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变化。方法:选择近期住院的脑胶质瘤患者63例,在治疗前采用ELISA方法进行外周血IFN-γ、IL-2、IL-4和IL-10浓度检测。结果:胶质瘤组外周血IL-4和IL-10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前者外周血IFN-γ、IL-2浓度及IFN-γ/IL-4比值则显著低于后者(P<0.05或P<0.01)。高级别组(Ⅲ~Ⅳ级)外周血IL-4和IL-10浓度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Ⅰ~Ⅱ级),而前者外周血IFN-γ、IL-2浓度及IFN-γ/IL-4比值则显著低于后者(P<0.05或P<0.01)。结论:脑胶质瘤患者可能有Th2优势表达,与恶性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Th1/Th2和自然杀伤细胞表达变化。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1例),入选对象均接受了外周血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自然杀伤细胞(NK)浓度及IFN-γ/IL-4比值检测,并与同期住院稳定心绞痛患者(SAP组,25例)以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AMI组血清IFN-γ浓度及IFN-γ/IL-4比值均明显高于AP组和对照组,而血清IL-4和NK细胞浓度则显著低于后两者(P<0.01)。结论:AMI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异常表达,且以Th1优势状态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卒中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表达。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93例,并按住院后5d内有无发生ALI分组,同期检测外周血辅助T细胞等指标。结果:93例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ALI31例,患病率33.33%,未发生ALI56例(对照组)。ALI组血清IFN-γ浓度及IFN-γ/IL-4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L-4浓度则显著高于后者(P均0.05~0.01)。结论:老年缺血性卒中合并ALI患者存在明确Th2优势状态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特征及其与外周血T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讨不同透析膜对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例ESRD未透析(ND)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5例,分别采用醋酸纤维素膜(CA)、低通聚砜膜(PS-LF)、高通聚砜膜(PS-HF)进行透析,以及8例健康对照组(HC)的外周血T细胞,经PHA刺激培养24h后锚定蛋白(AnnexinV)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FN-γ及IL-4的水平。结果:ESRD患者未透析组及3种膜透析组T细胞AnnexinV的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各透析组患者T细胞AnnexinV的表达以CA组最高,PS-HF组最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D患者各组IFN-γ的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AnnexinV的表达呈负相关;IL-4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AnnexinV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ESRD患者存在Th型细胞因子的失衡,呈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T细胞的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孢地嗪对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和Th1/Th2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63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头孢三嗪静脉滴注疗法,观察组32例采用头孢地嗪静脉滴注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和Th1/Th2的细胞计数比;以ELISA试剂盒测定Th1细胞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与Th2细胞分泌因子IL-4、IL-10的血清浓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细胞、Th1细胞比例增加,Th2细胞比例降低,CD4/CD8和Th1/Th2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血清IL-2、IFN-γ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IL-4、IL-10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头孢地嗪能够提高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纠正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和Th1/Th2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血清IL-4、IFN-γ、TGF-β和IL-17的表达水平,分析Th1/Th2、Th17/Treg细胞平衡状态并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42例为研究对象,并以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集其血清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IFN-γ、IL-4、IL-17和TGF-β的水平,计算IL-4/IFN-γ、TGF-β/IL-17的比值。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IFN-γ、IL-17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IL-4和TGF-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4/IFN-γ和TGF-β/IL-17的比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M组Ⅲ~Ⅳ期患者的IL-4/IFN-γ和TGF-β/IL-17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的患者。结论 EM组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IFN-γ和TH17细胞相关的IL-17水平均下降,而Th2和Treg细胞因子水平上升,且IL-4/IFN-γ和TGF-β/IL-17随病程的进展而显著升高,提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存在着Th1/Th2和TH17/Treg细胞的平衡失衡,且与病程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以及关节液中的Th1/Th2失衡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损伤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以及关节液中的IL-2、IL-4、IL-6、IL-10、TNF-α以及IFN-γ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我院就诊的3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以及RA患者的外周血,RA患者的关节积液中的IL-2、IL-6以及IL-10、IL-4水平均明显升高;相比于对照组的外周血,RA患者的外周血以及关节积液中的IFN-γ以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相比于对照组,RA患者关节积液中的IFN-γ/IL-4比例明显升高.抗环瓜氨酸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阳性的RA患者关节积液中IL-2、IL-6、IFN-γ以及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CCP阴性的RA患者,以上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Th2失衡是引起RA炎症性损伤的重要免疫学机制,其诱导的免疫性炎症反应是主要表现,CCP抗体阳性患者的炎性损伤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8.
