后感染中真菌感染占首位。Wise报道院内感染约8%由真菌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病死率为29%。本文结合近期文献,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获得性肺炎克雷伯杆菌所致的重症感染国内外时有报道[1-3],而外科术后由肺炎克雷伯杆菌导致的院内感染,也逐渐引起我们的关注.现将2例术后重症感染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用于食管癌围术期对术后感染风险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45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7例,对照组78例,对照组予以围手术期常规食管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品管圈活动,均为院内护理。研究结束后,比较实施前、实施后半年及1年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无形成果(圈能力、专业知识、责任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及发觉问题能力)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及了解两组院内感染风险。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无形成果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实施后,两组感染风险发生可能性与严重性的评分均较实施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创新力及合作能力,并且可减少院内感染风险,减低食管癌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影响层流手术室(laminar flow operating rooms,LFOR)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对策。方法选取 2012 年 8 月—2018 年 8 月期间在我院 LFOR 开展手术的 600 例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00 例患者中,24 例(4.00%)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组患者年龄≥ 60 岁,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急诊手术,手术时间≥ 2 h,II 类切口,术中输血,术中有设备搬动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 均<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60 岁、有合并症、急诊手术、手术时间≥ 2 h、II 类切口、术中输血、术中有设备搬动均为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LFOR 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主要为高龄、有合并症、急诊手术、手术时间长、II 类切口、术中输血、术中有设备搬动等,临床可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预防对策,以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患儿术中成分输血与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 028例接受CPB心脏直视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中成分输血与术后院内死亡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1 028例患儿中,术后院内死亡45例(4.4%),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43例(13.9%),急性肾功能衰竭43例(4.2%),肺衰竭26例(2.5%),感染17例(1.7%),神经系统并发症28例(2.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PB时间、CPB最低温度、术后24 h儿童死亡风险(PRISM-Ⅲ)评分及术中红细胞输注量中位输注量(20.3 ml/kg),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PB时间、术后24 h PRISM-Ⅲ评分、术后6 h纵膈引流量及术中红细胞输注量20.3 ml/kg。结论:儿童CPB心脏直视手术中输注大量红细胞增加术后院内死亡及并发症风险,减少术中红细胞输注可能会改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术后预后。  相似文献   

8.
院内感染是指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住院时已处在潜伏期的感染。院内感染的发生可增加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日,其危害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重症监护室(ICU)是院内感染的易发生单位,为了解ICU,特别是易于合并感染的呼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临床一般变量,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模型,用于预测手术治疗后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院内主要不良事件(MAE)的发生风险。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1 641例,收集患者个体特征变量、临床体征以及入院首次临床血清标志物等。结局定义为院内MAE,包含院内死亡、夹层后新发急性心脏衰竭、呼吸衰竭、神经系统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以及无计划的二次开胸。使用机器学习筛选变量后构建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模型预测院内MAE的能力;使用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和整体鉴别指数(IDI)对新模型与临床常用模型进行比较,评价新模型在预测TAAD术后预后方面的改善效果;最后建立列线图预测TAAD术后患者院内MAE发生风险。结果使用机器学习筛选变量,确定了由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尿素、白细胞计数、年龄、异常心电图和手术时间组成的TAAD术后院内MAE的风险预测模型,模型预测院内MA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95%CI 0.718~0.734,P0.001)。与临床常用模型比较,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其NRI为0.654(95%CI 0.540~0.750,P0.001),IDI为0.136(95%CI 0.117~0.155,P0.001),提高了对TAAD术后院内MAE的预测能力。将模型通过列线图形式呈现,列线图模型评分能够评估TAAD术后发生院内MAE的风险。结论基于机器学习使用患者临床变量构建模型,该模型综合评估患者个体特征变量、炎症水平、脏器受损状况以及手术情况,对TAAD患者术后院内MAE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老年肝硬化患者的医院内感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264例老年肝硬化患者的医院内感染情况。结果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6.6%,以传染科发生率最高。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腹腔及肠道。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63.2%),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药敏试验示院内感染菌株耐药率较高。有肝昏迷或上消化道大出血发生者及血浆白蛋白在30g/L以下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胆汁性及肝炎后性肝硬化院内感染率也较高。作者还分析了发生院内感染的致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围术期、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患者的院内感染流行病学规律,明确主要病原体,并对发生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12年4月,共有334例患者于我院接受CABG手术、并在围术期接受IABP支持循环。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纪委现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2]2号),对照医院感染报表查阅术后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1.2±8.9岁,女性患者86例(25.70%)。术后败血症发生率较高(3.30%),其次为呼吸道感染(2.40%),其他感染部位为切口感染(0.60%)、尿道(0.30%);全部感染患者中,21例患者检出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居于第一位,占1.2%;其次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0.9%。共有8例联合感染病例,克雷伯菌为最为常见菌种。