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的26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及疾病相关资料问卷、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是否在岗患者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家族史、有无并发症及并发症的数量、是否吸烟、不同的用药途径、不同的病程、是否已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及不同的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管理得分最高,而血糖监测的得分最低。无并发症、不吸烟、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及不在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有并发症、吸烟、没有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及在岗的患者比较自我管理水平明显较高(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处于中等,有待提高,我们为其实施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应更具有个性化、系统化,使其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积极性提高,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探讨其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某三甲医院40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自我管理行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了解其相关性。结果:本组研究对象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与空腹血糖(r=-0.172,P<0.01)、餐后2 h血糖(r=-0.099,P<0.05)、糖化血红蛋白(r=-0.188,P<0.01)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越高,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低,临床上可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进而达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8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应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6(SDSCA-6)在干预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找出患者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出院后电话随访6个月,比较综合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用药自我管理评分.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从干预前的(10.86±4.16)mmol/L、(16.84±4.95)mmol/L、(8.19±1.77)%降至干预后的(6.64±0.68)mmol/L、(8.60±1.13)mmol/L、(7.43±1.1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用药自我管理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人数从干预前的15.0%下降至干预后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血压水平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202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将糖化血红蛋白浓度> 7%作为试验组(n=100),糖化血红蛋白浓度≤7%作为对比组(n=80),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血压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血压水平和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空腹血糖、舒张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比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比组(P<0.05),收缩压与对比组无明显差异(P>0.05);2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TC、甘油三酯、舒张压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负相关(P<0.05),且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水平相关性更明显;试验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比组(P<0.05),脑梗死、脂肪肝、糖尿病足发生率与对比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血压水平及并发症存在相关性,具体表现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TC、甘...  相似文献   

5.
谢波  鞠昌萍  孙子林  韩晶  刘莉莉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10-3612,3616
目的评价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指导网络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124例和对照组72例。试验组采用自我管理培训指导网络模式,即给予初期为期5个半天的糖尿病集中培训加后续的强化随访(包括活动、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糖尿病教育,即给予分次糖尿病教育指导和后续的定期随访。于入组时、入组后6个月、12个月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使用编制的调查问卷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糖化血红蛋白等资料,进行不同教育模式对自我效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入组时、随访6个月、随访12个月的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7.5±1.3)分、(8.3±1.1)分、(8.2±1.2)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2±1.1)分、(7.9±0.9)分、(7.5±0.8)分,入组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入组时、随访6个月、随访12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7±2.1)%、(6.7±1.0)%、(7.1±1.2)%,对照组患者分别为(9.2±2.2)%、(7.5±1.4)%、(7.6±1.1)%,入组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效能得分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14,P<0.05)。结论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指导网络模式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引导式教育训练在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为临床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16例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引导式教育训练。比较2组患者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理韧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6.65±0.84)mmol/L、(7.58±0.67)mmol/L、(6.50±0.67)%,均低于对照组[(7.12±1.33)mmol/L、(9.66±1.14)mmol/L、(7.82±1.03)%,P<0.05]。干预后,观察组青少年1型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SMOD-A)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青少年糖尿病优势与韧性量表(DSTAR-Teen)总分为(48.90±5.72)分,高于对照组[(36.52±6.46)分,P<0.05]。结论 引导式教育训练有利于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对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以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该卫生院门诊部接受指导的7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前后餐后2小时胰岛素水平(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以及患者自我运动管理、自我用药管理、自我饮食管理、自主测量血糖的情况.结果:本组74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自我管理后餐后2小时胰岛素水平(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得到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对血糖控制的作用良好,值得患者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8.
郭靖  卢庆华  陈贺 《当代医学》2022,28(6):165-16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检测中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糖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有重要作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可为2型糖尿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准确性,利于患者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9.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老年2型糖尿病间的关系。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32例,老年无抑郁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检测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病程、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可能与患者病程长、肥胖、血糖控制差、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帆  龚冬娥  舒冏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75-107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水平与其糖化血红蛋白(HbAlc)控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2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情况。其中男116例,女152例。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69例、高中及以下117例。结果:2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完成问卷调查,分析问卷调查结果。①文化程度: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控制水平明显优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P<0.05)。②社会经济地位:高经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控制水平明显优于低经济收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文化程度较高及经济收入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控制水平也较好,社会及医疗部门应通过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弥补糖尿病患者因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改善血糖的控制,加强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闫朝霞  张森森  栗娟 《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88-1090
目的:研究知-信-行理论下的健康教育门诊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2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建立档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9例和观察组1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知-信-行理论下进行教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情况和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教育前饮食行为、运动行为、血糖监测行为、足部护理、用药行为和吸烟行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饮食行为、运动行为、血糖监测行为、足部护理、用药行为和吸烟行为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教育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知信行理论下进行门诊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约束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和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我管理强化方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自我管理强化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量指数(BMI)、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ES)、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BG、2 hPBG、HbAlc、BM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SES、ESCA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强化方案可提高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导致的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就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最优模式进行探讨,为科学有效地控制疾病发生、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起到重要指导意义。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糖尿病健康管理站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5月选择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住院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研究组采用“互联网+”糖尿病健康管理站闭环式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管理。干预12个月后,分别检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BMI,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BMI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遵医用药合格率、血糖达标合格率、饮食控制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糖尿病健康管理站闭环式管理模式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BMI,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探讨其与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211名调查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同时现场检测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不同组间血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其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中自我管理行为总体水平不高;2hPG,HbA1C受不同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的影响较大(P<0.05);自我管理行为与FPG (r=-0.277,P=0.015),2hPG (r=-0.453,P<0.001),HbA1C (r=-0.435,P=0.001)呈负相关;病程≥5年时患者的血糖控制因自我管理行为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不同;患者的FPG与饮食控制的管理最相关,2hPG与饮食控制、坚持用药、血糖自我监测3个管理维度密切相关,HbA1C与饮食控制、坚持用药相关;患者参加糖尿病教育的次数、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方式以及病程是影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不佳,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特别是2hPG和HbA1C的控制;在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时要关注患者的病程、治疗的方式以及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纤溶系统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有血管病变的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134例为实验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脂代谢指标及体重指数等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AFI(P<0.01)、PAI-1(P<0.05)、vWF(P<0.001)、FIB(P<0.05)水平升高。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FI、PAI-1、vWF、糖化血红蛋白和三酰甘油与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体重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活性增强并存在低纤溶状态;TAFI、PAI-1、vWF糖化血红蛋白和三酰甘油是发生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25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3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现状,并根据患者近1年低血糖发生情况分为低血糖组(n=350)和无低血糖组(n=388),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7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350例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47.43%;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程、合并慢性并发症、腹型肥胖、应用胰岛素、应用胰岛素促泌剂、用药依从性、运动占比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饮酒、控制饮食占比和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糖尿病病程≥10年、应用胰岛素、应用胰岛素促泌剂、用药依从性差均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OR>1,P<0.05);高水平TG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BMI<24 kg/m^(2)、糖尿病病程≥10年、应用胰岛素、应用胰岛素促泌剂、用药依从性差均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高水平TG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和血糖指标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和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用药、运动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以及降低血糖水平,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血糖控制的效果影响。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75)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75)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控制水平、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1个月、护理3个月后的自我管理效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8.67%,高于对照组的8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5,P<0.05)。结论 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并发症体验式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并发症体验式教育干预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干预方案。出院1、3、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自护能力,并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A-DQOL)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1、3、6个月的FBG和Hb A1c水平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6个月的FBG和Hb A1c水平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3、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FBG和Hb A1c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并发症体验式教育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专科护理小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血糖指标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护理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指标水平,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减少并发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