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红  沈通桃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25-1827
目的:观察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小儿扁桃体切除术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组(FR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FR组用芬太尼4μg/kg,麻醉维持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0.1~0.4μg/(kg.min)泵注。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BP、HR、SpO2、术毕停药至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呼吸抑制、喉痉挛、躁动或哭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FR组在术后苏醒期SBP、HR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R组。结论: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维持可更好地满足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的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醒恢复快、术后急性疼痛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以及单纯使用芬太尼或瑞芬太尼三种麻醉方案在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时间及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年龄2.5~6岁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F组静注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mg/kg、罗库溴铵0.5mg/kg诱导插管,手术开始前再静注芬太尼2μg/kg,术中吸入七氟烷2~3%维持麻醉;R组和FR组静注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1.5μg/kg、罗库溴铵0.5mg/kg诱导插管,R组术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同时吸入七氟烷2~3%,FR组插管后静注芬太尼3μ g/kg,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 g/(kg·min),同时吸入七氟烷2~3%维持麻醉.监测诱导前(T1)、插管后1分钟(T2)、腺样体切除时(T3)、腺样体切除后5分钟(T4)、拔管时(T5)及拔管后10分钟(T6)各时点HR、MAP.记录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拔管后躁动情况.结果 R组拔管后躁动评分高于F组和FR组(P<0.05).F组T2~T5各时点的MAP均高于T1时和FR组(P<0.05),F组T2~T6各时点的HR均高于T1时和FR组(P<0.05).R组T5、T6时的HR、MAP均高于T1时和FR组(P<0.05).FR组各时点的HR、MAP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小儿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中,选用瑞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维持麻醉既能保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不延长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增殖体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术后苏醒及麻醉恢复情况。方法:施行扁桃体增殖体切除术患儿48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PR)24例,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PF)24例。观察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T3)、手术20min(T4)、手术结束(T5)、拔管时(T6)的MAP,HR,麻醉恢复情况,苏醒期并发症。结果:与PF组相比,PR组手术过程平稳。PR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3±1.1min,清醒时间7.4±1.2min,拔管时间8.9±1.8min;PF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8.5±1.3min,清醒时间11.3±1.5min,拔管时间14.6±2.1min。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扁桃体增殖体切除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与小儿腭裂修复术中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行腭裂修复术的小儿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20例。麻醉诱导:两组均静注异丙酚2 mg/kg、阿曲库铵0.75 mg/kg,R组静注瑞芬太尼2.5μg/kg,F组静注芬太尼3μ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术中维持:两组均静脉泵注异丙酚50~100μg/(kg.min),阿曲库铵5~10μg/(kg.min),R组泵入瑞芬太尼0.08~0.5μg/(kg.min),F组则泵入芬太尼0.07~0.25μg/(kg.min)。记录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中30 min(T4)、手术结束时(T5)、清醒拔管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结果:MAP: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R组低于F组(P<0.05),HR:插管时和手术结束时R组低于F组(P<0.05),拔管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R组小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中麻醉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5.
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10岁、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小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诱导和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2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停药至气管拔管、苏醒、清醒的时间,观察患儿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瑞芬太尼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清醒快,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较对照组少: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和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苏醒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腭咽成形术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腭咽成形术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n=20)和芬太尼组(F组n=20),均全麻气管内插管,R组瑞芬太尼1.5~2.0μg/kg诱导,0.3~0.6μg/kg.min维持麻醉;F组芬太尼2.0~3.0μg/kg诱导,气管插管后追加8.0~10.0μg/kg维持麻醉,余麻醉用药俩组相同。监测诱导前、诱导时、插管后、术毕MAP、HR、SPO2、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质量。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MAP较诱导前均明显下降(P<0.05),R组同时伴有心率减慢(P<0.05),插管后及苏醒阶段R组MAP及HR均较F组低(P<0.05);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R组明显早于F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控性强,能有效抑制术中心血管不良反应,苏醒质量优良,更适合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0例ASAI~Ⅱ级,1~5岁拟行腭裂修复术患儿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35例.麻醉诱导为异丙酚2.0mg/kg,瑞芬太尼1.5μg/kg或芬太尼2.0μg/kg,维持为吸入0.75%~1.0%七氟醚,泵入瑞芬太尼0.20μg/(kg·min)或芬太尼0.08μg/(kg·min).比较两组麻醉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情况.结果 R组在诱导后、插管、切皮各时间点MAP、HR均下降,与入室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且插管时HR与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拔管时上升幅度大于F组(P<0.05),但R组苏醒快(P<0.05),拔管早,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效果。方法将小儿扁桃体摘除术5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及瑞芬太尼两组,每组25例。瑞芬太尼组缓慢静注0.1mg/kg咪唑安定、0.10mg/kg万可松、1.5mg/kg丙泊酚,1μg/kg瑞芬太尼,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输注瑞芬太尼0.05~0.20μg/(kg·min)、丙泊酚0.25~0.5μg/(kg·min)维持麻醉。芬太尼组以静注咪唑安定、万可松、丙泊酚,3~4μg/kg芬太尼麻醉诱导、插管,以0.25~0.5μg/(kg·min)丙泊酚、间断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患儿自主呼吸恢复、神智清醒后拔管。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心率(HR)、血压(BP)、心电图(ECG)、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均正常,均未发生手术及麻醉并发症;瑞芬太尼组吞咽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小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与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比较,具有诱导迅速、麻醉平稳、术后清醒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麻醉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情况.方法 选择40例老年全身麻醉病人,随机分入瑞芬太尼组(R组,n=20)和芬太尼组(F组,n=20).麻醉诱导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琥珀胆碱1.5 mg/kg,R组给瑞芬太尼1μg/kg,F组给芬太尼1.3μg/kg,R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1·min-1,F组给芬太尼0.03μg·kg-1·min-1,术毕停止输注.记录血压、心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是否再入睡.结果 R组插管与切皮最高平均动脉压和最高心率明显低于F组(P<0.05);R组病人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R组病人的再入睡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 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的麻醉可以提供满意的诱导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清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10.
匡佳伟  吴多志 《海南医学》2009,20(9):24-25,23
目的比较单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瑞芬太尼复合应用对全麻苏醒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全麻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瑞芬太尼组(FR组),每组各20例。两组分别以瑞芬太尼1μg/kg和芬太尼5μg/kg复合咪达唑仑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5mg/kg诱导。两组均以瑞芬太尼0.2μg·ks^-1·min^-1复合异丙酚(5—6)mg·kg^-1·h^-1泵注维持麻醉,间断静注维库溴铵,手术结束时停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观察麻醉前、拔管时、拔管后1min、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观察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R组拔管时、拔管后1min、5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FR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瑞芬太尼复合应用较单用瑞芬太尼能更有效抑制全麻苏醒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且不延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