术后临床感染与高龄、糖尿病、肾衰、手术时间长、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延长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提示,CABG围术期接受IABP支持患者出现败血症几率较高,病原体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高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及呼吸机时间延长等临床因素是发生严重感染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麻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100例,于入住ICU即刻、术后24、48、72 h比较血淀粉酶水平,并分析与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血淀粉酶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18例(血淀粉酶≥500μ/d L)、B组38例(150μ/d L≤血淀粉酶500μ/d L)、C组34例(血淀粉酶150μ/d L),比较3组间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胃肠功能不全、院内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留治时间、住院时间、院内病死率。比较3组间糖尿病病史、酗酒史、术中低血压、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淀粉酶变化与WBC、CRP呈正相关性,与PCT无直线关系;A组肾功能不全、院内感染、MODS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A组ICU留滞时间、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术中低血压、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血淀粉酶水平与术后早期炎症反应有关。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提示预后不佳,术中低血压、术后低心排可能是导致高淀粉酶血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胸外科术后继发院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监护室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发生的13例CRKP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特点、治疗药物及预后转归等情况。结果13例患者共分离出21株CRKP菌株,血流感染3例,胸水感染4例,手术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3例。高龄、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及气管切开是主要危险因素。13例患者均采用了联合用药,11例以替加环素或多粘菌素b为基础,联合碳青霉烯类或非碳青霉烯类药物;2例使用亚胺培南联合阿米卡星。13例患者死亡8例。结论 心胸外科术后继发院内CRKP感染的耐药谱广、临床可选用的抗菌药物有限,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4.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分析呼吸监护病房(RICU)近年来发生院内感染的潜在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华消化杂志》2022,(2):132-133
艰难梭菌感染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院内感染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其典型内镜下表现是伪膜性病变, 但部分艰难梭菌感染患者内镜下表现不典型, 可呈现非特异性肠炎表现。本文报告1例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后艰难梭菌感染病例, 并对其可能发病原因和内镜下非伪膜性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的原因。方法对2003—2006年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发热的112例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病人共出现发热140例次,总结发热原因可分为6大类,按照所占比例依次为:非结核性感染、结核性发热、药物反应、支气管镜检查术后、合并肺外结核和其他合并症。院内获得性感染占非结核性感染例数的98%。结核性发热与低蛋白血症有一定相关性。结论以院内获得性感染为主的非结核性感染是所有发热原因中最多见者,其次要警惕药物热和合并肺外结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结核病人在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再次发热的原因。方法对2006~2009年我院抗结核治疗中发热的120例住院病人进行分析。结果120例病人共出现发热132例次。分析发热原因可分为非结核性感染,结核性发热,药物反应,支气管术后合并症。结论以院内感染为主的非结核性感染占多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院内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经验。方法对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院内感染的227例患者,给予亚安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抗感染,必要时联合万古霉素及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静脉注射较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和其他支持治疗。结果216例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结论对粒细胞缺乏合并院内感染的血液肿瘤患者,应及早选择足够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并给予足够的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上海市某医院老年病房院内感染的发病率、临床特点等,为有效控制老年病房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老年病房2007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的所有出院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 2007年1月-2013年12月间,该医院老年病房7 475例次出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597例次,院内感染总发生率为8.0%.597例次院内感染中,男性508例次,占85.1%.男性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8.47%和6.02%).呼吸内科病房和心血管病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最为多见,分别占75.7%和14.7%.呼吸道感染又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感染(占所有呼吸道感染的90.9%).结论 老年病房院内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很较高,男性似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呼吸病房和心血管病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是主要的感染部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对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直接医疗经济负担的影响,为临床医疗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至2008年在某三甲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42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调查,通过查询病历记录(医院信息系统)获得直接医疗经济负担(direct medical economic burden,DMEB)指标,采用SAS9.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统计推断采用tt检验,对混杂因素的控制采用协方差分析及分层分析方法。结果两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患者总的院内感染率为7.00%(170/2429),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院内感染明显地增加了先天性心脏病DMEB,发生院内感染组的DMEB高于未发生院内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8,P〈0.0001),直接医疗经济负担DMEB增加了64.7%。校正了年龄的影响后,发生院内感染组DMEB修正均数高于未发生院内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拄一16.05,P〈0.0001);以性别进行分层后,男、女性别组发生院内感染组DMEB修正均数高于未发生院内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t=-12.95,P〈0.0001;女性:t=-9.dl,P〈0.0001)。结论本研究表明院内感染增加了DMEB,因此,控制院内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减轻患者痛苦和疾病经济负担的首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