三种类型肺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的反应状态,探讨肺癌发生发展的免疫机制。方法:收集三种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47例(鳞癌23例,腺癌15例,小细胞肺癌9例)、健康志愿者31例的血清,分成肺癌组、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浓度。结果:三种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浓度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组,IL-4、IL-10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结论:腺癌、鳞癌、小细胞非分化癌三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均呈现Th2型免疫反应优势状态,呈现Th1/Th2的漂移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在脂多糖(LPS)诱导淋巴细胞炎性过程中对辅助性T细胞(Th)Th1/Th2细胞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脓毒症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RT-qPCR检测Tim-3、galectin-9、T-bet和GATA3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sTim-3、galectin-9、IFN-γ和IL-4的水平;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LPS刺激建立体外炎性模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h1和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相关因子的表达;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Tim-3、galectin-9、IFN-γ和IL-4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Tim-3和galectin-9的mRNA表达增多,sTim-3、galectin-9、IL-4和GATA-3升高,IFN-γ和T-bet水平下降,磷酸化JAK2和STAT3升高(P<0.05)。阻断Tim-3表达后,IFN-γ水平升高,而IL-4的水平明显下降,磷酸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 lymphocyte,Th)亚群细胞因子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脾切除术前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QuantiGene Plex (QGP)方法检测22例ITP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前后外周血Th1(IL-2和IFN-γ)、Th2(IL-4、IL-5、IL-6和IL-10)、Th3(TGF-β1)和Th17(IL-17)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术前组IL-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IL-17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它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术前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组TGF-β1表达较术前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组IL-2 表达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术前组和术后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术前IL-2与IFN-γ之间成正相关(r=0.647,P<0.01),术前其它细胞因子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3对细胞因子之间成正相关,分别是IL-2与IFN-γ(r=0.787, P<0.01),IL-17与IL-2(r=0.554,P<0.01),IL-17与IFN-γ(r=0.461,P<0.05);术后其它细胞因子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ITP患者存在Th亚群细胞因子失衡,脾切除术可改善ITP患者部分Th亚群细胞因子的失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免疫反应状态,观察中药黄芪(AG)对其作用。方法:采集并分离肺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PBMCs,各分为4组:其中1组即刻冻存待测,其余3组分别为不加药对照组、加 10%AG、20%AG组,培养48h,收集细胞。以IL-2、IFN-γ代表Th1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代表Th2型细胞因子,用RT-PCR方法检测肺癌患者PBMC中Th1/Th2型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肺癌患者PBMC中,IL-4、IL-6和IL-10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IL-2无1例表达(0/23),IFN-γ仅1例表达;经与黄芪培养后(2种浓度),肺癌患者Th2型因子与未加AG培养组相比,IL-4、IL-6和IL-10的表达率下降(P<0.05);而IL-2的表达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的免疫细胞呈现Th2型免疫反应优势状态;黄芪对于肺癌宿主PBMCs Th1/Th2的状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使肺癌患者PBMCs的Th2型优势免疫反应向Th1方向逆转。  相似文献   

12.
CCK-8对KLH免疫小鼠脾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给予BALB/c小鼠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免疫同时体内给予不同剂量的CCK-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脾细胞中IFN-γ、IL-2、IL-4、IL-5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型抗KLH抗体IgG2a和Th2型抗KLH抗体IgG1水平。结果: ①KLH免疫使小鼠脾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增高,mRNA表达增高,KLH免疫同时给予CCK-8可使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含量进一步增加和IFN-γ、IL-2mRNA表达增高,而使IL-4、IL-5含量降低,IL-4、IL-5 mRNA表达减低和降低IL-4/IFN-γ比值。②KLH免疫小鼠血清中IgG2a、IgG1发生不同程度增高,CCK-8可使其血清中IgG1水平减低而使IgG2a水平增高。结论: CCK-8可促进KLH免疫小鼠体内Th1反应,使Th2优势反应向Th1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通过增强母-胎界面Th1型偏移导致流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母胎界面Th1/Th2型细胞因子动态平衡的影响.方法:将63例早孕期妇女随机分为2组,一组一次服用米非司酮200 mg,另一组为对照组,收集其蜕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评价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h2型细胞因子(TGF-β2、IL-4)的表达.结果:正常妊娠时,在母-胎界面Th2型细胞因子(IL-4)以及TGF-β2的表达较高;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的表达较低,尤其是IL-2.服用米非司酮后,蜕膜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显著升高;而母-胎界面Th2型细胞因子(IL-4)以及TGF-β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米非司酮打破了正常妊娠时母胎界面Th2型免疫优势;显著升高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形成了Th1型免疫偏离,导致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h1(IL-2、IFN-γ)及Th2(IL-4、IL-10)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ITP患者发病与Thl/Th2优势活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0例ITP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26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清中IL-2、IFN-γ、IL-4、IL-10水平.结果:ITP患者治疗前IFN-γ及IL-2因子水平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及IL-10因子治疗前水平低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l型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调整Th1/Th2细胞因子的偏移状态.  相似文献   

