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对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的意义。方法:用荧光标记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中的CD55、CD59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5名正常人、28例PHN患者外周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膜抗原的表达。结果:PNH患者中性粒细胞CD55、CD59,红细胞CD59表达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CD59表型是目前诊断PNH的较直接而又特异、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痛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能竞争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生物学功能.目的:克降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1,尝试构建可溶性血管内皮牛长因子受体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实验,于2006-1012007-1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MD-18T载体及pcDNA3载体.方法:提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总RNA,使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扩增获得到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cDNA,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经酶切及测序证实.然后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从pMD-18T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重组载体中克隆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再将其定向亚克降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提取质粒进行双酶切、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鉴定.主要观察指标: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情况及pcDNA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真核重组体的构建与鉴定结果.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可溶性血管内皮牛长因子受体1经过双酶切及聚合酶链反应鉴定,证实其中含有目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测序结果经比对分析,证实与预期设计的编码区cDNA一致.结论: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成功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克隆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凼子受体1基因,成功构建出了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基于谐波分析法观察抑郁症(DD)患者脑网络形态学改变的可行性。方法 对55例DD患者(DD组)和46名正常对照者(NC组)采集全脑3D高分辨T1WI,利用FreeSurfer 5.3.0工具构建脑网络6种形态学特征,包括脑区顶点数、表面积、灰质体积、平均皮层厚度、高斯曲率及折叠指数,以拉普拉斯矩阵特征分解获得公共谐波;比较组间不同形态学特征所在谐波能量及脑区灰质体积。结果 组间不同形态学特征总谐波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特定谐波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要包括脑区顶点数谐波能量差异为第2、6、15、44、57谐波,表面积谐波能量差异为第2、6、16、57谐波,灰质体积谐波能量差异为第2、12、13、15、57谐波,平均皮层厚度谐波能量差异为第2、19、35、36、44谐波,高斯曲率谐波能量差异为第34、40、54、57谐波,以及折叠指数谐波能量差异为第5、16、21、57谐波。DD组左脑区颞横皮质区域灰质体积显著大于NC组(t=2.900,P=0.004)。结论 谐波分析法可用于观察DD患者脑网络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4.
EPI序列的TE参数对功能磁共振成像激活信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磊  金真  曾亚伟  李科  郑冬  王彦 《放射学实践》2004,19(9):627-630
目的 :探讨使用单次激励平面回波成像 (EPI)序列行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时 ,回波时间 (TE)对脑区激活信号的影响。方法 :正常被试者 7例 ,年龄 2 1.5~ 3 8.0岁 ,均为右利手。采用事件相关 (ER)设计方法 ,任务为右侧手指弹钢琴样序列运动。使用不同的TE时间进行EPI序列扫描 ,用SPM99软件包对扫描数据进行t检验以获取执行任务与静息状态对比的脑功能图像。比较TE 45ms、TE 5 5ms、TE 60ms时脑内运动区的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fMRI信号变化。结果 :3组不同TE情况下 ,以TE 45ms所获取的激活信号最强 ,最符合公认的激活部位。TE 5 5ms及 60ms所获得的激活信号均较弱。结论 :随TE不同 ,梯度EPI序列获取的fMRI激活信号大小及强度亦有改变 ,以TE为 45ms时得到的激活信号强度、范围及部位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心周脂肪与代谢综合征(MS)关系的影响。方法入选776例患者均行心脏双源CT检查,在心脏平扫图像上测量心周脂肪含量。根据BMI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结果 3组患者平均心周脂肪含量分别为(179.21±90.03)cm~3、(227.40±77.22)cm~3和(278.10±112.63)cm~3,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心周脂肪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代谢危险因素的增多,心周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但仅在正常体重组,心周脂肪含量随代谢危险因素的增加而显著增多(P=0.000),超重组与肥胖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心周脂肪含量与腰围呈正相关,但与MS无相关性。结论合并MS患者心周脂肪含量增加,可能在正常体重组患者中心周脂肪含量更能预测MS。  相似文献   
6.
7.
已有研究证实,对化疗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早期实施有效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降低各种严重感染的病死率.多个指南已经推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经验性一线用药[1-2].  相似文献   
8.
我们家孩子,初中的时候一直在班里排前几名,因为中考没有考好,距离重点校差了两分,我们就花钱让他读了现在的重点中学。但是到了重点高中,孩子就好像变得没自信了,也不爱跟大人说话了,每天放学后回到自己房间,把门一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周脂肪组织(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容量与冠心病及代谢综合征(metabo1ic 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02例患者的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资料,采用平扫图像测定PAT容量。根据代谢危险因素的数量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MS组338例和无MS组764例及≥50%狭窄组492例和<50%狭窄组610例。结果 MS组PAT容量较无MS组明显增多,≥50%狭窄组PAT容量较<50%狭窄组明显增多(P<0.01)。随着代谢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加,PAT容量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AT容量与≥50%狭窄(回归系数=1 7.78,P<0.01)、体重指数(回归系数=7.32,P<0.01)、腹围(回归系数=2.51,P<0.01)和LDL-C(回归系数=16.94,P<0.05)相关。结论多层螺旋CT测定PAT容量是提示患者冠心病和代谢风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接受脐血干细胞移植中HLA-A B DR不相合几率.[方法]用PCR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PCR-RSSO)杂交技术,在对30例DMD患者进行HLA-A B OR基因分开的基础上,将其与广东脐血库中的668份脐血干细胞HLA配型分析比较.[结果]13%(4/30)例患者找到HLA抗原全相合并满足移植细胞数要求的脐血干细胞;50%(15/30)例患者找到HLA抗原1个不相合并满足细胞数要求的剂血干细胞;20%(6/30)例患者找到HLA抗原0~1个不相合且细胞数达要求的2倍以上脐血干细胞.[结论]DMD患者寻找到合适的脐带血干细胞的几率较高,有利于对此病进行临床脐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