15.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CD4+Th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分离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rhIL-4(50 ng/ml)、rhGM-CSF(10 ng/ml)和rhTNF-α(100 u/ml)诱导培养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1a、CD83、CD80、CD86、HLA-DR分子表达情况。MTT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磁珠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PMA+Ionomycin刺激后胞内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内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IL-4以判断Th1/Th2分化。ELISA法检测DC或Th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12、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DC表达CD1a、CD83、CD80、CD86、HLA-DR分子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培养至第7天,慢性乙肝患者DC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正常人(P<0.01),而分泌的IL-6水平增高(P<0.05)。与正常人相比,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较低(P<0.01),其Th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量也较低(P<0.01)。患者DC与同种异体的健康人Th细胞共培养,刺激Th1型细胞因子IFN-γ产生的能力低于正常人(P<0.01)。慢性乙肝患者体内DC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了外周血Th1细胞分化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回输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此治疗对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的漂移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宫颈癌患者44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n=22)和联合治疗组(n=22),并选取健康的女性个体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检测所有样本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细胞的比率变化.同时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的浓度显著升高,且联合治疗组升高程度高于单纯化疗组,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浓度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降低程度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治疗后单纯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Th1/Th2比率小于对照组,但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单纯化疗组(36.4%比22.7%,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单纯治疗组(90.9%比72.7%,P<0.05).联合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总提高率高于单纯化疗组(86.4%比72.7%,P<0.05).结论 自体CIK细胞联合常规化疗能够改善中晚期宫颈癌的Th1向Th2漂移,是安全并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了解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活化情况,并观察其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对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4表达的影响,探讨PI3K信号途径在哮喘T细胞免疫紊乱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作为实验组,1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PBMC提取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半定量RT-PCR法测定PBMC中PI3K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组Wortmannin处理的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PI3KmRNA表达增高(P<0.05).哮喘患者PBMC培养上清液IFN-γ水平低下、IL-4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同时加入不同浓度Wortmannin共培养后,实验发现均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了哮喘组及对照组IL-4的产生(P<0.05或P<0.01),而同组不同浓度梯度组间比较IFN-γ产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可能存在PI3K信号途径的过度活化,其过度活化对Th1型细胞因子IFN-γ影响不明显,有可能主要通过介导Th2型细胞因子IL-4的产生而参与Th1/Th2的失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病例对照探讨全氟化合物(PFAAS)暴露与儿童哮喘及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5)分泌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31名台北医院就诊的哮喘儿童作为病例组,来自社区的225名自然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儿童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10的分泌水平;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血清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水平.结果 哮喘儿童机体PFOS(33.9μg/L比28.9 μg/L)和PFOA(1.2μg/L比0.5 μg/L)暴露负荷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儿童,且随着机体PFAAs的增高,儿童患有哮喘的风险呈增高趋势.对哮喘儿童而言,血清PFAAs水平与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与Th2型细胞因子(IL-4,IL-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PFOS暴露可诱导机体免疫应答平衡紊乱,并向Th2型免疫应答极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7种乳杆菌对原代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CK)分泌的作用,进而探讨其对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种属、不同浓度的活的/热致死的乳杆菌体外作用于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60 h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效果。用ELISA法检测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和调节型细胞因子(TGF-β)的分泌量。结果:活的/热致死的乳杆菌单独作用,就能促进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并表现出剂量依赖关系(P<0.05)。当菌的浓度为107集落形成单位(CFU)/mL(即细菌与细胞的比例为10∶1)时,热致死的发酵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免疫活性近似于活菌。而且,这两株热致死菌还可适当提高淋巴细胞分泌IL-12和IFN-γ,抑制IL-4、IL-10和TGF-β的分泌,使其IFN-γ/IL-4的比值(代表Th1/Th2细胞平衡)均显著高于刀豆蛋白A(ConA)对照组(P<0.05)。结论:乳杆菌可通过提高淋巴细胞的IFN-γ/IL-4分泌率来促进Th1优势状态的Th1/Th2细胞平衡,并具有菌株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外周血中Th22、Th17和Th1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促炎性CD4+T细胞在疾病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90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及轻、重度子痫前期(PE)患者各3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22、Th17和Th1细胞的比例,通过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IFN-γ、TNF-α、IL-6、IL-17和IL-22的浓度。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中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 05),且二者水平呈正相关(P0. 05);轻度子痫前期组中Th17细胞及IL-6、IL-17和IL-22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Th17细胞比例与IL-6、IL-17含量均呈正相关(P0. 05);重度子痫前期组Th22/Th17/Th1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各妊娠组(P0. 05),且TNF-α、IL-6和IL-22含量均与Th22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 05);重度早发型PE组TNF-α和IL-22水平均高于晚发型PE组(P0. 05)。结论:促炎性CD4+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协调作用,共同加重炎症反应,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孕妇外周血中Th22/Th17/Th1细胞水平的异常变化与HDP的病情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联合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